APP下载

甘薯新品种赣薯8号的选育

2023-11-28兰孟焦肖满秋卢凌志侯隆英葛瑞华吴问胜

中国蔬菜 2023年11期
关键词:薯干鲜薯黑斑病

兰孟焦 肖满秋 潘 皓 卢凌志 侯隆英 葛瑞华 吴问胜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种植面积约占全世界的30%,年产量约占全世界的55%(李强 等,2022)。在历史困难时期,甘薯曾作为“充饥、度荒”的粗粮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薯逐渐从传统粮食主体向营养保健食品和高附加值加工业转换(江阳和孙成均,2010;戴起伟 等,2016),高品质、多用途、专用化亦成为我国甘薯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兰孟焦 等,2021;黄艳霞等,2022;陈根辉 等,2023)。橙黄肉甘薯富含β-胡萝卜素,具有维持正常视觉功能,提升人体免疫力,减少慢性病与栓塞性血管疾病发生机率等功效(de Vriesm et al.,1967;Bouis &Saltzman,2017;马代夫 等,2021)。江西省是我国长江流域甘薯优势主产区,鲜食甘薯产业呈现需求猛增的特点(谢玉 等,2016)。为保证优质、鲜食甘薯市场的有效供给,助推江西省甘薯产业稳健发展,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综合性状优良的渝薯17 为母本,采用放任授粉杂交的方式,历经多年培育出优质、多抗、广适、高干物率的黄心甘薯新品种赣薯8 号,2022 年9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甘薯(2022)360069。

1 选育过程

母本渝薯17 是西南大学育成的高淀粉型甘薯品种,分别于2014、2015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红皮橘黄肉,淀粉含量为23.32%,高抗蔓割病,中抗黑斑病,熟食品质优,较耐贮。

2011 年,以赣薯7-10、赣薯18-11、浙薯13、泉薯9号、徐薯18、渝紫7号等6个品种为父本集团,放任授粉杂交获得实生种子;2012 年,从实生苗中筛选出优良品系赣K06,结薯多且均匀,干物率高,食味佳;2013—2016 年进行复选、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定名为赣薯8 号;2017—2018 年参加江西省区域试验,2019—2020 年参加全国多点鉴定试验,2021—2022 年进行生产试验;目前在江西、湖北、江苏等地累计推广种植1 100 hm2。

2 选育结果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5—2016 年在本所高安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广薯87 为对照。6 月上旬栽插,垄宽80 cm,株距25 cm,10 月下旬收获。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5 行区,每小区种植100 株。试验结果表明(表1),赣薯8 号平均鲜薯产量2 112.38 kg · (667 m2)-1,比对照广薯87 增产3.69%;薯干产量803.53 kg · (667 m2)-1,比对照增产25.43%,差异极显著。

表1 赣薯8 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2 区域试验

2017—2018 年参加江西省鲜薯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以广薯87 为对照。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栽插,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138~146 d(天)。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5 行区,每小区种植100 株。试验结果表明(表2),赣薯8 号平均鲜薯产量1 916.8 kg ·(667 m2)-1,比对照广薯87 增产2.28%,九江和高安试验点两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薯干产量694.3 kg,比对照增产19.19%,差异极显著。

表2 赣薯8 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3 全国多点鉴定试验

2019—2020 年参加全国多点鉴定试验,7 个试验点分别为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江西南昌、安徽合肥、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和徐州,以淀粉型品种徐薯22 为对照。5—6 月栽插,10—11 月收获,全生育期124~169 d(天)。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8.0~22.5 m2,栽插密度3 088~3 880 株 · (667 m2)-1。试验结果表明,受环境条件、栽插密度、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影响,赣薯8 号鲜薯产量较对照徐薯22 减产幅度较大,两年平均鲜薯产量1 752.3 kg · (667 m2)-1,比对照减产13.34%;平均薯干产量620.3 kg · (667 m2)-1,比对照增产0.06%;平均淀粉产量428.4 kg · (667 m2)-1,比对照增产4.31%(表3)。

表3 赣薯8 号全国多点鉴定试验结果

2.4 生产试验

2021 年在江西南昌、高安、九江进行生产试验,以广薯87 为对照。6 月上旬栽插,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135~145 d(天)。随机区组排列,2 次重复,小区面积335 m2,栽插密度4 000 株 · (667 m2)-1。试验结果表明,赣薯8 号生长势强,结薯早而集中,薯块大小均匀,每667 m2鲜薯产量1 795.0~2 167.0 kg,比对照广薯87 增产1.26%~2.87%,差异不显著;每667 m2薯干产量658.8~758.5 kg,比对照增产17.36%~21.78%,差异极显著。

2022 年在江西九江作食用迷你型甘薯进行一年两季小面积示范,第1 茬4 月上旬栽插,7 月上中旬收获;第2 茬7 月中旬至8 月上中旬栽插,10月中旬至11 月中旬收获;栽插密度5 500~6 000株 · (667 m2)-1,总示范面积20 hm2。试验结果表明,赣薯8 号综合性状表现稳定,薯块长纺锤形,红皮淡黄肉,单个薯块质量约90.0 g,第1 茬鲜薯产量1 820.0 kg · (667 m2)-1,第2 茬鲜薯产量2 050.0 kg ·(667 m2)-1;蒸熟后薯香味浓郁,质地软糯,食味优。

2.5 品质

2019—2020 年参加全国多点鉴定试验时,由各承试单位组织人员进行食味评分(100 分制),评价指标为粘度、甜度、香味、纤维含量,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赣薯8 号两年平均食味评分为79.75 分,居13 个参试品种第1 位。

2021 年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表4),赣薯8 号薯块干物率40.60%,淀粉率36.10%,蛋白质含量2.23%,可溶性糖含量1.59%,还原糖含量1.10%,β-胡萝卜素含量67.7 μg · kg-1,花青素未检出;除β-胡萝卜素含量外,各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对照广薯87。

表4 赣薯8 号品质测定结果 (FW)

2.6 抗病性

2019—2020 年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黑斑病、茎线虫和根腐病抗性鉴定,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进行薯瘟病和蔓割病抗性鉴定。黑斑病采用室内针刺接种法,以胜利百号(中抗)为抗病对照;茎线虫、根腐病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法,分别以栗子香、胜利百号为感病对照;蔓割病、薯瘟病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均以新种花为感病对照。结果表明(表5),赣薯8 号抗茎线虫和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感薯瘟病,高感蔓割病。

表5 赣薯8 号抗病性鉴定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赣薯8 号株型半直立,中短蔓,分枝数10~12 个,茎粗7.0~7.3 mm,叶片心形带齿,顶叶紫色,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块长纺锤形,红皮淡黄肉,单株结薯5~6 个,平均单薯质量90.0 g,大中薯率中等,干物率40.60%,熟食口感香甜软糯、肉质细腻;抗茎线虫和根腐病,中抗黑斑病,结薯集中且薯块整齐,每667 m2鲜薯产量1 800 kg 左右,薯干产量600 kg 左右,适宜江西、湖南等地春、夏、秋薯区种植,可作优质食用迷你型甘薯栽培。

4 栽培技术要点

选用无病虫害种薯,早育苗,育壮苗。施足基肥,每667 m2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N-P-K 为15-15-15)60~75 kg。起垄栽插,春薯栽插密度为3 500~3 800 株 · (667 m2)-1,夏薯栽插密度为4 000~4 500 株 · (667 m2)-1,秋薯栽插密度为3 800~4 500 株 · (667 m2)-1。作迷你型甘薯种植,栽插密度最高可达6 000 株 · (667 m2)-1。旱灌涝排,及时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当鲜薯产量达1 500~2 000 kg · (667 m2)-1即可收获,种用薯应于霜降之前收获完毕并及时入窖。

猜你喜欢

薯干鲜薯黑斑病
乳酸菌发酵对薯干质构和风味的影响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婺城区山区8个薯干加工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几个甘薯品种(系)薯干加工比较试验初报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鲜薯储藏技术
故乡的味道
鲜马铃薯淀粉含量变化关联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