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的分析与路径

2023-11-25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福州鳌峰学校

家长 2023年25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教学活动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福州鳌峰学校 李 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成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体教融合”理念应运而生,为体育教学带来了理念的革新与实践的发展。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应当始终遵循“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积极开展并深化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工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丰富训练活动、充实课程内容,让体育与教育资源得到切实性的整合发展,使体育在育人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意义、释放更大的能量,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长远发展,帮助学生感受到体育训练的成就感、满足感,最终构建科学化与系统性的“体教融合”培养模式。

一、“体教融合”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一)深化体育教学的意义与成果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与体育技能的掌握方面,导致教学目标与任务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发挥真正的意义与成果,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违背。

“体教融合”理念的落实与推进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只是跑跑跳跳、活动身体的思想观念,对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让体育学科在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更为关键的意义与作用。基于此,“体教融合”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落实与推进能够促进体育与教育在价值、功能与目标上进行充分融合发展,共同促进青年学子的成长与发展。

(二)丰富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教育理念的发展必然引起教学路径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让体育教学活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完成课程目标就算完成了体育教学的全部任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师为主、生为从”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策略单一落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体教融合”理念的落实与推进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时刻强调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具体的身体情况,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活动,让体育教学时刻充满新奇感与趣味性,也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保持期待。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并应用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让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丰富多彩。

(三)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与完成情况上,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更忽视了体育教学实践中所蕴藏的育人价值。“体教融合”的落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让教师拓展关注的范围,挖掘并把握体育实践活动背后的教育机会,让体育教学真正发挥育人作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例如,在学习一项新的体育技能时,学生会面对失败、受到打击,甚至会产生想要放弃的心理;在比赛中技不如人时,学生会觉得沮丧、气馁乃至于愤怒,这些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屡见不鲜,却正好是育人的关键契机,能够让体育教学脱离表面形式,更有深入性地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成长,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二、“体教融合”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往往过度关注体育能力突出的学生,而忽视了对班级整体的关注,导致教学资源有所倾斜,学校体育难以获得整体性的提升与发展。

“体教融合”理念的落实与推进要求教师改善这一现象,时刻遵循全面性原则,让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同学,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推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能力水平以及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此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出以提高带普及的新局面。

(二)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展开体育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热情较低,部分学生更是将体育学科视为负担。这不仅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还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趋势相违背。

基于此,在“体教融合”的落实与推进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对教学形式做出改变,还应当关注学生所处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体育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寓教于乐、寓练于乐真正践行到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心中燃烧起体育学习的热情之火,为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原则

要想让“体教融合”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切忌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被迫完成的“任务”,也不要让学生被迫参与体育活动,而应时刻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原则,通过鼓励、引导等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保障学生的自主活动权,为学生创造可以自由选择、自主操作以及自由交流的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体育活动,感受到体育学科的魅力所在。

三、“体教融合”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把握“体教融合”本质,协同体能训练与文化教育

在“体教融合”的落实与推进过程中,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应始终将深化落实体育的教学理念作为根本性任务,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综合性的育人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竞技体育既是重点内容,也是教学实践的薄弱环节。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校园中体育能力突出且有潜力与意愿成长为竞技人才的学生普遍存在“只重视体育,忽视其他素养培育”的关键性问题,导致他们出现了文化基础较弱、综合素养有待提升等情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作为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者,我们应始终致力于推动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在培养有潜能的体育型人才时,应将体能训练与文化教育协同实施,使学生在这两方面齐头并进,最终切实推动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教学是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五育融合”理念落实的必要保障。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应将格局放远、视野拓宽,不要将眼光仅局限于日常教学的成果,而是应深刻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优化与发展对推动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

从学校层面分析,学校应从基础层面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建设工作,加强青少年学子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建设,选拔高素养、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完善主科教师与体育教师的沟通合作制度,定期展开体育教师、文化教师之间的交流座谈会,以此加强体育训练教师的队伍建设,为“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指明新方向。

从体育教师个人层面分析,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该时刻秉持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教育思想,不断革新教育理念与策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有效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路径,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活动朝着全面性与优质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二)立足学生具体发展情况,推动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

在“体教融合”理念的引导下,教育教学者在推动学生整体体育素养与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高质量体育人才。曾经这部分具有体育才能的中小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虽然突出,但是难以得到正确引导与发掘,而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并进则给体育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契机。

“体教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体育与教育的互补共通、促进双方的优势利用,既有助于提高日常教学质量与成果,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与热情,又有助于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的制定与落实。可见,“体教融合”不仅让学校基础的体育教学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又为学校体育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基础。

在学校基础的体育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体教融合”的重要作用,并且致力于推动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但常常因为对这一理念理解的不深入而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成果。这部分教师往往在实践过程中将一些教育策略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课堂上,全然不顾及学生是否适应这一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未来的体育教学造成不利影响。

基于此,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不能忽视体育训练,让学生能够用体育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让体育与教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

在学校体育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挖掘与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让训练的难度与密集程度与学生的具体状况相适应,在培养兴趣与热情的同时提升其运动技能,让学生在体育之路上“不忘初心”,深刻理解体育活动的真正价值,避免让学生受到身体上的损伤。

综上所述,“体教融合”不仅是教育理念与路径的革新,更关注与强调了学生体育思想与精神的提升,让体育与教育真正融合,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具体的应用与推进。

(三)组织丰富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体育实践过程中,“体教融合”模式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提升学生的竞技能力与知识素养,为国家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健全体育教学体系,关注每一名学生具体的成长路径,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基于此,学校可以分别从课程设计、活动丰富以及兴趣挖掘三方面着手。

首先,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头戏”,学校应尽可能完成体育课程的设置。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程设计过于僵化死板,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基于此,教师应尽量对体育课程进行完善,基于“体教融合”理念持续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其次,在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日常的课程内容多为跑跑跳跳,身体锻炼只强调了身体活动。而在“体教融合”的理念下,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和常赛,既满足学生在运动方面的长远发展,又让学生在奋进与竞争中真正感受到体育学科的魅力所在。

最后,学校可以组织体育教师与学生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全面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体育教学体系朝着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教融合”的落实与推进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对于每一名体育教学者而言,我们都应充分认识到“体教融合”的必要性与科学性,着眼于校园体育,全面支持、全力推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与优化,在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发展体育校园文化,为体育强国梦贡献力量。本文详细论述了“体教融合”在深化体育教学意义、丰富育人路径以及发挥体育学科育人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落实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趣味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自主自愿和积极引导原则,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理念,运用把握“体教融合”本质,协同体能训练与文化教育;立足学生具体发展情况,推动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组织丰富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共发展等策略,致力于让“体教融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力量,也让学校体育建设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教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