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在中央:大班主题区域游戏“墙”的建构

2023-11-25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中心幼儿园韩钧妍

家长 2023年25期
关键词:墙面区域游戏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中心幼儿园 韩钧妍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开展,教师越来越重视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室内环境和周围环境墙面的布置对幼儿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幼儿园结合班级特色的主题区域游戏,创设富有主题特色的“墙”是十分有必要的。主题区域游戏“墙”的建构不是指单一用彩色、图画、文字、材料、背景等元素装饰、美化墙面,而是在主题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探索游戏的行为与墙面之间的互动所呈现出的统一。主题区域游戏“墙”的建构包含幼儿前期活动的整个框架、多样创造与活动后续的延伸,是一个以儿童为主体创设的“立体”多维度的“墙”,不仅有效支持了幼儿的游戏探索,也让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凝聚、整合,让主题区域游戏的价值焕发光彩。

一、童问同探:“墙”的由来

在大班的动物主题区域游戏中,孩子在课间会三三两两地结伴问老师有关恐龙的问题。在与幼儿的讨论中,教师发现幼儿想了解的问题有很多,于是根据幼儿的意愿开辟了走廊外的一面墙,作为主题区域游戏墙——“我想了解”墙。多数孩子在主题游戏初期不愿意提问,“墙”容易变成班级环境中的“摆设”。这时,教师需要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提问与解答问题,抓住幼儿“刨根问底”的特点,不断刺激幼儿的求知欲,使其在自身引导下能用绘画、涂鸦、剪贴等多种方式表达想了解的问题。有了疑问,幼儿会通过图书、多媒体等途径获取直接经验。但经验需要加以强调、收集、整合,才能被幼儿真正转化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记忆与运用。教师应将幼儿探索出的“答案”放大与分享,让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活动的兴趣,使其“好奇心”不止于好奇。

问题“墙”是主题区域游戏墙的开端,也是教师在主题游戏中往往忽视的细节。在幼儿想了解某一样事物时,教师需抓住幼儿的疑问并支持幼儿的兴趣,如此便有了“墙”。主题区域游戏“墙”能够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带给幼儿愉悦的活动体验的同时又帮助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吸取相关的经验。主题游戏“墙”是为幼儿而生的“墙”,是不断动态变化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的“墙”。“墙”的主人始终是幼儿,离不开幼儿的创造和探索。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需要为儿童的建构保驾护航。

二、结合审议:“墙”的蓝图

在主题区域游戏开始之前,年级组可以对如何创设主题游戏墙进行审议。讨论以材料入手,细化为教师组织班内讨论而得来的以幼儿意愿为主的材料和教师预设的材料两方面。墙面创造的主人是孩子,但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幼儿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感知毕竟有限,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幼儿在前”,会导致幼儿的创作“原地踏步”。所以,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清楚主题游戏墙的框架结构,以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创造。

(一)关注材料

很多时候幼儿只是喜欢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画完了一样事物,而非画“好”一样事物。为了避免幼儿局限于绘画这一个框架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对不同事物创作的想法,如作品需要用哪些材料创造。随着不同想法之间的深入碰撞,幼儿会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教师应针对性地选择有价值的创意作品,引导幼儿收集相应的材料。

幼儿构想的材料以常见材料为主,如彩纸、蜡笔、纸箱、罐子等较为实用的材料。教师的预设材料应在幼儿设想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增添。结合现在的区域游戏特色,教师投放的材料应满足以下几点:1.数量充足2.色调和谐满足主题风格3.辅助材料富有特色4.根据内容弹性调整5.材料的放置因地制宜。

例如,在《恐龙出没》主题游戏中,材料的收集与投放是主题游戏区域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系着后续游戏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恐龙的神秘风格针对性地投放入大量牛皮纸、原木色纸箱、咖色彩纸、棉签棒等。在投放材料时,需对不同的区域进行针对性放置,让幼儿在玩某一类区域游戏时能高频率地看到材料。这样一来,幼儿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暗示与联想,从而创造更多与主题相关的作品。

(二)重视内容

在内容预设前,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大班幼儿能够自主构想主题相关的游戏内容,且对游戏内容的想法容易受到之前主题游戏内容的影响,教师应对幼儿的想法持尊重的态度,及时引导幼儿从合理的角度展开设想。

以区域游戏中某一常见、特定的游戏作品为例,在构建班级环境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班级环境的现状,综合设计游戏内容。艺术活动的设计除了满足大班幼儿艺术领域的创作水平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语言、科学、游戏等领域的内容融于环境创设当中,结合不同的主题、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开展语言活动,或者尝试让语言活动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设计故事相关的主题画。主题创意画作“恐龙破墙而出”,便是幼儿基于对《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个绘本语言活动的理解与感悟,创造了自己喜爱的恐龙形象并结合牛皮纸张制作了“墙”面破裂的背景,让作品看起来逼真、形象。不同领域的游戏内容结合起来,也能让环境也“活”起来,彰显班级环境中活泼、生动的一面。无论哪一领域的游戏内容,教师都应做好相关的材料准备,创设相关的游戏内容,将审议的内容化为实际行动,这是幼儿作为“墙”创设的主人公之前,教师必须思考的“墙”的框架。

三、互动共生:“墙”的创造

近年来,幼儿园墙面的创设形式一直在不断变化,如今趋向于比较固定化的呈现模式。教师一般采用图片、作品、文字、幼儿的调查表等进行装饰墙面,旨在让墙面呈现出更高的观赏性。但主题区域游戏“墙”不是装饰精美的平面,观赏性固然重要,但是一面好的主题区域游戏“墙”还需具有互动性与发展性。因此墙的创造应包含几点内容。

(一)以了解为基石

首先,主题区域游戏“墙”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创造的墙面主要包括主题墙、室内游戏区域墙、外走廊墙面等。幼儿在“创造”的中央,教师需了解幼儿的想法,以此规划墙的具体位置。在选择墙面位置时,教师需尽量把主题区域游戏墙设置在幼儿经常经过的、比较宽敞明亮的区域,以配合幼儿与“墙”之间的互动。

其次,主题区域游戏“墙”基于幼儿的兴趣。随着主题游戏区域的深入开展,幼儿对主题内容越来越感兴趣。兴趣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的创造行为,使其能自发地画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画或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大班幼儿的意识已经趋向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往往会创作出以自主感受为主的作品。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游戏情况和幼儿的意愿做出一些思考与调整,充分收集、利用班级内的现有材料如相关的书本、玩具或媒体等,引导幼儿对事物产生更为清晰的感知,能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构建。

最后,主题区域游戏“墙”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鼓励其进行目的性更强的观察,帮助幼儿对特定的事物产生更为完整的印象和探索欲。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利用周围资源引导幼儿对主题产生更全面的认识,为接下来一系列有关恐龙的区域游戏活动打下坚实的经验基础。

(二)以互动为核心

1.设计互动。

班级墙面布置普遍偏向于观赏性,缺乏一些互动与创造。主题区域游戏墙的构建需要幼儿与“墙”之间的互动,需要基于幼儿的创造快乐,这是为什么把“互动”放在核心的原因之一。教师应引导大班幼儿自主设计墙面,无论是口头参与还是绘制设计图等形式皆可。幼儿参与主题的确立并设计感兴趣、想表达的内容,能提高布置墙面的积极性。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主动与墙面环境的相互作用应贯穿于墙面环境创造的始终,其中材料的准备和内容的构想过程也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幼儿的创造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培养起来,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支持持之以恒,使其能自主着手设计“墙”。幼儿则能够在设计中思考自己在游戏中需要创造哪些内容,并对于“墙”这个平面设计有初步的设想。

2.成果互动。

有了设计之后,“墙”的创造可以进一步发展。此时教师不必急于指定幼儿创作任意主题的作品用来丰富墙面,要注意观察幼儿与区域内材料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大班《教师去野餐》主题美工区中,幼儿利用黏土和吸管制作了桃花。教师需要在观察中抓住幼儿在主题游戏中更为感兴趣的点,并针对性投放材料。当幼儿有了自己创意,或者教师引导幼儿挖掘了某一类喜爱的艺术创作之后,幼儿会自发地进行相应创造,甚至无须教师过多干预和引导。

教师需对幼儿在墙上的点滴“创造”持尊重的态度,引导幼儿自己布置主题游戏“墙”。不仅在美工区内,其他区域内亦可,让幼儿能够在布置“墙”的互动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创造。

3.游戏互动。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游戏与主题游戏“墙”的结合既提高了主题区域游戏“墙”的互动性,又增添更多的游戏趣味。游戏材料是主题游戏“墙”的作品和玩具,让区域游戏呈现多维度的形态。与此同时,幼儿的经验也呈现了多维度的发展。

例如,在《一起去野餐》主题游戏中,幼儿放在墙边的小泥人、野餐篮子和野餐的草帽直接被运用到了主题游戏之中。幼儿直接带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出去玩,与作品一起互动游戏。“墙”的游戏互动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情境氛围,使幼儿不受拘束地快乐玩耍,同时也提升了幼儿作品创作的教育价值。当幼儿与主题区域游戏“墙”充分互动起来之后,游戏主题更为明确,游戏中的各项操作行为更为外显,同时也创设出了一种更为宽松的情境,支持着主题区域游戏的延续。有了互动才能共生最终的“墙”,让幼儿对主题有更为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四、余音袅袅:“墙”的延展

主题区域游戏开展到后期,幼儿对主题的热情会有所减弱。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主题游戏“墙”,引导幼儿构建更多的趣味作品。任何一处环境想要具有持久不断的生命力与关注力,其自身需要处于一种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互动性墙面环境之所以受到幼儿持续不断的喜爱,是因为互动性墙面环境一直处于一种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保持“墙”持续动态的变化,引发幼儿在游戏中的持续思考和创造。

(一)适度留白,更新材料

教师可以在墙面上设置一些“留白”,促使幼儿自主去思考,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创造填补“空白”。“留白”还需注意材料的放置。部分幼儿不会过多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变化,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状况增添合适的材料,持续丰富游戏,使幼儿每天进行游戏时依然会关注到材料的变化,从而展开联想、再创造。

(二)重视反馈,正面评价

教师需重视对主题区域游戏“墙”点滴变化的评价与反馈。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较为强烈,教师也可以建立一定奖励机制,鼓励幼儿动脑筋,创造、丰富“墙”。大班幼儿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当教师重视幼儿行为的变化并给予表扬之后,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会持续增加,这有利于后续游戏的延伸发展。

(三)遵守创造,回归生活

教师应始终对幼儿关于主题创造性的自发游戏持尊重的态度,有效支持幼儿合理地开展游戏。例如,在《恐龙出没》主题区域游戏中,幼儿自发搭建了“恐龙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恐龙打造了“滑滑梯”和“游乐场”。游戏最终要回归生活,“墙”在不断持续延伸,而终点依然是幼儿的生活。教师应鼓励幼儿持续关注生活中与主题相关的事物,让幼儿对主题的热情不间断,同时引导幼儿将自己所获得的主题经验运用到生活中,让主题区域游戏的价值真正落到实处。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主题游戏的一面墙随时会“倒塌”,但幼儿在中央筑造的主题区域“墙”是屹立不倒的,是扎根在幼儿心灵之中的一束光亮。当幼儿真正成为墙的设计者、创造者、延伸者,他们所获得的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面“墙”,而是实实在在的知识、经验与能力,主题区域游戏“墙”的意义将不再停留于墙的本体,而真正化身为“立体”多维度的“墙”。如果主题区域游戏“墙”是幼儿的一座舞台,幼儿就是台上闪闪发光的主角,教师便是舞台背后的舞美设计师。总之,幼儿所筑起的这面“墙”是一面坚实的墙,为主题游戏打下了基础,让他们有所依靠;幼儿所筑起的这面“墙”是一面多彩的墙,使他们的成果绽放光亮,让他们互动欣赏;幼儿所筑起的这面“墙”是一面延展的墙,使游戏的意义悠远绵长,让他们的舞台有光。

猜你喜欢

墙面区域游戏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开关的美丽衣裳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分区域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