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荷量尿激酶原辅助PCI 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2023-11-23赵东旭牛江巍董宝艳冯玲宗文仓李小龙李然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尿激酶原负荷量前壁

赵东旭,牛江巍,董宝艳,冯玲,宗文仓**,李小龙,李然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心内二科1,康复理疗科2,天津 3017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胸闷、胸痛、紧缩感或压榨感,并伴有出汗和放射性疼痛等心肌坏死症状[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当前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类型,约为急性心肌梗死的50%以上[2]。急诊PCI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措施,虽然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过了院前急救、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连接,但国内胸痛中心数据分析,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均超过了120 min,远没有达到治疗指南标准,因此应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目前有全量尿激酶原溶栓后行急诊PCI,但因费用高,出血风险大,很难在临床上推广。研究发现[3],PCI 前负荷溶栓治疗能够快速抑制血栓进展,部分患者可能会血栓自溶,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此外还有研究发现[4],PCI 前负荷溶栓可早期恢复缺血心肌血供,减少总的心肌缺血时间,减轻心肌坏死程度,减少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尿激酶原作为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能够快速溶解血栓,并稳定机体酶水平,安全性较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探讨负荷量尿激酶原联合PC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 年4 月—2023 年4 月收治的2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且符合PCI 介入指标标准;(2)梗死部位在前壁;(3)年龄≥18 岁;(4)发病时间<12 h。排除标准:(1)合并PCI 禁忌证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3)参与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4)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史的患者;(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 例。观察组:男性64 例,女性56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5.25±2.16)岁;发病时间2~12 h,平均发病时间(4.63±0.15)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7 例、糖尿病25 例、高血脂症37 例。对照组:男性62 例,女性58 例;年龄47~79 岁,平均年龄(65.57±2.18)岁;发病时间3~11 h,平均发病时间(4.67±0.23)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9 例、糖尿病23 例、高血脂症3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急诊PCI 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术前口服拜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100 mg)300 mg,氯吡格雷(生产企业: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080090;规格:75 mg)300 mg。随后行PCI 介入术,具体方法为:经皮股动脉穿刺应用Judkins 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依照心电图先行血管造影,再应用常规方法进行IRA 造影与PCI。术中经动脉鞘管注入10 000 IU 肝素。术后采取降压、调脂、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措施,并持续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口服氯吡格雷每日150 mg。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CI 术前增加负荷量尿激酶原治疗,具体方法为:PCI 介入术前将20 mg 尿激酶原(生产企业:上海天士力药液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与0.9% 10 ml 的生理盐水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完毕后进行PCI介入术,操作方法和术后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患者PCI 介入术前后应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进行评价,其中0 级表示在血管闭塞的远端没有任何血流;1 级表示血管、血液可以通过闭塞的部位,但是不能到达远端;2 级表示血液可以通过闭塞,并且闭塞的部位能够到达闭塞的远端,但是无论是充盈速度,还是清除速度都较慢;3 级表示最好的一种再灌注的血流状态,这个血流能够通过闭塞的部位,并且能够在3 个心动周期内到达闭塞血管的远端。(2)抽取所有患者PCI 介入术前后空腹静脉血3 ml,应用ELISA 检测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表达水平。(3)分别在患者PCI 介入术前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嘱咐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将三维探头放置在心尖部,调节声束力方向得到清晰四腔心图像,点击诊断仪生成左室在内的三维立体图像,采集并传输数据,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表达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IMI 血流分级比较

术后,观察组TIMI 血流分级为2 级的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级血流术后对比[n(%)]

2.2 两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术后,两组cTnI、CK-MB、CK 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cTnI、CK-MB、CK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s)

注:*表示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cTnI(ng/ml) CK-MB(U/L) CK(U/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120 24.47±2.25 14.51±3.23* 32.44±4.31 21.02±4.25* 455.84±76.21 238.68±59.12*对照组 120 24.21±3.37 17.12±4.12* 32.11±6.37 25.32±3.12 * 453.37±78.21 317.63±69.52*t 值 0.555 14.952 0.128 9.957 0.100 23.625 P 值 0.575 0.001 0.879 0.001 0.904 0.001

2.3 两组心功能比较

术后,两组LVEF 高于术前,LVEDV 低于术前,观察组LVEF 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EDV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心功能比较(±s)

注:*表示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LVEF(%) LVEDV(m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120 35.23±8.35 47.62±4.24* 142.58±16.15 121.26±19.42*对照组 120 35.11±9.52 43.85±7.32* 145.36±20.52 135.51±18.37*t 值 0.381 2.546 1.662 2.499 P 值 0.705 0.012 0.100 0.015

3 讨论

3.1 对TIMI 血流分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TIMI 血流分级为2 级的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负荷量尿激酶原联合PCI 可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分析可知:常规PCI 介入治疗后,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心肌再灌注情况,增加心肌损伤程度。而心肌再灌注和微栓子堵塞微循环密切相关,在行PCI 介入治疗时可因挤压导致血栓脱落、破裂,引发血管远端缺血,进而出现微循环痉挛和栓塞,影响患者预后[6]。尿激酶原属于血纤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的一种,属于人血液之中尿激酶原在部分间接之后从尿液之中排除的丝氨酸蛋白酶[7]。应用尿激酶原进行溶栓过程中能够将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对人体正常代谢之中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进行激活,进而减少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稀释血液。并且尿激酶原还可在血栓的中心将纤维蛋白酶激活水解,降低血小板网状结构断裂发生率,进一步达到溶解血栓的效果[8]。

3.2 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术后cTnI、CK-MB、CK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cTnI、CK-MB、CK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负荷量尿激酶原联合PCI 可改善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促进心肌损伤修复。cTnI 是因肌肉受到损伤而出现的一种物质。CK-MB、CK 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指标,其水平高低与心肌损伤和心肌缺血密切相关[9]。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PCI 治疗能够挽救濒死的心肌,减少梗死面积,抑制心室扩大。早期充分的血流灌注对于收缩功能障碍、终止缺血互为因果关系,能够防止左室扩大情况[10]。因此,对于PCI 介入之前进行负荷量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其不仅能够挽救缺血尚未坏死的心肌细胞,缩小梗死面积,还可通过再灌注引起的水肿和充血,增加梗死壁心肌厚度和僵硬程度,抵消心室收缩期膨出,减少左室容量扩大,进一步诱导心肌球蛋白复合物激活挛缩逆转最初的梗死性扩张,减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改善心肌酶谱标志物水平。

3.3 对心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术后LVEF 高于术前,LVEDV 低于术前,观察组LVEF 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EDV 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负荷量尿激酶原联合PCI 能够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水平。这是因为,积极展开急诊PCI 治疗能够减少左室重构发生,对心功能产生保护作用,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另外,通过负荷量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可通过注射尿激酶原,与血栓纤维蛋白附着的纤溶酶进行结合,引发尿激酶原级联放反应,加速血栓溶解。同时,经过负荷量尿激酶原的注入能够在PCI介入之前充盈冠脉远端,减少无复流现象,进一步缩短ST 段回落时间,调节左心室收缩功能。

综上所述,负荷量尿激酶原联合PCI 可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TIMI 分级,促进血流再通,改善心肌酶谱表达水平,提升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尿激酶原负荷量前壁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展
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临床观察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研究
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
二维斑点追踪与双源CT分析左心室前壁缺血的局部心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