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5-28韦正群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尿激酶原急性心肌梗死

韦正群

【摘要】目的 分析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接收的56例AMI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参照组与治疗组各28例,参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治疗后判定病人梗死动脉再通成功率,并统计两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参照组再通率是75.00%,治疗组再通率是92.86%,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治疗组为7.14%,明显比参照组的46.43少(P<0.05)。结论 尿激酶原在AMI治疗中疗效较为优异,对梗死动脉成功再通率高,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激酶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療效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2..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多因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使血管被堵塞和血流减少或被中断,造成心肌持续性缺血,从而引发局部心肌组织出现持续性坏死而导致[1]。该病病情较为危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大大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导致病人死亡。静脉溶栓被认为是当前治疗AMI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为了寻找静脉溶栓的有效药物,本文对尿激酶和尿激酶原在AMI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6例AMI病人为对象,入选标准为:①符合AMI诊断标准;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持续发作时间>30 min无法缓解;③有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而胸前导联>0.2 mV,肢体导

联>0.1 mV;④血压持续低于180/110 mmHg;⑤消化道无活动性出血[2]。排除标准为:①发病时间>12 h者;②近期有脑血管异常、缺血性脑卒中、颅内恶性肿瘤等;③近期接受过大手术者;④近期有抗凝药服用史者;⑤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者[3]。病人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22~73(45.36±4.25)岁;吸烟者14例,合并有高血压31例,合并有糖尿病者14例。将病人随机分参照组与治疗组各28例,两组在以上资料的差异对比中,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首次300 mg,之后100 mg q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次300 mg,之后是75 mg qd。服用后符合溶栓的患者即刻给予静脉注射普通肝素钠5000 U(60~80 U/kg),

继以12 U/(kg·h)静脉滴注,维持48 h。在此基础上,参照组选择尿激酶(国药准字H11020549)治疗,使用150万U

尿激酶加入0.9%NS溶液100 ml当中,静脉滴注,要求在30min内完成滴注。治疗组选择重组人尿激酶原(国药准

字S20110003)进行溶栓治疗,一次用量为50 mg,先将20 mg(4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以1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3 min内静脉注射完毕,剩余30 mg溶于9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出血、心绞痛、再次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冠状动脉再通评价指标:①心电图抬高ST段经输注溶栓剂后2 h内,抬高最明显的导联ST段快速回降不低于50%;②胸痛症状从输注溶栓剂之后2~3 h基本得以小时;③输注溶栓剂后2~3 h内,有加速性室性的自主心律、束支阻滞或者房室突然改善或者消失,也可表现在下壁梗阻者有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房阻滞情况,且不伴低血压;④血清CK-MB酶峰提前于发病14 h内或CK 16 h内。具备以上4项当中的2项或者2项以上者考虑为再通,但第2、第3项组合不可判断为再通。发病6~12 h溶栓则第4条不适用,需进一步研究。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时表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病人梗死血管的再通率

对两组病人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参照组再通率是75.00%,治疗组再通率是92.86%,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近些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AMI发病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其病情比较严重,治疗后常常引发各种并发症,对病人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4]。

临床对该病主要以尽快恢复血管的再通和改善心动功能为主,由于基层医院的患者没有条件在第一时间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临床认为对AMI以静脉溶栓为抢救的关键,通过静脉溶栓可快速开通病人梗死的动脉,让心肌缺血恢复血流灌注,以减少梗死的范围,为挽救病人生命提供重要前提。

尿激酶原是一种从健康人尿当中分离或者从人肾组织中培养所得的一种酶蛋白,可直接在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起作用,使纤溶酶原催化裂解成纤溶酶,纤溶酶不但可以使纤维蛋白凝块降解,还能使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循环因子被降解,从而发挥显著的溶栓作用。尿激酶原对于新形成血栓也有着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还可以使血管中ADP酶的活性大大提高,抑制ADP诱导下血小板的聚集,以预防血栓的形成。使用纤溶酶原对病人进行静脉滴注后,能够使病人体内的纤溶酶活性显著提高。肝素虽然在AMI治疗中也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其在停药几个小时之后,纤溶酶的活性便可恢复至原水平,因此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中,参照组给予肝素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原治疗,参照组再通率是75.00%,治疗组再通率是92.86%(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14%,明显比参照组的46.43少(P<0.05)。该结果提示尿激酶原在AMI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再通率高,且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朱华,陈湾湾,曹明英,李永斌,高雪梅,王 静,尹浩晔.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09):1061-1066.

[2] 余志国,鲍玉洁,丘 军,罗耀明.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海峡药学,2016,28(06):115-117.

[3] 王晋华.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应用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201-202.

[4] 李晓华,王佩园,冯宗斌,李立丰,王荣环,李广平.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成本-效果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04):35-38.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尿激酶原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应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PCI对STEMI患者ST段回落率及心肌灌注分级的研究
尿激酶原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
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