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3-11-13蔡佳朱晓闻黄瑜王蓓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三全育人渔业

蔡佳,朱晓闻,黄瑜,王蓓

(广东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不同于理论学术研究型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特定行业领域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与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强调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1-2]。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面向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渔业资源利用、渔业管理等相关的生产实践和技术领域,注重培养研究生的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能力,在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等方面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差异[3-4],因此,该类研究生培养在课程设置、导师队伍与实践平台建设以及育人效果评价等方面也应具有不同的要求。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5]“三全育人”提倡从人员、时间和空间三要素提升育人效果。其中人员要素指的是施教主体与受教育者,在渔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施教主体不仅包括研究生导师与学校各级教育主体,还涉及渔业相关科研院所、企业与渔业管理部门等社会各界主体,受教育者则主要指专业学位研究生群体。在培养过程中,施教主体须充分发挥自身育人优势,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时间要素是指渔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需根据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特点与需求对学习计划和任务给予及时调整与完善。空间要素涵盖渔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涉及的育人渠道和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通过不同环境中的研究与工作氛围、导师的言传身教等,督促学生自省,弥补不足,更好地提升综合素质。因此,“三全育人”有助于解决现阶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6-7]。本文对我国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介绍,随后围绕课程教学、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1 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应用实践内容不足

课程体系总体应用性不强,课程设置以基础理论课为主,实践课占比偏少,教学内容偏重基础理论知识,针对专业实践技能知识与训练的内容较少,且缺少合适的教学实践案例;授课过程相对封闭,主要集中在教室、实验室以及养殖基地,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少,缺乏了解行业需求的渠道,未形成具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

1.2 专业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协同育人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大部分校内导师尤其是年轻导师重基础、轻实践,校外导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不足,不具备系统地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因此,兼具理论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需要加强“双导师”队伍的建设,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校外实践基地的数量有待增加,且已有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未能覆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协同育人作用不明显。

1.3 考核指标同质化,育人质量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

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考核标准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同质化,培养质量评价仍然以学术论文为主,育人质量仍然以学术成果为评价指标,未很好地契合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并且尚未建立完善的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价机制,质量评价指标难以真实反映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 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现状

围绕上述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部分农林院校已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2-3,8-9]高校积极推行校企、校院、校政合作,建设了全方位的教学实践平台,实行了校内外双导师制,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青岛农业大学通过校内导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双导师定期研讨等制度强化了校内外导师互动;上海海洋大学将学位教育与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和就业挂钩,实现了专业学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对接。此外,上述高校还对研究生论文发表数量的相关要求、指标评价体系与过程管理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如华中农业大学将学生实践活动成果及其在实践中的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纳入了考核体系,兼顾了实践结果与过程的考核,由主管学院与实践基地的校内外导师共同担任考核主体,实现了学生培养效果的多方综合评价。

目前,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也加大了专业学位建设的力度,设置专业学位的学科包括工程技术、医学、法律等[10]。其中,德国的“双元制”以及英国和法国的“学徒制”代表性较强,德国的“双元制”最早实行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依托企业和职业学校,培养过程以企业为主、以职业学校为辅,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习技能,并以《联邦职业教育法》为实施保障[11];英国的“学徒制”则是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对接,根据知识与技能的差异来划分学生培养层次[12];法国的“学徒制”同样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对接,分为高中和高等教育两个层次,高中阶段学徒通过学习与考核后可取得职业技术证书、进修专业文凭;高等教育阶段的学徒则可获得硕士学位和工程师资格证,与全日制学校授予的证书完全相同[13-14]。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已成为国外开展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模式。

3 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为了提升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针对当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如下的改革措施:

3.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为解决现有课程体系偏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与区域产业、行业以及农村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学校邀请实践经验丰富、了解行业发展现状的校外导师(如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者、高级工程师、一线技术骨干等)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围绕课程规划、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授课方式、考核要求与方式等方面进行交流与讨论,将行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环节,增强专业学位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同时积极推进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案例结合等教学方法的运用,突出基础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产教融合,让学生提前了解渔业发展动态与技术革新趋势,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实践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2 加强多方联动,拓宽产教融合平台

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增多、联合育人平台与导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学校充分发掘现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的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大实践平台的覆盖面,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的渠道;加大双导师制的实施力度,聘请行业优秀人才、技术骨干人员等担任校外导师,通过联合实施应用基础项目或技术攻关项目等方式,强化校内外导师的协同育人作用,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项目实施等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联合指导;以“科技小院”“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为载体,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让学生了解渔业行业,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3.3 设置多元化标准,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针对专业学位论文偏向理论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评价同质化等问题,学校在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多方协同的评价作用,邀请企业导师、行业专家参与过程管理,着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力,围绕行业、企业亟需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学位论文选题,并对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进行补充与完善,鼓励专业学位硕士论文采用调研报告、标准制定、发明专利等多种形式;同时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挂职锻炼、科技下乡活动等)纳入研究生评奖评优指标体系,突出对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考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拓宽产教融合平台、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举措,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协同的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育人质量,为实现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新路径。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三全育人渔业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