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园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2023-11-13蔡慧闫高原
蔡慧,闫高原
(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建造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大学生创业园承担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任,在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园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也要与时俱进。
1 创业园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新时期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管理标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创业园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创业前的教育与引导、创业中的管理和服务、创业后的跟踪与调查等几个方面。其中,以创业中的管理与服务最为关键。创业中的管理与服务主要有创业园项目的评审与遴选、创业园日常管理与考核、创业园项目负责人的创业培训、创业相关政策的宣讲和实施等,其构成了创业园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内容。
1.2 学生教育管理
首先,创业园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用工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其次,创业园要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开展在线教学与培训,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线上授课和学习,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和培训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利用线上教育资源,学习专业知识。创业园通过构建“六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推动学生就业创业[1]。
1.3 学生创业心理的教育
创业心理学是研究创业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2-3],大学生刚刚有了创业意识的启蒙,存在创业心理的适应能力较弱、创业心理不够成熟等客观问题。因此,创业园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创业心理的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造学与创新思维训练等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提供了基础。创业园组建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班,为创业学生提供了获取创业知识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类竞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2 新时期创业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创业理念相对滞后
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也尚未统一,园区也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4],大学生接触到的创业教育多来源于在线开放课程、教师授课等途径,专业的培训与创业讲座较少,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理念,导致出现创业理念滞后、创业动力缺乏的现象。
2.2 创业项目科技含量偏低
从近几年园区入驻的项目来看,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整体偏低。首先,优秀的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园区项目发展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问题,有些创新性强的项目无法从园区走向市场,缺乏展示的机会。且资金投入比较大的项目风险也相对较高,大学生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因此,大学生一般会选择投入少、科技含量不高的项目,其相对承担的风险也小。其次,大学生在创业的同时还要完成学业,在市场调研与市场竞争分析方面的能力不足,创业团队也不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较难提高。
2.3 创业信心受到影响
部分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缺乏一定的洞察力,出现退园的现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创业项目发展的动力不足,项目经营面临困难。虽然园区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免除房租、水电等基础设施费用,但是项目的运营需要一定的经费,项目盈利能力的不足,导致大学生创业信心受到影响。
2.4 创业教育培训动力不足
由于创业信心的不足,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培训的动力也明显受到了影响。从园区组织的各类线上线下的创业培训的客观情况来看,参与培训的人数有下降的趋势。从2022 年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举办的创业培训班的参加人数来看,学生数量减少了约20%。在2022 年5 月份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培训的群体大多是已经在园区正常孵化的实体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还有一些是计划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参赛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较之往年,有创业想法的人群数量明显减少,这也为园区在新时期培养和重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指明了方向。
3 新时期创业园管理的策略
3.1 利用高校平台,发挥学科优势,充分整合资源
首先,要利用学科优势,形成园区互动。创业导师在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形成学科优势。高校作为人才与科研的集中地,能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和创新型人才,融合多学科知识,加强专业赋能,充分整合各学科的优势,取长补短[5]。其次,要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本着“共建、共享、共发展”的原则建设平台,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把创业园区打造成创新创业型高职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平台[6]。校企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资源支持,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其创业项目可在创业园孵化,降低创业成本。大学生的“第一桶金”对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的保持和创业动力的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最后,资源联动,全力扶持创新创业。以园区为中心,为新创业企业搭建一体化投融资平台,加强“产—学—研”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政—校—企”多方合作,加快整合各类资源[7]。
3.2 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专业化培训,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合理的管理人员结构配置是提升管理效率、促进“双创”教育与实践的重要基础。在园区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应充分考虑学历背景、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有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优先考虑。提高任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协作,提高园区管理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可为园区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培训内容可专注于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创新创业类大赛的指导与培训、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商业模式的建构等多个方面,要与创业项目紧密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在培训后获得创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园区管理与服务创造有利条件。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增强现代管理理念,了解国家、地方创业政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8]。
3.3 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实践,注重创业创新
创业园区在创业项目的孵化和培育之外同样承担创业教育的重任,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性[9]。除了正常的线下教学授课以外,还要注重线上教育与培训。经过几年的锻炼,创业园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进一步提高,能够为创业学生提供更灵活的教学形式,使创业群体更容易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同时,在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创业实践,从创业实践中不断挖掘有创业意向的个体和有创业潜能的人才,结合各级各类竞赛选拔科技创新项目。总之,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3.4 加强宏观设计,强化孵化功能,提升项目的创新性
国家对创业孵化平台进行了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平台的三级体系,并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高校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工作,对创业竞赛引导下的大学生创业园制度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10]。各级地方政府也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地区创业平台考评体系,对于创业孵化基地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11]。创业园区管理应对照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标准,强化孵化功能,注重孵化时效,提升项目的科技创新性,提升园区孵化项目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而带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12]。
3.5 开展校内选拔、校外评聘,完善创业导师队伍
创业导师的足额配备是园区项目孵化的首要保障。学校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措并举[13],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首先,校内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丰厚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有效地转化为产品,园区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因此,园区要加强对高校创新创业导师的内部培养,完善选拔制度和激励机制。其次,校外创业导师的创业经验是校内创业导师所缺乏的,校外创业导师能够为园区创业团队提供更为直接的创业机会和创业投融资环境,对于校外导师的评聘直接关系到园区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孵化效率,特别是一些企业高管、风投公司负责人、法律专家、税收专家等,建立健全的创业导师评聘制度可以为导师和创业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和充盈创业导师队伍。同时,要加大园区“双师型”教师培育力度,提高园区培训质量[14],形成“以赛促学、技赛结合”的教育教学培训方式,鼓励创业培训教师带领大学生创业团队积极参与各类创业大赛,从而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