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思政论文写在课堂上

2023-11-08李振华

文理导航 2023年3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双减核心素养

李振华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质量完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务是亟需思考实践的命题。一、基于核心素养孵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点:1.紧扣核心素养,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课程亲和力;2.紧扣核心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程实效。二、基于核心素养孵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1.优化案例教学,深化学生学习感受;2.议题+互动+合作,助力学生高效学习;3.教学做合一,在德育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式综合学习;小组合作;“双减”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实践性特征。“双减”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完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务已成为亟需思考和探索实践的命题。笔者认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要打好阵地战,把论文写在课堂上,主抓深耕课堂教学,拓展延伸课外实践,内外兼修,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能力。这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用核心素养把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统摄起来,才能抓住本课程的灵魂和要旨,起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因而道德與法治学习不能浮于表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双管齐下来引导带领学生探究知识,启迪学生通过自主思维来发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深度学习;也要深入思维转换过程,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形成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孵化培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点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新的方向。道德与法治课程要遵循思政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循学段特征,带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并用道德与法治眼光创造性地学习、解决问题。

(一)紧扣核心素养,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课程亲和力

在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创设中,学生需要主动地思考相关的知识,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还需要学生之间不断地交换意见,共同进行讨论,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直到探索到最便捷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极其考验学生学习意志力、思维品质的过程。因此,高效课堂更加倾向于根据思政教育课程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喜好设计教学任务,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去创设相应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平台,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

(二)紧扣核心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程实效

从课程实施要求来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围绕课程内容展开教学设计的基础时,需要将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接地气的课堂环境。例如,可以通过引入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唯有如此,学生的内在潜力才会得到释放。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范围也需要适当的延展,构建多元化课堂,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将基础概念的理解与灵活的应用实践探究进行有机结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等进行有效融合,打通更多的学习路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基于核心素养孵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学科覆盖面较广,通过教学优化,充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完成深度剖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更为高效地完成道德与法治学习。

(一)优化案例教学,深化学生学习感受

道德与法治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案例情景再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通过具有启发性、思辨性梯度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案例,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课堂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鲜感,更加有趣味,同时也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活力,提高学习成效。以此构建探索的平台,能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专注度,深度思考能力也逐渐形成。2022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价值引导与必要灌输”,而且很多道德与法治的理论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大关联,但是单纯的概念讲解反而让学生觉得知识距离自己非常遥远,造成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难以产生感同身受的体会。2022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且高效课堂的创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构建信息化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网络资源合理整合教育资源,也能弥补课程二次开发资源不足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

举例来说,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接受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教师搜索网络上的教育案例,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构建信息化教学课件,导入丰富的教学素材,结合学生出现的情况,给学生讲解出现的安全隐患,可能会造成什么危害等。而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动画小视频或者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概念。利用信息化资源播放实际案例,比如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汶川地震、湖南衡阳水灾案例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危险。这些生动的教学素材、有效的教育引导,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强烈震撼学生的内心。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和安全意识由此得以显著提升。

(二)议题+互动+合作,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要想发展核心素养,应尽量减少大量的语言概念讲解,以更灵活的方式构建学习活动。在诸多方式中,互动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是行之有效的。通过互动过程的介入,把学生从机械化学习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状态,融入合作交流去完成知识解析,用自己的思维去完成知识探究,在生动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解释道德与法治现象、道德与法治概念的方法,同时自身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也得到了增强。

1.有效互动。强化生活互动的设计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互动指导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并让他们说出一些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供小组其他成员去探讨。

2.深度合作。在合作学习视域下学生思路更加宽广,从而使学生深度理解道德与法治基础的知识内容,通过互动探究活动,拓展延伸课堂教学,把对于知识的学习由课内延展到生活中,提升对社会与生活的认识。这样教师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开发出了生活化教学的育人价值。这也是应用小组合作与生活化教学的融合。在合作教学的生活设计中,教师要融入一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生活话题,这样便于学生展开深度的讨论,孵化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3.互动与合作有效融合。对于小学生来讲,生活化互动话题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学生能够受到身边同学的感染,而且能从其他同学的思路中得到一定启示,教师也可以通过更多的交流向学生传递教育理念,让学生体会到亲切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進行学习活动。例如,学生课余时间经常和朋友在一起,此时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在课余时间大家应该如何去学习、生活就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焦点。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同伴与交往》这一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前为学生制定好教学目标,将合作探究作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自主思考能力的平台。比如运用“采访”的方法,可以相互提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你的朋友做错了事情,你会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友谊?你怎样选择朋友等等。这样的合作活动将亲身体验和自主思考结合。这样的合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课上就消化了晦涩难懂的部分,同时有不会的问题还可以及时问老师,及时解决,比90%的时间教师都在传输知识,让学生课下利用更多的时间消化知识的效率更高。学生从亲身体验的角度出发去掌握和理解寻找朋友的方法。为了能够教育学生要善交益友,懂得友谊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去寻找交朋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式,懂得寻找朋友的方法和原则,并在互动探究模式的熏陶下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三)教学做合一,在德育实践作业中提升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已经颁布实施,作业的优化是所有一线教师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更需要教师端正态度,强化作业设计,让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轻松,也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孵化培育核心素养。

1.设计趣味活动,推进项目式综合学习。项目式综合学习是一种项目式学习中衍生出来的新兴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在项目环境里,用多种手段尝试解决一些开放式问题探究实践过程。

游戏式学习是契合儿童实际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综合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游戏式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深刻。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组织道德与法治主题的游戏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手工、绘画、读书笔记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这样的作业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展示出的内心渴求而设定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把内心情感与知识概念进行有效结合,完成深度学习。举例来说,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在课堂创设演讲竞赛活动,以“父母的爱”为演讲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另外演讲的方式可以灵活一些,比如讲一讲家庭小故事,或者写一篇短诗,甚至画一幅画,然后给大家解读一下自己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的展示机会,实现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2.双向奔赴,家校联手推进体验式学习。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作业任务,与课上教学活动相呼应。比如让学生回家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洗一洗衣服,增强学生的自身感悟。学生通过实践也逐渐意识到“爱”的意义,提升学生对于“爱”的感悟,并付诸实践,实现“双减”教育理念与教学做合一课堂的融合构建。

3.积极实践,走向社会思政大课堂。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从覆盖整个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心灵感触、思想感悟都是常规理论学习所不能比拟的。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知行合一,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相关机构,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代教育赋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任务。为了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变得有效乃至高效,需要教师全面考量教学的不足与优化的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海生.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3(3):56-58.

[2]郭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z1):31-33.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双减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