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2023-11-07宗亚鹏
宗亚鹏
摘 要:通用技术学科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成功毕业的重要科目,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其中涉及的知识。教育部门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不远的将来这门通用技术必然会与生物、化学、政治等学科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已经和教育有了深度融合的趋势,需要通用技术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构建案例,最终打造出高质量课堂,让学生真正学懂知识,培育出核心素养。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教育;通用技术;教学创新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利用信息技术的形式和学科知识点内容完美统一,让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高科技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将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可视化,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在现实中的重要应用和魅力,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拉近通用技术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便于查找资料,拓展通用技术教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满足学生需求。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
信息技术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现代科技的发展背景下,几乎所有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接触了网络,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投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饥似渴地研读教材中的细节部分,做到以兴趣为第一驱动力,高效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做到全身心投入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内容中,不仅完成课堂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在不断增加对知识的深刻认识。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所要教授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将两者融合为整体,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知识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投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效学习学科知识,提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领悟到学科规律的真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对于现实世界的直观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快速形成,在精神被吸引的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1]。
(二)提升教学效率及职业素养
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高中课堂效率,不仅转变教学模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授课,减少教师板书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拓展备课的资料数量和准确度,充分借鉴优秀教师成功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结合高中教育教学实际,重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和进度,设计好教学实践环节,精心编写好学生教育教学讲稿,将备课内容付诸教学实践。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信息时代下教学观念的革新,从而促进教育整体的现代化发展。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减少工作量,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提高课堂效果上,逐渐培育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和学生需要进一步钻研和尝试。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受到高考的影响,对于通用技术存在忽略的现象,也没有将通用技术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学科融会贯通,使学习通用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够成熟,受到课时安排的限制,很多选修内容没有充分展开教学,也缺乏锻炼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经验,给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了阻碍。高中阶段各个学校中现代信息硬件条件较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通用技术和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很多信息技术软件也都和通用技术知识点重合,便于新型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尝试[2]。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推进德育,线上灵活教学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确保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随时随地接受通用技术专业知识教育,强化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也有利于快速调整教学内容,获得教学信息的实时反馈,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学科知识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丰富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在线上教育互联网资源的广泛传播与下载中,可以促进教学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学公平。
以高中通用技术教科书中“建筑”这个模块为例,其中涉及关于建筑文化、建筑材料、建筑安全以及透视图设计等方面知识,综合性教学,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线上灵活教学。可以通过直播、录播PPT讲解视频作为主要教学形式,根据PPT课件展开教学,在课件中插入建筑文化等传统文化因素,并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进行答疑解难,以自主构建教学资源为主,以互联网上现有教学资源为辅助。教师在线上可以将建筑图纸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知识插入到课件中,引导学生提高文化自信,实现图纸的分享与可编辑化,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确保互动的交叉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PPT课件教学新颖性和反馈及时的特点,打造线上高效课堂,推进德育教育。
在教授“阴影透视与制图”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考勤、课后习题考查和结课作业考查三种形式结合的考核方式。课堂考勤主要教师运用超星学习通统计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習基本概念的情况;课后习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简单运用;结课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A3图纸上绘制一个30m?大小的传达室的平、立、剖面图(比例1∶50)以及透视图,并绘制立面图和透视图的阴影。充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建筑制图、透视与阴影的三个内容的知识点,体现出线上教学考查方式的灵活化。
要让学生重视材料的管理的重要性,借助互联网资源,教师讲解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包括水、电以及其他能源,会产生较多垃圾和废物。建筑施工中涉及的材料大部分不可再生,在当前施工完成后的回收利用率较低,造成无法将资源重新利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资源回收利用率不到10%,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利用率较低。我国在资源重新利用和循环使用方面的思想较为薄弱,很多必要的环节和技术手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近期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资源浪费也不断增长,逐渐造成了我国生态系统受到建筑施工影响恶化的趋势。要认识到建筑施工中全程都无法离开具体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全过程的管控,从采购、运输、存放以及最终利用进行管理。对材料进行控制就是把握住建筑施工中的关键因素,确保使用的材料经济合理,减少材料的浪费现象。要确保最终使用的材料和施工合同中要求的完全一致,本着经济的原则进行处理,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基本标准。通过信息技术渗透德育,让学生掌握建筑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
(二)多媒体教学,展示生动图像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将教科书中的文字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让学生便于理解,降低学生理解通用技术知识的难度,提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运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打磨多媒体教学课件,根据自己精心选择的内容安排教学流程和环节,合理分配每节课对应的教学时间。
以高中通用技术教科书中“技术及其性质”这部分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图像教学的模式,配以文字说明和讲解,让学生更好理解人类技术的发展史,从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出发进行举例。教师首先展示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尝试说明这些交通工具都适用于哪些情况,然后明确表示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例如:人为了能像鸟一样飞翔,发明了飞机。由于需求不同,人类设计制造了不同的交通工具。飞机只能在天上飞却不能在水里行走,所以人类模仿水中的生物发明了船和潜水艇,这些都是技术对于人类交通的重要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技术这部分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展示给学生,提升教学效率,也让学生在视觉刺激中掌握知识。
(三)家校沟通,完善共育机制
高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沟通功能,在涉及学生家庭方面的知识点教学中联系家长,打造共育机制,不仅影响学生,也影响学生的家庭,确保学生的家庭也受到正确的引导。
以高中通用技术教科书中“食品安全”这部分为例,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科普,不仅要对学生解说食品卫生知识,也要进行家校沟通,通过教师与家长一起努力才能够确保学生健康,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了解情况,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很多家长自身对于卫生安全没有高度重视,导致学生也受到了影响。教师发现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给学生准备早餐,所以就给学生一些钱在学校附近吃早餐,由于卫生问题,学生吃完后经常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明确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消除食物中毒的隐患。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建议表示满意,以后尽量在家给学生准备健康早餐。教师对家长进行了购买食品的科普,明确要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4]。
(四)引进任务驱动,配合信息技术指导
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指导,让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的学习中完成某些固定的任务,不仅学习也动手实验操作和创造。学习课程中需要学生尽可能地快速进入动手动脑的思考状态,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避免将设计仅仅停留在书面作业之中。在对教学的计划环节转变为实际操作环节时,要把握专业内容和现实任務,进行对学生系统化的培养与锻炼,确保学生在任务驱动中把握实验方向,所完成的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可以完美促进最终实验结果的形成。通过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学生,使学生正确完成任务。
以高中通用技术“机器”部分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任务驱动的模式,将大问题拆分成为小问题,布置适当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可以利用Python编程软件,将函数直接调用促进学生掌握算法所蕴含的思维,不断地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精益、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任务驱动中,信息增益、基尼指数等对应的决策树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学生在广泛接触到项目的同时,融入针对问题的思考和策略选择,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精准分析,划分需要解决的问题层次,探寻最佳学习算法。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实验和操作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例如:平板折叠量勺就是一个神奇的勺子,看起来就像是一张硬磁板,上面有很多条缝,沿着这些缝可以折叠这个硬磁片,在不同的位置折叠,就是不同容量的量勺。它的另外一大优点就是可以用来盛黏稠的液体,用普通的圆勺绝对会有一些粘在勺子壁上,洗掉就是形成浪费。但是这一款平板量勺要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只需要把它重新打开成平板的样子,在碗壁上抹两下就行了,非常方便。新概念车是各个汽车巨头都在研发的产品,目前大多数是在使用“5G+无人驾驶+环绕屏幕”的设计,价格高昂,目前难以量产,属于有价无市。目前已经小规模量产的新概念汽车是一款“直升机+汽车”的概念组合,虽然价格同样高昂,但是对于较为富裕的人家也承受得起了。但是在法律上还没有取得对应的限制条款,限制还是很多。风琴纸家具都是用特制的风琴纸制成的,便于携带,可以伸缩,一张风琴纸床折叠起来可能就只有一个手提袋的大小,更别提桌椅了。而且别看这个是纸,一张风琴纸沙发重量仅一公斤,打开了却拥有整整400公斤的承重能力,小凳子也有200斤的承受能力,如果不是故意破坏,一般是完全不会损坏。同时价格也非常低廉,谁都承受得起。缺点也很明显,依旧怕水,受潮也容易烂,不过北方的人用起来应该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立体显示屏可以投影出三维影像,在顶级大商场里面能够看见,也有小型的,可以随身携带,但是适用范围小,期待进一步开发。诸如此类的发明展示是通用技术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就是课本上的知识,这些知识和别的科目完全不同,主要是如何设计一个产品、如何画设计图、如何制作产品等,主要侧重于实践,和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将来会如何发展,还需要长期关注[5]。
结束语
现代科技可以改变教学形态和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沉浸在知识点中,在各种刺激和引导下提升学习积极性,认真探索通用技术学科的奇妙之处。教师从各个方面施加教学影响,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高质量人才。通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探索,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积累经验,提高职业授课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莉燕.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读天下(综合),2021(3):45-46.
[2]吴园园.挖掘生活化资源,优化高中通用技术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22(24):64-66.
[3]王兴国.基于信息化视野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今天,2021(12):98-100.
[4]马秉睿.高中通用技术学生实践项目,动静态测试的实施与思考[J].进展:科学视界,2021(7):37-38.
[5]段义云.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