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合唱音准训练方法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023-11-07陈俞敏
陈俞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强调教师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科学设计音乐教学环节,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合唱音准训练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教师应深挖新课改内涵,根据学生的合唱需求,改变训练方式和手段,纠正学生合唱中的错误发音,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基于高中合唱音准训练方法有效性实践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对相关人员在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音乐;合唱音准训练;教学措施
合唱是高中音乐教学内容,需要锻炼学生发音标准,提升合唱整体效果。如果教师能在发音上让学生做到统一,那么就会给合唱的表演加分,留给观众好的视听盛宴。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精准音准表达,通过饱滿的情感表现合唱的内容,并且用耳朵倾听其他学生发声,有助于视听结合,为观众表演精彩的节目,满足合唱的整体性和平衡性,获得良好合唱效果。
一、合唱音准训练地位
音准是学生学习合唱的基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重要地位[1]。合唱队员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自身艺术素养和音准感知力,在把握正确音准中合理控制发声,演唱出有感染力的大合唱。学生在合唱学习中,无论是演唱人员,还是乐器演奏者,教师要把控训练过程,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学生音准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力,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高中合唱音准训练时,教师要传授学生的知识有很多,但是音准绝对是第一位的,学生要下苦功夫,打好合唱的基础,并且提升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二、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一)发声技巧
发声技巧是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如果学生合唱时所用的力量过大,气息支撑就会不足,导致合唱中高音偏低[2]。反之则是,合唱力量较小,高音偏高。在很多合唱团队中,为了追求合唱的音量开展魔鬼训练,布置很多音准练习任务,让学生受到许多压力,不仅达不成锻炼学生目的,还会降低学生训练积极性。
(二)共鸣体调节
假如合唱学生共鸣体调节不恰当,也会在音准方面体现出来,声音太过尖细,或者较为粗犷,都会影响合唱的效果[3]。在高中合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口腔共鸣的训练,忽视头腔、胸腔共振,还是无法提升学生合唱音准,不会灵活控制高、中、低音色的统一,降低合唱教学实际效率。
(三)声区影响
对于刚开始学习合唱的学生,许多人不理解,更不会调节声区,主要原因:1.不会转换声区技巧,教师没有针对性地训练。2.控制不好声音的张力,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难以从重声向轻声区域过渡。再加上学生心情的影响,兴奋和压抑的情绪都会影响学生声区,从而不能掌控合唱音准[4]。
三、合唱音准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身体发育变化
高中阶段学生身体发育已经逐步成熟,但是部分学生声带的变化很大,如:有些男生声带变得宽和厚,有些女生声带短和薄,在合唱时不能将声音统一,总是出现个别尖锐和特殊声音,降低合唱效率。少数教师并未更新合唱教育理念,采用传统音准训练方法,学生会认为合唱学习较为枯燥,失去合唱的学习兴趣[5]。
(二)音乐感知不同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度也有所差异,有的学生音乐天赋强,音准非常好。而有的学生天赋不够,再加上基础不好,在合唱过程中,容易出现五音不全的状况,甚至会影响他人演唱,更是对节奏变化把握不到位,不知道哪些时候强,哪些时候弱,最终带偏整个合唱队。
(三)心理调整不足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合唱与训练不同,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如:节奏出现问题、麦克风没有声音等。倘若学生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或者站到台上紧张,音准就会出现问题,导致发挥失常,不仅自身表演不和谐,还影响整体合唱质量和效率,无法发挥集中训练的价值。
四、音准对合唱队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合唱训练中,音准的好坏受各种因素制约,所以学生演唱和声乐的能力各有差异,在某种意义上,也会对其音准产生一定作用[6]。音准是歌唱声乐的基本要素,在实际演唱中,多种音准和组合会产生各种音准,各有其独特的效果,这是确保合唱团完整性的良好基础。高中合唱教学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音准,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在合唱团体中,声乐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要从合唱团的具体情况出发,不断提高音准基本功,这样才能使合唱人员进行重点训练,使其达到较好的音乐效果。好的音准能使各声部达到最好配合,从而使合唱有良好训练效果,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缺陷,增强学生基本技能。
五、高中合唱音准训练有效措施
(一)教师明确音准训练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的普及让学生各种技能不断提高,作为合格的音乐合唱教师,应加强授课能力,找到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改变传统普通话、钢笔字等教学手段,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灵活开展音准训练,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合唱教学中,整个合唱队都要依靠教师,在每个训练环节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音准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学生对合唱的理解能力。为了让学生拥有好的音准,教师要优化读谱环节,以学生的学情设置不同的高音标准,带领学生轻声控制高音,这样的音准便于被学生掌握。
教师应具备良好听辨能力,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现学生音准问题,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另外,合唱教师要拥有钢琴演奏和伴奏的技能,在学生音准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用钢琴演奏和伴奏提示学生,让学生在其弹奏下能把握清楚音准。教师还要积极使用网络,在网页上搜集专家音准训练方法,借鉴的同时,完善自身合唱教学模式,既满足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又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实现学生长远发展和锻炼。合唱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学生音准训练的表率,用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自卑或者音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做到讲道理为主,以幽默的方式,不断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加强对音高的听辨训练
只有采用视听结合的训练手段,才能引导学生唱出动人的歌声,在音准训练开始时,应从单音入手,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在进行听辨音准训练时,教师利用不同声部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听一声部的特点,然后再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针对性训练,慢慢提升训练的难度,既让学生有适应的过程,又能发挥教育实效性。在听音程与和弦的训练中,教师要找出不同音程与和弦音乐片段,包括三和弦、原位七和弦等转换,只有学生将这些基础牢记,并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培养学生音乐立体感,感受音乐艺术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多声部表演能力。
例如:在《音乐与人生》中,教师运用音乐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提升学生听辨能力。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结合不同的合唱音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草原放牧》《森谷德玛》等曲目,开展音高听辨训练,让学生从技能技巧角度概括听觉训练,包括:音阶、音程、和弦等构唱和听辨,体会自然与和声。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节奏听记训练,让学生分析常规节奏,连音符、切分音的各种拍子、单二声部。值得注意的是,听音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多用比较式的方法,如:和弦的本身结构音程比较,音程的原位形式,与转位形式音响效果对比,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听辨意识。
(三)利用发声方法提高音准
合理的发声训练,是加强学生音准的方法,因为声音的位置,决定高音和低音。在高中合唱教学时,教师从基本教育环节入手,引导学生做不同强度的发声训练,通过呼吸和吐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共鸣体。之后再引入口腔、头腔、胸腔混合教育手段,带领学生感受和体会音乐歌曲中高音、中音、低音的连续变化,科学地把三部分共鸣腔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唱出的声音具有整体共鸣效果。训练学生的音准,必须遵循规范与科学的原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发声方法,排除学生共性音色问题。在音准训练过程中,开展专项发声训练,引导学生理解音节半音与全音的关系,严格唱准旋律音程进行和声,并指导学生在两个声部换唱中,感知共鸣体的作用,加大学生声部与音色磨合力度。声音犹如一个人的相貌,是父母给的,但是相貌可以通过化妆、减肥等方式改变,声音也是如此。高中合唱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以往发声习惯,帮助学生找准正确发声方法,可以通过练a、练习口腔控制、练习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等,提升学生发声效果,让整体学生的合唱声音具有穿透性和集中性。在培养学生正确发声习惯时,需要让学生监听自己的声音,告诉学生将合唱的声音录制下来,当学生耳朵感受声音奇怪时,就会消除发声弊端,对自己声音有足够认识和了解。甚至通过跑步的方式,保持稳定的呼吸,对学生发声和心理都有帮助,使学生不容易沉溺别人的声音,找到自身发声特点和合唱风格。
(四)乐器辅助练习合唱音准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随时会出现音准问题,教师要发挥自身示范和指导作用,及时纠正学生的音准,告诉学生保持音准的方法。在纠正学生音准时,教师可以使用钢琴,利用升降小二度的方式,开展音准训练,让学生从低音到高音,经过多种练习,熟练掌握音准,提升学生合唱能力。钢琴乐器的加入,可以让学生反复聆听不同音程发出的声音,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发挥高中音准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达成高中合唱音准训练教育目标。
例如:在《丝竹相和》中,主要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带领学生体验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江南丝竹更加温婉,广东音乐则是明快、明亮,更加直接一些。因为广东音乐吸收地方音乐的净化,在互相借鉴和学习中,形成以扬琴、竹笛、高胡、秦琴为主丝竹演奏的形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聆听《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等音乐,将两首音乐进行对比,促使学生了解江南丝竹加“花彩”的创作手法,从而体验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随后教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分别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学生进行伴奏,帮助学生找到音准,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增强合唱意识和个人综合能力。通过教师不同乐器的伴奏,学生能找到歌唱的音准,提高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拉近学生与民间音乐的距离。
(五)提升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在高中合唱教学中,如果教师开展单声部音准训练,学生掌握一定合唱技巧,但是在一起演唱,依旧会容易跟着音乐主旋律走,出现这样的合唱问题,就是学生抗干扰能力差。教师在指导学生练声时,应培养学生抵抗干扰能力,如:教师先引导学生唱和弦,在钢琴中弹奏非和弦,带领学生找原和弦。或者选择一样的歌词,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节奏演唱,锻炼学生抗干扰思维,达成良好高中合唱教学效果。并且引导学生自我训练,因为学生无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完全吸收和应用每一个训练具体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自身训练,把握音色和音准技能,或者找到应用中的难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合唱中的问题,不仅提升学生抗干扰能力,还确保合唱队的总体训练效果。
例如:在《现代京剧》中,高中合唱教师要正确看待音准训练的重要性,除了集体训练,还需要教会学生自身训练的方法,用心指导和培养学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合唱中的音准训练中,现代京剧大调和小调的转化,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唱功练习,在集体训练时,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中,对每一个学生开展逐一指导,也无法及时了解影响学生的干扰因素。教师要传授学生自己训练音准的方法,如:1.听觉分析。学生可试听带有单音、音组、和弦等京剧片段,写出其旋律和音程,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2.感悟节奏。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分析不同音乐的节奏,总结和歸纳常见的基本节奏型,做到多读、多听、多记。开始是一拍子的音型训练,逐步渗透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甚至几小节排列组合,逐渐增加长度和难度。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什么是现代京剧,找出现代京剧代表作品《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提高学生对合唱音准的感知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合唱教学中,音准确实是一大难题,教师应针对学生音准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纠正学生合唱错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高中合唱音准训练想要达成良好效果,就要从教师主动提升音乐素质、加强对音高的听辨训练、乐器辅助练习合唱音准、提升学生的抗干扰能力等入手,避免学生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演唱现象,打开喉咙在气息的支持下,获得胸腔共鸣,保证声音不会掉下去,发挥音准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晓慧.提升合唱艺术表现能力有效途径[J].科普童话,2019(5):88.
[2]黄智敏.合唱教学法之合唱音准教学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5):233.
[3]孟莉萍.高中音乐合唱音准训练方法探究[J].音乐天地,2016(12):40-43.
[4]袁圆.浅谈高中合唱教学的音准训练方法[J].北方音乐,2019,39(23):150-151.
[5]钟金花.探析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2):96-98.
[6]江霞英.巧练音准,和谐歌唱:浅谈合唱中音准训练有效方法[J].新教师,2018(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