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化视角的高中音乐鉴赏作业设计

2023-11-07陈俞敏

高考·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高中音乐作业设计

陈俞敏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设计高中音乐学科的作业时,要从音乐这一美育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明确音乐鉴赏教学旨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具备较强的音乐感知与音乐表现能力。为此,教师在作业形式上不能局限于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内容的作业,完成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创新,以多感官的作业设计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本文就立足于多元化视角,分析了高中音乐鉴赏作业的设计。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鉴赏;多元化;作业设计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注重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潜力,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不同的形式进行音乐学科的学习,注重学生对音乐内涵和情感的领悟,使学生在聆听音乐、演唱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情感[1]。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广泛兴趣,旨在通过作业把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进行紧密联系,并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不过,目前的高中音乐作业设计没有体现出作业的多元化,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也不够丰富。为此,教师要对现在的高中音乐鉴赏作业进行一定的创新。

一、高中音乐鉴赏作业多元化设计的内涵与意义

高中音乐鉴赏的多元化作业,是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设计多种形式以及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以不同的课后活动形式满足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不同需求,挖掘学生多方面的音乐学习潜力,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2]。

首先,教师所设计的聆听作业、演唱作业等不同的形式,能够满足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风格倾向,以提高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其次,多元化作业能够涵盖音乐教学中的不同主题和领域。从音乐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教师将多元化内容整合在作业中,无论是音乐作品的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认知。再次,教师设计的多元化作业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如:开放性作业或研究项目,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将音乐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最后,多元化作业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出发,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会灵活设计选做题和必做题,让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完成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

二、设计高中音乐鉴赏多元化作業的路径

(一)设计聆听作业,在聆听对比中答题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聆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关注作曲家在音乐中的表达,从而感受音乐作品的美感。教师所设计的聆听类作业,将设计作业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上,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敏感度。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教师通过学生课堂所学的不同作品之间的音乐要素、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来设计聆听作业,比较音乐作品之间的异同之处,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形成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

例如:在学习《音乐情感及情绪》这一节时,教师在学生课堂鉴赏《祝酒歌》《母亲教我的歌》两首声乐曲和《立志》《流浪者之歌》两首器乐曲之后,把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情感及情绪的表达进行了整合,设计了如下的聆听作业:

教师上传了音频录音和视频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聆听,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方式来感知和理解音乐。

1.根据对《祝酒歌》的聆听和学习,下列哪个描述最符合这首曲目的情感表达?

A.欢快庆祝的氛围

B.忧郁悲伤的情绪

C.祝福与感恩的情感

D.感慨人生的思考

2.对比聆听两个不同版本的《流浪者之歌》,课本中的萨拉萨蒂演奏的版本与弗雷德曼演奏的版本,下列哪个描述最能体现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

A.编曲风格的不同

B.演唱者声音的不同

C.曲调的变化

D.表达情感方式的差异

3.聆听《立志》的第二乐章,重点聆听有突出音乐基本要素的部分。选一个突出的基本要素(如力度),请思考它是如何在这首作品中表现的,并讨论它在整个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4.根据对《母亲教我的歌》的聆听,你认为这首歌曲通过什么节拍、速度和力度来表达情感?请具体描述并举例说明。

学生无须在书面填写,可以将自己的作业内容录制为视频或音频,完成上传,教师端便可以看到学生的作业。作业题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对比来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除选择题外,教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其余题目中得出统一的答案。随后,教师根据学生作业中的关键词,提炼出学生对音乐情感与情绪的感知情况,由教师与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时进行整合,围绕学生的聆听感悟展开讨论,围绕本单元涉及的音乐情感与情绪的表达展开综合分析与讨论。

(二)设计书面作业,创作音乐结构图表

音乐结构图表包括曲式结构图示,这可以直接用于表示音乐作品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一定的符号或标记来形象化地展示音乐作品中的各个部分,这正是曲式结构图示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五线谱。这些图表是音乐教学中的乐理基础,在学生学习时,教师会围绕五线谱、曲式结构图示等来展开教学,但是要求学生自主创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这种类型的书面作业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学生可以选择学过的作品,根据教师在课堂中画出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也可以选择流行音乐,分析流行音乐的五线谱等。当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音乐作品时,教师不对学生的合作内容做具体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可以恰当运用曲式标记来表示不同的乐章,运用五线谱知识分析并学唱流行音乐等。

比如:教师设计了如下两项作业,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完成一道题目。

1.曲式结构分析

选择一首曾经学过的音乐作品(可以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或其他类型),利用曲式结构图示来分析该作品的结构。

2.流行音乐五线谱分析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流行音乐,利用五线谱知识来分析该作品的旋律和和声特点。

通过合作方式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和表达,展示对音乐的理解和独特见解。

(三)设计演唱作业,加强音乐感知能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教师都要突出对学生演唱能力的锻炼[3]。通过学生的演唱过程,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获得进一步提升,让学生的音乐感知与音乐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为了突出学生演唱兴趣和演唱能力的挖掘,教师所设计的演唱活动作业中充分体现出学生演唱能力的锻炼,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学过的歌曲,让学生试着以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歌曲的主题完成演唱,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演绎,可以结合舞蹈、肢体语言等元素来表达歌曲。

比如:在学习《蝉之歌》时,教师在课堂中指导了学生的发声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为检查学生的演唱情况,也为了培养学生将情感投入在歌曲演唱中的能力,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如下:聆听《蝉之歌》这首歌曲,并进行演唱表达。通过演唱来传递歌曲中的优美旋律与和谐音色,并展示对音乐结构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了分析,并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演唱作业,与学生一同在课堂中欣赏,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舞蹈动作的加入让情感更加充沛,如正确的发声使整首歌曲热情饱满,体现了侗族大歌的特色等。此外,教师在课后将优秀作业上传至师生互动平台,便于其余学生再次观摩,认真学习,真正达到作业用于巩固课堂所学以及拓展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目标。

又比如:在教学《不忘初心》后,学生在课堂中已经练习了混声合唱,为了让学生深入歌曲中间,能够在混声合唱中体味音乐的情绪,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为合唱作业:自由分成两组,确保每组总人数相当,且男女生人数相当。在课后共同合作演练《不忘初心》,将课堂学习的混声合唱方法体现出来,录制视频后反思合唱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合唱效果最好的一版作为作业上传。教师针对学生的合声协调度、表情与情感表达、技巧运用和声乐表现等给予评价,直接在视频下方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四)设计乐器作业,把握音乐表现特点

在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涉及我国传统乐器的教学,如: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就介绍了民间器乐,这些知识涉及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而不同的乐器也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特点与魅力。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乐器的教学,更要在作业中锻炼并提高学生演奏乐器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乐器演奏类型的作业时,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乐器,也可以组织学生课后在音乐教室利用樂器完成作业[4]。

比如:在学习“丰富的民间器乐”时,涉及了多种多样的乐器,而学生的学习趋向不同,有人对笛子感兴趣,有人对板鼓感兴趣。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教师便设计了如下作业: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中国民族乐器进行演奏,如家里没有乐器,可以选择在音乐教室完成作业。通过演奏来表达乐器所具有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音色等。结合乐器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个人的音乐表达能力。适当发挥创造力,加入一些个人的想法,展示出独特的演奏风格和个人特色。

有学生对笛子感兴趣,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笛子,但仍选择了笛子进行演奏。该学生首先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详细了解了笛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包括正确的吹奏姿势、音符的吹奏方式以及指法等。接着,学生在音乐教室中开始练习笛子的演奏,并向教师求助不懂的问题。经过反复练习和教师的针对性指导,该学生成功地演奏了一段简单的乐曲,并将其录制下来作为作业的成果。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乐器,深入理解和表达所选乐器的音乐特点,展示对乐器的独特理解,并通过与他人的分享和反馈,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所选择的乐器上发现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鼓励学生投入乐器的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

(五)设计查阅作业,拓展音乐艺术知识

音乐教学并不能局限在课本现有的知识点上,课后作业也是如此。鉴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以及部分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学习中所拥有的天分,教师要做到基于学生发展的拓展性作业设计,把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看作学生的尝试与探索,在作业设计中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5]。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例,教师设计的查阅作业基本涵盖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

比如:在学习《滚核桃》后,教师设计的查阅作业为:针对大鼓的演奏要领进行查阅和深入的研究,以拓展自己在传统打击乐器演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学生需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关于大鼓的演奏技巧的相关资料,从而了解大鼓的基本演奏姿势、手法、敲击角度、力度掌握等方面的知识。又如:在学习《忽听得万岁宣包拯》后,教师设计的查阅作业为:查找关于京剧花脸角色的相关资料,了解花脸角色的身份、性格、造型特点以及表演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在设计查询作业时,教师都会在作业要求的最后加上一句“如有条件或感兴趣,尽量以实践演练体现查询内容”。如:《忽听得万岁宣包拯》的查询作业中,就有学生对京剧中的净角非常感兴趣,在课后模仿演员的表演技巧,如声乐技巧、动作技巧、面部表情等,提高了自己的表演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多元化视角,教师对高中音乐鉴赏作业的设计囊括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充实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借助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聆听,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在音乐作业设计中,教师突出了学生的个人风格,如: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加入自己的创意舞蹈动作,尊重学生在查询作业时的个人倾向,如:表演京剧中的净角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够不断提高,拓展学生的音乐艺术知识,并从多个方面发掘学生的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魏银丽.探析“双减”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新课程,2022(41):32-34.

[2]王爱红,赵书峰.被重建与置换的音乐表演语境:湘南过山瑶“坐歌堂”音乐田野作业反思[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1(3):56-64,7.

[3]刘进梅.运用多元化音乐作业提升学生音乐素养[J].新智慧,2022(24):68-70.

[4]施萍,杨丽美.“双减”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活动类作业设计的思考:以中小学竖笛教学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2(20):91-93.

[5]程芳.“双减”背景下中小学音乐作业的类型、特点及设计[J].新课程评论,2022(4):25-32.

本文系2021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五项管理和五育并举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QJYKT2021-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作业设计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