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与突围: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文化建设

2023-11-04向园园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师管理困境策略

摘  要  教师管理文化是教师认同和共享的基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观念、行为方式与物质形态的总和。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文化建设是提升民办中小学办学水平的重要引擎,也是推进民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管理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应该体现导向性、凝聚性、人文性和创新性。针对民办中小学在教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理念、制度、方法等问题,民办中小学可从贯彻“教师在场”的管理理念、构建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构筑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营造激励鉴赏的管理文化氛围等方面着手,突破教师管理文化建设的困境。

关键词  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8-0087-03

民办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是教育改革的补充力量。民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中坚力量,对学校管理的体验关乎其职业幸福感,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民办中小学教育能否由“量的增变”到“质的突围”,教师管理水平尤为关键。因此,加强教师管理文化建设是构建民办中小学和谐文化生态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一、教师管理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

(一) 教师管理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学校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凝聚彼此共识,奔赴共同价值追求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1]。教师管理文化建设集中体现了学校所有参与管理的主体和客体拥有的理想与信念、道德和行为准则等价值观追求。这种价值观是学校长期管理实践的产物,也是教师与学校不断继承修正和调整创新的结果,是学校教职工群体共同认可的思维范式。菲利普·哈里斯认为“管理文化主要指管理思想、管理哲学和管理风貌,它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2]。基于管理文化的视角,教师管理文化建设包含三个层次,即文化管理的核心层(精神文化)、介质层(制度文化)、外显层(物质文化)。具体而言,精神层面的教师管理文化强调学校各方管理者所奉行的价值观;制度层面的教师管理文化关注的是基础教育法律法规框架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级、激励奖惩等一系列管理条例和行为准则;物质层面的教师管理文化体现为学校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生态。这三个方面同频共振、互相影响、相互协调,集中体现了管理者与教师所共同创造和认同,并自觉践行的一种价值取向。

(二)教师管理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

1.导向性

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贯穿教师管理文化建设始终,既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同时也倒逼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优化升级。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堅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方向,坚守管理服务教师发展的要义,紧密结合教师管理的躬身实践,营造良性循环的教育管理生态。此外,充分发挥管理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效运用科学、民主、和谐的育人手段,使教师管理活动有温度、有厚度、有风度,从而积极推动教师的全面发展。

2.凝聚性

学校管理文化不是管理者的主观臆造,而是多主体、多维度、多领域共建共享共育的人文追求。教师作为智慧发展的启迪者、精神文化的熏陶者以及人格伦理的影响者,为学校管理模式和人文氛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坚持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以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为行动纲领,以民主参与管理的方式提升教师职业尊严感、幸福感,是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应然要求。民办中小学的管理者通过强化事业凝聚、文化反哺、精神淬砺等机制建设,增强教师对学校管理文化的认同和坚守,进而实现学校事业与个人职业共同发展。

3.人文性

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意识、能力和诉求的反映,是主观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构建以人为本,公正、文明、科学且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文环境,体现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人文情怀。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依靠人、尊重人、发展人,承认人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尊重其独立人格、尊严和应有的权利,进而发展人和成就人。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文化建设既坚持人文性,又突出学校价值,通过激发民主参与管理的方式,发挥教师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其管理的效能。

4.创新性

国以人立,教以师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现代化管理需要注入创新性思维意识。教师管理的实践应该以创新思维引领文化发展,精准把握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担当,既要合理吸取和传承优秀管理经验,又要准确把握民办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以超越时代的视角、革新除旧的模式、灵活多变的方法推动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的内涵式重塑、改进和飞跃。

二、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文化建设的困境透析

(一)教师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

受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民办中小学普遍存在管理理念站位不高、创新不够,人本主义价值观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本主义关照缺失。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人本理念价值观不强,教师地位不高、教师流失率大,管理者无法精准定位、研判和促进教师的长期发展。二是权威管理观念盛行。民办中小学管理者重权力轻策略、重指令轻规范,对教师的管理往往令随官变,抑或无章可循,随意性大,难以形成明确而严格的规范,从而使管理显得松散混乱,制约了学校管理的效能。

(二)教师管理制度刚硬,柔性不足

第一,工作内容管理不合理。民办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大、节奏快,且学校刚硬的管理制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压制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第二,科层管理模式不科学。官僚本位思想和组织利益倾向在民办中小学司空见惯,决策权集中使教师地位被边缘化,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局外人”。上下级行政官僚化使教师异化为权力执行的机械工具,教师大多不敢语、不愿言。第三,教师考核评价不民主。民办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评价机制过于量化、过于机械化,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评价结果不孚众望。

(三)教师管理方法僵化,缺少人文关怀

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行为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量化考核不清晰。教师习惯于充当“被执行者”的角色,成为学校行政机械的“操作工”[3]。量化管理容易形成“一刀切”的现象,没有灵活性和弹性,过度且失真的量化考核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情绪,也挫败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激励方式不健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民办中小学的教育管理者大多没有深入了解教师生活工作实际和教师发展诉求,导致现有的激励机制可操作性不强,激励效果差强人意。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把手说了算”的管理机制缺乏民主与科学,管理者任人唯亲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在评优评先过程中执行“与校长亲疏决定优秀与否”的标准,部分教师管理规范和准则在监督执行上也是因人而异,其权威性大打折扣。

(四)教师管理保障缺失,信效失衡

民办中小学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因人文关切的不足及各种保障机制的缺失,致使教师职业幸福感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生存状态、人格性向、社会角色和快乐体验四个方面。其中,教师的生存状态主要是指学校管理方式让教师时刻有被解聘的紧张感、焦虑感和挫败感;教师的人格性向主要是教师管理过程中缺乏合理的人文关照机制,多数民办教师为了生活而工作,失去了追寻自我价值的勇气;教师的社会角色和快乐体验主要指民办中小学的管理不同于公办学校,“体制边缘人”的角色管理方式让教师缺乏身份认同感,增加了教师消极的情绪体验。

三、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文化建设的突围策略

(一)贯彻“教师在场”的管理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应树立并贯彻“教师在场”的管理理念,即以全校教职员工为主体,注重对教师独特性的识别和欣赏。具体而言,需要落实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平等尊重。民办中小学管理者要尊重教师人格,做到眼中有师蕴、心中有师魂,这是教育使之为人的道德底线,也是文明社会文明人的风范准则。管理者要学会欣赏教师独立的个体特性,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劳动价值,以尊重的态度涵养教师丰富而翔实的特殊气质,成就教师的教育理想。二是互荣共生。教师管理文化的内在机理在于凝聚全体教师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在推进理性与价值融合共生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激扬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求上的积极性,触发教师潜在的内驱力,包容和珍视教师个体的差异性,以潜在的、隐性的力量协调学校发展的同时整合教师个体的价值追求。三是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管理文化有助于促进教师自由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民办中小学管理者应该顺应教师成长规律和发展诉求,积极创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了解教师的愿望或合理需求,倾听教师的意见,进而提供多元平台和条件推动教师跨越式健康发展。

(二)构建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

教师管理制度促进了教师管理文化的凝聚。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一方面要下好刚性管理的硬盘棋,另一方面也要培育柔性调和的软实力,其制度愿景的构建应该变“控制”为“引导”,变“效率”为“效益”。为此,管理者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是处理好“刚”与“柔”的关系。制度的“刚性”就是其规范性与原则性,这是维护制度公正性的保障。管理者要坚持以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为制度制定的法律依据,充分考量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方向性,构建适合民办中小学教师发展的管理体制。制度的“柔”性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情润人、以爱泽心的管理方式。管理者要平衡制度的“刚性”与“柔性”,将管理制度的愿景变成教职工的共同精神追求,才能激扬教师自觉遵守制度规范,使其慧于心,乐其事,勤于思,敏于行。二是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开发、整合和协调学校的教师资源,广泛征求教师意见,让广大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征集、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保障制度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三是要处理好“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教师管理实效依赖学校一系列管理实践活动,管理者要秉承制度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真知的管理哲学,积极构建高效率、强吸力的约束机制来武装有活力、有温度的教师队伍,激发目标管理在教师管理制度中的导向作用,进而形成可信可为的教师管理文化。

(三) 构筑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

教师是鲜活的、具有独特意义的生命个体,教师管理文化建设要求管理者应具有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的人文情怀,并积极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提倡共商、共建与共享。首先,共商對组织的维持、发展和变革起着巨大的作用,民办中小学可以利用校务会议、党团活动、教研活动、班级活动等,以共商为桥梁,以交流为契机,增强全体教师对学校管理文化的认同和礼赞。其次,采用民主的方式共建理性公平、紧密互信的教师管理共同体,管理者通过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教师的心声,集思广益,实现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良性互动,避免“拍脑袋”式独断专行的行政命令,凝聚团队合力,擘画管理共同体新蓝图。最后,教师管理共享就是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执行的基本原则,通过各类研讨会、组织生活会、教师代表会等平台,突出目标引领,开创多主体参与、多元化评估、多维度奉献的教师管理格局,让多方参与者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互动中增进认同。

(四)营造激励鉴赏的管理文化氛围

激励鉴赏是指采取正面激励的方式,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激扬人的潜力,使之逐步趋于组织目标[4]。为此,民办中小学管理者应努力营造对教师激励赏识的文化氛围,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改变:一方面,要注重激励评价。鉴赏性管理价值观承认教师的独特性,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积极发现、欣赏教师的特质、优势与价值,在信任、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激励,让教师在享受成功乐趣的同时明确进步的方向。另一方面,评价要情智并重。管理者要用心投入教师,用情濡染教师,用核心领导力启迪教师智慧,让思维碰撞、交融、激发而沉淀出文化的意蕴,用以情换情、以智启智的方式激励教师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真正把教师当成学校管理的主人,提升教师愉悦的情感体验,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被关注、被珍视。

(向园园,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雪兰莪州万宜新镇 43600)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

[2]HARRIS P.Mana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M].Burlington:Gulf Publishing Company,1978:23.

[3]徐蕾.教师管理的国际范式转变及其变革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5(4):37-43.

[4]罗宾斯,等.管理学原理(第5版)[M]. 毛蕴诗,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27.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教师管理困境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困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高等学校新校区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析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途径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