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一题多解”教学助推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进阶

2023-11-04郭俊楠韦柳伶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一题多解思维能力

郭俊楠 韦柳伶

摘  要  “一题多解”教学能拓宽学生问题解决思路,能促成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同时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整合并完善知识框架。“一题多解”教学应该具有适切性、贯通性与发展性。本文通过对一道平面几何试题的多角度解析,总结出“一题多解”助推能力进阶的优化策略,即搭建学生思维支架、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推动学生自我反思。

关键词  一题多解;思维能力;思维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8-0054-03

中学生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思维活跃,因此在中学阶段培养创新能力尤为关键。在中学阶段,数学课程作为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发挥着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深刻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性作用。而解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展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一题多解”也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关键能力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一、“一题多解”教学的特点

“一题多解”教学方法强调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进行思考和解答,以达到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问题的目的。其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适切性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时,为了激活发散思维,培养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和开展“一题多解”教学与学习活动是有必要的。虽然解题路径并非只有一条,但需要保证解题思维活动要有正确导向[1]。另外,“一题多解”方法并不意味着解题思维的无限制发散,而是要求学生在不同解法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虽然解题的路径可以有多条,但是这些解法都应当具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避免过度追求创新,而是要让学生掌握通用性的解题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适度地引入其他易于理解的解法,以确保解题思维的发散与聚拢能够相互协调。这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贯通性

“一题多解”方法要求学生从多个方面分析问题,捕捉关键信息,转化问题,然后从不同角度对信息进行加工与综合。有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可以发现多种解法之间的相通性,顾名思义,即不同的解法背后所蕴含的知识本质是相通的。这种相通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由内而外渐进扩展的解法体系,使得解决一个问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一类问题,较好地凸显出“一题多解”的贯通性。然而,捋清不同解法之间的相通性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法之间的关联点。

(三)发展性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会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演变。学生的知识面越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学生初学代数后,遇到相关问题就只能用代数思路来解决,及至学了几何相关知识后,遇到代数问题时就能用数形结合的角度来解决,甚至能发散出更多新颖思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题多解”教学应该超前引入过于复杂的知识。该方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发现不同的解题途径,培养对知识本质的深刻理解,使他们能够逐步地提升解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例析“一题多解”的思维发展过程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不同的解题思路不仅体现了技巧层面的差异,更凸显了思维方式的差异。解题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培养解题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提升观察、联想、分析、概括等关键能力。这种能力提升进一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去发掘题目中隐含的结构特征,对已有的知识框架进行整合,拓展解题思路,逐步养成严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习惯。

【例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3,BC=6,∠CAE=45°,求BE的长度。

分析问题,不难发现,该题目中长方形的长宽比例恒为2∶1,并且能直观看出线段BE在直角三角形ABE中,那么如何利用好∠CAE=45°这一关键条件来求BE的长度是突破该题目的关键,具体剖析思路如下。

(一)多解分析

解法1:如图2所示,过点E作EF⊥AC于F,则△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EF=t,则AF=t,由tan∠ACB=ABBC=EFCF=12,则CF=2t,则AC=32+62=35=3t,故t=5,

则EC=t2+(2t)2=5,所以BE=BC-CE=6-5=1。

解法2:如图3所示,延长AE至点G,使得CG⊥AG,则△AG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CG=AG。作线段MN,使其过点G,构造一个新的矩形AMND,所以△AMG≌△GNC,设BM=x,则CN=MG=x,即GN=x+3,MN=BC=x+3+x=6,故x=32,由BEMG=BEx=ABAM=33+x,解得BE=1。

解法3:如图4所示,补全得到一个边长为6的正方形AJKD,延长KJ至点O,使得JO=CD,所以△ACD≌△AOJ,故∠2+∠BAE=∠1+∠BAE=45°,故△ACL≌△AOL,故JO=CD,设JL=x,则LK=6-x,LC=3+x,由LC2=LK2+CK2,得到(3+x)2=(6-x)2+32,即x=2,由BE∶JL=1∶2,即BE=1。

解法4:如圖5所示,以AC为边作正方形APQC,连接EP,过点E作EI⊥AP于I,作EH⊥PQ于H,可证得△AEP≌△AEC,设EI=x,则AI=x,PI=35-x,由S△AEP=S△AEC,得AP×EI=EC×AB,则EC=EP=5x,然而EP=x2+(35-x)2=5x,解得x=5,则AE=2x=10,因此BE=AE2-AB2=102-32=1。

解法5:如图6所示,取BC的中点为R,作RS⊥AC于S,由△SCR∽△BCA得SRBA=CRCA=335,即SR=355,则SC=655,SA=955,由∠EAR+∠BAE

=∠EAR+∠SAR=45°,故tan∠BAE=tan∠SAR=SRSA=13=BEAB,所以BE=1。

(二)思维过程剖析

上述五种解法均围绕∠CAE=45°,通过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展开多角度求解。

实际上,该题目的解法远不止上述五种,例如解法1,也可以将点E作为直角定点,亦可以过点B向AC作垂线,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相似思路也可谓通性通法思维。考虑到BE在RtΔABE中,若能求得tan∠BAE,便能直接得到BE围绕这一思路,借助三角形相似或全等,构造长方形解法2,构造正方形解法4以及构造相等角解法5,根据比例关系求解BE。

若深入思考本题目背后蕴藏的本质,便可借助图形语言抽象刻画出45°的数学符号语言表达模型,如图7所示,∠1+∠2=45°,tan∠1=12,tan∠2=13。鉴于此,本文中的题目可以直接运用这条规律解题,便可获取一种新的速解方法:∠BAE+∠CAD=45°,而tan∠CAD=12,则tan∠BAE=13,即BEAB=13,所以BE=1。

三、优化“一题多解”教学策略以推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一)搭建学生思维框架

在进行“一题多解”教学时,教师应当采用一系列操作来构建思维框架。教师不应急于揭示具体解题思路和结果,而是应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采用渐进启发法,了解学生实际想法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潜在的思维难点,并设置问题框架,通过引导和教学的结合,逐步拆解这一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思考路径,深入思考与讨论,从而逐一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2]。

(二)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会相互碰撞和交叠,这种情况被称为思维碰撞[3]。创造富有思维碰撞氛围,有助于实现“一题多解”的效果。教师需要抓住契机,引导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和探究,培养挖掘试题隐含条件的能力。

(三)推动学生自我反思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思维断层与割裂,导致解题过程碎片化。此外,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无法独立解决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为“懂而不会”。要克服这种思维障碍,学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即在没有教师或同伴提示或引导的情况下,通过自我领悟和内省来解决问题[4]。

(郭俊楠,湖北华宜寄宿学校,武汉 430223;韦柳伶,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物理学院,南宁 530006)

参考文献:

[1]程华.从“一题多解”审思解题教学的思维培养[J].数学通报,2020(8):50-54.

[2]卞恩艳,许彩娟.从一题多解例谈初中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特点[J].中国数学教育,2012(5):34-36.

[3]唐健.一题多解引领深度学习--一道多变量最值問题的7种解法[J].中学教研(数学),2022(5):22-24.

[4]涂德佳,王童童.例说懂而不会与会而不懂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数学之友,2020(5):60-61.

责任编辑:刘  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一题多解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在培养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年轻教师如何利用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