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更新的三个维度

2023-11-04黄毓茜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思维核心素养

摘  要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标志着中小学教育正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本文立足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更新的三个维度:一是发展创新思维;二是注重学科融合;三是聚焦核心素养,以此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艺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8-0026-0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核心素养时代全面开启。教师是影响核心素养落实的核心因素,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扮演转化者的角色。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思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本文将从发展创新思维、注重学科融合、聚焦核心素养三个维度探讨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思维的更新。

一、追根问底——发展创新思维

艺术课程标准尤为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创新为导向,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见,党和国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直接影响。曾有研究表明,在创造性动机及好奇心项目测验中成绩在中等以上的教师,其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在三个月内有所提高,反之,该项目中成绩在中等以下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则没有进步。[1]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离不开创新能力,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音樂课程实现“创造性发展价值”有着重要作用。而创新能力的运用需要创新思维的支持,说明创新思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如何在艺术课程标准的大框架下,发展音乐教师的创新思维?

反思是发展中小学音乐教师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其能够加强对教师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的多重整合与转化。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知识、技巧与技能等方面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从而实施反思性教学,立足于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达到教师自我发展的目的。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少不了创新思维的参与。因此,以反思为基础的反思性教学是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反思是一种主动、持续、缜密的思考,那么批判则是一种基于问题意识的反思,其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蕴含反思又高于反思。如果说反思和创新是递进关系,那么批判与创新则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与基础,创新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和价值实现。因此,没有批判性与反思性思维,则很难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叶松荣也持相同观点,认为在西方音乐史研究中,应建构中国学者自己的学术研究模式,树立对西方音乐进行审视、反思、质疑与批判的研究价值取向,以此作为原创性理论的动力源和驱动力。[2]在音乐教育领域也是如此,音乐教师应加强培养批判性与反思性思维,建立对艺术课程教学的审视、反思、质疑与批判的价值取向,从反思到自我批判到带着批判的思维去看待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地追根问底从中获得启发,深化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理解,在反思中进步,在批判中成长,进而在反思与批判中获得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当然,毫无根据的反思与批判是不可取的,其不能脱离艺术课程标准的大框架。艺术课程标准是我国指导艺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只有依照标准的指引,教师的反思与批判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反之,则会陷入盲目反思、批判的怪圈。同时,一次或几次的反思与批判对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从量变开始,没有量的积累很难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基于艺术课程标准,通过对艺术课程教学的多次反思、批判,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创新思维能力在关键时刻产生质的飞跃。

二、觅树见林——注重学科融合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这是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艺术课程标准渗透了这一理念,根据学生发展和学习逻辑,设计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加强了学科之间的关联,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并强调了课程综合的重要性。[3]因此,构建学科融合理念变得迫在眉睫。那么,在核心素养时代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构建这一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先导,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教育实践及其教育观念的理性建构。[4]课程综合概念的提出使得学科融合理念的构建成为音乐教师进行艺术课程教学的关键。然而,由于对课程综合认知的不清晰,中小学音乐教师尚未建立起明确的学科融合理念,导致他们对艺术课程存在诸多疑问,例如如何开展艺术课程教学?艺术课程的实施是否会使音乐不再是听觉的艺术?跨学科教学应该占据多大的比重?如何解读音乐和美术的综合意义?因此,构建学科融合理念的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课程综合。

第一,课程综合实质上是对学科综合的延伸和拓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曾明确指出要“提倡学科综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要“关注学科综合”,但这两个标准主要强调的是音乐与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综合,以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而艺术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提出的“突出课程综合”,不仅强调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融合,还强调艺术与社会、生活、自然、科技的关联。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综合与学科综合之间的层次关系,以更好地理解课程综合。

第二,课程综合是一种跨学科形式,本质上是以音乐和美术学科为主线展开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并通过学习任务实现。艺术课程标准在课程综合的过程中创新了以大任务驱动的问题式学习,细化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聚焦核心素养,融合了各学科内容。例如,音乐课程中的趣味唱游、小型歌舞剧表演等学习任务,体现了课程综合。趣味唱游学习任务中融合了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而小型歌舞剧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内容。通过这种任务式、主题式的教学,将知识、技能融入其中,体现了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融合,改变了传统课程在知识、技能上的相互割裂状态。

理念的形成和构建依赖于实践,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深入理解课程综合构建学科融合理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大量的艺术课程教学践行这一理念,拓宽学科视野,寻求适用于自身课堂的融合方式,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这一理念根植于心、融会贯通,进而提升音乐教师的艺术课程教学能力,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返本还源——聚焦核心素养

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艺术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因为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在音乐领域获得综合性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还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那么,在核心素养时代,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艺术课程教学观念?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是一种宏观的、高位的表述,其包含双基,也包含全面发展的维度。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以核心素养贯穿各学段是有好处的,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自然不言而明。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小学音乐教师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应通过在职学习,建立对核心素养理念的高度认同,使中小学音乐教师逐步适应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向四个核心素养的转变,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艺术课程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进而实现基于素养导向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其原因在于:第一,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核心素养的高度认同需要长期、不间断地学习与熏陶。第二,在高度认同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要在短期内更新教学观念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也是极其困难的,这一点从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落实上可见一斑。例如,有研究通过对福建省部分高中的调查后发现,音乐教师不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安排不合理。[5]另外,也有研究通过对北京市17个区,共309名高中音乐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高中音乐教师还存在核心素养认知问题,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度参差不齐。[6]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已有几年的时间,但仍有教师并未建立以其为导向的教学观念,更不用说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们。由此可见,在职学习是高度认同核心素养和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职学习,不仅仅指课标颁布以后的前置培训,而是一种系统的、完善的、长远的艺术课程培训机制与体制,其中包括对音乐教师的各种培训与教研活动。艺术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这一点,并对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应面向全体艺术教师开展分阶段、分专题的深入持久的培训,同时指出应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7]只有这样,中小学音乐教师才能够学习和补充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教师培训还能发现与解决艺术课程的教学问题,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建立对核心素养的高度认同,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价值取向。

为了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还应将核心素养贯穿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思维方式,在高度认同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以育人为目的,而当前,音乐教师通常在备课时对作品的本体、文化背景以及学情进行充分分析,而未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价值。这一点在音乐教师的教案中有所体现,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沛曾带领学生分析了两万多份教案,发现音乐教师对教材分析得非常透彻,但在其教案中却没有体现育人价值。该现象说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育人为本的观念还未充分贯彻于音乐教师的教学之中。因此,音乐教师应遵循课标要求,对育人价值进行挖掘,并且加以自己的理解,将其内化成为更大的育人前景,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以学生艺术表现为主要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中感受审美要素,同时提出发人深省、循序渐进的大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使艺术课程育人价值最大化。总之,音乐教师只有在高度认同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落实核心素养,挖掘育人价值,才能达到育人目的,真正贯彻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

结语

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独特和不可代替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更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实施途径。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更表明了艺术课程的春天已经到来,其为我国义务阶段的学校艺术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艺术课程标准也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贯穿于艺术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通过发展创新思维,构建学科融合理念,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艺术课程教学能力,从而推动艺术教育更好地向前发展。

(黄毓茜,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州 350108)

参考文献:

[1]杨敏恒.试论青年教师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8):116-117.

[2]叶松荣.坚守与超越——关于西方音乐研究中构建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思考[J].中国音乐学,2018(4):96-104.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2022-03-25) [2022-9-27].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21/content_56 86535.htm.

[4]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50-56.

[5]吳诗瑶.普通高中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31.

[6]张可儿.核心素养背景下北京市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调查与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21:25.

责任编辑:刘  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教学思维核心素养
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及教学思想转变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教学探讨
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思维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培养创新教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