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学课堂”建构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2023-11-02周洁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周洁

【摘要】在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立学课堂”已然成为基础教育新型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立学课堂”的建构,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实践应用,关注思想文化,深化个人品质,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立根、立身、立德、立人,让教学具有深刻价值.文章首先研究“立学课堂”内涵与特征,其次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结合实际案例,研究在“立学课堂”建构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意在为一线教师的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立学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其丰富性、合理性、实效性等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学想要取得良好成果,必须重视课堂的合理建构,努力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实效性.“立学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革,是在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等教育背景下,融合立根、立身、立德、立人四大教学目标,形成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具有极高的丰富性、合理性、实效性.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在“立学课堂”下展开,能够补足传统教学短板,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这也要求教师在“立学课堂”的建构下,进一步研究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一、“立学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立学课堂”重点有二,一在“立”字,二在“学”字.“立”字,本义是人站在地上,后引申为树立、建立等词义,此处有立足之意,代指学生的发展.“学”字,即学习.故而,“立学课堂”可理解为:通过学习推动学生由内而外、根本性的发展,使其在真正意义上立足于学习、生活、社会之中.目前,教育界尚未对“立学课堂”提出统一的定义,但是在“立学课堂”的不断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们普遍认为,“立学课堂”的建构,应以“学”为前提,把握立根、立身、立德、立人特征,在“立”字上切入.

(一)立根:聚焦核心素养

“立根”,指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把握数学学科的根本.那么,数学的根本是什么?通过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教育工作者们将其概括为核心素养.而在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立足初中数学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全面培育其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

(二)立身:突出实践应用

“立身”,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展“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的结论和方法,是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本质、关系和规律的重要工具,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的应用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重视初中数学应用价值,突出教学的实践应用特征,使学生在多元实践和应用中,深刻地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三)立德:关注思想文化

“立德”,指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综合素质的积极发展.而以“立德”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与文化均是重中之重.这要求教师将德育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数学思想与文化的熏陶作用,涵养学生灵魂.

(四)立人:深化个人品质

“立人”,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立由“小我”到“大我”的理想,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技能等为社会乃至全人类服务,增进使命感、责任感,是“立德”的升华.这要求教师在落实数学教学的同时,深化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关注,关心每一名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其建立高尚目标.

二、“立学课堂”建构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将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对“立学课堂”建构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展开相对系统的研究,提出一些实践策略.

(一)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设定课堂教学目标

“立根”层面,为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在实处,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将思想从传统“三维目标”中解放出来,聚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设定最贴近“立学课堂”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先研读教材,梳理教学内容,找准知识点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对接点,再对课堂教学目标展开设计,以便在根本上提高其“素养性”.

以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学为例,其内容包括“推导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等,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故而,教师可设定以下课堂教学目标:推导、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提高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同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目标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素养目标”引领“立学课堂”,切实展开指向“数学根本”的教学,自然而然地落实“立根”任务.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自主深入课堂学习

实现“立根”层面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需要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视主体地位.北宋思想家曾在《经学理窟》中写下:“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说的就是“教育应使学生乐于接受,而不是一味灌输”的道理.“立学课堂”建构下的初中數学教学,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使其在课堂具有一定“立足之地”.学生由此展开自主学习,并在“乐学”状态下自觉深入探究,稳步实现“立根”目标,可为“立身”“立德”“立人”奠定坚实基础.下面继续以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学为例,论述教学策略.

1.兴趣领先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以兴趣驱动其自主学习,促成“立学课堂”.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借助游戏、情境、故事等多种素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情与教学内容特征,择优运用素材,并在必要时整合现有资源.

例如,在“立学课堂”通过“天气预报”导入“有理数的减法”教学.教师可以收集天气预报的播报视频,剪辑“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关内容,加上字幕:“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组织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引发他们对“温度差”的思考.与传统课堂导入相比,这样的动态导入更能降低教学的枯燥感,学生不仅可以在生动的视频中提高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天气预报”这一生活化场景,快速建立“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意识,促进“立根”.

2.问题驱动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提高其思维活跃性,循序渐近地引导其自主学习,使其在思考中获益.期间,根据学生螺旋上升的思维发展规律,教师应注意问题层次性、递进性,注重“由浅入深”.

例如,在“3-(-3)”的有理数减法中,教师可结合算式,提出以下递进式问题:算式包含哪些数学元素?在一个减法中,减号后面的数是负数时,可以直接用被减数减去负数对应的数字吗?如果不能,应该怎样做?回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你能找到一些规律吗?问题在制造疑问的基础上点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系“有理数的加法”推理“有理数的减法”,对其发展推理能力有促进意义,是“立根”的关键一环.

3.合作善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以“集思广益”助其打破思维定式,提升其自主学习效果,然后深化其核心素养.

例如,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后,教材顺势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直接向学生提出“合作推导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规律,并分析其与小学数学加减混合运算的异同”的合作学习任务.学生可自行建立学习小组,结合教材例题(-20)+(+3)-(-5)-(+7)及其计算过程,有序发表观点,直到形成统一的结论: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可以先将其改写为加法运算,再找到符号相同的式子,进行同级运算.

合作结束,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收获显著增加,积累大量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充分在“立学课堂”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使初中数学教学在“立学课堂”建构下,高效达成“立根”目的.

(三)加强课堂实践活动,创造数学应用条件

“立身”层面,为在“立学课堂”建构下,突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应用性,可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形式等,为数学应用创造有利条件.而观察课堂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反思意义.教师不仅应精心设计实践内容,还需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实践,让学生在反思中充分吸取实践经验,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总结更多“立身”规律.

1.精设实践内容

所谓“精设实践内容”,是相对传统初中数学“题海战术”实践应用策略提出的.“题海战术”,很容易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削弱“立学课堂”建构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以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为例,在“立学课堂”建构下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引入中考真题”等完善随堂训练,让学生当堂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所学内容的实践应用.

学生通过随堂训练及时巩固知识点,锻炼实践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实现“立身”目的.

2.及时反思实践

虽然在“立学课堂”建构下,学生能够通过随堂实践达到“立身”目的,但是教师需要认识到一个问题:一些时候,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知识,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错误,对“立身”形成制约,而及时反思,具有一定的规避和解决作用.教师可以聚焦学生错题,及时引导其展开反思,深化课堂纠错.

依然以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为例,由于部分学生可能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不当,错误地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教师可首先出示参考答案,其次引导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回顾自己的证明过程,找出不一样的步骤.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中分析,找出错因,及时纠正.反思不断展开,学生持续在实践应用中吸取经验,“立身”水到渠成.

(四)渗透数学思想文化,厚植学生文化底蕴

“立德”层面,基于“立学课堂”立德特征与基本要求,教师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内容,挖掘并渗透数学思想文化,不仅能让学生“学知识”,更能使其参与到数学思想与文化的讨论中.久而久之,学生自觉内化和传承数学思想,厚植文化底蕴,“立德”轻而易举.

以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学为例,教材拓展了“赵爽弦图”、《九章算术》等内容,属于数学文化要素.教师可在“立学课堂”建构下,深挖“赵爽弦图”、《九章算术》中的勾股定理知识,继续补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古代数学著作,感受和评价古人的数学智慧.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数学文化”的课外资料,然后在课堂进行交流、分享.文化要素源源不断地进入初中数学课堂,促成“立学课堂”的建构,促使学生达到“立德”自主学习境界.

(五)联系当代社会生活,融入数学育人元素

“立人”层面,基于“立学课堂”立人特征与基本要求,教师可使初中数学教学与当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对接生活现象,融入数学育人元素.

以九年级上册“圆”教学为例,教材在章节实验与探究活动中,提出了“设计跑道”任务,为在“立学课堂”拓展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教师可联系社会生活,在“全民体育”背景下,创设“在村镇或小区中设计跑道,为更多青少年创造体育运动条件,培养其健康体魄”的情境,让学生结合章节知识内容,对跑道的形状、大小等提出建议,并用充分的数学论据证明自身跑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全部完成跑道设计方案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他们集中点评不同方案,分析并学习其设计思路,选出最优方案.

教师通过这样的“立学课堂”数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巧妙融入数学育人元素,在“大背景”下激活学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为“全民体育”的社会建设服务.学生由此将数学实践范围由“教材”扩大到“社会”,对数学的社会价值形成更清晰的认识,达到教育“立人”的目的.

结 语

总之,以立根、立身、立德、立人为中心的“立学课堂”在初中数學教学中的应用,可使初中数学教学真正突破传统教学瓶颈,实现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学,促成学生有个性、有意义、有未来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应建构“立学课堂”,发挥其优势,提升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设定课堂教学目标,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使其自主深入课堂学习,也可以加强课堂实践活动,渗透数学思想文化,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在“立学课堂”的建构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千变万化,教师应择优而用,巧妙增强“立学课堂”生命力,同时推动初中数学课程建设与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萍.“立学课堂”建构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2(25):88-90.

[2]唐国栋.初中数学“立学课堂”的构建路径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34):7-9.

[3]单凌云.立学课堂下的初中数学“数·理”教学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22,29(18):12-14.

[4]徐强.“立学课堂”建构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5):47-49.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