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视角下幼小衔接课程

2023-11-02孙巧芳

文理导航 2023年36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幼儿园

孙巧芳

本文系“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___科学幼小衔接主题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QJYKT2022-37”课题研究成果

摘要:所謂幼小衔接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续和连接,它指向从幼儿园正式迈入小学,开始全新学习与生活。这对幼儿主体来讲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无论是生理、心理,亦或是习惯、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皆会有明显转变,可以说做好幼小衔接对幼儿成长十分重要。鉴于此,为保证幼小衔接顺利开展,教师需在幼儿园教研支持下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和具体优化策略深入研究,通过科学且全面的教育指导课程,让幼儿做好身心、社会、生活、学习方面的入学准备。本文主要立足教研视角对幼小衔接课程展开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幼小衔接

引言:纵观社会发展,幼小衔接已然成为热门话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基于该教育任务和相关要求,幼儿园教师为保证育人成效,应针对幼小衔接进行深度教学研究,同时也要以此为基础明确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大班向小学一年级过渡保障其平稳过渡、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小学、幼儿园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参观、体验等方式为幼儿营造科学衔接的外在条件,使之能对小学环境提前了解,并确保其借助体验和了解契机进一步增强综合能力做好上小学的准备。但是当前有少数幼儿园与教师对幼小衔接必要性认知有限,以至于日常教育环节经常会忽视幼小衔接课程构建,而这不仅对幼儿成长极为不利,甚至也会阻碍到学前教育价值发挥。

一、幼小衔接必要性

受素质教育影响,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皆需要对育人方向和模式加以调整。这一过程中,幼儿园需组织教师群体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针对幼小衔接问题更要深度思考和分析,以此确保在学前教育环节幼儿群体便能奠定坚实基础。其实,从字面含义分析,幼小衔接可看作幼儿园、小学两大教育阶段的连接与沟通,只有真正做到完善、优化幼小衔接流程,方能使幼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崭新生活。首先,大班幼儿正是身心发展关键时期,此时所树立的思维品质、养成的学习习惯及知识技能皆会对其日后成长有重大影响,但是考虑到幼儿思维认知尚不完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缺乏,所以若该阶段忽视幼小衔接工作将容易让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疑惑和畏惧心理,这不利于其开展进入新环境、开始新生活,反之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幼儿年龄与心理特征科学设计幼小衔接课程,则能使之对小学生活与环境有更深了解,而这也是协助其消除畏惧心理、强化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1]。其次,对即将结束学前教育的幼儿来讲,适应小学生活不仅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同时也要付出较多精力。为此,在教育研究中思考幼小衔接课程开展途径与内容,教师需对预留充足适应周期加以重视,力求无论是在生活、身心、社会及学习方面都能过渡的极为自然,使其在主动学习与小学相关的经验和技能时,做好全面入学准备。

二、教研视角下幼小衔接现存问题

(一)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问题

基于教研视角对幼小衔接问题加以分析,需明确小学化倾向是当下学前教育阻碍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阅读了解幼儿教育相关文件可发现,其中明确指出开展幼儿教育、引领幼儿成长需要对游戏元素应用加以重视,确保其能够在轻松、愉悦环境下自觉且主动的接受知识,而对于写字、拼音、识字等知识性课程开展要完全杜绝。但事实却是,极个别幼儿园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仍会选择开设朗读、写字、学拼音、计算、数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难度偏高,并不适应于幼儿年龄认知和学习经验,所以长时间参与该类课程极易使幼儿群体形成抵触和恐惧心理,并且过早接受小学知识和小学生活都容易使幼儿在学习中丧失耐心[2]。总体来讲,小学化教育和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心理特点以及年龄认知极度不符,所以为保证幼小衔接成效,教师必须对该问题优化和改进加以重视。

(二)家长过于看重理论知识传输

作为幼儿成长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质量对幼儿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十分深远。但是受社会压力影响,一些家长经常会秉持着“不能输在起跑线”这种错误理念,以至于生活中经常会为幼儿报各类辅导班,其中英语课、数学课、作文课和珠算课等皆是家长认可度较高,认为对幼儿发展十分有利的课程;除提前报各类带有小学学习特征的辅导课程外,家庭教育中家长也经常会以不同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拼音、古诗和数学等内容,而对幼儿来讲,因为所学内容超出其认知能力和学习经验,所以面对这类学习经常会产生较大压力,这样一来也容易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形成强烈抵触心理与情绪。从这一视角来看,家长过于看重理论知识教学也是影响幼小衔接推进的常见问题这一,所以为避免该问题发生,教师需引领家长尽快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育人模式。

(三)幼儿园和小学沟通不深

经过深入的教学研究后发现,小学和学前教育两者属于不同概念,前者无论是教学内容、知识容量等方面和幼儿教育相比都会翻倍提升,并且因为教育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也有明显改变,所以幼小衔接过程中若仅是依托于视频分享和环境营造来提高其幼儿适应力和帮助其了解小学生活将难以达到预期教育状态,另外,因为幼儿本身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薄弱,所以面对教师讲解和复述时仅依靠想象容易使之脑中形成的景象与画面和具体所讲述的内容呈现极大偏差,这也会导致幼儿升入小学后有严重的心理落差。所以正确做法应是小学、幼儿园教师加强互动与交流,并且也要通过组织各类实践参与、参观等课程来真实了解小学生活[3]。但事实却是,当前常有部分幼儿园及教师会忽视和小学教师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未能对小学资源深度挖掘、合理利用,这也严重影响到幼小衔接的高效开展。

三、教研视角下幼小衔接课程优化策略

(一)结合幼儿实情,保证教育内容有效性

作为独立个体,幼儿主体在面对教学活动时也會产生不同意识与想法,为此在构建和优化幼小衔接课程时,教师也立足教研视角保证教育内容有效性,同时也要与幼儿学习实情、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相结合,以确保所有幼小衔接课程内容皆能与之成长规律和需求完全相符。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尊重规律。幼儿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因此,在具体实践环节,教师应当以幼儿为主体,筛选能够突出游戏教学特点和可引领幼儿健康成长的、让其能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面对小学生活的教育元素和内容。例如,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如《我要上小学啦》《我长大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尝试借助《小阿力的大学校》《迟到的理由》《时钟王国》等一系列绘本故事进行语言领域教学,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元素向其灵活传递和小学相关的信息内容,可使之期待心理、好奇心理大幅提升,同时也可确保幼小衔接开展更为有效。此外,也可依托《一年级》《好宝宝》等音乐作品表达和小学课堂有关的元素,这样可带领幼儿尽快完成心理准备,并通过引导性材料协助其更好的过渡幼小衔接期。在选择幼小衔接教育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内容是否科学、合理与教学活动开展质量有密切关联,同时也严重影响教育目标落实,所以为确保幼儿能在学前教育阶段便能对小学生活有充分了解,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4]

(二)选择教育方式,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基于教研视角,教师应明确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引领幼儿健康成长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但是想要获取较好的效果,除幼儿园、学校本身需要双向衔接,家庭教育参与也十分重要,因此为更好的完成幼小衔接,教师也需利用多样途径和家长取得沟通,使之能够掌握更多正确育儿理念和教育方式,缓解家长的焦虑;以期随着家园合作加深,家长能主动且自觉的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这样一来幼小衔接有效性也将有显著增长。例如,关于教育超前这一问题,幼儿教师可通过腾讯会议、微信群聊、线下家长会等方式着重分享超前教育会对幼儿心理带来的严重影响,同时利用一些先进理念和案例讲述正确开展幼小衔接的重要程度,并向其传达各种可行性较高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只有通过家园合作、协同努力,才能确保幼小衔接影响深度和广度有所提升。

(三)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互动,协助幼儿熟悉小学

从根本上来讲,幼小衔接开展必须由幼儿园、小学两个方面同时推进,双方合作组织实践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和小学生活,这是幼小衔接有效落实的基础保障。鉴于此,幼儿园可选择与附近小学合作,在节假日、双休期间带领幼儿深入校园参观各处环境,并且也要在不同环境下向其讲解简单的小学生活;或者教师也可在幼儿园辅助下直接开展“体验活动”,首先可向幼儿表明“在下周一会有小学体验活动,大家可以在周六日整理好对小学生活的疑问,然后带着疑惑到小学校园中找出答案”;接下来活动开展后,教师可与幼儿一同到小学感受升旗仪式、观看社团课程和校史馆等,让其尝试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之处;最后回到幼儿园教师也可引导幼儿分享对本次一日体验活动的想法和收获[5]。通过深化小学、幼儿园间的合作互动,并让幼儿群体在真实体验下感受和熟悉小学生活,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其抵触和恐惧心理,同时也能使之对升入小学形成强烈的向往意识。

(四)提高适应能力,营造真实情境

《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中要求“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地增加需要一定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能够专注地完成任务。”因此,为保证大班幼儿升入小学后能快速适应全新生活,教师应注意将约束言行举止、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专注力作为幼小衔接课程构建的重点内容之一。从这点来看,生活自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是幼儿适应和融入小学生活的主要关键。为此,基于教研视角优化幼小衔接课程,教师要做好通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使幼儿真正认识到哪种场合要做哪种事情、又有哪些行为是绝对禁止的,另外,也要能做到在保管自身物品的同时,保护个人安全。例如,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教师可以行为举止约束设计竞赛问答,其中包括参与升旗仪式时应如何做、见到教师要怎样做等各种问题;或者也可在班级内营造真实的小学情境,以此帮助幼儿了解和改进学习态度与习惯。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幼小衔接指导不仅可使幼儿对行为规范要点熟练记忆,也能进一步强化其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教研视角推进幼小衔接课程优化,需要教师能够对幼小衔接必要性有充分认知,并且也要能够做到以现存的幼小衔接问题为基础选择合理的课程改进方案、选择科学的育人手段和教育内容。具体实践环节,可从了解幼儿实情筛选教育内容、开展家园共育、加强与小学间的合作互动和营造真实情境等方式来为幼儿适应力提升和进入小学生活做好相应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木金.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3,No.748(12):109-112.

[2]金扬菁,余滢莹,肖菊梅.“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的有效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3):117-121.

[3]陈静.幼小衔接课程研究:从问题导向到体系构建[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No.535(02):53-58.

[4]刘玲,王建平.幼小衔接视角下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分析与应对——基于北京市16个区小学一年级任课教师的调查[J].中小学校长,2023,No.297(01):32-34+56.

[5]周艳.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教世界,2022,No.677(33):63-64.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