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文化的传承路径分析

2023-10-30侯庆鹏王建辉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高校

侯庆鹏 王建辉

摘 要:本文以高校的实践为着力点,将戏曲文化融入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以高校和地方戏曲剧院合作的形式推动戏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从特色课程体系、社团建设和高校与地方戏曲剧院合作三个方面多角度探索高校传承戏曲文化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戏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23

0 引言

戏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与结晶,不仅在艺术形态与表现手法上是民族的,更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面临迭代风险的文化艺术。高校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担,高校文化工作要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下,增强传统文化活力。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已经开展了多年,仍未取得显著成效,戏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面临巨大困境,本文以高校的实践为着力点,将戏曲文化融入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以高校和地方戏曲剧院合作的形式,对高校传承戏曲文化的路径展开深入分析与思考。

1 开发教学资源,构建戏曲文化特色课程体系

1.1 结合地方戏曲文化,开设戏曲赏析类选修课程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于加强学校戏曲文化教育提出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对于高校如何开设戏曲课程,高校一直采取戏曲进高校等方式,但是这些都是高等院校被动选择和采取的临时性课程,最终效果极其不理想。第一,在高校层面,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高校当地戏曲资源优势开设丰富多样的戏曲任意性选修课程,因地制宜,结合地方戏曲元素,科学编制地方戏曲文化教材;第二,在教师层面,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性,有针对性地设置戏曲赏析课程。筛选并整理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戏曲,结合专业特点,分析戏曲的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例如,对研究服饰与设计专业的学生,结合具体戏曲,带领把握其服饰的装扮在不同剧情中的服饰变化,领会传统戏曲服饰的设计内涵。第二,教师在戏曲赏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舞台表演视频等多种形式相配合。例如,通过动漫或者动画等新形式的讲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以真人戏曲的片段加以展示,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唱腔,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戏曲文化知识。第三,在学生实践方面,要增加学生戏曲赏析课程的实践教学,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入戏曲文化。结合指导教师与戏曲视频的示范表演,教授学生具体的唱腔与表演技巧,利用课堂虚拟练习的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戏曲技巧和表演能力。

1.2 开展网上戏曲课程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学生紧密相融,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搭建戏曲网络课堂,打造多元戏曲教育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多元的戏曲文化学习资源。第一,在高校层面,要以戏曲文化特色课程教学为基础,结合地方各类戏曲文化资源,构建戏曲资源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例如,依靠智慧树、超星等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学生能够自觉学习戏曲文化知识,师生以更为便捷、愉快的方式,及时交流感悟,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主动性参与戏曲文化的学习。第二,在教师层面,要积极倡导学生开展以小程序、公众号等软件为载体的戏曲文化知识问答比赛。例如开设关于戏曲文化知识挑战杯比赛等,依托戏曲文化知识问答比赛等新形式,增加学习戏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1.3 举办戏曲文化学术讲座和巡演活动

打开學生走向戏曲文化的大门,最关键的是使高校戏曲文化讲座与高校戏曲巡演活动常态化和制度化,聘请戏曲艺术家到高校举办讲座与巡演活动。第一,在举办戏曲文化学术讲座方面,为学生介绍不同戏曲流派的唱腔、表演形式、技巧和基础文化知识等内容。戏曲专家要以幽默、互动等灵活方式来解读戏曲文化。例如,在开设戏曲文化讲座过程中,引领学生聆听辨别不同的戏曲流派,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挑战精神。如猜谜语、猜灯谜等形式进行讲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戏曲文化,进一步使学生认同戏曲文化。第二,在高校戏曲巡演活动方面,建立戏曲巡演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增强戏曲活动内容的深度。通过高校邀请戏曲剧院举办戏曲表演,鼓励学生以直观、赏析的眼光观看戏曲演出,近距离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学生观看戏曲表演能够观察到不同戏曲的服饰、妆容、表演手法、演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2 激发学生兴趣,扶持高校戏曲社团建设

2.1 增强对戏曲社团的资金和专业技术指导

大学社团因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高校戏曲社团是对戏曲课程的补充与延伸,是实现高校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戏曲社团能够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能够营造浓郁的校园戏曲文化氛围。但是高校戏曲社团的发展存在着种种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高校戏曲社团在发展中存在活动资金不足和专业水平低,这些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在资金方面,高校为戏曲社团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帮助戏曲社团开拓资金来源,保障戏曲社团发展所需的资金经费。高校将活动经费向戏曲文化活动倾斜。同时帮助戏曲社团在社会上获得资金来源,引导社团和社会戏曲剧院合作,联合开展社会戏曲文化演出,从而筹集活动经费,保障戏曲社团的持续发展。第二,在教师专业技术指导方面,高校为戏曲社团邀请戏曲文化专家进行戏曲教学和表演培训,吸引民间戏曲艺术家前来收徒,鼓励艺术家加入高校社团建设,为社团成员讲解各流派的技巧等知识。同时结合校团委及教师的文化教学和管理经验,提升社团的专业性和完备性,增强社团成员的戏曲文化知识储备和表演能力。

2.2 将戏曲社团纳入人才培养机制

校团委应在高校的指导下,将戏曲社团纳入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戏曲社团的规范管理和有序发展。第一,在高校层面,建立戏曲社团活动学分制度,将戏曲社团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活动学分为激励,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戏曲社团的文化活动中,形成学校、教师、社团三位一体的戏曲传承网络。第二,在教师层面,教师指导社团制定成员的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社团成员管理与发展模式。以社团为中心,教师为引领,健全戏曲社团的发展机制,完善干部培养与发展方案,引导社团与戏曲剧团及时沟通合作,建立校企人才融合培养机制。第三,在社团层面,要建立社团成员参与激励制度,合理满足成员发展的需求。依据社团成员的个性化特点,制定成员的发展方向,运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激发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2.3 引导社团开展展演活动和校外实践

高校学生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硬的综合素质,即使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学与训练,但是能够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戏曲进行联结创新。这就是高校学生社团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高校应为社团提供戏曲展演的平台,开拓戏曲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一,高校要定期开展社团自编、自导的校园戏曲活动,在不同的活动舞台中增加戏曲社团的展演活动。鼓励社团成员以校园文化和具体事迹为切入口,利用时空交错、拼贴等方法,将戏曲故事赋予深刻的思想内容,以较强的表演功底与舞台展演,使戏曲社团的发展迸发出强大活力。例如,高校戏曲社团改编戏曲《永远的雷锋》,保存了戏曲的传统唱腔,运用现代戏剧的创作方式,将戏曲文化与雷锋精神相融合,赋予了戏曲新的形式,获得了大学生的青睐。第二,高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戏曲文化实践活动,为社团搭建民间戏曲交流平台。高校教师指导社团深入学习地方戏曲,要以乡村采风和戏曲艺术家的良性互动为基础,结合民间戏曲的具体内容与社团独特的现代表现形式进行戏曲剧本创作,使民间濒临消亡的戏曲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得以重塑精彩。

3 高校与地方戏曲剧院合作,推广戏曲文化

3.1 共建共享优质师资,加强高校戏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教学与文化活动的主导力量,教师能指导学生正确了解戏曲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但目前高校师资队伍中有系统戏曲文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数少之又少,许多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思维,迟滞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聘请的校外专家和艺术家年龄普遍较大,与青年沟通缺乏共同话语,戏曲师资队伍乏力制约着高校戏曲文化的传承,因此加强高校戏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第一,以高校和戏曲剧院合作为依托,完善高校戏曲教师的培训内容,形成高校教师戏曲培训指导纲要,优化教学方法。借助地方戏曲剧院的专家与高校共同研究高校教师的培训机制、方案和材料,形成引领性强、指导性强和可复制的培训方案。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汲取戲曲剧院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第二,以地方戏曲剧院的专家为引领,进行戏曲专题培训和专项研究,拓宽高校教师培训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戏曲剧院的优秀骨干成员和戏曲专业院校教师组建专家团队,定期推广高校戏曲文化教学经验。

3.2 共享戏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的戏曲文化学术研究

高校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而且也是聚集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高地,高层次人才是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高校的学术科研是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强大引擎,与戏曲剧院联合进行学术研究,能充分发挥高校将人才与地方戏曲资源深度融合的优势。第一,以高校为基础,与地方戏曲剧院研究室共同申报课题项目。加强对戏曲文化精神内核、表现形式及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高校教师、学生和研究员的调查研究,在新时代戏曲剧本创作、增强戏曲文化活力和传承戏曲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刻探讨,为戏曲文化的发展寻求新方向。第二,高校与地方戏曲剧院共同加强戏曲文献的高质量整理研究,联合建设戏曲文献数据资源库。戏曲文献是进行戏曲研究的基础,要以高校图书馆为基础,结合地方戏曲文化资源的整理,利用信息化和数字戏曲资源库开发相结合。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不让戏曲文化“躺在博物馆”,让戏曲文化“活起来”,使戏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最大化。

3.3 共建戏曲人才培养基地,拓展高校学生实践平台

地方高校是文化保存和精神传承的阵地,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责任担当。高校如何与戏曲剧院共同守护戏曲文化资源,培养戏曲文化接班人,是当前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承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第一,高校与地方戏曲剧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戏曲人才培养班,制定高校戏曲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探索培养模式。高校成立戏曲人才培养班,通过从事一线的戏曲专家艺人向学生介绍相关戏曲演出经验,组织学生到戏曲剧院参观学习。第二,地方戏曲剧院为高校人才培养班的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表演平台,引领学生定期参与剧院展演,学习实用性经验,增强学生戏曲表演的技巧与能力。高校与戏曲剧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戏曲文化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能够锻炼学生的戏曲表演技能,为戏曲剧院输送专业人才,为戏曲文化传承培养接班人。

4 结论

当前,中华戏曲文化面临严重的迭代风险,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是新一代大学生的使命,高校要始终秉持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以实践为着力点,将戏曲文化融入高校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以高校与地方戏曲剧院联合建设等方式,推动戏曲文化得以延续传承,激发戏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2):1215.

[2]王春燕.文化育人视域下江苏地方戏曲高校传承路径探索[J].中国戏剧,2020,(11):8385.

[3]宁海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整合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6):135138.

[4]徐昭东,王家云.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9,(36):6264.

[5]赵玉龙,张冬生.论科研基地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04):458460.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高校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