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2023-10-30曹其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宜居城市

曹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L县为例,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愿望也在逐渐增加。在今天,L县城区域主要由商业圈、经济开发区、生活居住圈、园林公园等模块构成,城区内的城市规划已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如何提升城市生态规划,实现绿色居住环境、交通便利、防止城市内涝等目标,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需要依靠合理的城乡生态规划设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当前L县城的城乡生态规划为基础,通过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通过查找国内外文献资料,提出适合本土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改善县城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带来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几点意见建议,更好地推动县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宜居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10

1 L县城区位简介

(1)位置与交通。L县城隶属德州市,东与济南市商河县毗连,西距德州50公里,南距济南60公里,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距离市区和省会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临邑县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3421人,辖8镇1乡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2)气候与环境。L县位于东经16°41′46″至117°03′16″,北纬36°59′45″至37°31′34″,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春季干旱少雨,天气多变;夏季炎热多雨,湿度大;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6℃。

通过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该县城四季分明、区位条件优越,具备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及优势。

2 城市生态规划视角下的L县的城乡规划现状

2.1 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背景下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严重

农村的多数青年会选择留在县城就业、购房、子女上学。随着县城人口越来越多,导致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资源越来越少,利用率越来越高,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生态规划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环境规划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随着年轻人的不断涌入,县城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其经济收入。为使经济、社会、环保和谐发展,应该对城市的生态系统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2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情况,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L县在早期城乡规划上没有将生态环保问题考虑进去,导致规划不能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经济开发区、工业区等化工企业离人们生活居住的地域较近,工业化发展加速的大背景下,若工业企业不能对工业废气、废水进行有效处理,仍然会导致严重的空气及水资源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将来的经济发展之路。环境的危害还表现在空气二氧化硫超标、雾霾以及沙尘暴等天气,影响城镇居民正常生活。自蓝天保卫战打响以来,政府出台一系列的环保措施,鼓励企业降污节能,经济环保两手抓。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区内空气环境质量。重新规划县城以外的土地资源,迁出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达到环境与资源的均衡目标,表明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利用环境规制体系、实施节能减排等措施来降低污染物排放,促使企业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L县的园林绿化现状

城市绿化是指在城市中的土地资源上植树造林、种草种花,在街道两侧或者城市公园、社区内的空地上,在人们生产活动区域进行绿化,既起到城市美化点缀的作用,又可以吸收城市排出的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用来改善空气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以L县城为例,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主要包括:街道绿化与日常维护、小区建设绿化率达标、城区内各个公园绿化布局和规模、乡镇闲散土地育苗种植项目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实施,L县城绿化初见规模,主要苗木种植面积还是集中在乡镇整合的闲散土地等土地资源种植较多。县城园林树木种植少,起到点缀作用大,净化空气质量的作用微乎其微。相较于大城市而言,县城区域没有植物园等大型森林公园,多起到为人们日常休闲、散步等作用。在县城中存在居住环境较差、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城市建筑建设的行为导致城市公共绿地用地紧张、绿化面积少,这不符合现代人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因此政府也在不断地加大对现有城区绿地的投资力度。

3 L县城当前的城乡生态规划存在的问题

3.1 公众参与度低

在城乡生态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持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公众参与会发挥十分关键的价值效用,使规划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贴近群众。通常,我们的城乡规划主要由住建部门、规划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制定,从设计到实施过程中,群众很难参与其中,导致群众对城市的生态环保缺乏重视程度,生态文明的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3.2 工业废气污染严重

以L縣城为例,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推进,存在一些工业企业排出废气污染空气等问题。废气的排放不仅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增高,也造成了雾霾天气等恶劣天气,不利于公众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由于县城面积小,经济开发区距离生活居住圈不远,绿化树木有限,空气污染将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生产,因此必须要加强空气的净化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源,保护市区空气的安全。

3.3 城市内涝问题

以L县城为例,城市排水系统修建时间早,已经不符合当今的城市规划现状。由于楼盘开发地势高低不一,不透水的柏油马路越来越多,天然的河流越来越少,在遇到强降水天气时,城市水体调蓄功能的降低、地表径流的增多,排涝不及时易引发城市内涝问题。但由于排水系统多为地下修建,不容易改造升级,对解决城市内涝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4 L县城当前的城乡生态规划的意见建议

4.1 完善公众参与体系,提供公众参与能力

完善公众参与体系,在城市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专业人员负责规划设计,同时应充分听取当地群众代表的意见反馈,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对群众反映生态问题严重的区域,做到科学规划,使群众参与不再流于形式。健全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利用自媒体、广播、电视等方式,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力度,国家研发“家用空气检测”设备,让公众能随时监测居住地的空气环境质量,提高环保意识。以社区为单位,积极组织各式各样的绿色环保活动,提高群众垃圾分类、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文明绿色生活方式。

4.2 打造县城外围环形绿化带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若干重大问题》表明,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指定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要打造宜居城市,首先要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让群众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这也符合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这一理念。但当前县城内已经基本规划完毕,绿化以园林绿化、街道绿化为主,绿化带数量有限,面对工业排放废气、日常出行汽车排放尾气等污染环境的问题还是杯水车薪。参照曾经的“雾都”伦敦,现在伦敦环境大为改观,被誉为“舒适优美的首都”,伦敦曾提出在城市外围打造宽度约16公里,以城市开放空间、农田和游憩地为主,作为约束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的环形绿化带。以L县城为例,县城外围大都属于郊区,在保留自然林地的同时,可引入商业价值,制定县城外围“外接圆”绿化带,科学规划,打造绿化带、绿地种植等项目,既可以吸收城市排放的废气,又可以为群众在炎炎夏季提供距离近便、绿树成荫的自然环境。为在源头控制污染源,笔者认为可以适度实施经济转型,从工业经济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控制污染排放,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4.3 建设海绵城市

在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的目标。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即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等源头控制措施、雨水管渠及超标雨水蓄排措施的相互组合,有效蓄滞、储存、削减、转输雨水径流量,降低城市内涝风险。以L县城为例,可以通过植草沟、透水铺装、湿地公园等,达到天然蓄水作用,从而减轻排水管道的压力。实现雨污分流,通过铺设雨水调蓄池等海绵设施,让雨水通过管网可以直接收集,收集后通过净化系统,将雨水再次重复利用,可用于园林绿植的浇水,根据其他城市统计数据,通过雨水收集后可用于景观补水,约占景观补水用量的16%,为每年的补水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作为全球绿色标杆的城市纽约,曾开启雨水桶赠送计划,在2008年-2011年4年中,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赠送了3000个雨水桶,使用雨水桶储存的雨水來浇灌草地和花园,可以减少家庭用水的费用,也可以在夏天大幅减少用水系统的用水量。纽约还进行了绿色街道的建设,在街道的两边建立滞留洼地和植被浅沟,一个引导雨水从街边流入洼地,而另一个是允许雨水集聚并溢出流向排水管道的系统,绿色街道的构建减少了暴雨引发洪涝灾害的几率,提高了街道的排水效率。纽约的“绿色街道”以及“赠送雨桶”等方法措施,都是可以值得我们在建设海绵城市中借鉴的。

5 关于L县的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思路

5.1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中

只有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未来城市规划中,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但是从L县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居民生态文明意识不强,无法贯彻落实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化工企业工厂降污减排效果不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生活垃圾的分类,给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空气环境检测中二氧化硫超标,有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构建城市生态理念,就需要在规划布局阶段加以综合全面地考虑。第一,从L县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出发,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促使环境污染情况得到改善。第二,颁布《关于L县中小企业降污减排监督条例》,针对辖区内中小企业存在废水、废气不当排出的情况下,环保部门要建立台账,重点关注,依据《条例》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要求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合理处置废水废气,在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因此,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做好实时监测和监督,发现问题要督促整改,保证空气环境质量。第三,融媒体要采用合理且多样的环保宣传手段,转变传统的宣传模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并且传播速度较快的数字媒体方式加大传宣传力度,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居民不能做到垃圾分类,究其原因,还是对相关知识的欠缺,可以在小区垃圾桶旁的醒目处设置“垃圾分类标识牌”,注明垃圾分类“四大类”的内容分别有哪些,有效引导群众进行垃圾分类,便于后期的垃圾处理等工作。同时,提倡绿色出行,倡导乘用自行车、新能源电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减少燃油汽车的使用,有利于保障优质的生态环境。

5.2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每到夏季,走在大街小巷,抬头看见蓝天白云,放眼望去树木葱郁,低头瞧见草绿花红,这些随处可见的美景像一张绿色的网串连起来,勾勒出美丽的城市,为居民打造出宜业宜居的生活环境。可见绿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而且可以美化人们居住环境。为将城市规划得更加美丽,更加符合城市生态理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L县颁布《L县的城市绿化条例》,保护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通过调研,发现L县城区域绿化主要遍布在居住区、城市道路两侧、休闲区等。此外,在结合苗木种植等经济发展的同时,在乡镇街道等地整合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L县在虽然在2020年栽植了2000余株乔木,但绿地率仍不足3%,部分乡镇苗木种植项目离城区有一定的距离,然而工业区排污严重,县城区的绿化苗木对在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质量方面起不到重要作用。可以在城区园林内科学规划,种植多层次绿化苗木景观带。由于土地资源有限等原因,可开辟城乡接合处。在调研中发现,城乡接合处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除去种植粮食作物,厂房用地以外,距离工业区距离位置近,种植绿色苗木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在保留原有天然苗木,粮食种植土地的基础上,整合其他土地资源,合理规划,种植多层次树木苗木,既能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利用近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色旅游优势,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3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转型,助推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L县经济建设正处在稳中有升的关键期,也面临提升质量、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模式,助推L县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道亟须解决的难题。近年来,L县致力“宵衣旰食抓工业”等发展经济的中心思想,如何打破传统产业壁垒,向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产业转型,值得思考。第一,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圈”。政府提供保姆式产业服务,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技术支撑等方面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第二,加大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培养。构建“孵化—加速—产业园”体系,大力培训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支持院企合作建设,积极推进县域企业和国内高校的交流合作,培养高精尖等高层次人才;设立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奖励资金,奖励贡献突出的产业人才。第三,加速产业高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县域内具备良好基础、前景空间广阔的企业启动重点工程实验室建设,政府提供一体化建设以及运营服务等配套措施,逐步实现企业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等行业转变。

就目前的城市生态环境而言,空气污染、河流污染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这有悖于打造美丽宜居城市这一理念。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只有将城乡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牢牢地结合起来,努力从工业经济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提高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争取达到自然、人与社会有机融合,营造整体协调、共同发展的共生结构,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做法,根据我国实际,科学规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治污染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将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贯彻到城乡生态规划的进程中,进而实现城乡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梦杰.基于DEA-SBM模型的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04).

[2]殷越,江昶霆.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8,(13).

[3]杨埏,唐志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子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6,(08):6769.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发展宜居城市
宜春吟
北上广上榜全球宜居城市
现代园林经济的建设与管理探析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如何创新施工管理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解析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
关于老年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