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2023-10-30刘源贺诗妤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

刘源 贺诗妤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进一步夯实双循环基础,打通沈阳都市圈内“政、经、商、贸”梗阻,需要构建圈内城市在交通、行政、服务、市场和产业方面的一体化与协同化发展新格局。因此,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及其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成为关键。本文以辽阳市为例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快沈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主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问题,具体阐述了辽阳市如何抓住矛盾,突出重点,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实现区域供求动态均衡。结果发现,辽阳在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应当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以特色功能型副中心城市为建设目标,主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关键词: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05

0 引言

国家发改委发改规划〔2019〕328号文《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我国“都市圈时代”正式开启。2020年我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上述思想。新发展理念和双循环格局,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来说就是要着力提升城市之间供给体系的关联性和统一性,促进创新性,努力打造城市群内有活力的经济循环,这也是辽宁省在“十四五”期间各城市制订发展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的重点。因此,“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及其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日益重要。

1 辽阳建设成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重要副中心城市的基础

1.1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设思路

历史上,我国城市发展经过了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圈、城市群和大湾区这样几个阶段。“都市圈”概念的范围和层级都没有“城市群”大,但为什么“都市圈”现在受到重视,就是因为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要求城市之间建立畅通、协调和一体的联系,“都市圈”因强调城市之间紧密协调的内在关系而进入决策视野。根据发改委的解释,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目前,我国仅有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和武汉七大都市圈获批。最热门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宁波等六大发达城市群无一获批,显然都市圈的认定标准与经济发达程度或城市群规模大小并无直接因果关系,而是以“圈”为标准进行评判,关键是看城市之间有无真正协同发展的可能。因此,协同化、一体化和同城化是申报成功的关键。如果城市之间没有建立在交通、服务和市场等方面的一体化关系,没有在同城化、协同化和破除城际梗阻方面取得实质进展,那么城市群的发展就不能给域内中小城市带来活力和动力。如果在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自身都“吃不饱”,还需要周边城市“输血供氧”,则城市群的发展就会走向僵化,还会带来大城市病。因此,城市发展需要引入“圈意识”,挺进“圈时代”。

1.2 辽阳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

辽阳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具备现实基础。纵览历史各种版本以沈阳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設,辽阳均属于关键节点。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前身是2010年4月经国家批复的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沈阳为中心,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和铁岭8市)。2017年,为突出沈阳的首位度,沈阳经济区范围重新调整为:沈阳、鞍山、抚顺、本溪和辽阳5个城市。都市圈概念提出后,根据辽宁省政府2020年的提法,沈阳都市圈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等8个经济体。上述表明辽阳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沈阳为中心的最短半径,向北承接沈阳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向南辐射鞍山,向东连接本溪,向西遥望阜新,具有建设成为都市圈重要副中心的基础条件。另外,辽阳作为沈阳都市圈重要副中心,就是要当好沈阳都市圈的联络员,分担沈阳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并弥补短板,促进周边区域的全方位通联。辽阳处于沈阳和鞍山之间,与两市可以建立更为紧密的同城化和一体化关系,东部带动本溪、抚顺和丹东,南部连接营口、大连等出海口,西部与盘锦、锦州、阜新和朝阳通过高铁或中环高速线相连,具备建成圈内产业协作、城际智慧物流和特色文旅休闲副中心的条件。

2 辽阳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重要副中心的挑战

辽阳属于经济有活力、工业较强、财政负担较小和人民生活水平较好的城市。经济规模强于周边的本溪、抚顺、阜新和铁岭等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一体化、同城化和向外辐射的能力较好。辽阳曾经提出的“把辽阳建设成为新老城区跨河而立的滨水型城市”“全域城镇化”“工业和产业特色化”等一系列目标大都已经实现。

目前,从建设沈阳现代都市圈重要副中心城市的标准来看,辽阳市还面临五大挑战。

一是辽阳城区人口少,经济规模小,年均经济增速不高,服务业比重偏低,人口长期负增长。

二是辽阳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一体化和产业协同化发展不足。

G91辽中环线是沈阳都市圈的物理轮廓,辽中环高速路横向联系辽中、本溪和抚顺,再通过G202沈海高速和哈大高铁连接鞍山和沈阳。这些物理连接虽然加强了“中心—外围”联系,但辽阳与其他外围节点的城际连接还很不足。辽宁省虽然有意识强化了沈抚、沈本和沈—辽—鞍的交通、信息和体制连接,但离都市圈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辽阳南距鞍山30公里,北距沈阳74公里,如果在同城化和一体化方面不能让人满意,产业协同就更加困难了。只有沈、辽、鞍一线形成同城化发展格局,才能自然将沈抚新区、抚顺和本溪等城市巩固为都市圈。

三是辽阳的支柱产业是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加工、装备制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但目前取得的改革成效还不明显。

四是辽阳的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副中心也是中心,作为副中心城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五是辽阳的环境生态效益还存在不足。辽阳化工产业较为集中,工业污染问题不容忽视。2020年,辽阳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6111亿立方米高居全省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6271吨高居全省第二,废气治理设施数量偏少仅居省内第七。

3 辽阳加快建设沈阳现代都市圈重要副中心城市的政策建议

3.1 着力提升“沈—辽—鞍”沿线的同城化和一体化水平

1小时交通圈是都市圈建设的硬性标准,同城化和一体化是关键。缩短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的交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沿线区域全要素的合理配置,增强地区发展活力。另外,辽阳在沈阳都市圈内交通的南北轴向特征明显,与东西两翼的城际联系比较薄弱,单纯依靠辽宁中环线并不能保障辽阳在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地位,增加了副中心建设难度。应以优化城际交通为重点,努力实现沈阳都市圈南部地区的同城化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南部核心区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3.2 打造辽沈产业协同发展聚集区

目前,沈阳和辽阳的关系仍处于“核心—边缘”模式。沈阳产业的优势是装备制造业,辽阳在传统化工、有色金属和机械加工等方面基础扎实,可以主动融入沈阳的汽车、机床制造、化工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链。不过,产业的移出和移入牵动利益,需要悉心规划,形成协同发展的长远格局。产业园区是产业协同的重要载体。辽阳现有的产业园区各具特色。传统产业有以机械加工为主的白塔铁西工业园区和老工业区;(1)石化方面,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机械制造方面,辽阳经济开发区主要从事钢材加工、机械制造、汽车内外饰件和模具加工等传统低附加值行业;(3)新兴产业方面,辽阳信息产业园和辽阳创新产业园的相關建设还在探索中。当前问题是现有产业园区缺乏与沈阳相关产业的协同配合,可考虑创建“辽沈协同开发区”,在信息研发及成果转化、产业加工制造、高端企业集聚、跨境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生活配套和园区生态等方面发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产业破题,积极布局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再造,要在新兴领域打造出新的龙头,要依靠“专精特新”思路孵化和培育更多优质公司。

3.3 分类改革“老字号”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加工、装备制造是辽阳的“老字号”企业。石化方面多数产品深度不够,产业链条不长,科技创新不强;辽阳铝材和机械加工规模较大但产业链短,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辽阳铜业有一定特色,但产品单一,以铜板带及线材为主,其他铜产品所占比重低,开拓下游产业市场难度大;辽阳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中度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精加工和产品配套能力弱;冶金和钢铁深加工也存在规模小、能耗高、技术落后、低端化和附加值低等难题。

因此,一是要依托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文圣区庆化厂区,通过发展新材料延伸下游新兴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向新能源、新材料、集约化、绿色化、服务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打造全新面貌的超大规模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二是以下辖的灯塔市日用化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日化原料龙头企业华兴集团为依托,打造北方最大的日化产品基地,理顺产业链条,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入集约化、绿色化和高端化的新型日化产线;三是遵循“原材料—初加工—深加工—应用—再生金属”的产业逻辑完善产品价值链,带动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等相关产业发展;四是依托铝材优势发展汽车铝材、饰品、新能源和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加强与长春、沈阳及南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对接,打造新能源汽车服务型产业示范园区;五是重视冶金和钢铁深加工产业的升级,以刘二堡工业园区、兴隆工业集中区和灯塔市日化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钢铁产业升级,形成深加工优势聚集区,建设高端数控加工中心,解决金属精密加工难题;六是对接沈阳装备制造业,积极建链、延链和补链,打造辽阳特色服务型装备制造业体系;七是在“碳达峰”、“人达峰”、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背景下,大力发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市场容量大的“新字号”企业。

3.4 明确辽阳功能型副中心的特色定位

辽阳优势是处于沈阳都市圈南部中心,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扎实,民营经济活跃,历史、文化、产业和旅游都有一定特色,气候适宜,风景秀丽,城市发展前景开阔,可塑性大。因此,作为沈阳都市圈副中心,辽阳可定位于产业协同的副中心、创新发展的副中心、人才培育的副中心、金融对接的副中心、智慧物流的副中心,以及宜居、休闲、养老、温泉、皮草和旅游等特色文旅休闲服务中心。同时,辽阳也应重视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和生态的综合效益,努力建设成为创新之城、机会之城、文明卫生之城和宜居宜业之城。

参考文献

[1]闫广华.沈阳都市圈地域范围界定与圈层结构划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4951.

[2]姜伯平,任泉霖.超越工业传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视阈下的沈阳都市圈的构建逻辑[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3):96102.

[3]李迎秋,董志勇,王亮,等.“一带一路”背景下沈阳都市圈建设路径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11):6164.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思路构建
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分析
陶瓷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表达研究
浅谈园林绿化养护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中小城市市政设施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改进方案初探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