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情境、真合作、真实践:让“三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

2023-10-28沈森晨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沈森晨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出发,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综合性跨学科课程。教师在课内课外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主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标志。以“跟着节气去探究”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起始课阶段的课内指导课上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合作和实践的机会,以了解节气所蕴含的智慧,提高学生考察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内指导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的基础教育课程。为了让学生顺利达成“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这一总目标,教师在设计并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做到“三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提供真正的合作学习机会,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保证真切的实践体验时间和空间,保障活动的有效推进。

但在一线的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较远;在课内指导和课外实践中,小组合作是流于表面、形同虚设的;学生的实践体验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的。这样的活动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还会削弱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为了让“真情境、真合作、真实践”真正落实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执教“跟着节气去探究”主题活动的起始课时,笔者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设计背景

“跟着节气去探究”是浙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游学小达人”单元的活動主题。“游学小达人”单元提供了“跟着节气去探究”“探寻家乡古建筑”“跟着蚕宝宝走世界”三个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校外考察、游学活动,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其中,在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中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近年来,随着二十四节气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大家对节气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生在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就学到过《二十四节气歌》,对节气有初步的了解,但因为学生对农事活动接触较少,因此,对于节气真正的含义和作用知之甚少。让学生在真正的农事活动中,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发现和探究节气的奥秘是有效方式之一。

在考察探究类综合实践活动起始课阶段的指导中,教师要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关系。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问题一般能较好地解决,但教师的指导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过度包办导致教师“一言堂”、指导过细导致学生思维不发散、指导缺失导致活动开展不顺利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这一目标将无法实现。因此,适时、适度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真情境、真合作、真实践,并在学生活动的难点处给予指导是有必要的。

基于此,笔者从主题出发,以立冬节气为例,借湖州市农科院里的种植与收获、制作与储存的农事活动较为繁忙这一契机,创设情境,由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农事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亲历近十五天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节气。

二、整体设计思路

本主题活动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法。以农科院邀请函为情境导入,以参与农事活动为活动内容,以体验观察为活动方法,设置项目化学习目标。整个项目以课内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进;坚持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指导辅助的原则,分为六个阶段,共三周。

第一阶段为入项——课内起始指导课,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农事项目,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的计划。第二阶段为课外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计划,有秩序地到农科院开展系列农事活动,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阶段为合作探究——课内中期指导课,各小组分别汇报已完成的活动、遇到的问题及下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教师根据各组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指导,帮助各组深化活动计划,推进活动的进行。第四阶段为课外实践,各组根据修改后的活动计划继续开展活动。第五阶段为成果修订——课内成果梳理指导课,各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近半个月的活动过程进行梳理,并将已取得的活动成果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初步确定成果展示的形式。第六阶段为出项——课内成果展示课,各组通过影音、实物、图文等方式展示整个活动的过程及获得的成果。其他各组进行评价与评分,教师进行总结与指导。

三、起始课具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农科院李科长视频等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知道立冬时的农事活动;

2.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制定和修改立冬农事历中,学会根据节气特点合理安排活动;

3.能在活动中加深对节气等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知道立冬时的农事活动,并选择最感兴趣的农事活动制定活动计划。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节气特点,合理地安排活动。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课题

(1)同学们,关于节气,你们有哪些了解?

(2)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这是二十四节气时间表,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3)今天是11月1日,从时间表中可以看到下一个节气是什么?关于立冬,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4)关于立冬,湖州市农科院作物所李科长有话说。(播放视频)

(5)听了李科长的话,关于立冬,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6)过渡:作为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在农事活动中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就让我们一起走出校门,走进田野,体验农事,寻味立冬。(板贴课题)

【设计意图】从调动旧知聊节气到看节气表深入了解节气,引导学生发现节气背后的秘密。通过农科院专家的介绍,了解立冬时节农事活动的特点,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借助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和农科院的讲解视频,直观地让学生发现节气的规律,并对立冬有初步的了解。

2.确定主题定内容

(1)(出示邀请函)看,湖州市农科院向我们发出了邀请,邀请函中有哪些农事体验项目(见图1)?

(2)这么多项目,你们小组最想体验哪一项?小组讨论,确定项目,定好组长并取一个好听的组名。

(3)请各组组长起立,你们小组叫什么名字?打算体验什么项目?

(4)农科院的工作人员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立冬农事历(见图2)和小锦囊,请组长上来领取。(领取任务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农科院发来的邀请函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由各组讨论选择想要参与的农事活动,既发挥了教师的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农事历和小锦囊的出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合理制定活动的计划。

【教学策略】教师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为学生的讨论活动提供了农事历和小锦囊两个学习支架,既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完成计划的制定,又能无痕地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节气的知识。

3.制定计划齐交流

(1)接下来,让我们参考锦囊里的资料制定立冬农事历,开始讨论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谁来读:

①围绕研究方向,设计立冬农事歷;②将活动安排写在日期下方贴纸上;③讨论时间8分钟,音乐停就结束;④各组推荐一人进行交流。

(2)学生讨论,制定农事历。

(3)哪些小组想上台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听完后点评一下。

预设生1:他们小组只安排了一天收水稻,时间太短了,我觉得可以多几天。

预设师1:是的,我们在安排活动时,要考虑完成所需时长,既不能太短,也不能过长,时间规划要合理。

预设生2:他们只有收橘子、储存橘子和品尝橘子三个活动,但我们有15天时间,我觉得可以多一些活动。

预设师2:是啊,这么多天,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大家可以想想,摘下来的橘子还能做什么呢?

预设生3:他们小组在9至11号安排了晒水稻,但7号和9号都是阴天,我觉得可以换几天。

预设师3:是的,许多农事活动都是要看天气而行的,我们在安排活动时要参考天气情况。

(归纳方法:时间规划合理、内容设计丰富、活动关注天气)

(4)通过交流,我们知道安排农事活动时,不仅需时间合理、内容丰富,还要关注天气,接下来请各组将需要修改的部分写在新的纸条上,并贴在下面空白的地方,稍后我们再来交流。

(5)小组二度讨论,在空白处修改自己的农事历安排。

(6)哪些小组想来汇报一下你们修改的部分?

(7)教师就学生修改的部分进行点评,如有问题可引导其他小组发现并继续给出建议和意见。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制定农事历的活动安排,并在交流、点评中提炼方法,给出修改的建议。二轮的修改、汇报可以让各组的计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交流、讨论、建议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小组合作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增强了对节气的认识。

【教学策略】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节气中的农事活动安排,很难科学合理地安排系列活动,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在各组的汇报中,引导其他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方法的归纳与引领,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计划的制定。

4.总结活动展期待

改动后大家的活动更合理了,课后我们也可以再搜集相应的资料修改、完善立冬农事历。待到立冬到来之时,就请各组带着你们的立冬农事历去农科院基地体验农事活动吧。

【设计意图】课尾回到真实情境中,再次激发起学生活动探究的兴趣,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策略】课程的结束不代表计划制定的结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搜集资料,修改、完善农事历,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四、起始课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真实而科学的课。湖州市农科院的一封邀请函激起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及农事历、小锦囊等材料,保证了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

这是一节童趣盎然的课。节气时间表、视频、邀请函、立冬农事历、小锦囊……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尤其是立冬农事历,颠覆了传统活动计划的模式,形式新颖,便于制定。

这是一节充分合作的课。课堂上处处都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环节。学生在选择活动任务、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建议、修改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充分地合作。

这是一节关注过程的课。在立冬农事历的制定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到节气不是固定的某一天,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立冬农事历的制定与完善是本课的重点环节,这个充分交流和修改的过程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在二轮交流中,有的小组的安排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这是由于学生对农事活动不甚了解导致的。这很难避免,却也恰恰体现了这次主题活动的价值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预设,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设置任务,并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架,以推进活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严青.基于体验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0).

[2]陈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时代内涵[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6).

[3]阮琼弘. 活动理论视野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4]陈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山西教育(教学),2018(3).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