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023-10-28谢雨珊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陶渊明李白

谢雨珊

摘要:比较阅读作为一种深度学习方式,适用于诗歌教学领域,是高中语文诗词单元较为典型的教学范式。比较《归园田居》(其一)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感情,有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诗歌的意蕴。教师可通过搭建“背景”“手法”“情感”三个教学支架,横向带领学生比较学习本单元的选文,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面对失意人生的情感线索,进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李白;陶渊明;比较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如何引领学生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诗人的表达手法、感知诗人的情感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通称“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与统筹安排,采用比较阅读这一方式有助于求同存异,帮助学生深层次感知诗歌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一、学情分析,明晰教学方向

作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课文,《归园田居》(其一)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同属于第三单元。本单元为古诗单元,单元主题为“生命的诗意”。几篇古文的写作手法均有不同,却共同写于诗人失意的人生阶段。其中,《短歌行》抒发了曹操的求贤若渴,表达了他天下归心的壮志;《登高》与《琵琶行》写尽了杜甫与李清照在凄凉时光中的愁苦与哀思;《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抒发了苏轼与辛弃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限感叹。而《归园田居》(其一)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均表达了诗人受挫后的释然,二人寄情于山水,在现实或是梦境的景色中得到宽慰,最后得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远离官场的结论。陶渊明与李白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两人用不同的文体与写作手法描绘了不同之景,抒发了相似却又有一定区别的开怀之情,因此他们的诗适合开展比较阅读。

本单元作为古诗文教学单元,可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链接,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依据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在《归园田居》(其一)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比較阅读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比较二者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感悟作者形象;其次,应带领学生对比陶渊明与李白所写之景,对比所写之景与所写之法的不同;最后,应带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生命

(一)比较所处之时:相似的失意人生

作为同一单元的两位诗人,陶渊明与李白在后人眼中截然不同:一位是出世隐逸的代表,一位是洒脱浪漫的代名词,而这样两位诗人的作品被编排到高中语文同一单元之中,不仅是因其各自的独特性,更源于诗文内在的相通性。从诗人创作的年龄入手,陶渊明与李白均在不惑之年创作了表明心志的诗歌并流传千古。二人在前半生都经历过种种起伏,此时却都已褪去了年少时的天真与狂妄:陶渊明不再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壮志少年;李白也不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命不凡之辈。两人在官场中均未能实现理想,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最终选择了离开。

这两首诗的相似点还在于写作之时的陶渊明与李白都是失意的,但这种失意却有所不同:陶渊明更多的是流露出对官场的失望,李白则是在失望之余隐藏着无法实现抱负的失落。与陶渊明对待官场的态度不同,李白对官场曾怀有极大的期待,因此随之而来的伤感与失落也同样倍增。所以,李白诗中的失意要比陶渊明来得更深、更远。

(二)比较所写之景:迥别的眼前风景

1.陶景——自然朴实

陶渊明一生以隐逸著称,作为古今最负盛名的隐士之一,陶渊明的生命与他归隐的田园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闲适淡然的精神图谱。陶渊明善用白描手法,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便可见其深厚笔力。诗人描写眼前之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虽没有着力渲染榆柳与桃李的形态,却能以淡淡几笔勾勒出葱茏的枝条与竞相开放的花朵,让人感受到田园里的蓬勃生机。接着,诗人看到的“远人村”与“墟里烟”,均是极具烟火气的场面;再到近处的“鸡鸣”与“狗吠”,描绘出一幅自然村居之景,让人身临其境,这种朴素自然正是其文章最难得之处。

2.李景——绮丽浪漫

李白的文笔向来以奇幻浪漫著称,《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幅幅奇幻壮阔的画面正是其内心浪漫最真实的写照。

其一,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描写。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脍炙人口的佳作几乎每首都离不开夸张这一表达方式,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亦是如此。诗人在开篇首先交代了梦境的发生地点——天姥山。在这里,李白着力描写天姥山之高,勾勒出其高不可攀、巍然屹立的形象,用夸张的手法将其高耸入云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在诗篇开头用一座奇山奠定了全文的奇幻色彩。

其二,作者进行了诸多奇幻的想象。《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与平凡诗作不同。诗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自己想象的世界,将无限的巧思融入虚拟世界中。如果说对天姥山的描写还有迹可循,那么从神话传说中的“天鸡”开始,整首诗便笼罩上了神秘色彩。接下来,诗人所写之景均是世人无法想象的画面——诗人穿过幽岩与异草,耳边传来了熊咆与龙吟,突然间“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映入眼帘的是日月照耀下的“金银台”。李白运用简短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场面,仿佛电影导演将镜头慢慢拉远,视线从刚开始的天姥山切换到了整片森林,最后的远镜头里,连天上金碧辉煌的宫殿亦尽收眼底。

(三)比较所抒之情:不同的反抗与释然

1.陶情——低吟归隐的悠然

在《归园田居》(其一)一文中首先可以看到陶公对大自然深深的眷恋与喜爱。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可以看到诗人已亲自耕种,开始参与农事活动,而之前的诗人却并没有如此。诗人之前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中写道“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这时陶公对田园生活虽心向往之,却与农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开始真正投入田园生活,并表达了自己置身于农家活动的喜悦。接下来,诗人以温暖的笔触刻画农村之景,表达他对村居生活的热爱。“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郁郁葱葱的田园景象映入读者眼帘;“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乡村图景更是跃然纸上。此处,诗人可以观察到缓慢飘动的炊烟,侧面反映他此时是一种悠闲漫步的状态,可见诗人已醉心于田园生活之中。

其次,本诗表明了陶公毅然远离官场的志向与决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人开篇便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而后的“误落”与“樊笼”则进一步流露出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陶渊明一生都处于国家内忧外患、士族没落的年代,年少时的梦想都消逝在了官场的黑暗之中,在他欣然归隐之际回顾自己的人生,则毅然表达了对官场的排斥,诉说了归隐田园的决心。

2.李情——高歌豪情志高远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正是诗人现实中奔赴长安而不得志的写照:“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正如京城的长安城一般气势恢宏,“一夜飞度镜湖月”恰如李白奉诏入朝、一步登天,“云青青兮欲雨”又如大唐天子的心一般飘摇莫测,“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恰如朝堂上的众卿与贵人络绎不绝,而最后“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映射着李白渴望“布衣将相”的愿望也如黄粱一梦一般,消逝在了无情的现实面前。梦醒之后的李白赫然发现,三年待诏翰林只不过是命运的玩笑,世间富贵繁华本就是东流逝水,那又何苦拘泥于眼前的不快呢?行文至此,李白已真正地与自己和解,与曾经的失意和解。在李白所构建的美妙雄奇的世界中,我们看到一位天才诗人無与伦比的想象力,感受到一个士人坚韧不屈的灵魂。

三、总结梳理,链接单元教学

《归园田居》(其一)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同属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对比二者即可发现,两篇文章的描写内容虽不尽相同,但创作背景有所相似;在写作手法与所述之情上又有所区别,是具有比较阅读价值的两篇课文。同样以创作背景、写作手法与表达情感审视本单元文章可以发现,其他六篇课文同样在这三方面具有相关性,是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的重要切入点。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学的综合性,明确教师在讲授中应注重“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本单元的八首古诗词贯穿中国经典文学史,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逐篇讲解会割裂作品的相关性,使学生无法形成连贯的知识脉络,而以大单元教学视角进行连接教学,无疑是再现经典作品的必要手段之一。

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着眼八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发现诗人共同的失意:《短歌行》中求贤若渴、未实现统一天下抱负的曹操,《登高》中年老多病、漂泊他乡的杜甫,如陶渊明与李白一般在官场失意的辛弃疾与苏轼,等等。诗人在相似的人生逆旅中将情感融入诗词,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每首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这八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着大量的交叉点,如用典、对比、虚实结合等;同时,每篇文章也存在独特的表达手法,如《短歌行》中的比兴、《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白描等。以写作手法为切入点,横向比较多首古诗可以帮助学生归纳与整合知识点,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诗人的所抒之情,只有从差别处入手,才能真正走进每位诗人的心灵世界。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现不同诗人的生命境遇,通过开展对比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生命历程,使学生在细读分析中感受古诗词的永恒魅力。

参考文献:

[1]安旗. 李白传[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李长之. 陶渊明传[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陶渊明李白
你好,陶渊明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