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23-10-28陈小波

职业时空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陈小波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不断强化劳动教育和“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教育体系下,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为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22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297篇有效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探究了相关研究热点及趋势,并结合江苏省6所高职院校344份有效调研问卷,从主体、价值和实践3个维度对人才培养主体需求认识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径。无论从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个人和谐发展哪个角度来看,劳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摇篮,在不断强化劳动教育和“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教育体系下,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但我国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凸显。通过强化劳动教育端正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思维和习惯,对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育人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高职教学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本文分别利用CiteSpace软件和问卷调研,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和人才培养主体对劳动教育的需求认识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关于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将检索主题词设定为“劳动教育AND人才培养AND高职院校”,对2022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并利用CNKI在线导出功能,对检索到的297篇有效文献导出Refworks工作文件进行后续分析。

采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 6.1.R6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1],分析及构建内容主要包括作者发文量统计、作者合作可视化知识图谱、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持续时间可视化知识图谱和突现词可视化知识图谱。

(二)关于人才培养主体对劳动教育需求认识的研究方法

选择江苏省内6所高职院校,从主体、价值和实践3个维度对人才培养主体需求认识进行调研分析。调研中共计发放问卷344份,回收问卷344份,有效问卷344份。调研对象中男、女性比例分别为55.8%和44.2%;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占比分别为30.8%、47.7%和21.5%。关于人才培养主体的主观认识主要包括“您对劳动教育的态度”“您是否了解劳动教育的内容”“您认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是”“您认为劳动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您是否有兴趣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您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吗”等6个问题;关于劳动教育的客观实际主要包括“您所在学校采取的劳动教育形式”“您参与过的劳动实践过程”“您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教师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度”“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学生对劳动实践机会的满意度”“教师对学生劳动情况评价参与度”“学生对学习劳动教育活动形式的满意度”等8个问题;关于具体实践途径的认识建议主要包括“您希望参加的劳动教育”“您认为学校劳动教育课应由谁教学”“您更愿意接受的劳动教育课程方式”“您认为课程考察和评价的重点”等4个问题。

调研问卷收回后利用Microsoft Excel对相关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其中单选题各选项占比为各选项选择人数与总参与人数的比值,多选题各选项占比为各单选项选择人数与总参与人数的比值。

二、结果分析

(一)关于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结果

1. 发文量统计。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始于2010年,但在2018年以前各年份发文量均较少,特别是2012年、2016年和2017年无相关文献发表。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开始,相关研究发文量呈线性增加,发文量由2019年的11篇激增至2022年的125篇。

2.作者分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研究发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共20人,且20位作者的发文量均为2篇。此外,发文机构分布呈现一定地域特征:江苏省共有7所高职院校的7位作者发文量在2篇以上;广东省和湖南省各有3所高职院校的4位和3位作者分别发文2篇以上;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有1所高职院校的1名作者发文量在2篇以上。对作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可知,该领域作者间协同合作度较低,以独立作者或2~3人团队合作发文为主,彼此间无紧密联系。这说明,国内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研究方面尚未形成领域“领跑”研究队伍。

3.关键词分析。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研究的关键词词频信息的统计分析表明,共有18个词条出现5次以上。其中“新时代”“路径”“立德树人”“职业教育”“实践路径”“产教融合”“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等8个词条共现频次较高,分别为30、20、16、11、11、10、10、9次。此外,对关键词持续时间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分析表明,图谱主要形成了#0劳动教育、#1课程体系、#2高职学生、#3立德树人、#4高职、#5工匠精神、#6高职教育和#7对策共8个聚类(图1)。

进一步对聚类词条进行分析发现,针对内容主体(#0、#1),劳动教育(#0)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方面;而课程体系(#1)研究除课题本身,还涵盖劳动育人、实践创新、德育及文化育人等方面。针对受众群体(#2高职学生),相关研究既凸显了新时代、劳动精神等内涵挖掘,又包括了体系构建、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劳动素养、融合发展及育人等具体实践途径。针对主体目标(#3立德树人),相关研究既包括产教融合、实践路径等具体操作,又涵盖了课程思政、五育融合等精神引领。针对高职院校特色(#4高职、#5工匠精神、#6高职教育),相关研究既包括了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基础保障,又包括了培养体系、三全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模式探讨,还包含了劳模精神和价值意蕴等工匠精神相关内容。此外,相关研究在发展现状、对策及实现途径上也作了一些探讨(#7对策)。

4.突现词分析。为进一步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趋势和热点,笔者对检索文献的突现词进行了分析(图2)。自2010年首篇文献发表至今,相关研究包括“高职学生” “高职教育” “职业教育”“劳动精神”“课程体系”“劳动观”“推进策略”“高职”“人才培养”“三全育人”“育人模式”“融合”“实施策略”等13个突现词,但相关关键词突现强度均较低,未形成长效热点研究。此外,相关突现词特别是与劳动教育及人才培养主体研究相关的突现词主要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突现。

(二)关于人才培养主体对劳动教育需求认识的研究结果

1. 人才培养主体的主观认识。为进一步分析人才培养主体对劳动教育的需求认识,本部分从主体、价值和实践3个维度对人才培养主体的主观认识、劳动教育的客观实际和对具体实践途径的认识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过90%的学生认为能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应该主动劳动,仅有不足7%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但有超过20%的学生主体对劳动教育内容不甚了解。对劳动目的和价值认识的调研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劳动教育与生存发展、帮助他人或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认识充分,但仍有超过30%的学生认为劳动是为了获取名誉地位、获得金钱财富。此外,对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兴趣和开设劳动课程必要性的调研结果表明,除少量学生(不足3%)以外,大部分学生均有兴趣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并能够认识到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的必要性。

2.劳动教育的客观实际。从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客观实际的调研分析来看,各高职院校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但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差别较大。其中,打扫学校卫生和参与志愿服务的占比较高,分别为82.92%和72.36%;但在其他诸如专业实习、理论课程、主题讲座、校外实践等活动中的参与度均不足50%(平均约为33%)。关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大部分(73.91%)学生认为学校相关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也有13.66%的学生认为活动较少、形式单一。有约8%的学生认为相关活动有专业教师指导,收获颇多;但也有4.3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关于学校及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能够提供足够的劳动实践机会,也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形式满意;教师参与指导的占比较高,并会对学生实践表现进行评价(约90%),进行经常性指导和评价的超过60%。

3.对具体实践途径的认识建议。调研分析结果表明,接近90%的学生更愿意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性劳动和公益服务性劳动,对参加日常生活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的意愿较低,仅为9.88%和0.87%。此外,认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应由学校辅导员或学工教师担任的占比最高,专职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占比其次,选择“班主任、行业专家和企业职业能手”的比例较低。关于劳动教育课程方式,超过80%的学生更愿意以师生互动形式开展,“其他教师讲授”“校内实践”“企业实践”等选项的占比相当。对课程考察评价方式的调研发现,“劳动时间”“劳动次数”“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等各选项的占比相当。

三、讨论

(一)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某一领域期刊发文量是反映该领域研究与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对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尤其如此。此外,近年的这一高增长研究趋势对高职院校实现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新要求也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受研究态势(发文量)影响,国内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研究方面尚未形成领域“领跑”研究队伍。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作者所在发文机构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征。这一方面体现了各地高职院校的发展差异,另一方面也突出了领域内研究协同合作度较低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该领域形成开放合作研究模式,开展持续性、系统性研究,更好地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推进提供保障值得思考。

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相关研究中,“新时代”“路径”“立德树人”“职业教育”“实践路径”“产教融合”“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等8个词条共现频次较高。这说明相关研究在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及精神内涵挖掘与延伸方面均进行了较高关注。如储水江等[2]提出高职院校要从劳动课程体系的打磨、校园氛围的营造、实践模块的优化、育人环境的构建上探索新时代劳动精神培育的路径;刘燕[3]提出要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融入教学,更好地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需要指出的是,突现词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领域突现出“职业教育”“劳动精神”“课程体系”“育人模式”“实施策略”等关键词,但相关突现词的突现强度均较低,未形成长效的热点研究。这可能与前述分析提出的规模研究时间较晚、未形成領域“领跑”研究队伍等有关。因此,在大力弘扬和培育劳动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应建立必要的工作保障制度,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高职教学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提升育人成效。

对关键词持续时间所做的可视化知识图谱表明,图谱主要形成了针对内容主体(#0劳动教育、#1课程体系)、针对受众群体(#2高职学生)、针对主体目标(#3立德树人)、针对高职院校特色(#4高职、#5工匠精神、#6高职教育)、针对发展现状对策及实现途径(#7对策)等8个聚类。其中,针对内容主体,劳动教育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方面;课程体系研究除课题本身,还涵盖劳动育人、实践创新、德育及文化育人等方面。这突出了劳动教育承载教育教学的生产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更为深刻地表达了当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4]因此,在完善课程体系基础上,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隐性的劳动价值观塑造功能,将劳动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形成劳动教育“共识价值”,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创业劳动实践中提高智慧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能力。[5]

针对受众群体(#2高职学生)和育人目标(#3立德树人),相关研究既凸显了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等内容的挖掘,课程思政、“五育融合”等精神引领,又包括了体系构建、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等具体实践途径。值得一提的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具有天然的劳动教育属性。[6]因此,探讨从劳动教育中汲取丰富养分、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路径,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目标的实现。[7]高职院校承担着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针对高职院校特色,相关研究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基础保障及培养体系、三全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讨;此外,相关研究在发展现状、对策及实现途径上也做了一些探讨(#7对策)。结合可视化分析结果,形成开放合作研究模式,开展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高职教学体系的研究,将劳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当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8]

(二)人才培养主体对劳动教育的需求认识

调研结果发现,当下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及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仍有不足,多数学生的认知仍停留在“劳动”层面,而非“劳动教育”。此外,如何将劳动教育课程有效融入高职教学体系,特别是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更是摆在高职院校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对劳动教育客观实际的调研结果进一步表明,各高职院校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实践机会;教师参与指导的占比较高;但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一。这凸显了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及体系建设尚不成熟。结合前述分析,如何完善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提升育人实效,是当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着力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调研问卷分析了学生主体对劳动教育具体实践途径的认识建议。结果表明,对肩负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责任的高职院校而言,如何结合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选配教育资源、开发职业性劳动课程,完善考察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Chen C M. Cite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03):359-377.

[2] 储水江,高雅.论高职院校新时代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104-108.

[3] 刘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109-112.

[4] 赵章彬.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实践研究——以培养目標为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23): 34-40.

[5] 毛平.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思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5):120-123.

[6] 高军.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1(14):49-52.

[7] 郑治伟,许艳丽,张雨澄.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强化劳动教育的目标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5):108-112.

[8] 李姝仪,马君.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优势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03):28-35.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