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校企双向流动策略分析

2023-10-28王运宏

职业时空 2023年3期

摘要: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化,基础在于校企紧密合作,切入点是产教全方位融合,着力点在校企专兼职教师高频率双向实质流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主要存在缺乏主动流动人员、缺乏有效流动项目、流动路径不够畅通、流动时间对接不准等问题。改变相对疲软的双向流动状态,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需要搭建相应的流动平台,遴选合适的流动项目,优化流动路径,必要时校企专兼职教师身份互换。同时,构建校企专兼职教师流动常态化机制、便捷机制、互惠机制、保障机制,进而提高双向流动频率,丰富流动内容,提振流动效能,促进专业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有机融合和共同成长。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教师双向流动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跨界教育,我们不仅要探寻其高等属性、职业属性,更需要探寻其产业属性。其人才培养“面向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方法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相当于‘技术工程师’层次的技术型人才”[1]。高层次技术技能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受教者职业生涯的基础,基于实践导向精准培养才能掌握与提升,没有校企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支撑,就不可能实施这一系统工程。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也强调“提升‘双师’素质,着力技艺精湛”[2],“双师”素质必然随着教育层次提升进一步强化。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化,基础在于校企紧密合作,切入点在产教全方位融合,着力点在校企专兼职教师高频率双向实质流动。改变当前职业教育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对疲软的状态,需要路径架构、机制创新,由此提高双向流动频率、丰富流动内容、提振流动效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尤其是兼职教师资源,促进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有机融合和共同成长。

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校企双向流动问题分析

(一)校企流动人员选择双向受限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多源于原有升格前高职专科教育教学团队,不仅依赖于原有专任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更期待企业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的有效加入。现有校企合作状态下,作为追求经济效益并注重成本控制的相关企业,在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情况下,很难调配人力资源尤其是优质人员参与合作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的骨干,企业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处于企业关键岗位,担当重要工作,无心也无力承担相关院校的教育教学项目。对于相关院校来说,教育部最新文件要求专任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一个月。许多专任教师将企业实践当成负担,主动去往企业实践的老师不多,某一个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与对口企业专家双向流动的现象很少出现。即使向企业流动,专业教学团队也难以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地选派专任教师,无法提前做到充分的技术技能准备,难以解决企业生产问题与技术问题,无法获得企业认可进而促进企业专家反向流动。

(二)双向流动缺乏可以承载的有效项目

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应该基于相关院校教学项目或合作企业生产、技术研发项目展开,专业教学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应该具备流动后开展项目的基本工作能力。每一个专业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应该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尤其是基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活动展开遴选适合单个成员或集体成员的工作项目,着力提高专业教学契合程度。现实中,除了来源于企业的学校专任教师能够担当企业对口岗位,其他专业教师较少具备承担企业项目的能力。可以说,学校专业教学团队绝大多数成员,除了要了解与熟悉企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规范外,重点还应掌握企业岗位内涵、技术发展以及工艺流程状态,适当了解企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要求。面向企业流动人员,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可以涉及的项目很多,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遴选、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实训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也可以包括专业讲座、职业指导、生涯导向,还可以包括与学校专任教师专业交流、技术指导、技能帮助等。许多学校难以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企业人员的技术擅长和流动时间,无法选择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难以科学遴选适合的教育教学项目,也没有人员配合企业人员共同解决。对于流动的企业兼职教师,许多学校还没有做好教育教学项目的前期铺垫,难以有效承担学校教学项目。

(三)双向流动路径不够通畅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需要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为基础。相关院校和对应的企业合作,目前还是职业教育的短板,合作方式、合作规模、合作内容、融合程度、合作水平都存在许多不足,难以支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即使相对良好的合作校企,也难以支撑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合理有效流动。有些校企之间距离相对遥远,自然影响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无障碍直达企业对应岗位观摩、见习和顶岗,也不容易直接和企业人员基于生产过程、研发项目和制作现场进行充分交流。企业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工作场地和工作人员接洽校方人员。专任教师前往企业实践,需要复杂的报告、审批,等待项目、场地和时间确定,多数专任教师去往企业只能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有产教融合强烈需求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或者有本科试点专业的高职专科院校,基本上都成立了校企合作推进办公室,各系部也有专人从事校企合作、学生实習安置的工作,但少有岗位能够对接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

(四)双向流动时间无法精准对接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活动是周期性活动,包含不同类型不同场次的课程活动和课外活动。企业生产活动也是周期性活动,包含物料选购、设备调试、技术研发、工艺改进、零配件生产和产品组装。学校专业教学活动如果无法根据企业生产活动周期性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就无法实现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到现场和岗位与企业人员接洽,难以保证学校专任教师流动目标达成。如果无法对接企业的生产间歇,就难以保证企业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有相应时间去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当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专任教师普遍工作任务重,压缩了成长时间。企业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在企业里承担着重要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时间更为有限。到目前为止,相关院校与合作企业还没有找到协调双向流动的最优方式与方法,导致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少。往往是一次性讲座、短时间座谈和电话临时性沟通,而实质性跟岗顶岗、圆桌沟通、常态化深层次研讨非常少。

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校企双向流动路径

(一)身份互换

推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深层次双向流动,最好的方式是不同周期内身份互换。团队某一位专任教师直接顶岗企业兼职教师对应的岗位,企业兼职教师直接顶岗学校专任教师对应的岗位,在顶岗过程中校企成员相互完成对方的岗位职责,互相指导、交流和学习,逐步领会岗位内涵,掌握岗位所需技能,优化岗位能力,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完成学校专业相应的教学活动和企业生产相应的工作项目。[3]校企专兼职教师身份互换可以在同一个周期内交互完成,也可以跨周期利用闲暇时间完成。同一个周期完成身份互换,需要学校教学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能够即时精准对接,跨周期身份互换需要加班加点,便于相互有效指导,无须考虑教学项目与生产项目的时间对接问题。专任教师根据承担的教学项目定期和同一位企业兼职教师身份互换,也可以和不同企业兼职教师身份互换。反之,企业兼职教师既可以应邀和同一位专任教师不同周期性身份互换,也可以在不同周期内与不同专任教师身份互换,身份互换有利于学校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或企业生产技术技能的提升。这要求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并能够与互换后的工作团队配合完成教育教学或企业生产活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应在时间、空间、条件上予以充分协调。

(二)项目联动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通过共同完成校企合作相关项目,包括学校人才培养论证、课程教学、实训实习、技术提升、企业员工培训等,企业创新产品设计、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创新、最新设备调试等,在合作中共享产业发展信息、生产技术进步信息、生产工艺优化信息、设备操作与技能信息,以及人才培养信息、专业教学信息,并通过校企专兼职教师有针对性地双向流动,多种方式交流,优势互补,动态性掌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确保专业教学的先进性与针对性,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拓展毕业生就业面向,提升校企专兼职教师专业水平特别是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的共同成长。比如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中设置国培、省培培训站,整合国培、省培等师资资源和企业自有生产资源,对接“校企双向流动”项目安排。[4]比如专兼职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能很好帮助企业兼职教师掌握教学规范、优化教学设计、熟练教学流程。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完成生产项目,能促进专任教师进一步掌握企业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并转换为教学内容,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水平。在合作完成相关项目过程中,专兼职教师进一步加深了解,培养感情,提升团队凝聚力,从而完成校企不同类型的工作项目。校企合作建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要根据教学需要、能力提升需要并结合企业生产或学校教学周期精心挑选适合团队合作的相關项目。

(三)平台搭建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等国外院校校内设有应用技术转化中心,鼓励与支持教师对接企业难题,承担科研项目。[5]我们的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实践平台,应该融合“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专业人员培养”于一体,使之成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最佳训练场。[6]基于“固定岗+流动岗”的方式优化组织架构,为疏通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通道,可分别在合作企业和学校建设校企人员流动工作站。流动工作站全天候开放,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员工培训、企业生产与技术研发合作就有了定向基地,校企双方共推生产创新与技术创新、教学资源创新和教学活动创新,校企专兼职教师间断联系可以转化为日常联系,协同攻关合作项目,并分享合作成果。设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流动工作站主要面向企业兼职教师或相关技术技能人员,为其专业指导、技术研发和教学服务提供平台;设在企业的流动工作站主要面向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并为其生产实践、技术研发、实习指导提供平台。有条件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可为学校高层次专家或企业高层次专家配建流动工作室,如技能大师工作室。流动工作室可以在流动工作站之下,也可以跨团队独立存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主动投入经费,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以完善分设于学校和企业的流动工作站,企业积极配合,完善场地、信息、人员等资源配套。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主动跨越校门,进入企业流动工作站开展项目合作,有步骤地将企业生产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职业院校中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和技术资源纳入教师发展中心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促进生产活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合作,使不同组织成员能即时沟通,取长补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专业教学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个人成长和集体进步。

(四)虚拟流动

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虚拟团队是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动态性和灵活性,依靠技术,跨越时间、空间距离和组织边界而形成的小型群体。[7]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特别是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着团队以外的繁重工作,时间、空间和精力限制了双向流动,难以面对面地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创新技术开发、员工互助培训等合作项目。我们可以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或企业技术升级建立线上空间或平台,通过空间教学平台如泛雅教学平台、腾讯会议等进行课程指导、教学交流、教改项目研究,也可以通过技术交流平台、钉钉或QQ在线推进生产项目设计、技术开发、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这样既克服了时间、空间对不同身份人员的限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交流,能使不在同一组织中的校企人员远距离沟通,跨时空交流,且流动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也不会因为交通距离限制、工作时间限制和工作项目不对称等影响校企人员各自的本职工作。在团队虚拟流动中,完成校企专兼职教师交流与信息共享,推进建立相互信任与和谐的团队文化,达成心理契约,拟订计划并完成共同目标。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教学平台要为合作企业兼职教师提供相应的账号,企业工作平台也要欢迎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加入。通过虚拟方式,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技能专家等兼职教师双向流动意愿,提高双向流动的针对性,推动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建设和共享。

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创新

(一)构建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常态化机制

实现本科层次职业学院专业教学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常态化,需签约校企双方时时呼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流程和节奏,优化专业教学活动安排,确保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有机衔接。相关教师主观上要对接产业发展、行业需要、企业需求,客观上要面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高层次技能岗位,提升主动流动意愿。[8]校企双方基于产业发展需要共同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订单培养、学徒培养、定向培养需求,加快推动专业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节奏。针对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等兼职教师以及优秀资深校友,院校要尽可能地提供流动服务,合作企业减少他们流動月份的生产任务,提高其参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活动的频率。校企双方要常约常聚,聚而有责,越聚越约,因聚有果,流动有成。专业教学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将间断联系或定时联系转化为日常交流,教学活动始终有企业兼职教师的伴随,企业生产活动常常有学校专业人员参与,学校专业教学尤其是实践性教学与企业生产互动,最终实现双向流动良性循环。

(二)构建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便捷机制

专业教学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能不能根据教学或生产需要便捷地流动到合作院校或企业,取决于企业和学校是否即时性对接。紧密合作的校企双方都主动打破时空限制,让参与流动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技能专家等兼职教师能够走进企业生产现场或学校教学现场。对于紧密型合作企业,通过定点的企业流动工作站,学校专任教师可即时报备,即刻获得相应的观摩、见习机会或顶岗岗位,能和企业专家展开技术研讨、咨询,及时分享相关成果。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站等机构要作为企业场所或学校场所的有机组成部分,辐射到学校或企业对应的资源或岗位,校企都要有专人负责流动站的相关工作,及时衔接对方流动人员,提前为流动人员申领或确认工作项目、对接岗位或人员,申请长期或短期工作证件。校企都要为己方或对方流动人员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程序,建立打卡设施,或者设置相应的程序进行线上预约。对于距离相对较远的紧密型合作企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通勤车制度,开启通勤车。校企双方尤其学校可以简化报账手续,给予企业流动的兼职教师即时支付补贴的便利,或者有专人负责安排不同类型流动人员的工作生活。

(三)构建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互惠机制

专业教学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既要有利于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又要有利于企业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或者生产经营拓展,厚此薄彼都会妨碍双向流动。也就是说,合作的校企双方都要在流动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包括人才利益、技术利益、资源利益。主要的利益获得者是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它应该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的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资源投入,着力为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关键技术研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可为合作企业定向开发培训项目或者提供关键技术项目,选派高层次专家轮流驻守企业并长期为企业生产、技术研发、员工培训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同时,参与双向流动的校企专兼职教师,许多要完成本职岗位职责,这些职责往往不会因为双向流动相应减少,校企专兼职教师在双向流动中都会付出比日常工作更多的时间、精力。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有计划地核减流动人员的校内工作量,并对参与流动的校企专兼职教师支付额度相对较高的工作补贴,让他们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成长利益、职务职称晋级利益等。

(四)构建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保障机制

各地要给予政策保障,推动企业人员向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流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主动出击,引导专任教师向合作企业流动;促进校企自然融合,实现校企无壁垒双向流动。[9]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协商构建产教融合型企业,创造有利于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环境,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造流动机会。基于专业教学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构建有价值的培训体系,科学设计每一个流动周期的培训内容,为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提供必要的岗位条件、交通条件、场地条件、设备条件。针对性提高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经费标准,吸引企业技术专家加入教学团队兼职参与人才培养论证和兼任教学活动,促进专任教师经常性地深入企业并参与生产组织、技术开发和企业员工培训。当前,首要的是减少参与流动的校企专兼职教师的非专业活动,为双向流动留出时间。构建或优化有利于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的生产制度、技术研发制度、教学制度、人事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及校企沟通的相应制度,探索校企流动人员工作成果互认。[10]促进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交流常态化、专业化、效率化,推动专业教学团队高质量、高效率建设,提振团队校企专兼职教师成长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可以建立流动课时,奖励流动成果,并在职务职称提升、国外培训、科研立项、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通过树立双向流动典型,营造双向流动氛围,对专业教学团队人员实施动态管理,新增专任教师招聘优先接受优秀企业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

[1] 杨欣斌.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01):127-133.

[2]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2020-09-16.

[3] 王运宏.校企合作建设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团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 2021(01):90-92.

[4] 孟庆东.新时代高职院校“适应双岗需要”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20(02):76—80.

[5] 鄢彩铃.建设职业教育本科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探索——基于德国经验的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2021(12):65-71.

[6] 张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及优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43-48.

[7] 王重鸣.虚拟团队研究:回顾、分析和展望[J].科学学研究,2006(02):117-124.

[8] 房亮,关志伟,蔡玉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模型构建与验证[J].职业技术教育,2022(08):52-59.

[9] 陆中红,王亚敏,李亚平.高职院校与企业双向流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03):96-98.

[10] 吕玉曼.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内涵、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 2021(2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