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与管理
2023-10-26吕瑞红杨静孙德梅密霞王新灵
吕瑞红 杨静 孙德梅 密霞 王新灵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130
摘 要 在建设“双一流”大学政策的支持下,专业教师与实验人员深度融合组成训练有素的教学团队,实现了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之间的信息互通。合作办学的推进举措,促使药学专业中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实验双语教学工作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4-0130-04
Bilingua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Under Background of Dou-
ble First-Class//LYU Ruihong, YANG Jing, SUN Demei, MI Xia, WANG Xinling
0 引言
“双一流”大学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1]。当前,“双一流”成为牵动众多高校目光的高频词,也成为众多高校努力奋斗的目标[2]。目前各个高等学校为了能够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序列,都在谋划自己的“双一流”建设路径。如何谋划建设之路,是摆在各个高校眼前的重要任务。从根本上来讲,“双一流”建设成功与否,关键要看人才培养的质量。“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3],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药学院各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室已从教学科研的实践实训基地提升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高峰巩固与催生、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社会服務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4]。在此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研素质对高校的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此,实验技术人员要按照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学习永不停止,奋斗永不停息。
如何将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和实验管理行之有效地相互融合、实施到位,以及如何与实验技术队伍衔接,从而提高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这一核心问题,本文在已有的双语教学经验基础上,并结合教学实验室多年的有机化学实验工作经历,对其进行了初步有益的探讨,以期对其他高校的实验双语教学及管理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1 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项目与目标要求
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的主战场。作为高校一线教学的教辅人员,实验技术队伍要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探究学习,以下以笔者主要负责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例,来说明双语有机化学的实验项目和目标要求(见表1)。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队伍要用规范、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来感染学生,用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态度浇筑学生的心灵,用干净、整洁的实验室环境和文化吸引学生。基于本学科申请的“推动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教学项目,已获批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重点项目,推动了有机化学(含实验)双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已论证的实验项目,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对其进行双语课程教学设计和实验管理上的实施。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均采用中英文双语书写,为避免内容重复和篇幅过长,本文仍以中文表达为主。
2 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如上所论,教学和科研是各高校的两大核心工作,是大学教师的使命,实验技术人员和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没有主次之分[5],均是实施实验教学项目的主力军。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中,对实验技术人员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要求条件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一样。实验技术人员在完成实验项目计划、实验仪器和原材料准备以及实验室管理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实验技术发展趋势。实验技术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实验设备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能自制简单的实验仪器,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组织、指导大型实验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对学科开展的新教改课题和实验项目,较为完善的实验管理体系以及高素质实验人员队伍,能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建设,为有机化学实验项目的完成服务。
河南中医药大学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及对人才进行国际化的培养,2021年已经开始与马来西亚管理科学大学合作办学,首先设立了药学和制药工程两个一本专业的中外合作教学。有机化学理论课全部采用英文授课,以马来西亚教师主讲、本学科教师辅助教学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实验课以本学科教师讲解为主,双方商定实验项目的选择、实施及考核。中外合作办学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形式,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其先进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使学校的药学专业可直接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亦能以较低成本培育更多的本专业国际化优秀人才[6]。
本学科近十年来引进的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均具有较高的英文阅读和书写能力,并在理论授课方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人员与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人员通过交流沟通共同谋划实验方案,加之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结合我们的教学方式,大幅度整合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推进了整体师资队伍建设。
3 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为进一步完成本学科的省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验技术人员与学科教师一起参与该课题的实施,研究实验教学改革。为保证每个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所有相关教学人员需要提前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
3.1 实验仪器设备、试剂及其他辅助物品的准备
这些器材的购置需要实验技术人员结合学生人数、现有库存、使用数量等,精打细算、综合考虑制订合理的购置计划。特别是耐用品的购置,需要三思而后行,既要保证够用又不能存货占用资源。每学期末,实验室管理人员即根据实验器材、试剂、原料的已有数量、补充数量、新增品种数量,以书面形式提交学校。经上级教学主管部门根据预算审批通过后,由实验技术人员验收中标方送来的物品,仔细查验核对送来的物品规格、数量、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货物验收完之后,实验技术人员要按照物品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合理存放,取用方便,用心管理以充分保证实验室财产安全。由于这几年双语教学的兴起,仪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内容需要中英对照标示,在实验室更要体现双语教学的环境。
3.2 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安全意识
由于中学期间以学业为重,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整理实验室也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按照要求,将使用完的试剂和仪器规范摆放,确保实验室的环境干净整洁,最后检查水、电、气等是否关闭到位。这些良好习惯的形成势必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安排实验项目的预习
在进行每个实验项目之前,布置学生应该预习的内容,并将每个实验项目内容的课件PPT(英文为主,关键词中文注释)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并带着自己的理解和疑问进入实验室,充分的预习不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均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稳妥地应对一切。
3.4 实验项目的实施
教师准备的PPT除了与本实验项目相关的内容外,还展示了以往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重点强调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且在每个项目PPT的首页告知学生进入实验室应提前准备本次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并初步搭建实验装置,让学生对操作中使用的仪器有真正的触摸和观察(见图1)。在教师正式讲解过程中,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各实验仪器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搭建关系,期待教师娓娓道来,真正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真谛。
相比較于有机化学理论的双语教学课程,实验双语教学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学生具有更浓厚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每个实验项目的讲解时间在30~40分钟,以英文讲授为主,关键操作再以中文作进一步解释。由于直接面对实验仪器进行授课,加之学生事先充分预习及进入实验室准备仪器、预搭建装置的一系列贯穿整个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即使在英文理解方面稍有卡顿,也不会影响整个实验操作的实施。
4 优化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加大考核力度
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验双语授课均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双语实验课更具视觉和触摸仪器实物的优势,通过学生预演实验操作,教师再直接演示和讲解操作过程,介绍各类仪器名称及用途,及时纠正学生不标准的操作方式。相对于理论课每个班120名学生的数量,每个实验室仅安排30名学生,这种小班人数可以使教师面对面地指导每个学生规范操作,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且实验课集中讲授时间较短,又能借助于现场仪器和试剂,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为轻松自如,因此更有利于提高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
对于双语实验课的考核,采取形成性成绩占60%,终结性成绩占40%的比例。形成性成绩由四项构成:1)实验实训报告占30%;2)平时作业占20%;3)阶段性测试占30%;4)其他(回答、讨论问题和考勤等)占20%。这样的考核方式不拘泥于对于实验结果好坏的评定,而是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洞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鼓励学生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能实事求是地书写实验报告,掌握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逻辑思维。
5 结束语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取得初步进展。这些成效离不开学校创建“双一流”高校相关措施的支持,亦与一线实验人员和教师的深度融合和辛勤付出分不开。中外合作办学也进一步对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挑战,通过谋划构建培养国际化学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心,也为学生毕业后的考研深造和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了专业知识技能基础。
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
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A/OL].(2017-01-27)[2018-01-15].https://www.gov.
cn/xinwen/2017-01/27/content_5163903.htm#1.
[2] 宋微.“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国际竞争力提
升策略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8(1):77-84.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A/OL].(2011-10-29)[2011-11-05].https://www.moe.
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
4.html.
[4] 徐云丽,张抒,陈彤.“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技术
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1,19(5):
148-153.
[5] 周杰,王文燕.实验室安全视野下高校生物学实验技术
人员定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1,19(6):141-145.
[6] 蔡海怡.规范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
教育,2004(20):22-23.
项目来源: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推动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2021SJGLX178)。
作者简介:吕瑞红,实验师;杨静,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孙德梅,高级实验师;密霞、王新灵,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