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10-26杨岩峰吕静翟安琪
杨岩峰 吕静 翟安琪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093
摘 要 结合弹药专业人才培养历史、知识体系和工作性质等,分析弹药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和特色,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通过精准掌握学情、挖掘思政元素、营造思政环境、思政效果评估等教学环节,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做法,为同类型专业装备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弹药学课程;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4-0093-0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of Teaching
of Ammunition//YANG Yanfeng, LYU Jing, ZHAI Anqi
0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弹药学课程是弹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主干课和专业背景课,对于学员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弹药工作起着基础性作用、有着全局性影响,在知识学习、能力形成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课程思政教学中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的总体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是摆在弹药学课程所有任课教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弹药学课程教学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目标、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等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课程思政的优势和特色
《纲要》指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不同课程由于培养目标、知识体系、教学资源、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差异,教学必然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化,这是每门课程的特色所在,历经沉淀和积累成为每门课程的优势。在所有课程要求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势下,课程思政教学应充分结合课程的特色和优势,避免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简单重复说教,要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为了增强弹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从专业人才培养历史、知识体系和工作性质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和优势。
1.1 专业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丰富红色资源
校区弹药专业人才培养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弹药专业人才培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几代弹药人艰苦创业、努力拼搏,致力于培养优秀弹药人才,书写了弹药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形成了弹药专业人才培养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
1.2 专业知识体系中包含的特殊装备属性
弹药作为一类特殊的武器装备,含有火药、炸药等危险物质,具有燃烧爆炸的装备本质特性,决定了弹药装备及其相关工作与其他武器装备有着很大的不同,其研制、生产、储存、使用、销毁等全寿命周期中,蕴含着一些具有弹药装备特色的专业思维和价值理念。
1.3 专业工作性质中彰显的优秀专业品质
弹药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也充满了艰辛与危险。弹药装备自身含有火炸药的燃爆属性,对弹药工作提出了严格的特殊要求。弹药专业人员在弹药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历经几代弹药人不断提炼升华,形成了弹药人听从指挥、遵规守纪、沉稳低调的优秀专业品质。
这些蕴含于课程中的历史文化、专业思维、专业品质和价值理念,是弹药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和优势,科学合理地发扬这些特色和优势,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 课程思政目标
《纲要》指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依据《纲要》指出的方向,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弹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和优势,课程首先明确了课程思政目标。弹药学课程思政教学主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实践探索,力求实现育才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2.1 融入专业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参观系历史陈列馆、开展专业教育讲座等活动,使学员深入了解弹药事业光荣而又充满艰辛的发展历程,感受弹药人无私奉献的弹药情怀,感悟弹药事业的历史传承,激发学员献身国防、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坚定为了弹药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
2.2 融入专业认识,增进专业认同
教学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同时融入优秀弹药人物先进事迹介绍等,使学员领悟弹药装备及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弹药工作在部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专业认同感。
2.3 融入专业要求,增强业务素养
弹药工作难度大,危险性强,要求高,弹药人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胜任弹药工作。通过弹药构造作用、性能特点知识学习和弹药使用操作、案例分析实践历练,学员应充分认识弹药燃爆特性及其事故危害,掌握弹药正确使用的基本知識、要求,养成科学严谨、遵规履责、按章办事的扎实工作作风。
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确保课程思政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设计需要在认真研究和考虑课程思政的条件下进行[2]。为了取得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除了按照《纲要》明确指出的方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外,任课教员还应围绕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融入思政内容,开展思政教学设计。
3.1 精准掌握学情
青年学员成长在信息时代,深受新兴网络媒体影响,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在知识获取方面方式更加灵活,需求更加多元,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3]。为了适应青年学员的学习特点,充分考虑学员思想状况,更加精准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教员应精心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开课前通过向前期课程任课教员了解学员学习情况,提前掌握学员的学习基础、总体成绩、课堂表现、兴趣爱好等,及时改进课程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融入思政内容,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设置专业认识、专业基础、岗位认识、学习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全面了解学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增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
3.2 挖掘思政元素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必须有素材。挖掘课程知识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时,首先要坚持课程本位不改、性质不变,坚持思政目标与专业目标相统一,通过课程思政促进专业目标达成[4]。其次,挖掘思政元素应科学合理、自然贴切,避免生拉硬扯,天马行空,将毫不相干的知识内容和思政内容生硬联系起来,这会令学员反感。弹药学课程组从弹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深入分析课程特点,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使命任务、责任担当、战斗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专业素养、专业认同等思政元素,建成课程思政元素库,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和达成思政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3.3 营造思政环境
坚持全员、全方位育人,课程依托专业教室,营造良好思政育人环境,在教室建设了思政角,延伸课程课堂内、外的育人作用。课程组收集整理了弹药学课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文件资料、不同时期的教材教案、富有特色的教具模型、毕业学员的先进事迹、课程建设取得的成绩等,摆放在专业教室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员了解专业教学取得的成绩,引导其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增进学员对专业的热爱,提高其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让教员感悟课程发展历程,传承优良传统,增强培养一流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担负起弹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重任。
3.4 思政效果评估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水平,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由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抽象性、隐含性和慢显性,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应采用综合性全程考核,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一体化度量和考核[5]。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员在融入思政内容实施教学时,应仔细观察学员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反馈,观察观点理念冲击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次,在问题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员应注意倾听学员对问题的思考认识,从而判断学员的价值观念形成情况。最后,通过布置思政方面的作业,要求学员结合专业探讨对专业的认识、职责分析等,收集学员专业素养养成情况,从学员完成作业的质量判断课程思政教学对学员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4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弹药学课程组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构建了言传身教育人、专业文化育人、弹药属性育人等思政教学方法,实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了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
4.1 言传身教育人
教员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要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守住“三尺讲台”主阵地,做到三尺讲台无杂音,积极主动向学员传递正能量,引导学员摒弃消极的、偏差的、错误的观点与言论。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正是学员初步形成对专业的认识,并对将来工作进行规划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学员坚定服务国防、报效国家信念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教员应注重言传身教,教学中注重将自身学习理论知识的方法、从事科学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服务保障部队的鲜活工作经历,以及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合理地融入课堂授课,做到示范引导、知行合一,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融合的思政效果。
4.2 专业文化育人
弹药专业人才培养经历了艰苦岁月,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几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优秀弹药专业人才[6]。这些优秀的毕业学员与在校学员有着相近的学习环境,其成长发展经历对在校学员说服力强,他们的先进事迹是对在校弹药专业学员最好的引导教育。多年来,弹药工程系以系历史陈列馆为载体,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充实弹药工程系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史料、文字材料、影像资料等,全面介绍弹药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历史,宣扬各届学员献身强军事业、报效国家的先进人物事迹,形成了具有鲜明弹药专业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围。
4.3 弹药属性育人
每一类装备都有其自身特点,弹药装备因其燃爆特性,在装备属性方面与其他装备有很大区别。教学中,课程组通过分析弹药属性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思政素材,提升思想内涵,形成具体模式,融入课堂思政教学。例如,在讲授弹药的作用时,弹药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就是爆炸、燃烧,通过消耗自己,生成大量的热、迅速释放巨大能量,来完成毁伤目标的作战目的。这里面蕴含着牺牲自我、成就事业的牺牲奉献精神。这一点与军人很相似,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牺牲奉献了很多,必要时,甚至需要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军人付出就如弹药的燃烧自我、牺牲自我一样,有军人的付出,国家才能强盛、社会才能稳定。又比如,在讲授弹药的特点时,弹药具有长期储存、一次性使用的特点,弹药在平时大量储存于仓库,必须保持好的状态,时刻准备着用于作战,一旦上了戰场,就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毁灭敌人,这一点正如军人听令而行、闻令而动,只要国家人民需要,军人必将义无反顾奔赴战场。
4.4 使用操作育人
弹药使用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弹药能否正常作用,关系着弹药工作安全。因此,教学中必须加强使用操作实践教学,使学员掌握弹药使用基本方法、一般要求等内容,尽可能避免因操作错误引发弹药事故,增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由于实弹含有火炸药等危爆物质,按规定不能用于教学,课堂上只能使用弹药教学模型等不含有火炸药等危险物质、不存在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进行教学;但是为了培养学员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在使用弹药教学模型时必须严格要求学员按照实弹对待教学模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坚持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遵守规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5 案例分析育人
案例教学是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弹药学课程教学中,为了加强理论知识与部队实际工作的联系,提高学员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组精心选择部队弹药使用运用典型案例,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分析过程中,引导学员不仅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析,还要分析案例背后的思想性内容,进而培养学员的专业思维。如弹药使用故障案例分析,不仅要分析弹药故障原因、故障处置方法等,还要引导学员分析现场指挥员的思路、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员建立基于弹药装备本身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根植于心的弹药专业思维。
5 结束语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员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开展好课程思政,应首先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并充分结合课程的特色和优势,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合理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实施阶段,通过采取灵活多样、形式丰富的教学模式、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思政内容,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在教学中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同时,还应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不断检查思政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形成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良好反馈,持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
通知[A/OL].(2020-06-05)[2020-11-15].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
2437.html.
[2] 盧黎,谢强,朱正伟,等.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
案设计探索与实践:以土力学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
育,2021,30(3):108-113.
[3] 周阳.探析课程思政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实践路
径[J].科教文汇,2021(3):52-53.
[4] 邱家波,曾广会.军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应把握的
几个着力点[J].海军院校教育,2021,31(3):60-61.
[5] 王党卫.军校专业背景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与运用
路径[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1,35(3):221-224.
[6] 崔平,徐敬青,文健,等.装备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
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3):72-73,76.
项目来源:2022年度陆军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以弹药类专业课程为例”(GJ22ZX035)。
作者简介:杨岩峰、吕静,讲师;翟安琪,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