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浅析

2023-10-26孙彦君于恩中陈辉冯卫生李孟薛贵民张艳丽司盈盈赵珍珠郝志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4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高校

孙彦君 于恩中 陈辉 冯卫生 李孟 薛贵民 张艳丽 司盈盈 赵珍珠 郝志友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069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抓好课程建设的主阵地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从挖掘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先进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课程思政评价、监督、奖励体系;构建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模式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关键词  高校;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4-0069-03

Analysis of Constructive Path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N Yanjun, YU Enzhong, CHEN Hui, FENG Weisheng, LI Meng, XUE Guimin, ZHANG Yanli, SI Yingying, ZHAO Zhenzhu, HAO Zhiyou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应整合优势特色资源,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本文从挖掘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先进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课程思政评价、监督、奖励体系;构建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模式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1  挖掘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按照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完善和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案等,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可以将专业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和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绘制成地图,并将具体的思政元素整合到教学案例中。例如,优秀中医药文化、红色革命精神、工匠精神可作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思政元素[1]。

中医药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发展形成的医学体系。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它不仅决定了中医药的本质和特色,而且决定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在全球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各种价值观互相交融与碰撞的今天,中医药事业遇到的种种问题,根本上是对文化的认识问题。所以,了解中医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正确理解其内涵,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优秀中医药文化作为课程思政的首要教学资源,对其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中医药自信和专业自豪感。

革命年代,党和人民群众在长期斗争中孕育形成了高尚的品德与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医药课程思政应充分挖掘与专业相关的革命故事,引导学生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在战争年代,中醫药在红色土地上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贵州遵义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红军医院纪念馆里,陈列着红军医务人员用过的中药柜、药罐、药臼等物品,这些物品见证了当年医护人员采用中药救护红军的场景。中医药融入遵义红色革命的故事,反映了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深,和红军无私的奉献精神。如今,中医药事业如火如荼,成为红色土地上的致富良药,遵义成为贵州省内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中药材产业将成为遵义市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抗击疫情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命运与共、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当代大学生继承创新中医药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工匠精神是古今中医大师们在救死扶伤、师承传授、中药采摘制作过程中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导向。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的流行语。

《黄帝内经》把“工”具体分为上工、中工、下工三种,而且要求医者要以上工为追求目标。流传千古的医药学家,例如,德才兼备的扁鹊、淡泊名利的华佗、药王孙思邈、尝百草著传世经典《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历来注重医德修养,追求上工的造诣、水准和境界,其工匠精神已为“大医精诚”的中医文化价值观作了诠释。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淡泊名利、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德育能力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一些不良风气也渐渐渗透到高校中,部分教师政治信仰不坚定,常以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为由,放松了政治理论的深入学习;部分教师将师德师风简单地理解为遵章守规,把教师工作认为是谋生的手段,缺乏创新探索和爱岗敬业精神;部分教师享乐主义、钱权崇拜问题突出,忙于副业,如在单位外面开门诊,无法专心教学和科研工作,捏造、篡改、剽窃、伪造科研数据,甚至出现了行贿受贿、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是专业课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促进德育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立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体系。严格执行学校教师评聘考核办法,在新教师招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为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意识强、家国情怀深、品格高尚的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河南中医药大学开展校级仲景教学名师和仲景青年教学名师的评选活动。这是一项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可以形成更加浓厚的重视教学、研究教学的环境和氛围。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系列文件,引导广大教师认识遵守职业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进一步提升不同学缘结构、不同专业背景青年教师的中医药思维、思政教学能力,学校开展新入职教师专题培训活动,由教学名师和德高望重的教授担任主讲,从师德师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将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理论和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主讲老师对待工作的执着与激情深深感染了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树立,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通过优秀典型事例宣讲、负面案例警示分析、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广大教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遏制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努力建设一支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

3  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先进

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高校应出台课程思政建设立项管理办法,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党支部为选送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不断增强团队整体育人能力,使其发挥示范作用。

通过研讨交流会,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案例、示范课程、示范课堂等改革成果进行推广。学校每学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课程思政观摩教学活动,邀请校内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的优秀教师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进行线上教学演示,阐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路,重点阐明课程里包含的德育元素以及如何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同时选取一个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进行示范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课程思政的教学示范和学习样板。在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上,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教书育人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切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4  建立课程思政评价、监督、奖励体系

为避免课程思政出现形式主义现象,陷入“过犹不及”的尴尬境地。高校应制订出完善的评价、监督和奖励体系,保障课程思政的常态化和实效化。在课程评价方面,建立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例如,有些课程通过学期前、学期中、学期末匿名问卷调研对比,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方面检验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在进行评价时,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例如,各院部在每学期初,检查课程的教学设计,及时了解教师是否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思政元素;定期同行或督导听课,评估教师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或学生访谈,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

在学校层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知名专家、督导、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建立课程思政评估指标体系,找差距、补短板,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作为年度或聘期考核、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学校应对课程思政竞赛、课程思政项目和示范化中心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团体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从而推动课程思政质量螺旋式上升。

5  构建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模式

高校黨委要构建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模式,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主体。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各个基层党支部如何发挥作用,党员与群众教师之间如何团结合作,这需要高校党委进行总体规划。

一方面充分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基层党支部的优秀一线教师,擅长党建和业务工作,能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体思想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因此,其可定期将自己的课程思政优秀成果在支部内分享,以供他人学习。

另一方面引导广大教师及时学习党的新思想。教师应用党的新思想引导课程思政,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点中。例如,高校教师应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激励自身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引导广大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认真履行教育者的神圣职责。

课程思政与党建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通过课程思政,可以拓展党员的专业知识面,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有利于凝聚党支部的力量和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6  参考文献

[1] 李姗姗,贡济宇.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

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1):

2741-2743.

[2] 梁冬,罗俊卓.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双融合双促进

模式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6):

59-61.

项目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思政元素和‘中医药思维在中药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融合研究”(No.2021JX06);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思政元素和‘中医药思维在中药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融合研究”(No.2021SJGLX173);河南中医药大学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项目。

作者简介:孙彦君、陈辉、冯卫生,教授;于恩中,讲师;薛贵民、张艳丽、司盈盈、赵珍珠、郝志友,讲师;李孟,副教授。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高校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