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语言教育体系框架的构建与阐释

2023-10-24王立非李昭

山东外语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阐释构建

王立非 李昭

[摘要] 本文论述了构建应急语言教育体系的政策依据、现实依据和学术依据,提出应急语言教育的概念和体系框架,从教育理论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师发展体系、教育科研体系、教育管理体系以及教育保障体系七个维度阐释应急语言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该体系框架对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应急语言教育理论、培养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推动应急语言学科建设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应急语言服务;应急语言教育;体系框架;构建;阐释

[中图分类号] H030[文献标识码] A[文献编号] 1002-2643(2023)01-0008-11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EmergencyLanguage Educational Framework[JZ)]

WANG Lifei1 LI Zhao1,2

(1.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83,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olicy, realistic and academic support for developing the emergency language educational system.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and framework of emergency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nterprets the component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of the emergency language education system from seven dimensions including educational theories, talents training,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design, teacher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research,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al support.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language education theories compatible with Chinas reali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 talents, and for the advancing of emergency language discipline.

Key words: emergency language services; emergency language education; educational framework; development; interpretation

1.引言

新冠疫情暴露出應急语言教育体系的缺失,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提升重大突发事件语言应急服务能力的建议》提案,建议加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680号建议),应急管理部给予肯定和明确的回复(应急建函〔2021〕29号)。本文尝试在回顾国内外应急语言服务和教育的相关活动、政策文件和学术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急语言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论述构成应急语言教育的理论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师发展体系、教育科研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和教育保障体系,以及各子系统的要素构成和合理性。

2.提出应急语言教育的依据

2.1 政策依据

201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语言应急和援助服务能力。国家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的最高指挥机关,高度重视应急语言服务和应急语言教育,并积极推进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国家应急管理部经商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中,拟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应急语言服务;教育部将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作出相关部署”(应急建函〔2021〕29号)。应急管理部同时指出,关于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建设,“教育部启动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建设,将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宣传教育等列入服务团工作计划;鼓励支持相关高校创新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急语言人才培养力度。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指导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设置队员遴选外语资格、开展外语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队伍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同上)。由此可见,应急语言教育作为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应急减灾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2.2 现实依据

在我国,开展应急语言教育具有现实依据。新冠疫情暴发后,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指导北京语言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企业联合组成“战疫语言服务团”,研制并发布《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40多种语言的《疫情防控外语通》、即时翻译软件、在线方言服务,以及《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等(沈骑,2020)。2022年4月28日,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直接指导下,“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在北京成立,成员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29家高校、企业、协会组织等。此外,天津市政府、市教委依托天津外国语大学成立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一基地三库”,开展应急语言服务和人才储备。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省教育厅依托西北师范大学设立甘肃省涉外应急语言服务基地以培养和储备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

《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开展应急语言教育培训,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案,综合多学科和应急处置全流程知识,开展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在语言人才专业教育中融入应急语言服务相关内容,以及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提供语言能力提升服务。推动应急语言服务学科和专业建设,支持高校类团体会员根据本单位实际申报设立覆盖本科、研究生、进修班等各阶段的新学科、新专业,开展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建设。

在国际上,英美等国十分重视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美国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2016年发布The Language Access Plan(语言获得计划),指出应保障非英语人士在紧急情况下获取信息的平等权利,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应雇佣具有应急常识的语言服务人员,定期开展应急语言服务培训和测试,同时通过社区互动,培训应急语言服务后备队。英国2010年发布Emergency Response and Recovery Guidance(应急响应与搜救指南)指出,应急口译员需要熟知并实施应急响应原则,用人单位应为本部门人员和译员提供持续有效培训,确保参与应急响应和救援行动。日本2007年开始联合各高校推进“防灾语言志愿者”计划,招募语言志愿者,提供急救常识、心理学等基础培训,保证应急语言志愿者不仅提供翻译服务,而且人人参与救援。

2.3 学术依据

文献检索显示,国内外围绕应急语言沟通、应急语言能力等话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尽管没有提出应急语言教育的概念,但最终的研究结论都提到加强应急语言人才培养。

应急语言沟通研究涉及方言沟通(李宇明,2020)、外语沟通(孙疆卫、赵媛霞,2020)、听障人士沟通(郑璇,2020)、应急翻译沟通(Cadwell, 2016;Núez et al., 2017;OBrien et al., 2018)、应急语言沟通障碍(Santos-Hernández & Morrow, 2013;Sandvik el al., 2014;Baker-Bell et al., 2017)等。应急语言能力研究包括能力建设(李宇明、饶高琦,2020;党兰玲,2020;方寅,2020;王辉,2020)、治理能力(沈骑、康铭浩,2020)、能力体系(王玲、谭雨欣,2020)等。应急语言人才培养包括人才数据库建设(沈索超、黄雅琳,2020)、应急翻译人才培养(穆雷、刘馨媛,2020)、应急翻译培训(Federici, 2018;OBrien, 2020)等。

国内对教育体系构建和学科教育体系的研究涉及教师教育体系(汤红娟、徐波,2021)、生命教育体系(刘慧等,2020)、素养教育体系(周小莉,2020)、多语种教学体系(刘洪东,2022)、终身教育体系(徐莉,2019)、教育治理体系(陈金芳等,2016)、教育体系质量保障(王薇,2017)等,但文献综述显示,至今还没有出现应急语言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

3.应急语言教育体系框架的构建与阐释

3.1 应急语言教育的概念

应急语言教育指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为培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掌握中外语言与应急管理跨学科知识,具备应急沟通、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相关专业技能,应急实践能力强,能适应各领域应急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应急语言人才而开展的专业化教育。

3.2 应急语言教育体系框架

应急语言教育体系指以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对和恢复为目标的中外语言教育系统。虽然应急语言教育目前尚未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但它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隶属于语言教育和应急教育产生的交叉学科领域。该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相互联系,有序组合,主要包含七个部分。

国家应急语言教育体系建设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各层次应急语言人才资源,政府、高校、企业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联动,实现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体系的融通(穆雷、刘馨媛,2020)。

3.3 构成要素与相互关系阐释

3.3.1 应急语言教育理论体系

应急语言教育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理论来自多学科,主要包括应急语言学、应急教育学、应急管理学、应急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以应急语言实践为基础,构建应急语言教育理论体系,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发现、分析和解决应急语言的实际问题。

应急语言学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与应急管理学交叉,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应急功能、应急使用、应急翻译、应急方法、应急技术、应急教育、应急管理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学科。

应急教育学以教育学为理论基础,是教育学和应急管理学交叉产生的新学科,专门面向应急人才培养开展教育教学探索,包括应急教育的基本理论、理念与目标、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教师发展、教学方法、教育评价体系等。

应急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应急预案制订和实施、应急标准、应急技术应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自然灾害救援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学问。

应急传播学关注个体、群体以及机构之间交换信息和看法的相互作用过程,不仅直接传递与风险有关的信息,也包括表达对应急事件的关注、意见以及相应的反应,或者公开发布国家或机构出台的应急管理法规和措施等。

3.3.2 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体系

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按照應急语言服务和应急语言管理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应急语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应急语言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应急语言人才是语言服务与应急管理跨学科培养的复合型语言人才,主要面向特殊的应急领域。通过国家政策制定、政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以高校培养为主,社会培训为辅”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人才培养评价五个组成部分。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对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起统领作用,应急语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对现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补充与完善。根据应急语言人才需求,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以应急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培养跨学科知识丰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较高道德水平、适应应急语言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面向应急语言服务领域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是教育思想的具體化,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环节,具体包括人才能力结构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实习实践模式搭建等。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现成的可借鉴模式,可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如“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宽口径通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

(3)培养过程

培养过程指实现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包括培养思路确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课堂教学、教学环节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课外创新能力培养等全过程。

(4)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指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方法采取多种培养形式,除了系统的院校教育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培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网络教育等培训方法,对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应急服务志愿者等不同类型的应急语言人才进行分类分层培养。

(5)培养评价

培养评价指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可以用简化公式表示为:目标+模式+过程+方法+评估。应急语言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完整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参与主体全面性等方面,通过学情调研、师生论坛、专家访谈、用人单位回访等方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3.3 应急语言课程教材体系

应急语言课程与教材体系是育人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是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体系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由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方法所组成,其中,课程理念起引领作用,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应急语言课程教材体系主要由五个部分课程群组成:

(1)应急语言通识课程群

应急通识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的应急素养、应急思维、应急伦理、应急安全、应急标准、应急法规、应急文化等。树立正确的语言服务伦理观、语言服务规范观、语言服务法治观、语言服务安全观,以提高应急语言服务的效率,课程设置采用符合校情和应急语言教育观的课程组织模式。

(2)应急语言技能课程群

应急技能课程群主要由应急语言技能、应急沟通技能、应急管理技能、应急技术应用技能、应急救援技能五类组成。应急语言技能主要指汉语、民族语言、方言、外语、手语等应急语言基本功;应急沟通技能主要包括应急场景下的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应急管理技能主要包括应急协调、应急指挥、应急决策等相关技能;应急技术应用技能包括应急翻译软件、应急沟通器材装备、应急救援网络平台使用;应急救援技能包括现场救护、个人逃生、心理抚慰等技能。课程设置上应处理好应急语言技能训练与应急管理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课堂设置应突出应急语言技术运用能力、应急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应急语言知识课程群

应急知识课程群主要培养应急语言知识、应急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应急救援知识、应急法规知识、应急评估知识等,应急课程设置上应处理好应急知识教育与语言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4)应急文化课程群

应急文化课程群旨在培养应急信念凝聚力、规范应急行为,传播应急思想,包括应急观念文化、应急行为文化、应急制度文化、应急物质和应急环境文化,课程设置上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思政性与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5)应急语言实践课程群

应急实践课程群主要以应急行业的就业为导向,培养应急就业实践能力,包括模拟应急演练实训、应急行业实践、应急岗位实习三类课程,课程应突出实操性和实战性。

3.3.4 应急语言教师发展体系

应急语言教师发展体系是基于学校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发展目标,旨在促进教师教育水平提高,为实现应急语言教师培养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动态系统或机制,包括教师发展组织机构、实施模式与基本方法、具体项目与培训对象、教师发展管理等。应急语言教师发展体系包括教师发展需求的调研分析、发展项目开发与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管理、结果评估及应用等一系列内容,是保证应急语言教师发展体系有效运行的整体系统,明确了教师培养的实施依据、如何实施,以及项目开展进度等,保证实施者巩固和衡量实施效果,避免盲目性和临时性。

(1)教师发展规划制订包含对应急语言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训计划,包括优秀思想品德、高尚专业情操、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实践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实践能力。

(2)教师发展组织实施指制订系统的应急语言教师培训方案和落实具体措施,包括培训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等。

(3)教师发展评价考核主要通过教师态度评价、教学行为评价和教学能力评价三个维度展开。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了解教师的被认可度和应急语言教学理念;教师行为评价包括课堂教学行为和教研活动两个方面;教师能力评价从信息技术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对教师能力评价和考核。

(4)教师发展机制持续改进指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能根据应急语言专业建设需要,定期对教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确保教师培训质量监控,跟踪和反馈评价考核结果,不断改进教师培养体系。

以上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一个闭环,教师发展规划对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和改进机制产生影响;组织实施对考核评价和改进机制产生作用;持续改进机制反过来对教师发展规划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

3.3.5 应急语言教育科研体系

应急語言教育科研管理是遵循科学研究的自身特点和规律,规划、指导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的管理活动。构建应急语言教学科研体系有利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应急语言教育科研管理由六大要素组成: (1) 应急语言教育规划研究:从地位规划、本体规划、习得规划入手,做好顶层设计,培养储备应急语言人才。 (2) 应急语言教育科技研究:借助云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提升应急语言教育效能。(3) 应急语言人才胜任力培养研究:对应急语言人才的品行素养、伦理素养、专业素养、技术素养、规范素养培养进行研究。(4) 应急语言教育质量评估研究:科学设定评估指标,采用志愿者自评与用户跟踪测评的方式,建立应急语言教育质量认证体系、考核体系、准入机制与淘汰机制。(5) 应急语言教育伦理研究:开展应急语言人才的伦理教育,保护个人隐私,建立双方信任关系(滕延江,2020)。 (6) 应急语言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系统梳理和比较其他国家应急语言教育实践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完善我国应急语言教育体系。

3.3.6 应急语言教育管理体系

应急语言教育管理涉及语言教育、教育管理与应急管理三个交叉领域,包括应急语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急语言教育办学主体、学校应急语言教育管理、社会志愿者管理体系等方面,因此,需要思考构建政府主导、高校施教、机构开发、社会配合的四位一体的“密切协作、高效联动、同抓共管”的应急语言教育管理体系:

(1)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包括教育部、国家语委、省市教育厅局、语言文字委员会等制订应急语言教育规划、规范、标准、调整学科与专业布局,监管应急语言教育相关事务等。

(2)办学主体管理体系指办学主体与学校的管理,包括学校开办应急语言专业、开设应急语言课程、培养和管理学生等。

(3)院校内部管理体系指各级各类学校涉及应急语言教育的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和各项工作管理规章制度等,确保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的质量。

(4)社会志愿者管理体系指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政府、企业、个人三个不同层次和不同人群的社会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系统的建立,涉及志愿者选拔、培训、储备和监管的系统。

应急语言教育作为国家语言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完备的教育管理体系。

3.3.7 应急语言教育保障体系

应急语言教育保障体系指从机制体制、经费投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形成应急语言教育的坚强后盾,是应急语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语言教育保障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机制体制保障,根据国家、部门及行业应急语言服务的要求,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推动学科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创新、政产学研协同机制建设。

(2)经费投入保障,确保国家相关经费预算和规划对应急语言教育的资金投入,保证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有充足的教育经费保障和科研经费保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语委规划项目等都应设立应急语言课题与经费资助;高校财政支出也应向应急语言教育适当倾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教学条件保障,包括教学设施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信息资源保障、实践教学保障、质量管理保障。

从图2可以看出,应急语言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需要多要素整合和协同。就内部因素而言,应急语言教育体系由理念层和操作层两个核心部分组成,其中,理念层包含理论体系和培养体系,操作层面包含课程体系、师资体系、教研体系。理念层指引操作层,操作层是理念层的具体实现和实施。操作层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和教研体系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课程教材体系的质量受到教师发展体系的制约,教师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又受到教师科研水平和成果的制约和影响。

就外部因素而言,应急语言教育不仅受到教育管理体系的直接作用和影响,包括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办学主体、校内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志愿者管理有体系的影响,同时还会得到教育保障体系的支撑和支持,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各自发挥功能,确保课程教材的实施、教师的培养和科研的组织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4.结语

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应急语言服务的国情和现实,提出了应急语言教育的概念和体系框架,为开展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和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认为,首先,应急语言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战略领域,具有广泛的现实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涉及应急语言服务、应急管理、语言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应急语言能力、应急管理水平、应急教育质量的高低。其次,应急语言教育是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尽快建立院校应急语言教育体系和社会志愿者培训体系,受到政府、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再次,应急语言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由若干要素构成,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可应用于指导应急语言教育理论研究、应急语言学科发展、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社会应急志愿服务培训,对外语学科改革发展和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Baker-Bell, A., T. Butler & L. Johnson. The pain and the wounds: A call for critical race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wake of racial violence [J]. English Education, 2017, 49(2):116-129.

[2]Brooke, F. L. Communicating with Hispanics about crises: How counties produce and provide Spanish-language disaster information [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007, 33(3):330-333.

[3]Cadwell, P. Translation and Trust: A Case Study of How Translation Was Experienced by Foreign Nationals Resident in Japan for the 2011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D]. Dublin City University, 2015.

[4]Cadwell, P. A place for translation technologies in disaster settings: The case of the 2011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A]. In M. O Hagan & Z. Qi (eds.). Conflict and Communication: A Changing Asia in a Globalizing World-language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C]. New York: Nova, 2016. 169-194.

[5]Cadwell, P. & S. OBrien.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in disaster ICT: An eco-systemic model of understanding [J]. Perspectives, 2016, 24(4):557-575.

[6]Federici, F. M. & K. Al Sharou. Moses, time, and crisis translation[J].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2018, 13(3):486-508.

[7]Lewis, W. & C. Haitian. How to build and ship an MT engine from scratch in 4 days, 17 hours, & 30 minutes[J/OL].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2010. https://aclanthology.org/2010.eamt-1.37/. [2022-12-12]

[8]Lewis, W., R. Munro & S. Vogel. Crisis MT: Developing a cookbook for MT in crisis situations[J/OL].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Workshop on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2011. https://aclanthology.org/W11-2164/. [2022-12-01]

[9]Liu, S. B. Crisis crowdsourcing framework: Designing strategic configurations of crowdsourcing for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domain[J].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2014, 23(4): 389-443.

[10]Núez, K. J., M. L. Forcada & E. Clua. Usefulness of MT output for comprehension: An analys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nguistic inter-comprehension[J/OL]. Proceedings of XVI Machine Translation Summit, 2017. https://aclanthology.org/2017.mtsummit-papers.19/. [2022-12-01]

[11]OBrien, S. Translati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cognition[A]. In A. Fabio & L. J. Arnt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and Cognition[C]. London: Routledge, 2020.376-388.

[12]OBrien, S., F. Federici, P. Cadwell, J. Marlowe & B. Gerber. Language translation during disast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ve national approach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8, 31: 627-636.

[13]Sandvik, A. M., A. L. Hansen & B. H. Johnsen. Psychopathy and the ability to read the “language of the eyes”: Divergence in the psychopathy construct[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4, 55(6): 585-592.

[14]Santos-Hernández, J. M. & B. H. Morrow. Language and literacy[A]. In D.S.K. Thomas, B. Phillips, W. Lovekamp & A. Fothergill (eds.). Social Vulnerability to Disasters [C]. Boca Raton: CRC Press, 2013. 265-280.

[15]Shinya, U. Disaster linguicism: Linguistic minorities in disasters[J]. Language in Society, 2019, 48(3): 353-375.

[16]Sutherlin, G. A voice in the crowd: Broader implications for crowdsourcing translation during crisi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13, 39(3): 397-409.

[17]陈金芳,万作芳.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 教育研究, 2016, (10):25-31.

[18]党兰玲. 加强应急语言服务建设 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10-13.

[19]方寅. 关注国家语言安全,推进国家语言应急体系与能力建设[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 (2):11-12.

[20]李宇明. 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应急问题[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 (2):1.

[21]李宇明,饒高琦. 应急语言能力建设刍论[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 (3):2-13+156.

[22]刘洪东.新时代中国大学法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山东外语教学,2022, (1):56-63.

[23]刘慧,吕晓慧,任芳德. 生命道德:面对疫情的生命之思[J]. 生活教育, 2020, (3):33-39.

[24]穆雷, 刘馨媛. 重视并建设国家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 (3): 24-31+156-157.

[25]沈骑,康铭浩. 面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语言治理能力规划[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74+2.

[26]沈索超,黄雅琳. 我国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数据库建设刍议[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19-25.

[27]孙疆卫,赵媛霞. 抗击新冠疫情中的语言服务探析[J]. 喀什大学学报, 2020, (2):38-44+50.

[28]汤红娟,徐波.“三全育人”视域下卓越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 2021, (4):74-84.

[29]滕延江. 应急语言服务:研究课题与研究范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1): 31-44.

[30]王辉.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应急语言能力建设[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 (5):13-20.

[31]王立非, 任杰, 孙疆卫, 蒙永业. 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研究现状与机制体制建设[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1): 21-30.

[32]王玲,谭雨欣. 团体语言应急能力构成及在防疫中的体现[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 (3):31-39.

[33]王薇.国际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J]. 教师教育研究, 2017, (3):114-120.

[34]徐莉.首轮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项目的成效及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 (12):26-33.

[35]应急管理部.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680号建议的答复. 应急建函〔2021〕29号[EB/OL]. https://www.mem.gov.cn/gk/zfxxgkpt/fdzdgknr/202109/t20210916_398604.shtml. [2021-07-13]

[36]郑璇.新冠肺炎疫情下听障人群语言应急服务的思考[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 (3):40-49.

[37]郑泽芝, 徐铂.应急语言服务的基本概念及要素分析[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3): 43-49.

[38]周小莉.面向编辑出版专业的数据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出版科学, 2020, (1):67-72.

(责任编辑:葛云锋)

猜你喜欢

阐释构建
中韩世界遗产地(点)解读及其实践对比研究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论“鲁迅阐释”的态度与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流程分析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原野》的多解性:阐释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