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类文本英译中显化与隐化研究

2023-10-24胡伟华赵子鑫

山东外语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料库

胡伟华 赵子鑫

[摘要] 翻译语言作为独立于目的语的语言变体,被认为具有翻译普遍性(以下称翻译共性)。本文通过自建小型英语可比语料库对“显化”和“隐化”这两个共性特征进行验证,以多维分析法为框架对67个语言特征进行考察,并筛选出13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特征。研究发现:1)翻译英语文本中的功能词使用显著增加,时体标记高于原创英语文本;2)翻译英语文本中信息密度降低,词汇使用和句子结构的变化低于原创英语文本。研究认为翻译语言具有显化和隐化共性并简要探讨了原因。

[关键词] 翻译共性;语料库;显化;隐化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献编号] 1002-2643(2023)01-0114-11

A Corpus-based Study on Explicitation and Implicitation in Political Texts: Taking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as an Example[JZ)]

HU Weihua1、2 ZHAO Zixin2

(1.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710048, China)

Abstract: Translational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variant different from target language, is consider to have certain translation universals. The present paper presents a empirical study on explicitation and implicitation hypotheses. Based on a self-built comparable English corpus, the author employs multi-dimension analysis method to examine 67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then take 13 from them as the evidence for translation universal hypotheses. The findings include 1) translational English texts shows the tendency of more frequent uses of functional words and tense markers, 2) translational English presents a lower lexical density compared with original English texts, which results from lower uses of nominal forms and sentence variations. Thus, the author thinks translational variant shows the explicitation and implicitation universals ans briefly discusses the reasons.

Key words: Translation universal; corpus; explicitation; implicitation

1.前言

近年來,随着量化分析手段与语言研究的不断结合,语料库研究方法及相关工具应运而生并不断更新,语料库翻译学成果层出不穷,成为语料库相关研究的核心领域(Hansen-Schirra et al.,2007:244;刘霞、许家金、刘磊,2014:72;庞双子,2019:14;胡显耀等,2020:274)。在描写性译学研究的理论和工具的共同推动下,大量学者开展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变体的语言特征考察,为翻译共性假说及其动因提供了大量佐证。

根据先前学者对翻译共性假说的研究,笔者总结梳理现有研究认为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论界定的边界尚有混淆,实证研究结果仍不足以相互印证(Olohan,2001:428-430;Quirk et al.,1985:34)。翻译语言是否独立于原语和目的语,并具有独立于两(多)种语言的翻译共性,若翻译共性课题确如Baker(1993:237)最初的界定与构想,那么对翻译共性假说的考察与验证仍需立足于多维度、多文体、多语言文本,通过对观测变量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为相关假说提供完备的文本和数据支撑。

基于此,本文通过笔者自建小型英语可比语料库,考察翻译英语文本所呈现出的语言特征,并与原创英语文本相比较,梳理翻译语言特征与显化和隐化假说之间的关系,分析翻译英语文本的显化和隐化特征。拟通过量化数据分析方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翻译英语文本与原创英语文本是否存在差异特征,并能够通过统计分析区分两者?这些特征在翻译文本中如何呈现出显化与隐化特征?

2.显化与隐化研究综述

“显化”和“隐化”最初由Vinay & Darbelnet(1995:472)提出,并将显化定义为将原文中隐含的信息因语境的关联而翻译出来的过程,而隐化则是由目标语语境确定文本在原文中所明示的细节的过程。即显化是在翻译中将原文本隐含的却想要表达的信息在译语文本中明确表达,而隐化则是将原语文本中某些信息忽略或简化的结果。Blum-Kulka 对显化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并指出显化特征“无关原语与译入语的语言差异,而是体现在连接词”(Blum-Kulka)。Mona Baker(1993:241)将显化假说纳入翻译普遍特征之一。

为了对显化假设提供有力的证据,Olohan & Baker(2000:147)以翻译英语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动词say和tell后接的可省略that,研究表明翻译英语语料库中that的使用频次显著高于英国国家语料库。在后续的句法显化研究中,Olohan(2001:427)发现,翻译过程中对可省略that的保留是因为译者无意识的认知过程的作用,并非是刻意的对其保留。以文学作品为考察对象的相关研究中,不同的文学体裁也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诗歌以音韵和精炼著称;散文更加注重衔接、连贯的作用;戏剧偏向于语言和视觉效果的双重表达。Kia & Ouliaeinia(2016:87)以11个参考值为变量研究了波斯文学作品英译本的词汇显化。结果表明,除了诗歌中专有名词和省略无显著变化外,其余9个变量均存在显著变化。

国内相关研究仍以实证研究为主。王克非、胡显耀(2008:17)指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中,都存在词汇密度、变化度偏低,常用词词频增加,虚词显化,指代显化的特征。胡显耀、曾佳(2017;605)以原语干扰为切入点,考察了法语、俄语、日语、汉语、西班牙语等18种翻译英语的词汇密度、常用词词频、平均句段长、语法功能词等语言特征,指出以上语言作为原语的翻译英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化和隐化特征。

在口译研究方面,胡开宝、陶庆(2012:741)通过考察汉英记者招待会的句法操作规范性发现显化和隐化等句法操作规范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记者招待会英汉语口译。谢丽欣、胡开宝(2015:19)对比了记者招待会英汉口译语料和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中不定量词使用的频率及其特征,指出前者的显化程度显著高于后者。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翻译共性研究应当着眼于语言使用的历时动态过程。庞双子、王克非(2018:17)通过历时复合语料库考察1930年代、1960年代和1990年代三个时期的英汉翻译文本的显化特征,发现这三个时期对比结果中,形式显化程度有所下降,语义显化程度相对增强。

3.语料库构建及研究方法

3.1 语料库构建

目前翻译共性研究仍处于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向其他文本类型或多语体语料库发展的转变阶段。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英译本为考察对象自建小型语料库,其中包括习近平总书记2012-2017年间讲话179篇,涵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35个主题,形符数283,766个。该译本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在于其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相关团队翻译、审校,最终出版发行,从译文质量上保证了研究对象选取的严谨性。

同时以白宫官网(www.whitehouse.gov)发布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言稿为原语文本参考对象构建了可比语料库。笔者通过对翻译英语文本和原创英语文本在主题、篇幅、发布时间等方面综合考量,最终选取2017-2020年间文本179篇,含263,257个形符数。在全部语料清洁后,使用斯坦福词性标注工具(Stanford POS Tagger)对文本进行标注。

3.2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翻译共性假说的实证研究将可能具有显著差异的语言特征纳入考察范围,根据变量频次进行数据统计,通过数据显著性判断翻译语体是否符合假设预期。本研究中涉及的工具主要包括语料处理和语料库建设工具:Editplus、Stanford POS Tagger、Antconc,以及数据分析工具: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Tagger、SPSS。

同时,采用Douglas Biber在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中提出的多维分析法(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为理论框架(Biber,1988:61-79),将数据处理与分析划分为三个维度:

首先,在翻译英语语料和原创英语语料清洁完成后,以多维分析法的67个语言特征为观测指标,并将其归为时体标记、从属关系、情态动词、被动结构、名词结构等16个类别,对每个文本中的相应语言特征加以标注并进行频次统计,同时做标准化处理(以每100形符数中出现频次为标准);

其次,通过相关性检验对翻译英语语料和原创英语语料中具有显著性的语言特征进行筛选,本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并以显著性水平p取值0.05为标准,当p<0.05时则认为该特征在翻译语料和原创语料中具有显著差异,通过筛选所有具有显著差异的语言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

最终,为在所有差异特征中得到其共现模式,以因子分析对不同语言特征作出聚类分析,通过特征间的共现模式解读这些语言特征形成翻译共性假说的动因。

4.分析与讨论

4.1 总体分析

通過对翻译英语和原创英语文本中67个语言特征的统计后,笔者对两组数据进行曼-惠特尼相关性检验(Mann-Whitney U Test),为避免部分语言特征在实际语用场景中并非呈正态分布,采取非参数检验以确保数据效度。

由相关性检验可知,翻译文本的67个观测值中有46个特征呈现与原创英语文本的显著差异。其中,必要性情态动词(NEMD)、指示代词(DEMO)、过去分词结构(WZPAST)、定语形容词(JJ)、所有名词结构(NN)、介词短语(PIN)、be作主动词(BEMA)、副词(RB)、助动词(SPAU)、代动词do(PROD)为翻译英语和原创英语文本中46个显著差异特征中差异最大的前十个特征。

除显著性p值外,笔者选择秩均差、均值差和中数差三项数值作为观测值。秩均值差是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一项参数,通过比较秩均差值,可以避免因具体语言特征在实际使用场景中总体非正态分布的情况而对检验结果产生的信度影响,同时也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变量间比较。秩均差的绝对值越大则该语言特征原语文本与翻译文本中使用的频率差别越大。均值差和中数差同时作为参考值可以避免出现极端值的影响。以正负号标识的翻译影响是指,通过对比翻译英语文本与原创英语文本,原创汉语文本因翻译而增强的语言特征由“+”号标识,减弱的特征由“-”标识。在本文所考察相关性检验中共46个显著差异特征,包括29个翻译英语文本特征呈现增强的趋势,17个翻译英语文本特征呈现减弱的趋势。

4.2 因子分析

通过以上对67个翻译英语文本语言特征中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的特征46个,通过因子分析能够将不同特征从相应的出现频次归为不同类别。多维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即语言特征共现趋势强度能够表明该组特征隐含的共同功能维度(Biber,1988:13)。当某些语言特征共同出现并形成一种共现模式时,对这些特征的共同识别和解读就能挖掘出特定的语言维度。因子分析即通过对上述具有显著差异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找出能综合这些特征的少数几个因子,通过因子来解释绝大部分特征的共同作用,通过多元降维处理减少变量数量,增强因子解释力。

对前文46个显著特征的因子分析首先需要满足KMO和Barlette球形度检验,只有当KMO适切量数和Barlette球形度检验满足条件,即前者KMO适切量数>0.6,Barlette球形度检验显著性p<0.05时,才能确保当前各个变量间的相关性适合因子分析。笔者所检验KMO适切量数为0.770且球形度检验p约等于0.000。

经过因子分析后共得到13个有效因子,共提取62.604%方差,即说明所筛选因子能够解释62.3%的因子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通过因子旋转能够将成分载荷绝对值加以区分,从而区分每个原始特征值对因子的解释量。受篇幅所限,笔者仅对前两个与本文密切相关的因子加以阐述。

由表2可见,因子1共包含因子载荷量>0.3的特征34个,其中24个特征载荷量为正值,10个特征载荷量为负值。第一人称代词(FPP1)、副词(RB)、现在时(VPRT)、be作主动词(BEMA)和必要性情态动词(NEMD)为正载荷量最大的五个特征。过去分词结构(WZPAST)、介词短语(PIN)、指示代词(DEMO)、所有名词结构(NN)和典型名词(NN)为前五个负载荷值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必要性情态动词(necessity modals)为Biber在多维分析法中对情态动词做出的分类,包括ought、should和must三个词。

因子2共包含因子载荷量>0.3的特征15个,其中9个为正载荷值特征,6个为负载荷值特征。现在时(VPRT)、小品词(DPAR)、wh-型名词性关系从句(WHSUB)、指示代词(DEMO)和公动词(PUBV)为前五个正载荷量最大的特征。平均词长(AWL)、定语形容词(JJ)、并列短語结构(PHC)、必要性情态动词(NEMD)和并列独立分句(ANDC)为前五个正载荷量最大的特征。公动词(public verbs)和认知动词(private verbs)是Quirk et al.(1985)对事实性动词(factual verbs)所作出的划分。

4.3 因子解释

因子分析结果所呈现出包含聚类关系的语言特征分布于14个所标注特征的类别中,主要包括代名词和代动词(pronouns and proverbs)、从属关系(subordination)、形容词和副词(adjectives and adverbs)以及词类(lexical classes)。

代词类别通常被作为解释文本信息量的参考指标,另外也是考量文本内所指识别和语体正式程度的参考特征,本文主要分为人称代词和非人称代词进行讨论。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反映出说话人在当前话题或文本内容的自我参与度;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表明文本所涉及话题或行为具有明确指向性;第三人称代词所指在其文本中呈现出相对不确定指称的特点。三类人称代词的使用在本文所考察翻译英语语料中经检验,秩均差值分别为98.70、55.62和49.56,与原创英语语料相比,上述特征均有过度呈现(overrepresentation)的趋势。

其次,翻译英语文本非人称代词中指示代词和代动词do使用显著增加,同时不定代词使用减少。指示代词可用于指代实体,或做外照应,或做文内前指,读者通常可以根据原作者所呈现逻辑关系解读文内逻辑关系。代动词do的使用通常是以do代替小句内动词,通过对动词形式的简化而保留对句内其他成分的信息焦点。而不定代词的使用频次降低,对非明确事物指代减少。

综上,本文代词类别下所考察语言特征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使用频次明显增加,文本内指代关系的增加反映出前后文逻辑关系的强度增加。同时,不定代词的频次说明翻译文本对非明确所指的使用较少。以上六个语言特征在因子分析中形成聚类关系,从而反映出翻译英语文本中逻辑关系增强的特点。

在其他词类中,形容词和副词是文本中阐述和描述信息的关键成分,而名词及名词性结构是文本本身的信息焦点。前者的秩均差值分别为142.60和112.32,而后者的秩均差值为-79.64和-138.08。形容词和副词作为句子中心成分的修饰、限定成分,在翻译英语文本中的使用显著高于原创英语文本,而名词性成分在翻译英语文本中的使用则明显降低。那么,是否可以认为翻译英语中呈现出信息度降低而限定成分增多?

统计还显示,弱化语和强调语在翻译英语语料中使用频次增加。弱化语(downtoners)的使用在文本中对动词起到降低其强度的效果,和模糊语(hedges)的使用产生类似的文本效果。而强调语(emphatics)和强化语(amplifiers)是多维分析法中对文本内容起到强调作用的两种词类。强化语与弱化语可以被认为是相对的概念,对句中动词效果产生强化的作用。以上三个语言特征虽然分为弱化和强化,但都呈现出翻译英语文本中对动词效果的强化,加强文本内容所试图表达的效果,通过形式上成分添加达到内容显化的效果。

4.4 显化与隐化验证

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中67个语言特征进行标注、统计,并与原创英语文本进行相关性检验、因子分析后,笔者筛选出13个语言特征。该类特征在翻译英语和原创英语文本中具有显著差异,并形成聚类因子,对翻译共性假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实证解释力。

分析表3中各项特征,根据这些语言特征本身呈现出的功能及其共现模式和显化与隐化的界定与表现形式来看,笔者总结了这些共现特征呈现出的三种功能,包括功能词使用、时体标记和信息量。

在功能词使用上,助动词(SPAU)、状语从属连词(OSUB)和指示代词(DEMP)使用频次增加常被作为显化的观测指标(庞双子、王克非,2018:18;胡显耀、肖忠华,2020:279)。英语作为典型的形合语言之一,代词使用常用于语义的衔接。从特征聚类结果来看,代词在翻译英语中作为语义衔接手段,其使用相较于原创英语而言更加频繁。原因可能在于汉英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导致翻译过程中对部分特征的过度呈现。

同时,名词代词比也是显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名词和代词的秩均差来看,名词及名词性结构在翻译英语文本中都出现欠额呈现(underrepresentation)的特点。代词的增多和名词频次降低,同时平均词长降低这一特征在聚类分析中出现在因子内。即名词代词比下降能够进一步印证翻译英语具有显化特征。另外,三类人称代词(FPP1、SPP2、TPP3)在翻译英语中的使用呈现出普遍高于原创英语的现象。显化研究中,语法衔接的连词和代词多被用做衡量翻译文本显化特征的指标,其使用频次的增加被作为翻译语言显化特征的高解释力特征(胡显耀等,2020:279)。这一结论同时也支撑本文结果之一。人称代词使用的增加也有可能与汉语中常省略主语的使用习惯有关,但是三类人称代词的使用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中都呈现出显著差异,表明翻译英语文本具有形式显化的特征。

关于时体标记,表3中可以看出翻译英语文本中现在时(VPRT)和完成时(PEAS)的时体标记使用频次也明显高于原创英语文本。因为汉语与英语对时体表达的方式不同,汉语的时体特征更加模糊,而英语的时体变化明确,可以认为在本研究所考察语料翻译过程中,译者强化了英语中的时体标记,该特征的产生可能与英汉两种语言间的语言接触相关。然而,Douglas Biber在对多维分析法论述中认为就原创英语而言,现在时多用于描述与当前主题相关度高的话题或行为,或多用于正式程度较高的文体中,故不聚焦于事件的时空背景;完成时的使用同样关注描述事件的行为本身,其使用也与文体的正式程度呈正相关(Douglas Biber,1988:67)。综上,本文所考察语料中,助动词、连词和代词在与不同语言特征的共现模式中均为显化共性的存在提供验证。

信息量中包含五个特征值,分别是所有名词结构(NN)、典型名词(NOMZ)、be作主动词(BEMA)、代动词do(PROD)和平均词长。与原创英语相比,典型名词和名词结构的使用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平均词长相对缩短;be作主动词和代动词do的统计频次上升。典型名词(nominalization)在Douglas Biber的相关文献中界定为以-tion、-ment、-ness或-ity结尾的单词,通过典型名词通常与被动结构和介词结构同时使用这一现象,指出典型名词能够传达高度抽象的概念和信息。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典型名词的使用是将观点中信息概括或提炼后而表达的。另外,本文在特征标注过程中,将名词性结构划分为三类,典型名词、动名词(gerund)和其他名词结构。从数据结果来看,典型名词和所有名词结构的频次也出现下降的趋势。同时,综合考量平均词长缩短等因素,翻译英语文本中名词性结构使用较之于原创英語有所下降。这一观点同时也得到了另外两个特征的佐证,be作主动词(be as main verb)和代动词do(pro-verb do)。当do充当小句中动词,相应地句子本身表达出更少的信息焦点,因而降低了文本本身的信息密度。另外,笔者认为be作主动词也产生了同样的文本效果。若以句子为文本中的信息单位计算,上述两种语言特征对句子内主要成分动词作出标记,因而对主要信息携带成分加以限制,降低了文本信息度。以上两个特征增加的趋势从结构上进一步对翻译英语文本的信息量下降提供佐证。综上所述,从翻译英语文本的结构来看,名词性结构和平均词长的降低为翻译语体隐化特征提供了论据,同时动词的使用范围降低也支撑了这一结论。

4.5 动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翻译英语和原创英语的微观语言特征分析和因子提取,确能一窥翻译显化与隐化的存在。通过文本分析和实验,笔者将显化与隐化两特征的形成动因主要归于文本特征和译者行为。

首先,本研究以政治类文本为对象,语料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和特朗普演讲稿,所得出定量与定性结果与其文本特征、功能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性。

政治类文本之所以逐渐成为当前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中炙手可热的文本类型之一,究其原因,无论是在内容亦或文本功能上,都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即政治类文本通常具有其原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下语言内容的权威和不可替代性。如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惯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古诗词、文言文以及用来阐述中国政府治国理政政策制定、执行和经验宣传的惯用特色表达;美国总统演讲稿中经常出现的表现其“人权”“自由”“民主”等意识形态立场的惯用表述以及各类新出台的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主题相关的术语、主题词等。

其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的(主要)译者均为源文本母语者。因此笔者推论在翻译过程中,鉴于文本的使用目的和语言表述的斟酌与推敲,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保证源语文本的权威性,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原文亦步亦趋(胡开宝,2019:14);同时政治类文本对忠实和准确度要求更高。因此,相较于英语源语文本,翻译文本则最终呈现“信息密度降低,词汇使用和句子结构的变化度低”的现象。

由于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母语迁移作用,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会体现在母语译者的翻译文本中。如中国政治类文本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句式,通常其译文也会以同样的结构出现,这不仅导致了句子结构变化度低,也使得翻译过程中需要借助更多的功能词,以保证句式结构的对应。因而实验结果呈现出了“功能词使用显著增加”的特点。

5.结语

本文以自建可比语料库为考察对象,对翻译文本的67个语言特征进行考察,旨在对翻译语体的显化和隐化特征提供佐证。通过相关性检验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笔者得到翻译文本与原创英语文本具有显著差异的13个语言特征。功能词和时体标记的显著增加表明所考察语料确实存在显化特征,信息量降低及句子结构变化度减少可以被看作是隐化共性的呈现方式之一。本文对显化和隐化共性的存在提供了验证,但对其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的解释仍然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诚然,翻译共性作为语料库翻译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课题,在进行原语与译语语言特征比较研究方面正在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若最终试图与Douglas Biber最初提出翻译共性时的论述所契合,那么对翻译共性的验证仍需从多语言、多语体、多变量三个维度出发,进一步扩充当前我们已经掌握的结论,并采取更加多元的理论框架对其动因加以分析和解读。

参考文献

[1]Baker, M.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M. Baker et al. (eds.). 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3. 233-250.

[2]Biber, D. 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3]Blum-Kulka, S.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In J. House & S. Blum-Kulka (eds.). Interlingu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and Cognition in Transl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 [C]. Tu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 1986. 17-35.

[4]Hansen-Schirra, S. et al. Cohesive explicitness and explicitation in an English-German translation corpus [J]. Languages in Contrast, 2007, 7(2): 241-266.

[5]Kia, M. V. & H. Ouliaeinia. Explicitation across literary genres: evidence of a strategic device?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 Research, 2016, 8(2): 82-95.

[6]Olohan, M. Spelling out the optionals in translation: a corpus study [J]. UCREL Technical Paper, 2001,13(1): 423-432.

[7]Olohan, M. & M. Baker. Reporting that in translated English: evidence for subconscious processes of explicitation? [J].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00, 1(2): 141-158.

[8]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New York: Longman, 1985.

[9]Vinay, J. & J. Darbelnet. Comparative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 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 [J]. Meta, 1995, 41(3):471-473.

[10]謝丽欣,胡开宝.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不定量词的应用研究 [J]. 外语电化教学, 2015,(1): 17-22.

[11]胡开宝.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构建研究:内涵与意义 [J]. 山东外语教学, 2019, (4): 10-20.

[12]胡开宝, 陶庆.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句法操作规范研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5): 738-750.

[13]胡显耀, 曾佳. 对翻译英语中原语干扰的文体统计学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4): 597-607+641.

[14]胡显耀, 肖忠华, Andrew Hardie. 翻译英语变体的语料库文体统计学分析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2): 273-282.

[15]刘霞, 许家金, 刘磊.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概述(1998-2013) [J]. 语料库语言学, 2014,(1): 69-77+112.

[16]庞双子, 王克非. 翻译文本语体“显化”特征的历时考察 [J]. 中国翻译, 2018,(5): 13-20+48+127.

[17]庞双子. 基于历时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文本语体显化特征的计量分析 [J]. 外国语, 2019,(6): 83-94.

[18]王克非, 胡显耀.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汉语词汇特征研究[J]. 中国翻译, 2008,(6): 16-21.

[19]习近平.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M]. 英文翻译组译.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20]习近平.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I [M]. 英文翻译组译.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责任编辑:方茗)

收稿日期:2022-04-11;修改稿,2022-09-23;本刊修订,2023-01-0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国际主流媒体中国形象动态检测与分析研究”(项目编号:18XYY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伟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跨文化翻译,教育国际化。电子邮箱:523032870@qq.com。赵子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料库翻译学。

引用信息:胡伟华,赵子鑫.基于语料库的政治类文本英译中显化与隐化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官方英译本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23,(1):114-124.

猜你喜欢

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的“はずだ”语义用法分析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无根回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研究——以suspect和doubt为例
低碳经济英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