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

2023-10-24王德明

中国教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引领议题教学

【摘 要】议题与学科大概念都是出自新课标的概念,由此衍生了议题式教学与学科大概念教学。议题式教学与学科大概念教学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不相容关系,两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无论是议题,还是学科大概念,在学科课程教学与素养培养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但两者的分工有区别,侧重点不同。议题除了覆盖课程、反映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之外,其价值判断和价值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科大概念的整合也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但整体性建构却是其强项。实施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议题 引领 学科大概念 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从被教会转向学会直至会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是议题,一个是大概念,由此衍生了当前颇为热门的两种教学模式,即议题式教学和学科大概念教学。议题与学科大概念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议题式教学与学科大概念教学也可以融为一体。实施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活动,即在一定议题的引领下,借助学科大概念,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议学活动为体验,在结构优化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让学习行为真实发生。新课标下思想政治学科议学活动的实施,既要重视议题的引领作用,又要发挥学科大概念的统摄建构功能,在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议学活动中把议题式教学与学科大概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厘清新课标中的议题与学科大概念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议题”出现五十多次,“学科大概念”虽然仅出现一次,但其功能与价值却不可忽视,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1. 议题的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即“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这是在新课标下实施议题式教学的依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是活动型学科课程,需要围绕议题设计并组织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其中的关键是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应该具有两大功能:第一,学科涵盖功能。议题需要覆盖学科课程内容,反映教学重点难点,因此,议题要在学科课程的整合与提炼中产生。第二,价值引领功能。议题展示学科课程中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对学习者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因此,议题要反映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那么,议题应当如何确定呢?议题需要在学科课程的整合与结构化建构中产生。在学科课程结构化中形成核心知识,在核心知识中确定主题,围绕主题进一步确定议题。虽然教学主题不等于议题,但确定议题不可偏离主题,要围绕主题。新课标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议题式教学,其中关键是确定活动议题。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需要转变教学方式,以深度教学促进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与学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就学科性而言,议题涵盖学科课程全部内容,体现学科重点和难点;就引领性而言,议题不仅是知识,更是价值引领和学科核心素养。

2. 大概念的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指出,新教材“更新了教学内容。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可见,学科大概念直接发挥着建构和优化的作用,同时以情境为载体,在教学主题的引领下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实现学科育人。从新教材的编写来看,学科大概念在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建构上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是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优化的“锚点”,也是建构学科大单元、形成学科大观念的关键所在。学科大概念是学科核心概念,是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内容。学科大概念在地位上高于其他学科概念,在作用上统摄其他学科概念,是概念中的概念,不仅可以反映事实真相的本质,还能够揭示学科本质。学科大概念教学的路径是:事实真相—学科小概念—学科大概念—学科大单元—学科大观念。可见,学科大概念并非具体概念,而是统摄具体知识的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高度概括化的概念。学科大概念相当于一个车辖(大车轴头上穿着的小铁棍,可以管住轮子使不脱落),其最直接的功能是建构功能,就像车辖能够把车轮固定在车轴上那样,遵循学科逻辑对学科课程知识进行结构化建构,形成学科大单元。可见,学科大概念作为核心概念具有极强的整合性,有助于把零散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关联在一起,实现学生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的演进。

3. 区别与联系

议题与学科大概念,在一定意义上是“道”与“器”的关系。议题具有价值引领作用,主要反映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之“道”,体现思政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科育人价值;学科大概念则主要发挥学科课程建构与优化功能,是学科大单元建构的支点,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议学优化的起点,在议题的价值引领下学科大概念教学主要发挥“器”的作用。当然,两者的功能不是截然分开的,议题与学科大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议题既体现价值引领,又反映学科课程内容。议题不仅具有开放性和引领性,也覆盖学科课程内容,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议题在学科课程内容上的要求需要借助学科大概念进行整合、建构,使学科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更好凸显议题的功能。学科大概念是结构优化的核心,统摄课堂教学,议题的确定离不开学科大概念。与其他概念仅反映事实真相本质有别,学科大概念还反映学科本质,并在学科课程内容的建构中反映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教学主题。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科内容进行结构化建构体现了学科核心知识,显现了学科课程教学主题,有助于确定议题。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所展示的议题来看,议题中包含着学科大概念,学科大概念应该存在于议题之中,是议题的核心概念。比如,在“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议题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就是学科大概念,通过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围绕学科大概念形成系列化议题、创设结构化主题情境、设计层次化议学任务、开展序列化学科活动,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二、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的路径

新课标指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作为连接学科知识和真实生活的纽带,必然借助学科大概念进行结构优化,依托现实社会生活情境走进社会生活,凸显其生活价值,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序列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使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地。议题侧重于价值引领,学科大概念侧重于统摄与建构。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兼具“道”与“器”的功能,能够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辨析式学习,实现学科课程知识向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

1. 联结目标与课程

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也需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优化学科课程,进而优化课堂教学。从议题的价值引领来看,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需要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实现学科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必须让党旗在思想政治课堂上高高飘扬。议题引领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明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有助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得到有效贯彻。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模式,其德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情境教学、深度教学、议题式教学、大概念教学等都需要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都需要坚持学科育人。可见,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要围绕议题确定大单元教育教学目标,并以此引领教育教学方向。开展大概念的单元议题式教学,要紧紧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来确定单元目标,帮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突破,并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围绕议题并在议题的价值引领下确定大单元教育教学目标有助于在大单元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对于议题所覆盖的学科课程内容及反映的教学重点、难点,需要进一步优化。新教材在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的基础上更新了教学内容,并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学科课程优化。可见,学科大概念有助于对学科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有助于对教材呈现的学科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在结构化中完成新课标下学科课程的整体性设计。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中,议题覆盖课程,反映教学重点难点;学科大概念建构和优化课程,建构学科大单元整体性设计,整合碎片化知识,撬动“惰性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2. 沟通指向与情境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指出,“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结构化的学科课程知识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走进现实社会生活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发挥学科课程的生活价值。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学科课程内容只有与现实社会生活情境相结合,才可以被激活,才会有用。开放的、真实的、思辨的情境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产生对话交流。情境的设置必须围绕议题,并在议题的价值引领下进行;脱离议题的情境无法在议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围绕议题创设的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正确解答学生的社会生活之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情境要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驱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真感悟和真体验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情境的设置与选择中,社会生活情境有正面的、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充满负能量的。围绕议题确定情境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对于正向的情境,如感动中国人物、最美的人和事,我们需要褒扬和赞美,需要树立榜样的形象,弘扬积极向上的力量。议题式教学不需要刻意回避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我们需要在学科课程与情境中区分是非曲直,明白美丑善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设置议题情境时,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置开放性的、挑战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探究中发展核心素养。

情境设置不可随意,需要走心。学科课程内容情境化要围绕议题,根据主题,依托学科课程内容,在学科内容情境化与情境内容课程化的统一中提出有效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学科课程内容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结构化建构的成果,是符合学科逻辑的。情境内容要课程化,除了遵循生活逻辑外,还需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进行结构化建构,使之适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体现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活动中,情境设置既可以是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复杂情境,还可以是辨析性情境,但无论怎样,都需要建构优化情境。情境优化有助于实现知识与情境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出高质量问题,有助于在知识与活动设计中凸显议题的价值,厘清学科与情境脉络,遵循逻辑规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开展高效探究活动,在学科课程与情境深度融合中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开展有效的议学活动。结构化的学科课程内容需要结构化的情境。议题主要解决了情境在议学活动中的方向性问题,学科大概念解决了情境的结构问题。有效课堂评价关键在于反思和评估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是否高效。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不仅需要精心设定教学目标,而且需要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并在学科大概念的统摄下使问题情境呈现出体现主题和符合生活逻辑的整体性结构化特征;不仅要求情境在议题的引领和学科大概念的统摄下围绕教学主题,还需要正确处理情境与情境之间的关系,使情境与情境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帮助学生运用整体性思维去分析和使用情境,在学科课程内容情境化中整体理解与思考学科内容。只有如此,才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情境,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 开展感悟与体验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在活动型课程开展中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体现不同的价值,但又相互包容、相互配合,共同指向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议题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开展既有价值判断和价值引领作用,又有学科课程的建构价值。议题中的“题”需要对接主题,符合教学主题;需要引领话题,设置恰当情境;需要对接任务,提出有效问题。学生在此基础上依据活动设计开展真实有效的活动体验,在体味与感悟中直指学科核心素养。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体现,议题中的“议”是学生之“议”,即鼓励学生众议、群议;议题中的“题”是学科内容中的主题、真实话题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议题不仅需要考虑其引领价值和课程价值,还需要考虑其实践价值与活动价值。一方面,学科活动需要围绕议题来设计,对接议题所覆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对接议题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议题需要通过学科活动达成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所预设的教学目标。议题必须贴近学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在执教时也要不断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核心素养框架下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方式。围绕议题,并在议题的课程引领和价值引领下组织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学习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味与感悟,增强课程的说服力、“亲生”力和有效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中,学科内容与教学设计是可以通过活动设计呈现出来的。议题引领下的大概念教学既要精心设计活动目标,又要遵循实践逻辑设计序列化的和学生可参与、可操作、可体验的活动。由于学科内容与活动内容是相互嵌入的,教师要在学科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学科化的统一中设计活动。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结构化的学科内容要求活动应该基于学科大概念呈现出整体性、结构化、主题化的特点。高中思想政治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在学科大概念的统摄下,活动设计需要系统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活动的严谨性与结构性,在活动与活动之间建构起紧密的逻辑关系,使活动之间能够环环相扣;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学生活动同课堂活动结合起來。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学科内容的活动设计,并使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整个活动设计形成一个系统,促使学生在整体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在学科内容情境化中思考驱动性问题和任务,并在此驱动下既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等“学”的行为,又有序列化的“习”的活动,在知行合一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基础,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科任务为指向,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以达成学科育人目标。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将议题式教学与学科大概念教学融合、应用,通过开放思辨的议题、真实复杂的情境、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知识有效建构,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在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中,议题与学科大概念的作用有差异,议题侧重于价值引领和价值判断,兼顾学科内容的覆盖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学科大概念侧重于建构,包括学科内容建构、情境优化、问题体系以及活动的序列化,其整体性思维所建构的大单元中凸显了大观念,也指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议题与学科大概念的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责任编辑:赵继莹

王德明

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校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兼职导师,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第三届人大代表。

猜你喜欢

引领议题教学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