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项目化学校:项目学习走向常态化的范式选择

2020-10-20孙秀梅曹军利

中小学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项目课程项目化学习项目学习

孙秀梅 曹军利

摘要建设项目化学校是促进项目学习从“习得”走向常态化,并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最佳路径。山西省实验中学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在教学、管理、课程三方面进行探索。在教学方面凝练出微项目“生本五环节”模式和大项目“四步法”模式,在管理方面迁移探索出“5+1”班级管理模式和教师培训“双五工程”项目群,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项目课程体系,进而形成项目化学校范式,为落实新课程项目学习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实践范例。

关键词 项目学习;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校;项目课程;生活实践情境;学术情境;学科大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0)08-0010-04

当前,开展项目学习已成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山西省实验中学从2014年开始即参与省内的“跨学科、跨课程项目学习研究”,初探项目学习;2017年作为“基于课标的‘习得性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探索项目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2019年作为“山西省项目学习联合体”成员校,进一步探索项目学习常态化实施的有效路径。

一路走来,从课堂教学到师生管理,从课程体系构建到项目化学校范式的提出,伴随实践的深入,我们对项目学习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我们认为,推动项目学习从“习得”走向常态化是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创建项目化学校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佳载体。下面就围绕教学、课程、管理几个方面,介绍我校探索构建项目化学校范式的实践与思考。

一、探索项目化教学:让项目学习走进寻常课堂教学中

项目学习能够从“习得”走向常态化实施的重要标志是走进寻常课堂。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摸索出项目学习走进课堂的两条途径:一是指向学科教学,基于情境和问题导向的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微项目“生本五环节”教学模式;另一个是以项目设计为载体的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大项目“四步法”教学模式。

1. 微项目“生本五环节”教学模式:擦亮学科内教学

“生本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微项目形式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以1个学时为单位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五环节”是指教学过程可分为导引、学思、议展、点化、运用五个阶段。从思维发展的角度看,“生本五环节”教学模式实际是沿着“确定项目(明确问题)-提供支架(学思问题)-探究解决(讨论点化)-展示迁移(展示运用)-完善成果(点拨升华)”的路线行进,是围绕一个核心任务展开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其本质上就是项目学习。

在此过程中,项目学习的特征之一“以终为始”突出表现在“起”和“结”两个环节上。在“导引”环节,教师通过设计包含教学目标的生活实践情境或学术情境导入,使得教学源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这是项目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总结”环节,师生合作完善一节课的项目产品,并对其进行测评。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成为围绕真实问题探索解决办法的过程。项目学习的另一个特征是评价引领,包含对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合作与质疑表现、习得知识的程度等内容的评价。但由于微项目作为常态应用,师生都已熟知每个环节的评价要求,因此只要贯彻执行即可,不必在每节课上重复。

2. 大项目“四步法”教学模式:探索跨学科学习

“大项目”是相对于“微项目”而言,内涵更丰富、完成周期相对较长的任务载体。“四步法”是指“提出问题-设计项目-实施解决-成果应用”,其本质是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路径,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迁移运用。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四步法”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学习周期较长(1~2周)、内容复杂、综合性及应用性强的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教学内容、德育课程的学习等。由于大项目开展的周期长,牵涉面广,因此每个学科在每学期设计3个左右为宜,并应成立与之匹配的跨学科教研机制(项目共同体)作为保障。在大项目“四步法”教学中,提出问题的人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内容既可以是学科问题,也可以是师生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总体来看,大项目“四步法”教学模式是按照项目学习的规范流程进行的,微项目“生本五环节”教学模式则是选择项目学习的关键特征应用在日常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模式统筹安排,互相配合,必然会带来学校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变革。

二、探索项目化管理:将项目学习迁移到日常学校管理中

项目学习从“习得”走向常态化实施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实现学校常态管理的项目化。对此,我们主要从学生管理和教师培训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1.“5+1”班级管理模式:助力学生管理走向自治

项目学习始于课堂教学,当课题组成员兼有班主任身份时,他们也会自觉地将项目学习思想应用到班级管理之中,由此探索形成了“5+1”班级管理模式。

“5”即一周五天的常态教学,按课表实施分科教学;“1”是虚拟化概念,可以是一个节(假)日、一段碎片时间,或是一个班会、一场报告、一场比赛、一个活动,等等。班主任视具体情况将班级建设内容设计为若干育人项目,以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成长为两翼,以横、纵向的项目设计为序列,以高考科目的主要学科为主导,兼顾音体美等各学科开展,形成任务驱动的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负责协调课时和活动场所安排,采用跨学科的“四步法”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和课时界限,让学生进行探索性活动,最终形成常规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性成果。

比如:针对高一学生带着手机上学的现象,学校一位班主任老师设计了“手机要不要进校园”专题班会(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发言稿,发表观点。由于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能够围绕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旁征博引的过程就是自我说服教育的过程,小组交流辩论的过程就成为相互说服的过程。班会结束后,全班达成不带手机上学的共识,并一致同意将其写入班规,作为学生自治的依据。

2. 教师培训“双五工程”项目群:助力青年教师基本功高效提升

学校管理层是项目学习的先行先试者。为提升管理效能,我校将项目学习的理念迁移到青年教师管理工作中,设计出“青年教师基本功‘双五工程”项目群。“双五工程”项目群之一是“五项教学基本功”项目群,包括练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学一手课件制作技术、写一组规范的教案、撰写一篇教后反思、上一堂见习汇报课;之二是指“五项管理基本功”项目群,包括排布一回座位、遴选一次班干部、处理一个突发事件、召开(参加)一次班会(班科会、家长会)、组织一次活动(运动会、联欢会)。

“双五工程”的实施严格遵循项目实施流程,注重评价引导下的问题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初,学校给每位新入职青年教师发一张任务清单和一个“成长档案袋”,明确要求教师根据任务清单,将过程性、终结性成果资料放入档案袋。然后教师在评价指引下,进行任务分解并逐项完成;学期末,学校根据教师档案袋中的成果资料以及教师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在具体操作中,学校也会根据项目特点设计不同的实施途径来引领落实。比如“排布一回座位”基本功项目操作相对简单,青年教师为完成任务,可以主动请教有经验的班主任,阅读相关书籍,然后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即可完成。有的基本功项目则需要借助更具体的项目载体来达成。如“练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就需要学校设计粉笔字比赛项目作为支架,具体流程是:要求教师阅读任务清单,明确目标和具体项目任务,聆听专题讲座,进行自主练功,最后提交作品并参加现场比赛。由于这种项目培训目标明确,任务先行,又有小项目做支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践在“做中学”,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做法。因此学校的青年教师在一学年内就能够有序完成“双五工程”项目群任务要求。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项目和教学项目互相呼应,形成合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进而促进项目化学校建设。

三、开发项目课程:系统构建项目化学校课程体系

“项目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课程的结构方式,指向知识观的变革与人的心智的自由迁移。”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发现,项目学习不仅可以作为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走进学校,甚至可以用来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如我们通过对项目学习实践探索的梳理,以及对各子课题组研究内容的总结提炼,整理出覆盖教学和管理并涉及全学科、全学段的校本化课程体系蓝图(如图1)。这一课程体系是从我校自2014年初探项目学习开始,自下而上逐步积累形成的。如今伴随课题研究的结束,项目化课程体系已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校开展项目学习的实践证明:项目学习不仅可以覆盖教学层面,还可以辐射到管理层面;不仅可以涵盖必修课程,还可以渗透到选修课程、竞赛课程;涉及学段不仅有初始年级,还有毕业年级;以项目学习思想为主导构架学校课程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不仅如此,跨学科项目学习常态化的实施还可以打通综合课程和学科课程的界限,简化学校课程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

“課程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反映出学校期望它的学生经历怎样的旅程。”相较于传统课程,项目课程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应用性,更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时代性。以项目学习思想为主导建构学校课程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2020年秋,我校还将增设劳动课程,并准备采用项目方式将校园保洁和美化等内容纳入其中,以更好地发挥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

任何一种新事物从理念提出到实践落地,都需要一个反复实践和总结提炼的过程。项目学习要实现常态化的难点和关键,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细化和学科大概念的结构化。未来,我们将着重做好两项研究:一要研究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厘清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关键能力,同时观照部编教材,梳理出各学科核心问题;二要开发学科项目,并为项目核心问题找到支架,形成学科项目学习的系列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研究大项目课程、微项目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设计匹配的课程表。唯有完成以上工作,项目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才可能完成,常态化推进才可能真正落地。

四、创建项目化学校:形成学校综合育人范式

当项目化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课程体系一步步构建起来时,我们强烈地意识到: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任务驱动为特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项目学习,已经超越了具体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课程组织方式,成为一种综合育人范式。践行该范式的学校就是项目化学校,即以项目学习的理念和方式改变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并构建以项目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的学校,其终极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公式表述为:项目化学校=项目化教学方式+项目化课程体系+项目化管理模式。当然,在创建项目化学校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一是建立以项目学习为主、兼容其他教学方式的教学体系。项目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它更适合于对学科核心概念、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因此,建设项目化学校并不排斥其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努力建设以项目学习为主、兼容其他教学方式的教学体系。

二是强化对项目学习教材的统整、研发和使用。将于2020年秋季投入使用的新编部编教材内容,较为充分地体现了项目学习的特征,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据此结合学情合理设计微项目和大项目,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指导价值。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需要整合教材、生活和其他材料,形成体现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校本项目课程。

三是让终身学习成为教师发展的常态。项目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设计项目和指导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宽广的视野和综合素质。因此在项目学习背景下,终身学习将成为教师发展的常态。

面向未来,作为项目学习先试先行学校,我们将深化改革,实现项目范式与新课程、新高考的融合对接,通过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课程结构的变革实现育人模式的转变,使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开花结果,为各地提供可以参照的经验和样本。

注释:

①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课标的‘习得性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HB17058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项目课程项目化学习项目学习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翻转课堂模式对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
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