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须水芹酒酿造工艺优化

2023-10-16刘喆周俊男黄琬婷王哲刘家裕那广宁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19期
关键词:玉米须水芹酒精度

刘喆,周俊男,黄琬婷,王哲,刘家裕,那广宁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辽宁抚顺 113122)

玉米须,禾本科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存在于玉米柱头处,通常呈黄绿色或红棕色,光泽暗淡,无不良异味。一般以松散的方式缠绕在一起,呈现团状,完整的玉米须长度可达20~30 cm。玉米须性味味甘、淡。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1]。随着玉米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玉米须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水芹,又名水芹菜、野芹菜,多年生伞形科草本植物,茎直立,基生叶有柄,部有叶鞘;子叶形状为三角形,花期6月份~7月份,一般采用无性繁殖。水芹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止血和降压等功效[2]。

玉米须水芹酒将二者进行混合发酵,丰富酒品口感同时富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玉米须水芹酒中富含黄酮、皂苷、甾醇、多糖等有效成分,能恢复和提高胰岛的分泌功能,还具有降低血压、利尿、抗氧化等效果。有研究者利用有机溶剂将玉米须中的黄酮进行萃取,考察其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发现萃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性,且抗氧化性与黄酮含量呈正相关[3-5]。本试验以玉米须和水芹为主要发酵原料,探究不同水芹汁和玉米须汁体积比、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其品质的影响,为发酵酒的研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试验材料

玉米须、野生水芹、白砂糖:市售;酿酒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果胶酶(5 万U/g):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偏重亚硫酸钾: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FeSO4、H2O2、水杨酸(均为分析纯):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2 仪器与设备

MC 型电子天平:上海民桥精密科技仪器有限公司;LYT-980 型酒精测量仪:河北青县仪器有限公司;SPX-150 型恒温培养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SB25-12DTDN 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V-721 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ANS-978 打浆机:广东奥诺斯电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新鲜水芹→清洗、挑选→破碎榨汁→添加果胶酶→取上清液与玉米须汁混合→加入活化菌种→加糖→主发酵→倒罐→后发酵→过滤→成品。

1.2.2 操作要点

原料挑选:挑选新鲜完整、粗纤维含量少的绿色水芹;无虫蛀、无病斑的玉米须,剔除其中的不良杂质,洗去表面污渍。

破碎榨汁:将新鲜水芹切成1 cm3大小的块状,与纯净水以1 ∶30 体积比混合,置于打浆机中打浆备用,制得水芹汁,并将其与玉米须汁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混合。

主发酵:用20 mL 的温水(20 ℃左右)活化酿酒酵母,加入混合汁中装罐密封发酵。

后发酵:发酵7 d 后,玉米须汁与水芹汁的残渣已经明显沉到罐底,应及时过滤掉残渣,更换发酵罐,在10 ℃的条件下继续陈酿。

过滤装瓶:将发酵完成的酒进行精滤,静置12 h后取上清液进行装瓶。装瓶前每100 L 加入10~20 g 偏重亚硫酸钾,贮存一段时间后,进行感官评价。

1.2.3 单因素试验

分别控制水芹汁与玉米须汁体积比(1 ∶3、1 ∶2、1 ∶1、2 ∶1、3 ∶1)、菌种添加量(0.3%、0.4%、0.5%、0.6%、0.7%)、发酵温度(15、20、25、30、35 ℃)以及发酵时间(5、10、15、20、25 d),以酒精度、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发酵酒品质的影响。

1.2.4 感官评定

选取30 名食品专业人员根据GB 275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对玉米须水芹酒的外观、香气、口感和典型性4 个方面进行感官评分,满分100 分,感官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感官评定标准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criteria

1.2.5 测定指标

应用LYT-980 型酒精测量仪测定玉米须水芹酒的酒精度。

1.2.6 Box-Behnken 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Design-Expert 软件进行Box-Behnken 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选用水芹汁与玉米须汁体积比(A)、菌种添加量(B)、发酵时间(C)和发酵温度(D)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试验[6-8],发酵因素水平见表2。

表2 发酵因素水平Table 2 Levels and factors of fermentation

1.2.7 玉米须水芹酒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将玉米须水芹酒稀释后,分别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的样液(0.40、0.70、1.00、1.30、1.60 g/L),吸取1.5 mL 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并依次加入5 mL 2.5 mmol/L FeSO4溶液、5 mL 1 mmol/L H2O2溶液,摇匀后,再向其加入5 mL 5 mmol/L 水杨酸溶液,在38 ℃水溶锅中加热55 min,冷却至室温(25 ℃),测得吸光度A1,重复上述操作,用5 mL 蒸馏水代替5 mL H2O2溶液测定其吸光度,记录为A2,用蒸馏水代替样液作为空白对照,吸光度为A0,同时以VC作阳性对照试验[9-10]。羟基自由基清除率(Y,%)计算公式如下。

Y=[1-(A1-A2)/A0]×100

1.3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均进行3 次重复,应用SPSS 16 和Origin Pro 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同处理间的数据采用多重比较方法,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不同水芹汁与玉米须汁体积比对酒品质的影响

不同水芹汁与玉米须汁体积比对酒品质的影响见图1。

图1 不同水芹汁与玉米须汁体积比对酒品质的影响Fig.1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cress juice and corn whisker juice on wine quality

由图1 可知,随水芹汁与玉米汁比例的增大,酒精度与感官评分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在体积比为1 ∶1 时评分最高,说明此时发酵效果最佳,此时酒精度为10.7%vol,感官评分为87。在水芹汁与玉米须汁体积比为1 ∶1~2 ∶1 时,发酵酒的感官评分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酒已经超过了最佳的发酵时间,过度发酵导致其感官品质有所下降,使酒体苦涩。因此,选择水芹汁与玉米须汁体积比为1 ∶2、1 ∶1、2 ∶1 进行后续试验。

2.1.2 不同菌种添加量对酒品质的影响

不同菌种添加量对酒品质的影响见图2。

图2 不同菌种添加量对酒品质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acteria addition amount on wine quality

由图2 可知,随着菌种添加量的增加,酒精度整体呈稳步上升至最高点后趋于稳定,感官评分先上升后略有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菌种添加量过大而没有完全被利用,使过量的菌种沉到罐底,影响了整体感官评分。菌种添加量在0.5%~0.6%变化最明显,上升幅度最大,并在添加量为0.6%时达到峰值。此时酒体清澈透亮,浓郁纯正。因此,选择菌种添加量0.5%、0.6%、0.7%进行后续试验。

2.1.3 不同发酵时间对酒品质的影响

不同发酵时间对酒品质的影响见图3。

图3 不同发酵时间对酒品质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ime on wine quality

由图3 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精度与感官评分先大幅度升高至最高点后缓慢下降,并在发酵时间为20~25 d 时趋于稳定状态,说明此时发酵已经结束。在发酵时间为10 d 时,感官评分最高,为88,酒精度为11.5% vol,此时原料香与酒香的融合协调,层次分明。因此,选择发酵时间为5、10、15 d 进行后续试验。

2.1.4 不同发酵温度对酒品质的影响

不同发酵温度对酒品质的影响见图4。

图4 不同发酵温度对酒品质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s on wine quality

由图4 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逐步升高,酒精度逐渐增大,当发酵温度为25 ℃时,酒精度为11.4% vol,此时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为86。此时酒体色泽澄清透亮,香气悠长。当发酵温度高于25 ℃时,酒精度缓慢升高并逐渐趋于平缓,感官评分下降,说明在发酵温度较高时,酿酒酵母发酵速度过快,导致酒香流失,酵母味厚重,酒体浑浊不清,酒味不纯。综合考虑,选择发酵温度20、25、30 ℃进行后续优化试验。

2.2 玉米须水芹酒响应面优化结果

响应面优化试验及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见表4。

表3 Box-Behnken 试验方案与结果Table 3 Box-Behnken test scheme and results

表4 响应面方差分析Table 4 Response surface ANOVA

续表4 响应面方差分析Continue table 4 Response surface ANOVA

应用Design-Expert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感官评分(Y)与A(水芹汁与玉米须汁体积比)、B(菌种添加量)、C(发酵时间)和D(发酵温度)之间的模型,从而得到二次回归方程为Y=86.20-0.58A+0.83B+1.25C+1.83D-0.75AB-2.25AC-0.25AD+1.00BC-3.25BD-2.50CD-0.39A2-2.27B2-10.14C2-6.27D2。

由表4 可知,该模型影响高度显著(P<0.001),各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失拟项(P=0.059 8>0.05)差异不显著,说明此模型稳定性较好。决定性系数R2=0.961 0,校正系数R2adj=0.921 9,说明感官评定的结果与预测值结果有相对较好的稳合性。二次项C2和D2影响高度显著(P<0.001),一次项D、交互项BD和二次项B2对感官评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一次项C,交互项AC、CD对感官评分的影响显著(P<0.05),各因素能够明确反映响应值的变化。

2.3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

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分析BD、CD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须水芹酒感官评分的影响,见图5、图6。坡面倾斜程度越大,说明影响因子对响应值的影响越大;坡面倾斜程度越小,则说明影响因子对响应值影响小;等高线越趋近于椭圆形,说明交互项之间作用显著;等高线趋近于圆形,说明交互项之间不显著,交互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图5 菌种添加量和发酵温度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分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 of strain addition amount and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sensory score

图6 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分的影响Fig.6 Effects of interaction of ferment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sensory score

通过三维响应面作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到BD、CD间交互作用对酒感官评分的影响。由图5 可知,随着菌种添加量(B)和发酵温度(D)的增加,感官评分整体先逐步上升达到最高值后又趋于下降,D的曲面倾斜坡度较大,说明D对整体感官评分的影响相对较大,等高线呈椭圆形,说明B与D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酒的感官评分有显著影响。由图6 可知,感官评分随发酵时间(C)及发酵温度(D)的增加而增加,至峰值后逐渐降低,说明感官评分已经接近最大值,且存在一定的倾斜,CD交互作用相对显著。

2.4 最佳工艺条件的预测与检验

利用响应面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水芹汁∶玉米须汁=1 ∶2(体积比)、菌种添加量0.64%、发酵时间10.93 d、发酵温度25.17 ℃。感官评分为87.04。考虑到试验操作的实际可行性,更改工艺条件为水芹汁∶玉米须汁=1 ∶2(体积比)、酵母添加量0.6%、发酵时间11 d、发酵温度25 ℃。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5 次平行试验,制得玉米须水芹酒的酒色光亮、香气馥郁、口味纯正,其感官评分为87.13,与预期值存在差异较小。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对玉米须水芹酒工艺条件的优化值可靠。

2.5 抗氧化活性分析

以VC作为对照试验,将玉米须水芹酒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计算不同质量浓度酒的所对应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如图7所示。

图7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Fig.7 Scavenging capacity of hydroxyl radical

由图7 可知,随着酒质量浓度的增加,对·OH 清除能力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表明玉米须水芹酒对·OH 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3 结论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与水芹汁与玉米须汁体积比、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芹汁∶玉米须汁=1 ∶2(体积比),酵母添加量0.6%,发酵时间11 d,发酵温度25 ℃时,制得的玉米须水芹酒颜色呈淡黄色,酒体澄清,酒香醇厚,感官评分为87.13。以VC作为阳性对照,以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作为玉米须水芹酒的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显示,玉米须水芹酒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猜你喜欢

玉米须水芹酒精度
响应面法优化低酒精度桑果酒发酵的工艺参数
万石水芹的历史与发展
酒精度快速测定仪测定饮料酒酒精度
玉米须
快速提取装置在酒精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说话
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性研究
耐热早熟水芹新品种91-55水芹
2项白酒指标不合格
巧用玉米须治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