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绘画的诗意风格探析
2023-10-09陈琪
摘 要:何多苓作为乡土美术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不但在风格技法方面有独特之处,更是带有诗歌的意味,这是他在画坛上独树一帜的特点所在。结合何多苓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分析其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变化,主要讨论《春风已经苏醒》《蓝鸟》等作品,从中探究何多苓绘画在不同時期的诗性表达。
关键词:何多苓;乡土美术;《春风已经苏醒》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现实主义农民题材油画创作研究”(SJCX23-1759)研究成果。
艺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时代的烙印,中国的艺术家们从20世纪80年代的春风中走来,孕育出无数伟大的作品。何多苓在中国当代画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受诗歌艺术的影响,使每个时期的作品都呈现出特别的诗意风格。何多苓常以文学著作命名自己的作品,如《春风已经苏醒》以诗句为题,奠定了他绘画诗意性的主旋律,并在其他作品中呈现出微妙的变化。
一、“伤痕”和“乡土”中的诗意
(一)哀伤而又婉转的“伤痕美术”
何多苓的绘画既涉及“伤痕美术”,又是乡土美术的代表。在写实的乡土绘画出现之前,中国画坛经历了特殊的“伤痕美术”时期,乡土美术标志着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大学课堂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青年艺术家们挣脱原本的时代束缚,企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道路,他们大胆尝试创新,积极地投身到艺术创作中。大学的课堂为“伤痕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形成起到了铺垫作用。一种新的思潮日渐出现在中国画坛上,引领这种思潮的大都是知青学生,其中包括何多苓、陈丹青、高小华等人。
油画的强烈视觉冲击力能够给人们带来最直接的情感共鸣,这也打开了一股压抑许久的控诉热潮,影响了大批的文学作者们。同样受此影响的还有艺术创作者们,很快便出现了连环画《枫》,这是“伤痕美术”早期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从当时的时代来看,它确实引起了一阵较小的轰动,但连环画的形式并不能像油画一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这之后,高小华的作品《为什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画中描绘了迷茫的青年的形象。从表现上看,其选取的是青年人的题材,是对相关时代场景的再现,寄托着对现实的批判反思。也正在这时,四川地区的艺术家们纷纷开始了此类题材的创作,其中包括程丛林的《1968年X月X日雪》、王亥的《春》、何多苓与其他画家合作的《我们曾经唱过这支歌》等。这批作品中没有暴力的情节,而是以缓缓道来的叙事为主。受到乡村生活影响的他们经历了上山下乡,思想上和心理上出现一定的转变,强烈渴望通过作品表达内心的欲望。何多苓的作品更是在意人们心灵上受到的伤害,他深刻体察人性的美好,以抒情并带有哀伤的笔调描绘作品。他的作品直面生活,带有悲剧色彩和温暖的乡土情怀,十分动人。
(二)知青题材的温和感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推动了美术的发展,在这期间,由于社会物质和思想上的变革,描绘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大量兴起,并逐渐取代了“伤痕美术”。乡土美术的出现是对“伤痕美术”表现政治主题传统的推翻。“伤痕美术”反映了知青上山下乡的心路历程,表现的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乡土美术则是艺术家将视线转移到人民的现实生活中来,渴望回归真实的生活并探索绘画的真实性。1979年在北京举行的“星星美展”开启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美术对于艺术形式探索的先河,紧接着,在天津举行的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讨论掀起了热潮,使得乡土美术兴起,涌现了大批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张晓刚的《暴雨将至》等。其中的大部分画家都来自四川地区,乡土美术的发展也得益于在重庆举办的“野草画展”的推动,将一大批四川地区的画家带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何多苓的绘画正迎合了国人当时矛盾的心理和迫切的愿望,他不过分描述灾难,与其他画家直接描述苦难相比显得“此处无声胜有声”,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更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与何多苓不同,同时期的画家罗中立的《父亲》是通过写实的手段塑造直击人心的农民形象,以此来集中体现中国现实主义绘画题材,展现了当时中国最典型的农民形象;高小华是通过迷茫的青年来反映当时的文艺美术。何多苓更多是通过抒情的手法,将温暖的乡土情怀吐露出来,让人们感知温情。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股淡淡的情绪,交织着含糊、迷茫、朦胧,这也是其在往后常用的处理方式。
二、“怀斯风”的诗意表达
何多苓创作于1982年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春风已经苏醒》,画面上带着浓厚的伤感意味,包含着抒情和隐喻,透露着唯美的色彩。这与他自身所带的诗人气质分不开。他不满于中国油画的现状,而去追溯欧洲油画。在知青的岁月里,与别人截然不同的是,他的生活有的是大凉山的美好风光、少数民族独特的人文风光、与朋友们的交流思考,充满着诗情画意。同时,他也在深深思考着关于艺术的思想和方向,从此决定走上艺术的道路,这些都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何多苓从传统中走出来,将目光投到西方世界的怀斯身上,从他那里汲取新的灵感,创作了一批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作品,给当时人们的感官和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
怀斯是一位内心平静、生活悠然自得的画家,他远离城市的喧嚣,自在地生活在乡村,陶醉在悠闲的生活中。自然风光在他的笔下能够与人物完美融合起来,他融入风景和环境中,重视内在的表现。他的作品关注深层的人性和苦难的人的形象,这就是典型的怀斯式的忧伤。怀斯作品中淡淡忧伤的形式影响着早期的何多苓。在画面表达的同时,何多苓走出原本的束缚,传递着与怀斯相似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歌颂人性的美好,将对时代的体会转述在画面之中。
怀斯的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描绘了一位身穿粉红色裙子的少女克里斯蒂娜匍匐在杂草丛生的草地上的场景,这位少女因身患小儿麻痹而残疾,怀斯通过少女的姿态和神情,表现了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画面。少女艰难爬行,额头布满汗水,深深凝望着家的方向,孤独和空旷、哀伤而又凄凉的氛围跃然纸上。在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中,枯草地上一个坐着的小女孩手指放在嘴边,她的面部没有太多的表情,她的身后是一头水牛,旁边坐着一只小狗。这使人很快就能联想到怀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他们同是描绘孤单的女孩和无尽的旷野。何多苓曾谈到怀斯对他的影响:“我的确很喜欢这位‘伤感的现实主义者’,并且试图模仿他。我喜欢怀斯那严峻的思索,他那孤独的地平线使我神往。”
《春风已经苏醒》以诗歌为题,何多苓选择反映真实的青春岁月,表现自己在集体中强烈的不羁。在这幅画中没有激情的讴歌,没有概念的色彩,也没有夸张的动态和表情,有的只是舒缓和平实。何多苓说:“就在那些无所事事、随波逐流的岁月中,我的生命已被不知不觉地织入了那一片草地。”在很多人的眼中这无疑是一幅优美的乡土题材作品,但是从题目来看,“春风”和“苏醒”在画面中并未体现出来。要说“春风”,人们的惯性思维常常是以桃红柳绿、和煦的微风来比喻。然而画中恰恰相反,画面中的灰黄色调与“春”看起来毫无干系,小女孩身上穿的更是一件旧旧的棉衣。她低着头若有所思,一旁的小狗好似有灵性,在期盼着什么,一切都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表达着对生命和死亡的复杂思考。这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则是何多苓的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经历的感叹。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情境中,标题似乎又在诉说着什么:春天悄悄来临,“春风”意味着寒冬已经过去,思想上的枷锁逐渐褪去,被扼杀的创造力正在解封,万物即将复苏。他巧妙地将小女孩比喻成新的生命力量,将这种新的消息交给读者去解读。
在这幅成名作之后,何多苓陆续创作了《冬》《有刺的土地》《天空下的孩子》等一系列作品。他的技法和风格日渐成熟,想要表达的心情也从艺术家自身的伤感,到后来的人与自然的融合。他在现实中不断前进,将强烈的内容转化成细腻的语言。
三、女性题材中的诗意
作为何多苓的成名作,《春风已经苏醒》体现的是一种易于接受的抒情方式,画面中的压抑、苍白可以激起人们的同情或忧郁。但是何多苓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画家,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促使他在不停寻找新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方式。何多苓的创作中从未缺乏过对女性题材的探索,他用细腻的笔法捕捉特定时代、地域女性的特征。他在恐慌命运的同时,也在疑惑青春。何多苓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他绘画中的诗歌性,形成个人的绘画风格体系。他的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从写实逐渐转变为象征、写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将人和自然联系起来。何多苓将自身对女性特有的情感融入画面中,使得作品中的形象比模特本身更有底蕴。这种情感也正是何多苓本人的,他受到诗歌的影响,因而表达出的女性形象多是包含浪漫的诗意性。
在何多苓创作的《乌鸦是美丽的》中能看到哀而不伤的情调,除此之外,我们总是能在他的画面中似有似无地看到生命的力量,以及他隐喻的表达方式。在该时期,他的隐喻手法很容易看到,画面中的女人和乌鸦,以安静而又暗沉的色调充斥在画面中。将大片的天空作为背景是他常用的方式,灰色的画面是对他内心世界的写照,从中透露出靜谧的诗意美感,不由得让人沉思。同时还有《蓝鸟》,在这些作品中,他将自然与人相结合,并运用暗喻的手法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何多苓的前妻翟永明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何多苓的作品《小翟》正是对翟永明诗歌《静安庄》的再现。在这幅画中,少女被置于灰蒙蒙的环境中,双眼直视着观看者,营造出神秘而又特殊的氛围,将现实和超现实主义相结合。在这氛围中,青春的气息、生命的张力与死亡的搏斗交织着,牵引着观者的内心。这种用语言无法描述的视觉冲击力,带有强烈的清冷孤寂感。画面中少女的眼神带着悲愤,这是可见的,独特的生活感受使得何多苓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画面的处理方式都展现出独特的直觉感受。何多苓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不仅仅是停留在表层空间,而是给人大量的想象空间,他客观而又冷静地观察表现对象,用简单的色调处理繁密的细节,一种忧伤的冷处理手法贯穿其中,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的这种表现手法使作品饱含情感,也传达出何多苓对人生的思考。这种真诚而又热切的情感引发人们心灵上的共鸣,激发了生活上的真实感受。他以敏锐的角度观察着女性的世界,从中吐露出唯美朦胧、潜藏在诗歌里的优雅格调,同时以独特的视角支撑着女性题材的创作,即使是在画者甚多的题材下,他也能从画面中表现出自身的主观思想。这与他自身的文学性是分不开的。
四、传统元素中的诗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探索更多样的美术形式。何多苓也开始尝试在油画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如创作的“迷楼”系列和“后窗”系列正是对该种形式的探索,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中国庭院融入油画创作中。“庭院深深深几许”本是一种诗意的表达,但是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他想要达到的是中国文人画中的笔墨情趣。他试图将中国写意画融入油画创作中,所以我们总是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水墨的痕迹。这种写意的表达方式使他的作品带有唯美、自在洒脱的文人气质。作品“杂花”系列是他在家中对自然的写生,在油画色彩的基础上融入水墨的虚实处理、灵动优美的线条,追求古时候隐士的生活及文人的情怀。何多苓笔下极富诗意的描绘,真实表现了大自然的优美。该系列作品线条灵动自如,随性潇洒,何多苓舒适且放松地展示大自然,以一种舒适恬淡的状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张弛有度的方式是对他忧伤、婉转记忆的记录。
五、结语
何多苓面对轰轰烈烈的美术运动始终保持着冷静,面对西方的影响并没有受到感染,而是在汲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同时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何多苓的作品始终保持独特而又鲜活的生命力,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在画坛上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2]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贝尔廷,迪利,肯普,等.艺术史导论[M].贺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4]李子凡.何多苓早期绘画风格研究:以1977—1992年作品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18.
[5]唐晶.从伤痕到乡土:1976—1985年美术创作中的人性意识[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9.
[6]张相森.何多苓绘画中的隐喻阐释[J].艺术百家,2014(1):220-222.
[7]彭肜,支宇.中国当代文艺创作的个性话语[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23-225.
[8]卢珊.论刘文西绘画的艺术社会学价值:以《沟里人》为例[J].美术观察,2019(11):73.
作者简介:
陈琪,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