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听评课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23-09-24姚冬妮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听评课

姚冬妮

【摘要】听评课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园本教研活动,将其融合教研主题,通过听课、评课,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在实践中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关键词】听评课;主题式听评课教研;中班音乐活动

以往的听评课教研都是以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模式循环开展。教师听评课的目的性不强,有些教学问题可能在一次教研活动中难以解决。所以,我园教研组尝试了主题式听评课教研,在每次教研活动时只确定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即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评课活动。教师在活动前带着问题听课,评课时围绕主题进行有效交流,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本文以中班音乐活动“车来了”听评课教研为例,进行了主题式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探索和实践。

一、主题式听评课教研的思路

主题式听评课教研的主题来源于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如目标制定、问题设计、幼儿学习能力等。针对目前中班教研组青年教师居多、评课能力缺乏理论指导、评课水平基本停留表面现象等情况,本次教研组将听评课的主题定位为:目标制定的有效性。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听评课教师围绕目标,通过解读教案、观察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和幼儿的课堂反映,将观察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得出有根据的结论。

二、主题式听评课教研的实施

1.教研准备

确定教研主题后,教研组安排一位骨干教师作为主评人。主评人召集教师有准备地听课,提前一天下发教案并提出明确问题,听课前教师了解教案的内容,围绕主题“目标制定的有效性”分析教案,为教师有目的地听评课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选定上课的教师,并独立设计音乐活动“车来了”教案。

2.教研实施

(1)听课—记录感悟。听课过程中,教师围绕主题“目标制定的有效性”,分析素材点,结合《学习活动4~5岁(教师参考用书)》中中班主题“交通工具”内容与要求,观察到中班幼儿对常见的汽车这类交通工具有一定的概念,也能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了解马路上车的各种功能和特点。并在活动中有目的地思考,分析记录活动目标制定的适宜性。如“车来了”活动目标一:听辨音乐节奏的变化,并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乘客乘车的身体律动。目标二:大胆想象乘客乘车的情景,体验音乐情境表演的乐趣。既感知“车来了”音乐节奏快慢的变化,又尝试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符合幼儿的感知特点,表述简洁明了、具体且便于操作。此目标也体现了《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中“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领域六“美感与表现”表现行为3:喜欢倾听大自然和生活环境中各种好听的声音,能感知和发现声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能运用拍手、跺脚等动作,或敲击物品的方式来表现简单的节拍和基本节奏。所以,这两个目标制定科学合理。

(2)评课—总结提升。①主评人介绍研讨要求。主评人组织组员围绕主题“目标制定的有效性”共同分析评析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改进建议。要求每位评课教师发言,组内一位教师进行记录,以便执教教师写好教学实录和课后反思等。并先由执教教师简单介绍自己的活动实施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再开展评课研讨。②主题评课,分享提升。每位评课教师分享各自的听课观察和记录,使其他教师在交流中学会换位思考,反思自己对活动的改进策略。如有的教师提出:教学活动中,将乘坐公交车的情景游戏贯穿其中,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开展活动。然而,仔细分析“听辨音乐,尝试表现”这一主要环节,发现执教教师的引导会不由自主地脱离情境,出现就事论事的情况,比如教师急于引导幼儿听辨音乐的不同处造成缺乏情境的真实呈现的现象,从而不能更好地达到“听辨音乐节奏的变化,并愿意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乘客乘车的身体律动”这一活动目标。因此,建议调整环节,先完整听辨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激发幼儿倾听兴趣的同时,引发幼儿回忆乘坐公交车时的经历。这个建议也触发到了另一位评课教师,马上说道,这样调整也正好为下一环节“分段听辨”做铺垫:开车的速度有快有慢。在乘坐公交车时速度变化的游戏情境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不断体现乘坐公交车上下站的有趣场景。模拟生活情景,体现了“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这一教育理念。评课教师的发言,有助于其他评课教师认真思考,使教研主题内容聚焦,激发思维碰撞,引导教师反思,在互动评析中促进教师成长。③主评人总结,共同促进。根据每位评课教师的观点,主评人梳理评课中有争议的观点或问题,与组员互动,最后总结。如有的教师对活动中的场景道具摆放提出异议,建议将“一”字型座位改为模仿公交车座位摆放,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认为“一”字型座位便于执教教师观察幼儿,与幼儿互动。这时,由主评人围绕教研主题,引导评课教师再次反思自己的观点。道具的调整除了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实际上更重要的是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激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乘客乘车的身体律动”这一目标的达成,使执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和“导”变得非常有效,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地体验音乐情境中表演的乐趣。主题式听评课教研,帮助执教教师认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让评课教师提出准确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得以专业发展。

(3)反思—分享积累。听评课教研后,执教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汲取经验,再次设计教学活动。经过一次次听评课,改进了教学方法,并通过分享心得,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评课教师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了解执教教师的基本情况,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课堂作出针对性的评价。另外,倾听执教教师的设计思路、目标达成、问题困惑、教学反思等,再结合听课观察和记录的课堂历程进行对比,从而作出判断,逐渐提高剖析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提出符合幼儿实际需要和操作性强的建议,使自己的思考更客观、全面、深刻,激发了自我反思意识,积累更多对自己有益的专业经验。

三、主题式听评课教研的效果

1.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在主题式教研活动开展前,以研讨任务驱使教师提前准备。比如在“车来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从目标制定的有效性来备课,在评课时就“候车”这一提问展开设计,旨在让幼儿猜测乘客们等车时会做什么事。不仅预设幼儿的回应,还设计阐述的理由,让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学习探索候车人群的各种动作,通过有效提问,注重课堂上幼儿的反应,促进目标达成。在主题式教研活动中,每一位教师既是评课者,又是被评者。教师围绕教研主题关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和研究,鼓励大家各抒己见,使评课者与被评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通过集体研讨反思,提升自我认知能力,达成共识。教师的教学水平、评课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并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以录像、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关注幼儿的发展

通过主题式听评课教研,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并在同伴的帮助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促进幼儿有效学习。在“车来了”主题式教研活动中,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反映出幼儿需要学习什么、获取什么。在教学实施中,借助乘车的场景,调整听辨车速变化、转弯、停车、上下乘客等音乐游戏环节,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音乐表现力、同伴间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主题式听评课教研在园内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下,鼓励每一位教师参与活动,让教师通过一节课的主题式听评课,学会分析、思考、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促进教师在主动学习、自主实践、分享合作的听评课教研活动中得到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润林.主题式听评课:让研究更有深度[J].中小学管理,2006(05).

[2]陆晔.主题式评课有效促进品德学科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9).

[3]李芬.主题式听课、评课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6(23).

[4]王娜.“一节好课”带来的变化—以听评课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J].未来教育家,2017(07).

[5]朱莉.幼儿园教师听评课现况的分析与优化[J].好家长,2017(19).

猜你喜欢

听评课
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观察
基于数据分析的听评课制度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研究
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对《液体的压强(1)》一课的点评
课堂教学诊断:铸造现代校本教研新景观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堂听评课的思考
中职德育教研课堂听评课范式的变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