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虚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探究

2023-09-20朱广亮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朱广亮

摘  要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鲜活的现实意义,可以弥补该课其他教学模式的不足。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协作目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评价该课虚拟实践教学实效的前提和基础。虚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重点可以从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方面构建。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虚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0-0146-04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in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ZHU Guangliang

Abstract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s an indispensable teaching principle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he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of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of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and vivi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compensates the shortcomings of other teaching modes in the course. The cognitive objectives, ability objec-tives, and collaborative objectives are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can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teaching behavio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Key words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China, 232001

0  引言

2017年,中共中央、國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鲜明地把实践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中,充分彰显出实践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与地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然要把实践育人作为重要环节。这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体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成员,其教学自然也非常重视实践育人。“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有社会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等模式。目前,“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受到许多任课教师的青睐并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然而,有些任课教师在运用“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着教学随意性较大、没有教学体系性、没有教学评价等问题。鉴于此,笔者仅就“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进行探讨,希冀对“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1  “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著名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王炳林[1]调研发现,“纲要”课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因此,切实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真正达到这门课程设计的目的,取得实效,教师应在凝练教学理念、开阔教学视野和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2]。 “纲要”课的虚拟实践教学是一剂创新教学方法的良方。这种方法或模式是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播放视频、剪辑影视剧等具体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弥补社会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的不足,而且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鲜活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更快地提高“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有助于更有力地发挥“纲要”课实践教学的特色和优势,有助于推进“纲要”课整个实践教学的改革,更能达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前,一些“纲要”课教师运用“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常常处于蜻蜓点水、漫无目标的浅层化状态,无法达到“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这种现象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任课教师没有弄清楚、搞明白“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笔者认为,“纲要”课的虚拟实践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虚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向大学生介绍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帮助大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1  认知目标

通过“纲要”课的虚拟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的国史和国情,懂得近现代中国史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从而正确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三个伟大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正确性,深刻领悟中国近现代的沧桑巨变和历史发展。“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认知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吃透相关理论的核心内容,使他们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历史素材的感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爱国为民的远大志向。

1.2  能力目标

在“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在掌握“纲要”课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提供一定的条件,并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奠定扎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1.3  协作目标

通过对“纲要”课的虚拟实践教学,可以更加具体比较地主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原因,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和“舞台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院校和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认识到团体协作能力的重要性,能主动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既主动表达自身的思想观点,又擅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团结合作,完成团队安排的各项任务。

2  “纲要”课的虚拟实践教学形式及选题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鲜活实践,充分重视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笔者根据教育部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校院实际及“纲要”课的特点,经课题组讨论研究,选取一定的“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及参考题目。“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譬如,学生讲课、演讲、辩论、写论文、历史人物与事件评析、焦点热议等。

2.1  大学生讲“纲要”课的教学形式

大學生讲“纲要”课的形式是以“青春思政课·青年向党行”为主题,任课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若干讲“纲要”课的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从“纲要”课教材中提炼若干专题或者自行选择与“纲要”课内容有关的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专题搜集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并推荐一人进行教学展示。“大学生讲‘纲要课”活动分为初赛、决赛两个环节。初赛由任课教师在各教学班内自行开展,决赛由相关人员担任评委,评出获奖等次。

2.2  大学生讲“纲要”课的参考选题

大学生讲“纲要”课的参考选题必须具有“纲要”课的特色,也就是说,必须符合“纲要”课的基本内容与价值取向。只有坚守“纲要”课实践育人的价值立场与价值导向,才能使“纲要”课的虚拟实践教学的参考选题具有导向性。只有如此,大学生讲“纲要”课才能保障围绕正确的价值导向,不断向纵深推进。基于此,拟定以下大学生讲“纲要”课的参考选题:

1)鸦片如何叩开中国大门

2)戊戌变法为何昙花一现

3)从“近”到“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4)南湖红船如何开启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

5)红星如何照耀中国

6)抗日游击战如何打出一片天

7)解放区的天为何是晴朗的天

8)解放战争:人间正道是沧桑

9)改革开放何以成为“关键一招”

10)强国有我,不负时代:青年如何担负民族复兴伟业

2.3  学生讲“纲要”课的时间安排及简要要求

1)第7周/学期,任课教师将“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指导学生做好分组、选题、备课工作。所有学生必须参加“纲要”课的讲课活动,无故不参加者,“纲要”课的社会实践成绩记为0分。

2)第9~10周/学期,“纲要”课任课教师利用2~3节课的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初赛,每位学生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然后,任课教师从授课班级中选取一件优秀作品参加决赛。

3)第12周/学期的周六,在学院专门教室进行决赛,所有“纲要”课任课教师担任评委,并且邀请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主管部门的人员以及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督导员参加评选,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3  “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

“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评价必须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是“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模式运用的基础。因此,为有效提升“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质量,选择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必须构建有效、合理的“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

结合多年“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思考与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一些指标来对任课教师的“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进行评价,重点从“纲要”课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方面予以评价(这三项的评价权重可以分别为30%、40%、30%)。评价“纲要”课教师的教学功底可以采用教态、语言、板书、手段等指标,评价“纲要”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教学目的、教材钻研、课堂调控、问题回应、教师情感等方面。开展与推进“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终究是为了通过虚拟实践教学深化对“纲要”课教学的认知认同,促进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这就需要“纲要”课教师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设计教学,坚定学生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决心与信心[4]。这决定了任课教师在“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把学生的参与次数、具体表现、实际收获或者参与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列入“綱要”课虚拟实践教学中。鉴于表格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的优点,笔者将这些评价要素、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表格形式呈现,如表1所示。

评价者可以与授课者在课后面对面交流或者写出简要的书面评语,内容主要包括优缺点、希望与建议等方面,以利于教师继续发扬优点,不断改进不足。

实践教学是“纲要”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纲要”课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着力点[5]。只有构建与完善“纲要”课的虚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对“纲要”课的虚拟实践教学进行动态监控,才能科学评价“纲要”课虚拟实践育人的质效,扎实推进“纲要”课立德树人的教学活动,有效完成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4  参考文献

[1] 王炳林.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质量的调研与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22-25.

[2] 齐卫平.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素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53-5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4] 赵淑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基于2021年版教材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1):94-100.

[5] 盛林,孙艳美.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18-121.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