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与管理探索
2023-09-20张媛媛王莉
张媛媛 王莉
摘 要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图书馆采用智慧设备,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确保线上线下服务正常开展。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未来的深入开展方向提出构想,为后疫情时代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与管理提供思考方向。
关键词 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0-0062-04
Exploration of Intelligen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Taking Sichuan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as Example//ZHANG Yuanyuan, WANG Li
Abstract Under the continuous influence of the COVID-19, the library has continuously explored and optimized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 library has adopted intelligent equipment to innovate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online and offline services work well. Taking the library of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nurs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deas on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services of the library of medical colleges in the future, so as to provide direction for the intelligent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of the library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Key words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in-telligent services
Authors address Sichuan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Deyang, Sichuan, China, 618000
0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暴發以来,肆虐全球,变异后的奥密克戎毒株呈现出传播快、隐匿性高的特点。学校人口集中,是疫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教育部要求各大中小院校做好疫情常态化工作,完善日常管理[1]。因此,一段时间以内,疫情防控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大型的学生聚集场所,应当做好疫情防控的万全准备,在牢固树立疫情防范意识的基础上,还应做好日常开馆和扩展服务。医学类职业院校图书馆更应该保持高度警觉和应急反应能力,依靠医学职业院校优势,积极应对疫情,提升信息服务能力[2]。本文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梳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一前提下,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如何利用智能设备和智慧线上服务,在保障正常开馆的同时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在防范措施上展现其专业性和对疫情走向的敏感性。
1 疫情防控与图书馆智慧服务
1.1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在中外图书馆界都引发了热议,关于智慧图书馆的构想层出不穷。概括来说,智慧图书馆不仅是物的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还有图书馆员和读者的智慧[3]。从图书馆的运行模式来看,它包括馆舍、空间、管理、数据、平台、服务等五个维度的智慧化[4]。图书馆的智慧化体现在“以人为本”,带给读者更加方便、优质的阅读体验,带给馆员更加高效、便捷的工作感受。图书馆的智慧化主要强调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融合[5]。笔者认为,图书馆的使用对象是读者和馆员,要构建图书馆的智慧管理模式,可从读者和馆员两种使用角度进行需求分析。从读者角度看,智慧图书馆的实现是从物理设备层(自助借还机、自助查询机)到技术层(RFID无线射频技术),再到应用层(OPAC查询系统、移动端APP、微信公众号);从馆员角度来看,是从物理设备层(手持还书机、智能盘点车)到技术层(RFID无线射频技术),再到应用层(后台管理系统、馆员数据工作站)。
1.2 疫情防控要求下的智慧服务需求
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稳妥推进的前提下,图书馆管理需要充分利用智慧设备设施。一方面,通过入馆预约、体温自动监测、图书无接触借还、线上阅读推广服务等方式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从而尽量减小疫情带给读者的影响,满足读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入馆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与可利用图书消毒柜、手持还书仪、智能盘点车进行图书管理,减少工作人员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提高工作效率。
2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智慧服务与管理措施
2.1 智能设备助力图书借还服务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作为一所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充分落实教育厅及学院的疫情防控要求,利用前期建设搭建起来的智能设备管理平台和疫情暴发之初购置的图书消毒柜,实现读者无接触自助借还与图书归还后严格消毒的图书管理流程。
2.1.1 线上预约,控制入馆人数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入馆预约平台提前导入全校师生学号、工号数据,通过后台设置同一时间段最大入馆人次来控制入馆流量。师生读者可通过公布的链接或扫码登录并输入专门邀请码,进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入馆预约平台,提前48小时进行预约,确定到馆具体时间。每人最大预约时长不超过4小时,尽量满足更多读者的入馆需要。预约成功后读者需按照预约时间前后15分钟到图书馆入口扫码签到,签到采用GPS定位+二维码扫码认证。入馆处设置热成像连续测温摄像机对入馆人员进行自动实时测温。阅读活动结束后,读者同样需要到图书馆出口进行扫码签出。如果读者累计出现三次违约现象,即未按照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签到或者签出,后台会自动拒绝读者在未来48小时的预约行为。这样确保读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图书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管理员可在后台根据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研判当前风险,及时调整图书馆同一时间的入馆人数和在馆时间;还能查询不同时间段的在馆人姓名信息,将到馆人姓名、时间、离馆时间导出为Excel文件进行保存。这可以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后续及时排查追踪入馆人员提供快捷有效的数据,是精准化防控的重要体现。
2.1.2 图书自助借还,减少交流接触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利用RFID技术,将每一本图书的身份信息(包括图书名称、图书数量、图书定位、是否外借等)都录入存储到后台管理系统。读者可通过自助借还机OPAC检索页面或微信公众号移动端在检索框内输入书名或出版者或索书号进行搜索,找到该图书的位置,具体到每一层楼、每一个分区、每一个书架的每一层。读者还可点击具体位置查看到图书的3D地图,以确保找到所需图书的精确位置,实现自助取阅。读者获取到需要借阅的图书之后,可通过自助借还机刷校园一卡通输入密码后进行图书外借,归还图书采用同样的步骤进行。疫情防控期间的无接触借还极大地避免了人员之间相互接触造成的交叉感染,也满足了读者对纸质图书的借阅需要。
2.1.3 图书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疫情防控期间,图书消毒是防控措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确保被污染的图书不流入图书馆,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提前购置了专门用于图书消毒的消毒柜;在出入口处、各楼层放置消毒酒精,为读者和工作人员创造一個安全健康的阅读环境,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
工作人员对归还至馆内的图书进行批量集中消毒处理。消毒柜单次可以处理 200~500本图书,消毒时间50~80 min。工作人员会将消毒完成后的图书上架,利用手持还书仪对图书进行扫描,还书仪自动显示图书的详细地址,大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还书负担,提高了效率。
2.2 开展线上智慧服务,发挥图书馆功能
各图书馆积极采取应对策略,虽然线下服务受到冲击,但是线上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开通了线上服务助力师生科研活动,并且在线上开展图书阅读推广活动和云选书活动,让师生充分参与进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2.1 开通数字资源远程服务,畅通校外服务访问路径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以开通VPN服务、数据库账号密码登录、馆际互借的方式保障远程数字资源访问,确保被隔离的师生科研教学不受影响。
2.2.2 线上阅读推广活动,缓解情绪焦虑
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备受关注。阅读是一种促进读者身心平衡、战胜压力、保持乐观态度的自助式心理办法[6]。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开展线上阅读活动,帮助大家转移注意力,放松下来,如“百社千馆万人读”活动、阅读分享、朗诵活动。图书馆为读者推荐读书目录,包括《花冠病毒》《鼠疫》等健康疫情类作品以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终身成长》等心灵疗愈类图书,可以由读者在线投票选出优秀作品。此类活动引发师生读者积极参加,可以帮助师生用阅读战疫,缓解焦虑,愉悦心情。
2.2.3 线上图书采购与资源建设
每一位师生读者都是图书馆的主人,为让师生读者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全面参与图书资源文化建设,同时提高馆员专业性,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利用图书选购网站,邀请各系部学科带头人选取专业类图书,其余师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并进行推荐。读者可通过登录网站输入学校的邀请码,根据馆配网站的分类进行检索和筛选,或利用网站大数据的云推荐选取本专业或自身感兴趣的图书,进行“一键推荐”,还可以查看到别人的推荐历史。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后台对搜集到的荐购列表进行筛选去重审核后向供应商提供选书清单。一方面,师生读者可以参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能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另一方面,可以弥补馆员自身因专业知识无法覆盖而导致专业图书资源建设上存在的短板。
2.3 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多形式服务
2.3.1 疫情专题推送服务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处理中心,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疫情专栏,转载发布来自权威部门的疫情数据信息。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借此契机每周定期推送相关文章,如发布图书馆向武汉捐赠的馆内新闻,倡导大家关注疫情,伸出援手;推荐与疫情防控主题有关的书籍阅读目录,帮助医学生了解冠状病毒发展历程和传染病历史;还对个人如何防护病毒进行了科普讲解。紧扣时事主题,抓住读者阅读心理,满足读者当下的阅读需求。
2.3.2 移动图书馆服务
微信公众号成为读者的掌上图书馆,读者可在公众号查询馆藏图书、个人借阅信息、图书一键续借、电子资源访问等。读者可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进行书籍查阅,不被时间或空间所限制。
3 后疫情时代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智慧化思考
3.1 升级智慧环境设施,助力防疫
后疫情时代,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应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阅读环境。硬件设施条件的提升有助于更好地践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服务理念。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空气环境监测和定时通风是公共空间十分重要的日常防护步骤。利用自动传感器感知馆内环境温度变化,自动开启新风系统,机器人自动喷雾消杀,并定时将消毒数据通过云数据进行上传。此类智慧防疫措施既是基于更好的用户体验的服务模式,也是基于图书馆馆舍环境管理的创新模式。
3.2 加强跨部门合作,完善图书馆抗疫文献资源
医学职业院校各系部教师具有专业医学知识背景和临床经验,图书馆员具备防疫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应加强图书馆与系部合作与沟通,发挥各自专业能力,充分整合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并加以甄别筛选,将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以文字和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整理,建立疫情防控数据库。比如,通过录入临床治疗经验、公共卫生学术前沿、国内外优秀论文数据集等方式完善疫情防控文献资源,并根据疫情发展不断丰富更新。同时,图书馆可参与记录其他部门利用医学专业知识活跃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事迹,积极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多媒体形式将其作为医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料进行保存。此项举措既能发挥图书馆的典藏职能,也能彰显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参与文化育人的成效。
3.3 协同附属医院,利用新媒体提升师生健康信息素养
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过度恐慌、谣言四起暴露出大众信息素养的不足,图书馆应回归到提升大众信息素养能力这一本职实践工作中来,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培养大众精神层面诉求的信息素养能力[7]。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以视频、图文等多媒体载体进行传播。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络用户为10.32亿人,短视频用户使用率为90.5%[8]。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广受欢迎。在人人都能通过此类视频发布信息的自媒体时代,人们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大量信息,辨别、筛选信息真实性的信息素养能力必不可少。因此,图书馆应发挥信息资源中心地位,积极填补短视频空缺,利用短视频平台提升公众信息素养。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可依托附属医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优势,与附属医院共享医疗设施资源和临床经验,整合医学权威信息,开设视频公众科普专栏服务,帮助大众提升信息素养,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信息知识服务需求。例如,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的健康服务,定时推送疫情发展数据、疫苗研究、健康问答互动、日常出行大数据风险提示等[9]。这不仅使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充分发挥社会功能,履行社会责任,也使图书馆从单纯的图书借阅、阅读推广服务向资源型、信息型服务转变。
3.4 分析用户行为,实现精准推送
个性化、智慧化服务的内涵是准确分析用户需求,提供准确推荐内容,以达到满足用户需要的效果[10]。具体做法为:搜集读者的图书检索历史和习惯,记录分析读者阅读喜好和兴趣度,主动向读者推荐同类图书、文献以及相关主题的活动和讲座,实现精准推送;将图书借阅这一项图书馆的基本服务进行智慧化延伸,从读者大范围覆盖到一对一服务,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感和读者满意度;利用大数据统计图书借阅频次,根据图书借阅频率对馆藏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多方位地获取读者反馈,帮助图书馆不断自我完善,改善服务等。
3.5 与附属医院建立图书共享平台,储备兼职学科馆员
相较于医院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量庞大,具备资源再建设和再挖掘的潜力。要加强院校和附属医院之间的沟通合作,建立图书资源共享平台,取长补短,畅通附属医院工作人员借还机制,使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藏有所用,服务于更多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医生护士兼职学科馆员制度,鼓励一线医生护士参与疫情防控问题咨询答疑,利用图书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讲座论坛,分享抗疫经验和传染病防护操作规范。听取一线医生护士关于资源建设的建议和意见,搜集建议学生阅读的书单,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
4 结束语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读书习惯悄然改变,从侧面推动了图书馆技术和服务改革。要使医学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开展得更加深入,应立足于医学专业,顺应时代科技发展,融合更多大数据和云智能技术,提升馆员整体素质,引入更多学科馆员,紧随医学学科前沿的发展脚步,优化文献资源建设。构建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多元服务主体,辐射更大服务范围,提升图书馆话语权。图书馆在后疫情时代要主动作为,承担起辅助教学和提供应急服务咨询的责任,对提升师生读者和大众信息素养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5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的通知[A/OL].(2022-04-07)[2022-07-05].https://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204/t20220412_615757.html.
[2] 夏雪雁,赵志强.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探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2):15-20.
[3] 初景利,任娇菡,王译晗.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2):52-58.
[4] 王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S1):97-101.
[5] 刘萍,田增润.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策略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10):105-109.
[6] 袁轶男,张潇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阅读疗法开展的应用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2):122-126.
[7] 吴金华,剧晓红.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及思考[J].图书与情报,2021(2):84-90.
[8]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02-25)[2022-03-15].https://www.cnnic.cn/n4/2022/0401/c88-1131.html.
[9] 黃百川.后疫情时期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0(2):120-123,42.
[10] 徐玉虹.基于用户画像的公共图书馆精准服务对策研究 [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