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革命音乐文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3-09-20梁泽宁
梁泽宁
【摘 要】革命音乐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文艺作品,而且这些作品还塑造了许多中国形象,记录了许多故事,是先辈战时的生活日志、革命经验的结晶、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革命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虽被逐渐纳入高校、基础音乐教材当中,但在具体教学和教材编写方面仍有欠缺,存在缺少寓教于乐、音乐学习与革命历史脱节等现实问题。提升音乐教师革命音乐文化素养对于明确音乐教学任务、加强革命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素养 音乐课堂 音乐教师 革命音乐文化 革命传统文化
音乐教师提升革命音乐文化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音乐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提升革命音乐文化素养,首先要具备对革命音乐文化的价值认同、教育责任和文化自信,其次要掌握相关革命音乐的原始素材,以及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与此同时,需要突破歌曲教学单一化模式,结合革命音乐作品与英雄榜样、历史故事、革命精神,创编适应大中小学段的校本教材,在课堂上增强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教与学的趣味性,认真研究其中展现的中国形象、中国故事,把这些中国声音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使革命音乐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增强革命音乐中历史知识的传递,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革命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渲染,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凝聚力,使革命音乐深入人心的同时,革命精神也深入人心。
一、具备对革命音乐文化的价值认同、教育责任和文化自信
(一)对革命音乐文化具备价值认同
塑造对革命音乐文化的鲜活认知,塑造对革命音乐文化的价值认同,需要教师通过歌曲为学生讲述革命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一代代中华儿女对党文化领导权的认同,激发青年人的爱国情感,使革命音乐文化成为学生心中认同的文化。
1943年深秋的夜晚,19岁的曹火星①在纸上写下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他一边哼唱一边作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就此诞生,歌曲一经问世,就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1950年的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听到女儿唱曹火星写的这首歌,他认为在“中国”前面加一个“新”字更加符合历史事实,这首歌后来正式定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1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发布了组织专家编写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其中就有这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之所以可以流传数十年,获得一代代人的热爱,是因为它流淌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国家独立、民族富裕、人民幸福。这首歌曲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进,自然成为中华儿女通过音乐共同感受到的一种价值认同。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还是未来,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都始终伴随着人们前进的脚步,教育着所有中华儿女,发挥着独特又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更应具备对革命音乐文化的价值认同,以及用音乐讲述革命文化价值认同的能力。
(二)对革命音乐文化具有教育责任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58年金门炮战,厦门禾山区第四中心小学百余名少先队员为解放军送水洗衣、擦炮弹、挖战壕,在防空洞以石为凳、以地板为黑板坚持学习。词作家周郁辉、作曲家寄明为歌颂他们的事迹,创作了一首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曲也编印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中,不仅起着激励学生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作用,而且启示革命音乐歌曲的教师要团结教育少年儿童继承先辈革命传统,对革命音乐文化的教学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对革命音乐文化拥有文化自信
歌剧《星星之火》中的唱段《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共产党人李升和女主人公小鳳在山林中相遇,李升答应送小凤参加抗联的一个唱段。为了能够展现出抗联在党的领导下,与敌军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作曲家劫夫将共产党人李升比作冬夏常青的大松树。歌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一种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结合,激励人们保持革命精神和斗志。作曲家刘炽在为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谱曲时,他将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怀恋升华为人们提起祖国就拥有的骄傲感与自豪感,唱出了许多中华儿女心灵深处的感情。重整山河待后生,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如今更应对革命音乐文化拥有文化自信,做革命音乐的教学者和传唱者。
二、掌握相关革命音乐的原始素材和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提到有两类反映革命传统内容的重要载体:原始素材和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熟悉掌握这两类素材中相关革命音乐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在革命音乐教育中的育人作用,既能使先辈留下的宝贵音乐财富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延续,也是讲好革命传统文化、唱好革命音乐的基石。
(一)原始素材
重要革命史实、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迹、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重要纪念日及仪式等,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事迹、优秀作风、崇高追求和珍贵经验的集合。由于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发展历程中诞生的经典音乐作品都紧密围绕着党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所以革命音乐的教学与了解这类原始素材是密不可分的。
对革命音乐作品要采用从作品的历史背景、关联的历史事件出发,对其音乐风格、音乐语言、表现形式、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与解读。如:胡可作词、徐曙作曲的《王老三减租小唱》,描述了晋察冀农夫王老三在减租运动大开展背景下改善生活的故事。他种着两亩半的地,辛辛苦苦一整年,半饥半饱凑合一冬天,自从看到政府的法令,响应党的减租政策,有饭大家吃、有活大家干,生活慢慢得到改善。这首歌曲的学习必须结合党当时的方针政策,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意义:建设农村根据地不仅是为革命战斗后方保障,还可以推动革命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再如1937年创作的《游击队歌》,旋律流畅、生动活泼,是一首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而它的学习必须了解党团结依靠人民,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革命史实。
(二)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
革命英雄人物自己撰写或创作的作品,他人以重要革命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题材撰写或创作的作品等,都是珍贵的革命音乐教育资源。
如人民音乐家聂耳写下的《聂耳日记》中,有聂耳于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两次在日记中写下的《我之人生观》,记录了他从闲云野鹤的向往到积极革命的志向,从一名练习生、演员,到书写救亡作曲家的思想转变。中学时,聂耳在《我之人生观》的作文中写道,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学,然后出外游历、出国读书,增长见识,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最后挣钱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与几个谈得来的朋友读书弹琴度悠闲时光。而这一处山清水秀让人隐逸的世外桃源,首选是昆明的西山。未经世事、天真未泯的少年时期,聂耳幻想着未来如何活得精彩、如何活得快乐。大学期间,聂耳又写了篇《我之人生观》,这一次的日记与中学时期相比有了巨大的思想转变,他在日记中写道:“种种的恶俗和许多不能适应新社会的旧礼教,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打倒的。换言之,就是打倒恶社会,建立新社会。”聂耳这个时期的理想已经变成希望学工科,研究点艺术,以实在考察之所得,建设新的社会。此时的聂耳秘密加入地下党组织,不愿意再当传统意义上言听计从的所谓好学生,他开始质疑现实、向往革命。聂耳的视角介于一个普通青年在那个时代中的自我生存和国家兴亡,他的文字读来十分令人动容,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思考和启示,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再如《文艺战士话当年》,共有十几本分册,其中的文章都是由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战士撰写,他们写战地生活、作品创作的故事、延安文艺座谈会对创作的影响、根据地文艺团体的工作等,其中不乏许多活跃在根据地的词曲作家笔墨。这些文字既是研究革命歌曲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参考史料,也是了解根据地革命文化的重要来源。
三、探索革命音乐校本课程的研发
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支持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有效配合,形成课程育人合力;提出可以挖掘特色文化、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等方面资源的育人价值。可以积极探索大中小学革命音乐校本课程研发,结合革命音乐与历史故事、英雄榜样和革命精神的学习,从革命音乐文化中探索社会和文化深层结构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家园,增强音乐课堂中革命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一)将革命音乐与历史故事相结合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无论哪种文艺形式,讲故事都是吸引人的最好策略,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爱听故事的情结,学生对于革命音乐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学习一定也有这样的心理和欣赏需求。与革命音乐相关的故事有很多,突破“讲好故事”这一关,既可以将音乐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又可以使学生学习四史,在无形中熏陶和渲染革命音乐文化。
“复光复亮,宗旨一样。携手并肩,还怕那桩?”——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家施存统为了表达他对钟复光的爱情和革命理想,作了一首浪漫且富有革命精神的打油诗。这首诗除了表现出浓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蕴藏着浪漫温馨的故事:施存统是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曾参与创办《浙江新潮》、当选团中央书记。钟复光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少女时代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在向工人宣传、出版革命书刊等工作中处处走在前面。1923年,钟复光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施存统来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工作。在一次交谈中,钟复光提问施存统“如何创造自己,如何有益社会”,施存统刻了一枚“复光复亮”的图章,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施复亮来回答她,在当时被传为一段佳话。1940年,施复亮和钟复光的儿子出生了,就是后来的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施光南在父母的培养下,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写下了《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妈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千余首音乐作品,许多作品被选入各个版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就编印着施光南作曲的作品《多情的土地》。
這个故事启示人们,既要学习革命伴侣施复亮与钟复光不畏艰难的精神,又要学习施光南对待音乐创作严谨的态度,以此激励新一代音乐教师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将革命音乐与英雄榜样相结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921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有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践行者,也有许多用歌曲记录下来的民族英雄,至今使人们难以忘怀。革命音乐中的英雄榜样体现出人民英雄忠诚、执着、朴实的英雄品质,以及榜样的无穷力量,彰显着敢于担当与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歌颂了少年英雄王二小不畏生死,机智与敌人周旋的事迹。1941年的一天,王二小正在狼牙口村外的山坡上放牛,突然发现敌人正向村子走来,他为了掩护我军后方机关,勇敢地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他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这首反映根据地军民抗战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歌曲,1942年元旦经《晋察冀日报》“老百姓”副刊发表后,被群众广为传唱,甚至传唱到敌占区,对晋察冀边区的抗战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这首歌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印着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如今听来依旧使人热泪盈眶。
由赵洵作词、徐曙作曲的叙事歌曲《晋察冀小姑娘》,全曲共九段词,歌曲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小姑娘不畏生死,坚守军民誓约的感人故事。作曲家徐曙运用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北方大鼓,赋予歌曲说唱的形式,在一声声唱词与念白中塑造了小姑娘不畏生死、坚决斗争,为保卫家园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应把榜样学。王二小和晋察冀小姑娘的故事催人泪下,他们展现了一种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人们传承与弘扬。学习英雄故事,认识英雄形象,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勇敢面对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生活中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三)将革命音乐与革命精神相结合
如今在唱響革命歌曲的同时,也唱响了革命精神,加深了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青少年,引导其从中汲取信仰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发展,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有一首歌曾被誉为战场上的“精神原子弹”,它的词曲作者都是奔赴一线的革命战士,这首歌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麻扶摇写了一首出征诗《打败美帝野心狼》,周巍峙从新华社《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被这首诗深深打动,当天就将诗谱成曲。这首歌曲体现了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视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抗美援朝精神。在半个世纪的光阴流转后,词作者麻扶摇和曲作者周巍峙于2000年第一次见面,五十年前麻扶摇奔赴沙场举枪征战,周巍峙守卫家园挥笔呐喊,当他们见面时已是人生暮年、霜染两鬓,两人在家中促膝长谈、回首往事的场景令人十分感动。
结合革命音乐和历史故事来学习革命精神,通过对歌曲的背景、主题、精神等层面进行分析,梳理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中蕴含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将歌曲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建立联系,进而增强革命音乐课程的启发性,为弘扬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学习革命音乐、学习党史增添新的动力。
四、组织与革命音乐相关的艺术实践
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与革命音乐相关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也可以探索“革命音乐+”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革命音乐文化理解的“知行合一”,使教师在实践中提升革命音乐文化素养。
(一)组织革命音乐文化采风
以重要节日为契机,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五一劳动节、五四纪念日等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到所在地方红色基地实地感受革命文化,如八路军总部旧址、古田会议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沂蒙山根据地红色旅游区、聂耳故居、延安革命纪念地、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地,接触生动的场景,走进一张张旧照片、一件件纪念物、一本本日记,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革命音乐文化的理解,唤起学生对革命文化学习的热情;有助于教师掌握更多的革命史实、知识,且将其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二)组织观看与开展与革命音乐相关的文艺演出、音乐节、学术讲座等活动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央歌剧院上演的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同心结》、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的大型红色原创话剧《碉楼·寒燕归巢》、江苏大剧院上演的南京民族乐团红色经典音乐会“我们的节日”等演出;还可以请经典革命音乐作品的词曲作家、老红军、革命战士后代进行革命音乐系列讲座或走访,听他们唱歌、讲故事,有助于在学生中间营造欣赏革命音乐文化的氛围;有助于教师积累更多教学素材,更准确、生动地在教学活动中将革命音乐与英雄人物、历史故事、革命精神等有机结合起来。
(三)探索“革命音乐+”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以“音乐+党建”的理念,开展了以“百年红船歌声扬”为主题的系列音乐党课活动,用音乐阐述党的历史、用艺术展现党的思想,将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舞蹈结合起来,让党史的学习更加生动有情,更具普适性。教师可以以此为范本,探索以“革命音乐+思政教育”“革命音乐+历史史话”“革命音乐+理想信念”“革命音乐+哲学科学”等理念为主题的课程或活动,促进革命音乐的教学转化,打开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破解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困局。
(四)组织革命音乐相关的社会服务
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宣讲革命音乐文化、举办革命音乐文化汇演进社区、进基层、返家乡,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社区和基层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革命音乐的社会服务功能,带动家乡红色旅游,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在“行走的思政课”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走出校园与不同的社会群体产生互动,丰富人生体验,达到将所学融入社会、应用于社会实践的目的,还能助力音乐教师在社会大舞台上实现“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发展史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发展,占据了20世纪初以来中国音乐的“半壁江山”,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革命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音乐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和革命战斗一直紧密配合,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不仅在战争年代成为鼓励军民进行战斗的有力武器,在今天依然是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激励人们在新时代开辟美好的未来。革命音乐教育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提升革命音乐文化素养,讲好革命音乐、历史故事和革命精神,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
[2]聂耳著.聂耳日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
[3]晋察冀文艺研究会编.文艺战士话当年(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4]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