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当今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2023-09-20苌艳

艺术评鉴 2023年15期
关键词:演奏艺术传承与创新民族乐器

苌艳

【摘   要】琵琶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其拥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在我国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演奏技法,如今琵琶音乐艺术已经遍及到各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它以自身独有的艺术形式屹然矗立于我国民族乐器之林,并对其他民族乐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就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展开简要探讨。

【关键词】琵琶  演奏艺术  民族乐器  传承与创新

琵琶作为我国弹拨乐器之首,属于拨弦类的弦鸣乐器,其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签,见证着华夏文明的发展,通过琵琶及其艺术发展史,能够从中窥探过去文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及精神概况,同时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史也是我国音乐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脉络。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能够作为独奏乐器,同时也是民族乐器合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在琵琶的音乐表达方面,其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演奏中呈現出来的旋律既有柔情似水、又有轻松活泼等各种情绪。在琵琶演奏艺术中,可以说其表现力相当丰富,演奏技法独特,拥有独特的个性。研究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创新,既可以进一步丰富琵琶的演奏技艺,而且能有效提升琵琶这一民族艺术在当下的传承价值。

在琵琶的演奏技法中,和很多传统民族乐器一样,均包含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两个方面,但是琵琶相对于其他民族乐器来说,其技法有自身独有的特征,比较复杂,可以说琵琶演奏属于民族乐器中相对较难的乐器。所以对于琵琶演奏者来说,在学习琵琶演奏艺术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传统的演奏技巧,同时还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准确、深刻把握琵琶演奏精髓。

一、琵琶传统演奏艺术的简要发展脉络

(一)传统琵琶的雏形

当下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琵琶大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最早是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在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一书中写道:“推手前日枇,引手却日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那个时候琵琶的基本形状和如今大家使用的琵琶不一样,它的箱体呈圆形,直颈的形状,琵琶的音位和弦的数量相对不固定,有时候五根弦,有时候为六根,人们称其为“秦琵琶”,经过长时间发展后,这一琵琶后来演变成为当下的阮这一民族乐器。曲项琵琶才是人们如今所见的真正琵琶,它是大约在公元5—6世纪从西域传入的一种乐器,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胡琵琶”。这一乐器呈曲颈形状,琵琶的共鸣箱呈梨形,有四根弦,也就具备如今人们所见的传统民族乐器琵琶的形状。

(二)唐代是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期

唐朝的时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得到了空前发展,音乐在当时也到达鼎盛期,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音乐都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琵琶这一乐器更遍及大街小巷,成为人们所见较多的乐器之一。这样的现象曾被当时很多文人雅士所描述和记载,例如大家熟悉的白居易的诗篇《琵琶行》中就对琵琶进行过生动而形象的描写:“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如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这些经典诗句中不难看出琵琶在当时的盛行程度。由于当时朝廷对音乐非常重视,很多音乐学者对乐器进行了创新发展,同时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琵琶这一传统民族乐器也乘上这一春风继续发展,在演奏技法和制作方面都得到了空前进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演奏上从横抱方式转变为竖抱方式,同时把使用拨子演奏的方式变为用手指进行演奏。制作上把琵琶的颈部进行加宽,把共鸣箱的下半部分制作成由宽变窄的形状,使得左右按音更加容易,同时将音位从四个变为十六个,大大增加了琵琶的音域范围。经过这两个方面的创新后,琵琶的演奏技艺得到提升,无论从左手还是右手,都获得了空前发展,右手上形成了轮指统和二弹挑两个主要系统,左手方面也形成了按指和推拉两个主要系统。

(三)琵琶演奏艺术的转型时期

大约在公元15世纪前后,琵琶演奏艺术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经过很多琵琶传人的不断创新发展,琵琶演奏形成武曲和文曲两大类别。其中武曲主要表现戏剧性作品,以激扬、壮观、紧张等气势宏伟和结构庞大的作品为主,如今大家熟知的《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就是琵琶武曲代表。而文曲和武曲则刚好相反,它主要以抒情、叙述的方式表达事物的深刻发展和深邃意境,如:大家熟知的《夕阳箫鼓》《灯月交辉》《汉宫秋月》等就是琵琶文曲代表。琵琶武曲和文曲的形成在中华民族历史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国以前,传统琵琶曲主要以我国五声音阶为主,到了民国后,琵琶演奏家增加了琵琶的琴码,出现了八项三十品的标准琵琶,这让琵琶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能演奏传统五声音阶的琵琶作品,而且还能表达十二平均律的新作品,实现了琵琶从五声到七声的转变,这为后来琵琶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琵琶演奏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末琵琶的创作和演奏主要以传统琵琶乐曲为主。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作曲家创作了很多琵琶作品,基本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代表作品有《彝族舞曲》《欢乐的日子》《赶花会》《狼牙山五壮士》《送我一支玫瑰花》《天山之春》等,这些作品都是在琵琶传统武曲和文曲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技法、结构、旋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发展和创新,为琵琶演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90年代,琵琶作品的创作继续延续前面的风格和手法,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创新,除了独奏作品外,还出现了很多重奏及协奏曲等不同形式结构的作品。如:曹光平的《琵琶行》、牛春来的《牧马》、顾冠仁的《花木兰》等,这些作品为后期作曲家的创作打开了更多思路,引领了琵琶艺术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后,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更为多元化,风格也进一步体现出新时代特色,在继承传统技法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技法,琵琶作品方面更是层出不穷、风格各异。

二、琵琶演奏艺术在当今的基本情况

当今的琵琶演奏艺术主要包含演奏技法、音乐作品及艺术表达三个方面。

(一)琵琶演奏技法

当下琵琶演奏技法中,除了传统的演奏技法外,创作者还受其他乐器技法影响及现代表达需要,增加了一些特殊技法。

琵琶演奏技法中最基础的是右手的弹和挑,尽管这种技法属于琵琶的基础右手技巧,其看似简单,实则变化多端,要完成好也需要进行刻苦训练。琵琶演奏中右手的另一个重要技巧是轮指,它属于琵琶演奏中的核心技巧,主要是用右手的手指依次按照顺序进行演奏,这一技法赋予音乐更多变化。扫拂是琵琶右手演奏的关键技巧,它有点类似于吉他演奏中的扫弦技法,都是用右手手指同时弹响几根弦,扫拂技法对于琵琶演奏来说爆发力很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除了这些琵琶右手的技法外,还有勾、挂、抹、夹弹等数十种技法。

在琵琶的演奏艺术中,除了右手技法外,左手技法也很重要,尤其对于各种派别和风格的展现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左手最基礎的是按音,琵琶演奏中各种音高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左手按音。另外左手还有推、拉、吟、揉、打音、绞弦、颤音、顿音、泛音等多种技法。

除了以上传统技法外,在当今演奏中还推出了一些新技法,如:拍板、滑奏、点弦、用弓拉奏等。

(二)琵琶音乐作品

在当今琵琶演奏作品中,除了传统的作品外,还产生了很多新创作及改编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纷繁多彩、风格迥异,除了独奏作品外,还有很多重奏、协奏曲等大型作品。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和琵琶演奏家,他们都不同程度对我国琵琶演奏艺术作出贡献。比如刘天华的《歌舞引》;吴祖祥、王燕樵、刘德海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王瑞创作的重奏曲《江格尔传奇》;赵聪创作的《丝路飞天》等。这些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三)琵琶艺术表达

当今琵琶演奏艺术中,由于乐器制造业的发展,人们对琵琶音乐的声音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度。琵琶音乐中,演奏家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他们通过个人的理解在相同或不同的作品中均传达出个人的强烈情感。通过琵琶这一独特的弹拨乐器,表达不同的流派风格,传递出作品深邃的意境。通过琵琶音乐文化的呈现,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进一步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三、当代对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方式

(一)传统演奏形式和技法的传承

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等全球化发展迅速,各地区之间的音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很多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都在不断努力。琵琶方面,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先生曾经做了很多尝试,并且获得很大成功,他对琵琶的形制进行改革,另外,立足于传统琵琶的演奏形式,在继承传统琵琶演奏技法的基础上,融合西方一些乐器技法,对琵琶演奏技法不断推陈出新,并创作出相应的琵琶独奏曲和专项练习曲作品进行实践运用。在刘天华的琵琶作品中,他总结了前人的演奏经验,合理运用传统演奏技法,并将古琴技法的“绰”“注”移植和演变到琵琶中,进一步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法。他曾师从于沈肇州,所以沈先生的琵琶演奏风格对他影响深远,在刘天华的琵琶创作和琵琶演奏中,也继承了前辈的演奏形式和技法。

在琵琶演奏艺术的继承方面,我国还有另一位堪称国宝级大师的近现代琵琶演奏家刘德海,他对传统的琵琶演奏艺术十分精通,拥有极高的领悟能力,同时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包罗万象,博采众长,在不断探索琵琶演奏艺术的过程中进一步创新。在他一生的琵琶艺术事业中,先后为后人留下了《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踏青》《磨坊》《纺车》等作品,同时还撰写了专门的琵琶练习曲集,可以认为刘德海先生为我国当今的琵琶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然我国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人物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但综合来看,所有的传承人都是在传统的演奏形式和技法上加以弘扬发展,并以此为根基进行自我突破。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属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琵琶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从产生以来,曾承载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脉络。而本文所提及的琵琶文化主要是指琵琶这一乐器及其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其中包含它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文化渊源、文化审美等内容。首先,从琵琶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以来,对它进行演奏的都是华夏子孙,这些演奏者都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本身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次,在琵琶的很多音乐作品中,其内容涉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文学题材等,这些内容都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壮丽辉煌、雄伟壮美的《十面埋伏》、展现作者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的《大浪淘沙》、音乐语言质朴而丰富的《阳春白雪》、取材于北方游牧民族狩猎生活的《海青拿天鹅》等作品,均透露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气息。最后,在传统审美文化方面,琵琶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其审美始终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观保持一致,无论是音乐的意蕴美、意境美、形式美等,都充分彰显出我国独特的审美思想。由此可见,当代对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其实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培育和教化功能的传承

音乐的教育就是培养完美的人格,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将美育定义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认为音乐教育能培养人良好的道德情操,能有效提升人的道德品质。琵琶作为音乐教育中的其中一项,能不断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当今的琵琶艺术教育也较好地继承了这一重要原则。在教化功能方面,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提倡“礼治”,认为音乐能从道德上感化人,所以他提出了音乐“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可见古人对音乐教化功能就非常重视,总体来说,琵琶艺术教化功能就是通过琵琶演奏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使学习者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首先,琵琶演奏艺术从产生以来就是传递琵琶艺术家思想的载体之一,从琵琶音乐文化的目的来看,琵琶演奏艺术的学习和传承本身就是艺术教化的体现形式。音乐艺术是音乐家内心世界的展示,作曲家创作的琵琶作品必然是他们的情绪表达,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诉。琵琶音乐正是用声音表达作者对自身所处时代文化的诠释,通过他们的作品能让人感受到真、善、美和假、丑、恶。琵琶作品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同时教育感化传承者。琵琶作品除了反映生活外,还能改变生活,这些都是琵琶艺术对学习和传承者的情感、思维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刚好是琵琶演奏艺术教化功能的体现。

其次,在学习和传承琵琶演奏艺术时,表演和欣赏琵琶作品的人都会受到琵琶艺术的教化作用。所以传承者和欣赏者都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认知水平,艺术修养方面要具备相当的能力才能受到教化。在欣赏琵琶演奏艺术时,最深刻的体验便是对琵琶艺术的认知及审美上的感悟提高,这刚好体现出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需要呈现教化功能。

最后,纵观音乐发展史,能看出其中教化功能的发挥情况。琵琶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也能在无形中带动社会文化发展。音乐艺术从开始就具有教化功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就以礼乐明教化,统治者希望通过音乐教育的感化,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如今音乐中的主旋律作品,其展现的功能也是具有教化成分,琵琶演奏艺术中也不乏类似的红色经典作品。

四、当下琵琶传统演奏艺术的创新形式

(一)琵琶音乐表现的新颖化

在传统的琵琶演奏中,主要以独奏的形式或简单的民乐合奏形式出现。而现如今,受西方管弦乐队的启发,在我国的民族交响乐队中,为了让整个乐队的音响效果多元化,同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丰富作品内容,可以充分发挥琵琶演奏艺术的表现力。作为具有十二平均律表现形式的琵琶,可以让乐队的韵律更富有层次感。在当下创作如此纷繁丰富的年代,可以进行中西融合的琵琶演奏艺术形式,如让琵琶和钢琴合作,创作二者协奏形式的音乐作品,让两个都具有十二平均律律制的乐器碰撞出新的火花,用新的形式呈现琵琶钢琴合奏室内乐作品。另外可以运用琵琶与西方弦乐组成重奏的表演形式,可以形成琵琶弦乐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多种重奏表达形式,呈现不同风格和形式的琵琶艺术作品。当然也可以使用琵琶与其他民族乐器和民族打击乐器合奏的表现形式等,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来丰富琵琶演奏艺术表现力。在传统的演奏姿势中,琵琶演奏者主要是坐着表演,而新时代为了舞台表现的需要,也可以创新这一方式,用站着的方式进行琵琶表演。以上这些方式都可以让琵琶音乐表现力得到新颖化发展,从而较好地实现琵琶艺术的创新。

(二)琵琶演奏技法的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琵琶演奏的发展相对来说还不太完善,很多著名琵琶演奏家在琵琶演奏研究中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充分推动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例如著名演奏家林石城在琵琶练习曲目教材中增添了“四指轮”的技法、吴祖强等人使用滑双弦等技巧创造了《草原小姐妹》等曲目、刘德海先生开创了“正反弹”等技法。通过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我国的琵琶演奏艺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展现出了琵琶艺术的独特魅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演奏技艺的提升,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呈现出更多形式,很多现代化的技法可以融入其中,充分表达更深的琵琶音乐意境。受弓弦乐器启发,可以用弓来拉奏琵琶弦,从中获得琵琶连续发音的另一种不同音色效果,以此来表达特殊琵琶音乐艺术。随着演奏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根据音乐的乐音和噪音分类,可以在演奏琵琶的过程中加入没有音高的拍弦,或者拍琵琶琴体的技法,这一技法主要是借鉴吉他演奏中的拍弦和打板的演奏方法,可以增强琵琶演奏的更多表现力,通过这些现代技法的运用,可以不断实现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

(三)琵琶演奏风格的多元化

传统的琵琶演奏风格本来就比较多元,而且形成了很多派别,比如:无锡派、崇明派、平湖派、浦东派等。对于当下的琵琶演奏艺术而言,还可以进行更多风格的创新发展。琵琶演奏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任何一种类型音乐的表演风格都可以用其来完成和展现。例如可以用琵琶来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以改编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用琵琶进行呈现,从而展现出不一样感觉的巴洛克音乐。另外,也可以从现代很多音乐表演风格中进行借鉴,从而不断创新琵琶演奏风格,呈现多元化。

(四)琵琶作品创作的多样化

从古至今,对于音乐来说,作品創作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琵琶演奏艺术也不例外。从琵琶在我国出现以来,催生了多首优秀琵琶作品,所以当今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中自然不能脱离琵琶作品的创新。

一是不断丰富原创作品。结合当下音乐创作教育和生活经验,组织创作人才队伍进行专业化创作,从而形成风格各异、内容多彩的琵琶作品。如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创作的《昭陵六骏》、廖晓筝创作的《红楼十二钗》,以及分别表现出河南、山西、新疆、云南人文风情的《河南曲子风》《渭水清》《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火把节之夜》等。这些精彩纷呈的作品为琵琶曲库的创新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二是加强改编类的作品类型。改编主要是根据既有音乐样本进行琵琶演奏化改编。当今各类优秀的音乐作品层出不穷,为了丰富琵琶演奏艺术,可以对这个作品进行移植和改编,以便通过琵琶这一乐器进行呈现。例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是一首著名的钢琴作品,琵琶演奏家可以对其进行改编,移植到琵琶上来演奏,从而实现琵琶演奏速度和难度的训练。又如一些流行歌曲作品或优秀的影视作品等,都可以对其进行改编,以此不断丰富琵琶演奏艺术的多元化,以及琵琶演奏艺术的包容性。

(五)教学方式进一步系统化

琵琶演奏艺术教育在古代主要是依靠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琵琶演奏艺术的教育方式也要进行创新变化。一是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让琵琶学习得到更有效的发展,立足全方位发展训练更加出色的演奏者。二是学习或借鉴其他成熟的乐器教育法,注重琵琶演奏技巧与能力循序渐进提升的方式,让琵琶演奏学习系统化、专业化。三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琵琶演奏教学体系,不断夯实琵琶演奏教学水平,充实琵琶演奏教学内容,同时除了琵琶演奏专业教学外,还可以加入琵琶史、琵琶概论、琵琶审美等一些和琵琶专业相关的课程,利用这样的方式丰富学生对琵琶这一民族乐器的知识面,不断提升学习者对琵琶演奏艺术的自信心。

五、结语

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琵琶从业者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得到广大行业人士的支持。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琵琶演奏艺术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弘扬。在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方面,也得到了很多专业琵琶艺术家的重视,他们都在不断进行研究,相信通过广大琵琶艺术家的努力,我国的琵琶演奏艺术事业将会进入另一个春天,同时以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为出发点,进一步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一个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俊.近20年琵琶演奏技术发展之探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张凌.20世纪80年代以来琵琶演奏技法发展的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王艺洁.论吟揉技法在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中的重要性[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4]王琛.当代琵琶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思维[J].戏剧之家,2015(11):92-93.

[5]杨晨.岭南音乐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以星海音乐学院琵琶重奏课程为例[J].黄河之声,2016(04):39-40.

[6]詹静漪.浅谈琵琶演奏技法的演变与创新[J].音乐天地,2010(05):59-60.

[7]李璐璐.承传 变革 创新——沈阳音乐学院琵琶教学体系形成过程的探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03):126-132.

[8]王欣洁.浅论刘德海《天鹅》琵琶作品的艺术继承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7(03):19-21.

[9]郭树荟.当代语境下的中国民族器乐独奏音乐——传承与创作双向路径与解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1):33-43+72.

猜你喜欢

演奏艺术传承与创新民族乐器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板胡演奏艺术中的技术运用
钢琴演奏中如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论竹笛演奏艺术的“技、韵、情”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