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3-09-17杜美丽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著名的礼仪之邦,始终强调仁义礼智信。教育教学始终强调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始终以培养学生正向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核心,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德育科目。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很多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了该科目的重要价值,学习兴趣极度缺乏,也极少投入精力。加之本身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没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搭配,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这也是造成道德与法治教学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教学工作逐渐融入现代科学技术,迎来了崭新的教育环境。基于此,本文将以互联网为核心,探究当下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互联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教学资源與方式
时代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各项事业的兴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其中互联网就是当下教育教学行业中的重要驱动因素,应用互联网能够有效推进教学活动的改革与优化,为培养优秀的中国青年做好软硬件的铺垫工作。在全球国际化大背景下,各国经济活动在本质上也是资源的竞争,互联网发展的极大优势便是促进资源的丰富。而互联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科目的重要意义,首要一点便是丰富了该科目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作为重要的德育科目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启蒙小学阶段学生看待事物的本质思想和理念,尤其该阶段学生的观念尤其纯净,更易塑造。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丰富的信息资源极大地增加了教育教学的可塑性,自然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更多灵活真实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学校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引入“互联网+”,能够创造性地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带入更高阶层[1]。
(二)强化师生与家长交流
互联网除了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以外,对营造教学活动中的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当下互联网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打通了各类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交流沟通渠道,增强了教学活动中涉及的各层关系融洽度,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较为局限,还有部分流动家庭在教学环节上缺失了家长的关心与爱护,交流沟通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通过应用互联网上的各种社交软件,能够使家长与学校、学校与学生、学生与父母的三方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友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互联网+”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一)学科创新机遇
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小学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不仅打造了更为开放的校园和课堂,同时也让师生关系更为活跃,让原有的知识传授方式得到升级和优化。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再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更为广泛且快速地传递。教师利用互联网让教育实现开放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让知识垄断现象得以缓解和弥补。在此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迎来了全新机遇,教师不再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的唯一传授者,学校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各种线上教育资源遍布互联网,教师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引路人,要做的便是指导学生学会甄别各类信息资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同时也能实现与教师、父母和同学之间的无障碍交流。
(二)未来教学挑战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互联网虽然为教育教学带来了便利,却也为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难题与挑战。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方面学生自身行为意识还不够健全,需要教师积极科学地引导,因为一旦发生差错便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吸引力不强,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而网络时代下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和各类电子设备,容易迷惑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毒害和侵蚀作用。同时,新的教育背景下,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过度依赖多媒体信息教学设备和电子辅助教学软件等。虽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无可谬论,但冰冷的互联网络容易造成教师教学活动缺乏真情实意,与学生交流沟通力度薄弱,甚至在讲解教学案例时,无法达到共同深入探究的教学目标。久而久之,这种教学现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互联网的看法,形成过度依赖。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未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面对的课堂挑战,亟须得到创新优化[2]。
三、“互联网+”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以互联网资源,强化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始终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工作者要深知教学活动中兴趣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这类德育科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想要更好地获得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从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得到小学生的关注度。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多采用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大量的文字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觉得课程枯燥乏味且难于理解,这种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得到了新契机,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以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介质传输知识内容,构建生动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让学生真正热爱起道德与法治学习,使德育教育工作发挥重要的价值[3]。
例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排队的重要价值,以及其背后的道德与法治内涵,深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不插队、不抢队。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该节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前网络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制作成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例如,老师以不守规则的叮当狗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观看趣味动画的同时,深入地了解该节知识内容的内涵与深意。随后教师邀请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并结合本节教学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想呢?那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需要排队的现象大概都有哪些呢?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进行回忆并且主动思考守规则排队这些道德准则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以互联网优势,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情境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氛围中,并且强化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一般来说,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往往会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针对性地选取不同情境的创设方法,如游戏情境创设法、生活情境创设法以及问题情境创设法,不同情境的效果也千差万别。在小学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还会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更为便利,也更为生动,创设的路径丰富多样,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将原本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具象化和生动化,并且配以真实且易于理解的教学案例。学生在如此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快速理解知识点,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另外,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喜好特征,针对性地选取创设情境的素材和方式,让学生能够用辨析的角度去思考教师预设的教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道德与法治问题[4]。
例如:在《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节课时,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该节知识内容。首先,教师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图片视频,其中有很多同龄小朋友上学时的场景,他们脸上写满了幸福与快乐,这些教学素材能够让学生关联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回忆自己上学路上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其次,应当考虑到该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上学情绪,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随后教师正式引入本节课程知识教学工作:大家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吗?我们背上新书包,走进这所学校,并见到了旁边的同学,请问同学们那一天开心吗?学校的哥哥姐姐们有没有欢迎大家呢?老师提问完成后,学生进入思考阶段。老师选择恰当的教学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最后,教师加以总结,鼓励学生要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为自己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作出努力。
(三)以互联网为便利,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
互联网的另一重要优势就是让学科教学工作能够更加多元化,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能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而突破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受到教学资源、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抽象的知识点只能通过板书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但也正是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误以为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且不易于理解,逐渐产生抵触心理。而在互联网时代,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电子设备、手机APP 等来完成教学活动的辅助工作。例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教学课件,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生动化;利用微信、QQ 等社交媒体,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频率,保持稳定的内驱力,形成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利用微课视频,让原本复杂的知识内容通过线上传递,使学生反复研读,精进技能[5]。
例如,在教学《这些都是大家的》这一课时,结合该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让学生知道爱护身边公物的重要意义。随后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教学视频,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够供学生课下反复观看,深入理解本节课程内容。如果教师有充足的课余时间,也可以自己录制微视频,一方面能够强化自身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用心和态度,从而更为珍惜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还可以将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和其他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如此利用互联网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突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能够无时无刻地沉浸在教学辅导中。同时教师也应当利用互联网打开与学生的交流通道,让学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可以向教师请教,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正作用。
(四)以互联网价值,延伸生活教学范围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丰富教学资源,延伸生活教学范围,以真实且受到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核心,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不仅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科目与生活的重要关联性。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科目,既取之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核心,为学生灌输大量的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内容,而其中的教学案例也较为陈旧,与当下时政热点话题差异较大,不能有效地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教学课堂进行升级,利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选取真实的教学案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能让教学活动落到实处。在教学《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该节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在网上搜集大量的交通资源图片和视频,整合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体验。随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模拟练习不同情景下交通规则的适用情况。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学生总结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和感悟,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加以鼓励,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和兴趣。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正在迎来全新的教育契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搜集大量学习视频资源和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让课堂再现活力,也让德育价值更高,素养培养更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杜美丽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石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