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

2023-09-16焦雪松鲁冰冰司萍

华章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焦雪松 鲁冰冰 司萍

[摘 要]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同时也是民生问题。随着后疫情时代毕业生滞留以及大学扩招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愈加显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指导学生就业的必修课程,应当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本文详细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并探究了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讨论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择业;课程改革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问题进行指导和辅导的课程。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着密切关系,彼此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202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全周期、全课程育人格局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相融合,进而形成相互协同效应。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一方面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有担当、有作为、有理想的新青年,为社会进步提供有效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1]。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各地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扩招计划,导致高校学生数量逐年攀升,毕业生不断增加,但学生思政素养却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高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设了多门类课程,按照课程性质可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等;按照专业类型可分为专业课和非专业课。按照学校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按时毕业,但大部分同学在经历初高中辛苦学习后,在大学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存在学习懈怠行为。有些同学存在旷课、违规违纪等行为,还有某些同学觉得只要专业课学好将来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等。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将思政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中,可以更有效引导学生的择业就业观,也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2]。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教育及发展的要求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各地高校在结合学校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路径。我们可以通过开设专业课程来提升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来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等。高校的招生与就业离不开宣传,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是高校建设的根本所在,然而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并非一朝一夕,从学生入校前就要有合理的谋划。根据调查发现,我们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度,使得课堂不仅有公式、单词、文字、实验等。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极大丰富了课堂的授课内容。良好的学风、班风为高校的建设以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基础[3]。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根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约达1158万人。这种趋势不仅增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受疫情影响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剧。在大学学习期间,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各异,但课程总量普遍较大。虽然掌握和理解专业知识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然而近年来毕业生的反馈表明,即使专业知识储备丰富,也并不能确保找到满意的工作。实际上就业结果与专业能力、机遇、心态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在新闻中常常能看到个别职位的竞争比达到1:1000,甚至更高,因此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难题。将思政课程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有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提升理解能力和心理素质[4]。

(四)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当前社会人才所需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部分行业正在逐渐衰退,而新兴领域例如人工智能、医疗康养、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正迅速崛起。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企业建设,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企业的涅槃重生与消亡并存,裁员和降薪现象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当前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毕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却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减少了对自我提升的追求,以至于频繁出现打游戏、旷课、挂科、退学等不良行为。一些学生甚至讽刺毕业等同于失业,即便是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也缺乏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影响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被接纳度。经实地走访调查得知,相较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学习态度、处事方式和心理素质及就业态度。因此,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资源[5]。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一)结合就业指导课程导入课程思政

根据相关就业指导教材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通常开设12至20课时,且主要授课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理想与就业观念、学习目标与就业准备、大学的就业方式、就业的程序以及途径、求职的方法与技巧、就业的心理调适、就业规则与权益保护、社会适应能力与成功路径。在职业理想与就业观念章节,可以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如何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6]。在学习目标与就业准备章节,可以深入讨论个人理想信念、自我完善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性。在探讨大学就业方式章节,可以注重讲解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和服务社会的意义。就业程序及途径章节的授课,应着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求职方法与技巧章节可以结合与人相处的实践技能,教导学生善待他人。在讲授就业的心理调适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面对压力的心理素质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就业规则与权益保护章节,应提倡个人权益保护,坚决反对侵犯他人權益,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最后,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如何走向成功章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教导他们如何踏实工作,适应社会。课程应有针对性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章节中,以培养出既有能力、又具有道德,并且有作为的社会型人才[7]。

(二)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课程思政理念不仅要求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塑造。在这一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应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使课程不仅传授就业知识,也成为传播正确价值观、塑造良好思想品格的平台。实现课程思政实践,需要在课程中设置有意义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师也应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推动者,通过个人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因此,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需要将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打破传统就业指导课程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局限,从而实现课程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8]。

(三)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实现课程思政实践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环节应该得到强化,这是因为实践环节不仅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课程实践环节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其中,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现状和就业趋势,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同时,还应重视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学生真正接触社会,实践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应引导学生在实习中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职业道德,通过这样的实践环节强化,我们可以实现课程思政的深入人心,从而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

(四)教师培训与发展的支持

首先,需要进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了解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增强的能力。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教师的意见和反馈,明确他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需求。基于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课程思政理念的介绍与理解、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与讨论等方面。培训方法可以采用研讨会、培训讲座、案例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为了支持教师培训,需要建设和整合相应的培训资源。可以开发教学教材、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等,以供教师自主学习和参考;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平台或在线学习社区,提供教师培训的相关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需要建立培训评估与反馈机制,以确保培训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可以通过培训后的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和教学成果评价等方式收集教师的培训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培训方案的调整和改进。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培训与发展,可以推动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比如,组织教师跨学科的研讨会、研究小组或合作项目,让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教学策略,并共同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相关培训研修项目或学术会议,提供参与专业发展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发展[9]。

(五)设计改革效果评估指标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效果评估,设计相应的评估指标十分关键。首先,对于课程内容的思政性,评估其是否能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其次,就实践环节而言,评估指导课程能否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如求职技能、职业规划能力等。再次,对教师队伍进行评估,考查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思政理论素养和职业指导能力,能否将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最后,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估,学生的满意度和接受度是评估改革成效的重要反馈。同时,也需关注改革后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是对整体改革效果的直接体现。以上这些指标设计和实施,均应体现出课程思政理念,以实现课程思政实践目标。

结束语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迫在眉睫,我们应当结合国家政策以及高校建设实际,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进课堂的相关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前谋划就业择业,为社会输送高思想、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文彬.“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8):14-15.

[2]孔标.“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3):179-182.

[3]李华京,陈超群.工匠精神培育目标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9):140-141.

[4]丁伟,魏冰,沈嘉斌.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构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9(1):135-139.

[5]王海军.新时代背景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5):75-78.

[6]杨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20,19(2):114-116.

[7]李璐,周新胜.“课程思政”理念下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2):5-6.

[8]甘海燕.课程思政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实践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5):67-68.

[9]刘曾礼.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研究[J].环球市场,2021(1):311,313.

作者简介:焦雪松(1990— ),男,汉族,吉林辽源人,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21年安徽科技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大学生就业指导(xj2021097);2021安徽科技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以网络安全专业为例(X2021071)。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新闻导读:《大学生就业指导》参与式教学的探索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环节渗透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