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因素分析

2016-05-19江超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

江超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企业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这种饱和的趋势使大学生的就业范围缩小,进而增加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大学生在就业中无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各大高校首当其冲的重点工作。本文从剖析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误区入手,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而探讨出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心理误区;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引言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就业。当从校园里走出来时,每个大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充满自信的来到自己所向往的城市,渴望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然而,理想与现实是存在差距的,现实的打击让很多的大学生们失去了原有的自信和追求。甚至产生很严重的心理疾病。本文针对这些现象,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指导,帮助大学生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

1.过高期望心理

现在大学生的普遍心理是想要在毕业后,找到一份高工资,高职位的工作。在学校里学习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自认为具有能够胜任企业高职位的能力和水平。这种过度的自信,使他们在择业是十分挑剔。企业在招工时,一般很看中择业人的工作经验,对于刚步入社会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高工资高职位的工作他们录用不上,而对于较好就业的基层职位,他们又不想应聘。这就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象。“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仍存留在一些大学生的意识里,这些意识使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而现实容易让他们产生失落感,甚至是产生一些心理疾病。

2.紧张焦虑心理

我国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和一些城市的流动人口,就业的压力不断增大。同时,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消费水平不断升高。这些因素都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加了负担。进而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这些心理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使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3.过于依赖心理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想通过社会关系就业,依赖学校、父母、老师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自己不会主动选择,只是“守株待兔”。一旦依赖的关系靠不上,就开始埋怨这些社会关系不行。还想另谋渠道寻找捷径。这种依赖心理会让大学生变得懒惰、被动、缺乏主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而不是自己付出努力。这种心理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4.自卑心理

大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心中充满了理想抱负,但是,面对的就业形势却是艰难的,很多大学生要面临无数的困难和挫折。面对现实的不断打击,很多人失去了原有的自信,开始质疑自身的能力,进而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5.盲目攀比心理

喜欢攀比是很多青少年容易存在的一种心理。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也容易产生这种心理。有的大学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其他的人就开始盲目的跟风,甚至想找到工资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我国现在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多,企业竞争力的增大,下岗失业人口的增加,无一例外的都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加负担。

2.家庭因素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付出了很多,为了培养孩子上好大学,他们付出了精力,付出了金钱,他们对孩子是充满了期望的。面对父母的期望,大学生不得不面临就业的压力。

3.学校因素

在学校的四年,很多的大学生都是在轻松、愉悦的生活中度过的。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较少,使学生们没能利用好这四年的时间学习社会经验。等到大四毕业择业,势必会给他们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4.自身因素

每个大学生都有差异性。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未来的就业提前做好了准备。通过在校期间做一些兼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前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就会表现的自信、敢于竞争, 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实现手段能很好地把握。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策略分析

1.提高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社会经验不足,社交能力不强是每个毕业生普遍的现象。所以在择业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对面这些困难,大学生要学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逐渐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2.编制职业心理辅导教材

为了防止大学生在就业中因为压力而产生心理疾病,学校应该编制职业心理辅导教材,并开展相应的课程。

3.侧重实施针对性个体指导

针对不同的大学生心理状况,我们应该要侧重实施针对性的个体指导。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压力,实施针对性的个体指导,有利于提高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率。

4.正确对待挫折,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面对现在的就业形势,应届的毕业生由于刚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挫折,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困难中成长进步。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现在普遍面临的难题。现阶段,我们要及时给予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引导他们走出不良的就业心理误区,并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共同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社育.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5-6.

[2]何龙山.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体系建设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5):58-60.

[3]肖寒.试论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结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230-232.

[4]阙明坤.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须加强[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9-02-18(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环节渗透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