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

2023-09-15朱辰瑜

华章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大思政实践教学

[摘 要]文章从“大思政”教育观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应用。首先,文章提出了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树立学科意识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文章旨在探讨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实现,并且所有教职工都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科意识

近年来,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少高校开始探索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的实践教学,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本文旨在从“大思政”教育观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以期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树立学科意识

(一)从学科发展的高度,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从学科发展的高度,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为将来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其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途径,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高校所培养人才必备的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实现高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教学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将自身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想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有利于推进学科的协同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类人才,而实践教学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学科的协同发展[1]。

(二)从学科建设中积聚力量,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制订适合本校特色和需要的实践教学方案。每个高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需要制订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方案。这些方案应该由领导和教师共同制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根据不同学科给出特定的指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因此,高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更好地指导学生[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为了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校内科研机构等,这些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加强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和学术活动、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等,提供丰富的机会和平台;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论坛、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场所,促进他们的思想开阔。总之,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方面,从学科建设中积聚力量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应制订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并加强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科学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以常态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方式推进思政课工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个环节和方面,并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的是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展开,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倾听学生的声音,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还包括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思政课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未来职业发展必备的素质,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总之,在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科学认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就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以人为本,探索实践化教学

实践化教学强调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实习实训、项目研究等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在实践化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通常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实践化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发挥自己的潜力。实践化教学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总之,在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探索实践化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向。实践化教学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同时,还需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培養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系统化管理模式

高等院校应制订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课程设计与管理、师资队伍培养和评价、实践平台建设与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通过这些机制,可以确保实践教学规范化、持续性和稳定性,并使得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教师培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高校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发展,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和实践经验。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以及对教师进行常态化的教学督导和评价,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推动实践教学向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迈进的重要载体。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整合资源,建立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注重数据化管理,高等院校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实践教学进行数据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实践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和评价结果,促进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4]。总之,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系统化管理模式是推动实践教学向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迈进的关键。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强化教师培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注重数据化管理,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二)整合教师队伍,推动落实全员育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通过不同途径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和专业人才,同时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和发展。鼓励教师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激励措施。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文化,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高校应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思维开拓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高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督导和评价,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进行交流和培训,使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中,并注重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推动“全员育人”的目标落地。

总之,在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中,整合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更好地推动“全员育人”的目标落地。

(三)拓展育人载体,推动实现全方位育人

拓展官方授权的育人载体,在官方授权的育人载体上,高校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开发和完善各种资源,如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保证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关注和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全方位育人的实现。探索创新性的、实践性的育人载体,除了官方授权的育人载体之外,高校还可以探索创新性的、实践性的育人载体,比如,学生社团、志愿服务项目、科技创新竞赛、艺术文化活动等。这些载体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社会合作与资源整合,高等院校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将社会资源有机地整合到育人工作中。通过与企业、政府等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同时也能够拓展育人载体,推动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总之,在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中,拓展育人载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校应该不断完善官方授权的育人载体,同时探索创新性的、实践性的育人载体,加强社会合作与资源整合,推动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四)优化考核方式,推动实现全程育人

打破知识点分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高校應该打破知识点分割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核中,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素质、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如论文、实验报告、演讲、实际操作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推动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比如,可以设置思想汇报、综合实践、创新创业等环节,以多元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对学生的考核之外,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档案、教学督导、教学反馈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也可以保障教学质量和促进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5]。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在考核或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要确保评价指标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同时避免主观臆断和歧视行为的出现。通过制订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规范化的评价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总之,在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中,优化考核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校应该打破知识点分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并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推动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

结束语

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整合教师队伍、拓展育人载体、优化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和培训发展,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在拓展育人载体方面,学校应该不断完善官方授权的育人载体。

参考文献

[1]陈晓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科学,2018(6):102-112.

[2]刘强,杨志远.“大思政”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20(7):101-103.

[3]张君辉.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9(5):64-65.

[4]许亚军.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1(15):70-72.

[5]吴振鹏,郑宇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理论导刊,2020(11):107-108.

作者简介:朱辰瑜(1988—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大思政实践教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