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场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以大班数学活动“我给果树量身高”为例
2023-09-15王春花
文 王春花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是指幼儿对新事物有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苏韵农场”中自然资源丰富,除教师预设的一些活动外,丰富的环境资源常常会引发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事件,而这些突发事件有时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学期初,“苏韵农场”里新栽种了很多果树,我们预设在生态园中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起始阶段,我们并不确定幼儿会对生态园中的哪些资源感兴趣,幼儿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于是,我们带着幼儿一起走进生态园,让幼儿自主观察,自由发现。回到班级后,我们让每个幼儿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记录下自己感兴趣或者有困惑的话题。通过与幼儿交流对话发现,大家对新栽种的各种果树特别感兴趣:生态园里到底有哪些果树? 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他们长高了吗?哪一棵是果树王?……我们巧妙地围绕幼儿感兴趣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发起话题:给果树量身高,制作果树小档案。其实,从幼儿提出的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开展贴合幼儿兴趣、需要的话题和活动,是对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尊重。
二、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规划能力
幼儿活动前需要对一个主题或一个具体活动做好规划,包括对活动的开展、进行的预设和设计,合理制定规划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在“我给果树量身高”活动中,幼儿针对“用什么材料给果树量身高”展开讨论,并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材料。有的选择记号笔,有的选择皮尺,有的选择方块积木……第一次选择后,我们组织幼儿针对自己所选的材料是否合适再次开展讨论,结果发现有的材料太小,不便于测量,有的材料不方便保持,难以记录,有的材料可以测量但不会使用……在讨论中,幼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为正式测量做好准备。
三、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记录表能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发现,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我给果实量身高”大班数学活动中,运用记录表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活动中,我们让幼儿用多种方式、多元表征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并通过分享交流比较果树的高低。在分享交流中,幼儿发现同一棵果树,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例如,同一棵金橘树,用吸管积木测量是5根吸管积木多一点的高度,用球形积木则是12 块积木的高度;而同样一棵柠檬树,同样是用泥工板进行测量,有的是横着测量,有的是竖着测量,结果也不同。活动将幼儿的思维矛盾推到了高潮,而记录表的使用帮助幼儿厘清思路,为幼儿的分享和表达提供依据,有效促进幼儿分析能力的发展。
而同样是这几张记录表,从幼儿的记录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表征也是多元的。例如,金橘树的高度是5根吸管积木多一点,幼儿用5 根竖线,多一点则用半根竖线来表示,而柠檬树是5 块泥工板多一点,幼儿则用数字5 表示5 块泥工板,用“+”表示多一点。这样多元的表征方式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些偶发性问题或行为,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支持,抓住一起契机通过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交流分享来推动幼儿的活动进程。例如,在“我给果实量身高”大班数学活动中,同样是用泥工板测量的同一棵柠檬树,一名幼儿测量出来的结果是4 块泥工板多一点的高度,另一名幼儿测量出来的结果却是6 块泥工板不到一点。教师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过程和方法,发现测量方法会影响测量结果,充分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
四、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班数学活动“我给果树量身高”结束后,我们又提出问题:12 个球形积木的金橘树与5 块泥工板高的柠檬树到底谁比较高?已经超出我们身高范围的柚子树我们怎么进行测量呢?我们能运用这些工具测量出这些树有多粗吗?为此,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合作商议、制定计划。有的借助梯子进行爬高测量,有的借助竹竿进行对比测量。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再创造”,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