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特色资源构建的课程游戏化泥工活动

2022-01-03谭雨晴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泥工幼儿园游戏

谭雨晴

摘要:幼儿园泥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手工活动,对于幼儿耐心、细致、手眼协调、想象力、创造力等品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作品特别能反映幼儿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泥工活动在整个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占比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利用地域特色资源的建构,深入阐述了泥工活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开展。

关键词:地域特色资源 课程游戏化 泥工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的不断深入开展,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幼儿园的活动开始越来越强调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以及幼儿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的体现。幼儿园的泥工活动因其具有能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需要和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特魅力而深受广大幼儿园教师的青睐。

一、深度融合地域生活生成幼儿泥工活动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美术活动就是要在幼儿游戏中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因此泥工活动的开展不必拘泥于某一个美术教学活动中,而应该借助幼儿的地域生活在游戏中展开。例如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所需的各种的道具,可以由幼儿自发收集的各种地域材料。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能够在任何场景下进行游戏。游戏当然不会凭空产生,幼儿会自发的结合他们的生活,联想到生活中的各种地域资源的真实场景,泥工活动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功能帮助幼儿“迁想状物”“借形造物”,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提倡课程游戏化,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方式,将之前不被重视的一日生活融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例如在饭后的散步活动中,有幼儿发现了幼儿园的莲花开放了,我园地处江南,莲藕地域资源丰富。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可生成一个泥工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用超轻黏土团、搓、粘接的方法做成莲藕。同时可以加入讨论,幼儿自主确定泥工莲藕作品的具体玩法,通过这样的讨论,从而进一步梳理幼儿的生活的地域资源,激发幼儿参与泥工活动的兴趣。

二、地域资源再加工促进泥工技能的发展

地域资源的利用,必须让幼儿到大自然、到当地去扩大视野。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泥工活动,也可将泥工活动融入到游戏活动中,例如:开展集体泥工创意美术活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泥工区、创造性游戏中泥工材料的前店后作坊活动等。在各个年龄段都开展不同能力水平的揉、团、捏、卷等技能的泥工活动。如:利用当地比较有名的水果,小班的泥工活动《西山橘》,通过最简单的揉圆、压扁的方法,在橘子丰收的场景中添加翠绿的橘子。过年大家都要吃饺子,中班泥工活动《饺子》要求幼儿采用分泥、揉、团、捏、卷方法,同时完成饺子的皮和馅料的制作。海棠糕是苏式著名的小点心,在大班泥工活动《海棠糕》中则要求幼儿能够合理分割圆形,同时添加制作一系列的配料从而进行创造性的自主装饰。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水平的目标,促进幼儿掌握泥工活动的基本方法以及泥工制作的基本规律。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泥工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充分解放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利用地域资源创造性的表现泥工的手法。例如:在春节的时候,开展《年夜饭》泥工活动,元宵节开展《大团子》泥工活动,中秋节开展《苏式月饼》泥工活动等,利用幼儿熟悉的地域节日节气,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另一方面能增加幼儿自主的表现机会,同时还能促使幼儿进一步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课程游戏化都要求打破教学思维常规禁锢,幼兒的泥工活动不应该只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因地制宜的开展。例如在各种游戏中渗透泥工活动的内容,“娃娃家”中可以用泥工自制鸡头米来招待小客人,“小超市”中用泥工制作特殊的菜单吸引客人光顾,“建筑工地”中用泥工制作江南水乡房屋、树木、小动物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给幼儿展示泥工作品空间,使幼儿在平时的欣赏过程,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相互和谐的竞争中学习和进步。在时间上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泥工作品展示区可以分为完成区和待完成区。泥工作品的展示区不一定要设在班级中,也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设置在幼儿户外的游戏区域内。最好也能打破年龄段和班级的限制设置共有的作品展示区,在自然游戏的状态下让幼儿懂得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在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下共同提高泥工的创作能力。

三、以学促教确立幼儿泥工活动主体地位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美术活动,要求具有生活性,强调幼儿的生活本身带给幼儿的独特价值,更加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的“做”,而不是强调教师怎样去“教”。从而回归到以幼儿泥工作品的“做”与教师指导幼儿参与泥工活动的“教”统一协作,最终促使教师的“教”能够让幼儿的“做”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在幼儿泥工活动中,精美的泥工作品并不是衡量教师组织泥工活动好坏的标准。幼儿在教师“教”的背景下“学”的过程中,最终“做”的作品是否有构思,有创造性,能否真实表达自己才是“做”对教师“教”的最好诠释。

在幼儿泥工活动中,要始终以幼儿为主导,也包括前期活动的材料准备。不能以教师的目标或者经验来收集所需要的泥工材料,而应该从幼儿自己的兴趣需求出发,自主的收集当地地域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创作。当然要特别避免以教师“教”后预设的作品为范本,以此进行泥工活动的操作。例如在大班泥工活动《苏式梅花糕》中,教师提供了辅助泥工的五种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通过这些材料有规律组合,幼儿完成的作品将十分精美,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同样也提供相同的五种材料,幼儿却没有联系他们的地域生活,泥工作品也呈现出“四不像”的现象。前期由于过度的强调教师的“教”,忽略的幼儿的“学”,幼儿“做”的作品表面上精美但缺乏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的“教”如果不以确立幼儿为主体,脱离了幼儿的“学”和“做”,那么幼儿的手工能力将没有一个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刘秀银等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版

《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邓子红撰文《学前教育研究》 2009年第8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孔起英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猜你喜欢

泥工幼儿园游戏
爱“上”幼儿园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探讨废旧材料在幼儿泥工活动中的应用情况
“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