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课程资源 共促伙伴生长
——幼儿园“伙伴”课程资源运用的探索实践
2023-09-15文王辉
文 王 辉
我园在“伙伴”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资源的开放与运用诠释了“伙伴”的外延。为进一步深化伙伴课程研究,我园盘活物质资源,放大人文资源,通过判断幼儿经验需求、对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关注经验差异等,筛选园外三千米资源、开辟园内自然资源、引入家长优势资源、发现幼儿同伴资源,将“伙伴”课程资源转化以幼儿为本的“伙伴”课程实践路径,促成以幼儿为主体的伙伴课程实践落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陈鹤琴先生也建议:“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伙伴”课程是百家湖幼儿园基于自身实际进行的综合性园本课程改革,它以幼儿园为核心打造真实生活场,引入与幼儿这一生活主体共同生活的人、大自然、书等资源,支持幼儿经验的自主建构。“伙伴”课程的资源是多元的,有支持幼儿自主建构课程的自然物质与人文两类资源,我园将“伙伴”课程的物质资源根据现有的园内外资源划分为园外三千米资源、园内植物资源,将人文资源划分为节日节点资源、家长资源、幼儿同伴资源三种。幼儿在与“伙伴”课程资源的互动过程中更新、建构、丰富经验,获得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盘活物质资源,转化以幼儿为本的“伙伴”课程实践路径
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包括大量物质材料,对其价值的选择常常通过多种物质材料的选择来确保其价值的维持与呈现。在“伙伴”课程物质资源的建设中,我园通过判断经验需求,筛选园外三千米资源;对照《指南》要求,开辟园内自然资源;探索多元方式,优化园内图书资源,寻求“伙伴”资源的落地与操作性转化。
(一)判断经验需求,筛选园外三千米资源
以园外三千米资源为例,第一步,搜集方圆三千米以内的各种资源;第二步,根据目标筛选可能的教育资源,初步形成资源地图;第三步,设定资源调查问卷,筛选与幼儿已有经验相关的资源和感兴趣的资源,如百家湖1912、凤凰广场、胜太路地铁站、市民中心、百家湖小学等;第四步,依据幼儿经验和兴趣,开展相关项目活动,将可能的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在转化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某一资源开展的项目活动,如中班活动“走,去百家湖”,教师在调查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去百家湖春游,即确定春游地点、讨论春游路线、准备春游物品、分享春游经验,等等,以某一地点为载体,引导幼儿开展相关探究。
以下是中班幼儿在开展“走,去百家湖”过程中春游百家湖后创编的诗歌《在百家湖我发现》。
在百家湖,我发现,树叶绿了;
在百家湖,我发现,小花开啦!(阳阳)
在百家湖,我发现,一个又高大又雄伟的台,叫凤凰台;
在百家湖,我发现,一座又长又白的桥,叫白龙桥。(包包)
在百家湖,我发现,很多蚂蚁,组成蚂蚁团队;
在百家湖,我发现,很多像狗尾巴一样的狗尾巴草。(俊俊)
…………
另一种是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入某一资源支持幼儿的发展,如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幼儿有参观小学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幼儿带着好奇心去参观小学。
(二)对照《指南》要求,开辟园内自然资源
以园内植物资源为例,将园内植物资源划分为花、木、蔬菜、动物四类,标出其所在地理位置,如树的资源包含红枫、棕榈、银杏、山楂树、桃树等,花的资源包括桂花、紫叶李、紫藤、白玉兰、蝴蝶花、睡莲、垂丝海棠等,动物资源包括金鱼、乌龟等。
教师提前对每种植物的习性进行调查,整理出该植物的生长习性与特点、教育价值、对应指南的目标和使用建议等,以供开展需要相关课程的班级参考。
在“探秘桃胶”中:散步时,第一次进入果园,幼儿在观察果树后,将焦点聚焦在桃胶上,“我发现桃树上有很多桃胶。”“桃胶能不能做成胶水?”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最后大家一致想出做实验的办法解决问题。第二次进入果园,幼儿带着实验材料——两张纸和装桃胶的容器。他们把采摘到的桃胶夹在两张白纸中间,双手用力来回拍,发现桃胶黏到两张纸上。幼儿掩不住实验成功的激动,摘了许多桃胶带回教室准备下一步研究——制作桃胶胶水。幼儿开始讨论制作桃胶的方法,并商议着分成两组,第一组采用方法:晒干(吹干)桃胶做胶水实验。第二组采用方法:不用晒干桃胶,用其他可黏性树胶与桃胶混合制作,并讨论确定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接下来的实验,第一组幼儿带来电吹风给桃胶吹风,发现桃胶有黏性,确认可以做胶水。第二组则经过多日的曝晒,制作成功。教师运用园内自然资源,引导幼儿留意身边的事物,鼓励幼儿观察、发现、体验、记录,积累相关的经验、能力与品质。
二、放大人文资源,促成以幼儿为主体的“伙伴”课程实践
人文资源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成果总和,主要有以下几种资源形态: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观念资源等。我园将现有的“伙伴”课程资源——人文资源放大,关注核心经验,引入家长优势资源,发现幼儿同伴资源,建构幼儿为主体的“伙伴”课程。
(一)家园伙伴合力,引入家长优势资源
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伙伴、合作者,“伙伴”课程的卷入者,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是将家长助教资源运用到课程中。挖掘家长资源,开展“百幼一天”家长志愿活动和“百幼一课”家长助教活动,努力让家长伙伴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实施者、评价者。“百幼一课”以家长自有资源为基础,将家长的优势资源、特色特长引入课程中、课堂上,如在“交通工具”的主题下,教师邀请在机场工作的家长为幼儿介绍他们感兴趣的飞机,活动中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飞机模型与图片,在猜谜语的过程中揭秘飞机,引导幼儿在观察、摆弄中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简单了解飞机的种类及作用,知道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家长优势资源的引入,拓展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家长助教活动一方面让家长作为伙伴丰富了幼儿学习经验,另一方面让家长在志愿活动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育儿观,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二是正确定位家长在课程中的角色。一方面,家长是探究的支持者。在探究天牛的过程中,幼儿有许多关于天牛的问题,教师将问题留白,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探究,家长陪着幼儿网上查资料、带着幼儿到河边寻找新鲜的草喂食天牛,分享幼儿关于获取的关于天牛的经验,陪伴幼儿共同探究,做幼儿探究的支持者。另一方面,家长是课程的参与者。在开展课程“寻野记”的过程中,家长们便把自己收集到的野菜照片发给其他幼儿分享,和幼儿一起寻找“我最喜欢的野菜”,记录其外形特征、生长地点和食用功效,完成亲子野菜调查表与伙伴分享,一起寻找田间地头的各种野菜并记录下来,带着幼儿一起挖野菜、一起制作菊花脑蛋汤、香椿头炒鸡蛋、青团等美食。家长作为伙伴课程的卷入者,和幼儿一起享受着体验的过程。
(二)关注经验差异,发现幼儿同伴资源
小伙伴之间发展是有差异的、是平等的、互为先生、互为学生,这样的学习是有来有往的,在学习时幼儿以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一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推动同伴共生长。例如,教师结合中班幼儿的交往关键期开展“你好,朋友”主题活动,识一识新朋友、画一画老朋友,创设玩具分享真实情境、制造矛盾,共同解决问题,旨在引导幼儿掌握争取的交往方法,主动与同伴交往、交流、分享。例如,在大带小的“热闹的年货大街”活动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带着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起“逛街”买年货,一起商量要购买的物品和想玩的游戏,路途中保护好弟弟妹妹,帮助弟弟妹妹选择年货、玩游戏,体现了伙伴间的友爱与利他。
二是注重一日环节中同伴关系的建立。在幼儿结伴游戏中,原定的两人游戏加入三人,“第三者”遇阻,教师及时观察与引导,如何加入游戏?如何接纳同伴?成为同伴关系建立的话题。在自主餐点中,建立小伙伴互助机制,相互提醒,三个幼儿自由组成互助小组,商量好盥洗的顺序,依次如厕,出来后提醒下一位,从而在交往中建立良好关系。
三是关注运用同伴差异资源分享经验。一分享幼儿的愉悦或伤心的情绪,以求情绪的满足。二分享自己的新经验,如新的认知、新技能、新发现、新品质等,将新经验传递。三分享遇到的困难,以寻得解决的思路与办法。用幼儿的方法解决幼儿的问题,利于幼儿接受,差异资源为幼儿发展提供新经验。
“伙伴”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伙伴”课程资源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幼儿在一日常态下的与“伙伴”课程资源互动的过程中,在真实生活中探索,构建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与伴共玩、与伴共享的过程中学会共同生活,创造美好生活,与伙伴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