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城王氏家族政德思想演变探析

2023-09-15荣若飞文景刚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政德

荣若飞 文景刚

【摘 要】新城王氏被誉为明清齐鲁第一进士家族,自明嘉靖二十年至清末,历三百多年而久盛不衰,其根本在于将“为政以德”的政德思想纳入士大夫“修齐治平”政治理想的社会实践中。深入挖掘新城王氏政德传承的精神内涵,明晰新城王氏家族从积善德、育大德到明政德的政德思想演变历程,有益于启发当前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自觉树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政德理念,行动上自觉践行政德之时代要求。

【关键词】新城王氏;善德;政德

【中图分类号】I209;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027—03

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仕宦望族。从第四世王重光嘉靖二十年(1541)中进士,至第十七世王毓哲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人止,新城王氏家族中进士30人,举人52人,贡生158人,其中出仕为官者百余人,被誉为明清齐鲁第一进士家族、半朝王家。一个家族的仕宦之路能够跨越明清两朝,绵延十几代人而不绝,且代有闻人,这在中国历史上亦属罕见。分析原因,根本在于该家族在家族文化传承中把 “为政以德”政德思想与士大夫“修齐治平”政治理想实现了完美结合,将其化为家族发展的磅礴动力,践行了士大夫“道德传家十代以上”的至高理想。为切实推动新城王氏家族优秀文化“两创”研究,挖掘其政德传承的时代价值,本文拟从积善德、育大德和明政德三个层面深入剖析新城王氏家族政德思想的演变历程,系统展现新城王氏家族成员“忠勤清慎”的政德事迹,以期能对当今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建设有所启发,更好地领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深刻含义,从而自觉做讲政德的新时代复合型领导干部[1]。

一、善人善行积善德

新城王氏家族笃信“种德食报”,将后世的繁盛归结为家族先辈行善积德,其先祖行善积德的事迹多载于家谱和忠勤祠石刻的人物传记中,如《修谱凡例》《琅琊公傳》《善行公传》《新城王氏大槐记》及《让德公传》等。

(一)乐善好施有厚德

新城王氏发展初期,乐善好施为家族发展凝铸了“厚德”根基。《修谱凡例》中记载:“琅琊公徙新城,长益硕德敦善,敬老怜贫,乡人感之,乐于亲厚,遂家新城”,据此可知始祖王贵能够落户新城,实则源于其德行得到当地人的普遍认可。二世祖王伍受父辈言传身教,善德尤甚其父。《琅琊公传》记载:“其少者曰菩萨公”,叶向高撰写的《善行公传》对此也有记载:“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二)多行善事

《琅琊公传》记载:“琅琊公仁心慕义,诚而致行之,天性则然。所济虽弘,然不自知其善,况欲人知?……”将新城王氏的发展归结为王贵行善而不自知其善。

(三)言传身教布善德

从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的善德,到行善而不自知其善的阴德,说明新城王氏族人将“行善”看作日常生活习惯,没有故意为之。这也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一个新生的家族是如何从行“善德”?一方面是善行血脉传承。作为一个移民家族,新城王氏隶属匠籍,处于当时社会底层,家庭财力物力单薄,对于读书学习和立家训育德根本无从谈起,但史料却多有“王贵、王伍均有狭义之心,急人常先于己”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善德”是根源于新城王氏家族血脉传承中的质朴基因及因此而形成的善言善行的家族传承。另一方面是言行一致的身教。新城王氏先祖行善遵从本心,不求回报。如于慎行所说:“琅琊公父子以布衣处士之行所为德几何……夫施何论多寡,征其内心必有所独至耳。琅琊公仁心慕义,诚而致行之天性使然。”王伍槐树下舍粥赈济乡邻时候,不曾想过回报;穷人入室盗窃,主动给予粮食,保全其声名也不曾要过回报。以至于受其影响,“闾里闻其事,竞相劝励为善”。

二、家训族规育政德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三世祖王麟开始读书,四世祖王重光考中进士,实现了从农耕家族向书香门第甚至官宦之家的转变。王重光不忘家族道德传承,制定了第一则成文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以道义和读书治家教子,且把道义置于读书之前,树立了“德比才高”的人才观,新城王氏所育之德初显政德雏形,此后随着家族结构和族人身份变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脱离初级自发阶段,开始主动有意识地培育道德,“德”的内涵、外延均已发生质变,并逐步升华演变为“政德”。

(一)家族政德思想的“初创”

新城王氏家族政德思想是数百年仕宦践行“为政以德”理念的集体智慧。王重光是开创者,为官清廉、做事勤勉,写下《敬事说》,将“官以事进,事以敬集,敬以心懋。敬懋则事康,事康则官釐,官釐则职尽,职尽则义协,臣道也”作为干事创业的座右铭,嘉靖皇帝在其殉职后亲笔书写“忠勤可悯”并敕建忠勤祠。在其影响下,家族入仕为官者不结党、不空谈,展现出能吏、干吏、循吏风采。比如王之垣审理辽王下属杀害府吏之案,刚正不阿依法办案,获得时任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肯定;王象坤主政山西时关注民生、为民谋利,正风肃纪,严惩贪污,山西获得大治,等等。这种以“为政以德”为准则,以“忠勤报国、敬事担当、习礼畏法、洁己爱民”为实践的政德思想,逐渐成为新城王氏家族强有力的政德符号。

(二)政德思想的实践及经验遵循

新城王氏家族五世祖王之垣于户部左侍郎任上辞官归里后,二十多年间致力于家族经营,编写《历仕录》《摄生编》《百警编》《秉烛编》等家训书籍,以自身仕宦得失为引、为人处世道理为纲,教育家族成员树立正确的政德观,成为家族政德思想的力行者。

如其所著《历仕录》[2]记载:“予为举人时同罗峰兄到京,为先府君忠勤死事乞恩。时严世藩用事,贿赂公行,说者谓求葬典非五百金不可得。予云:‘今尽卖产业亦不足五百之数。倘不得,则空费,纵得之,荡家亦非先人所欲,不如回家择一好地修坟墙为稳,兄以为然。回家买毕易庵翁地,修今茔。兄司家棅,予同诸弟昼夜闭户读书,后各能成立,谕葬今竟得之,幸不辱先人也”。类似记载颇多,“管中窥豹”可知,王之垣以自身仕宦经历为例,通过分析事件的利弊得失,阐明利害关系,进而对后人为官立政德提供经验遵循:做人要有气节,不为功名利禄而丢失做人气节;为官要有底线,一心为公,坚守为官底线,才有直面陈规陋习的勇气;为政要心中有德,官员要常修个人德行,不能为自身利益,而增加百姓负担。受此影响,家族第六世出进士九人,父子、叔侄同朝为官者数十人,开创了新城王氏“半朝王家”的辉煌盛世。明人郭正域所言之“簪笏满床而子孙兄弟列在朝廷者,忠孝清白如出一轨”即是王氏家族“忠孝清白”政德实践的真实写照。

(三)政德思想的培养及丰富

随着家族出仕之人越来越多,对“德”的理解日益丰富,已经从普通意义上的“为善之德”演变为“为政以德”,着重培养政德理念。一是德比才高的人才观。把读书放在家族活动的重要位置,但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又将“德”置于比读书更高的位置。王重光将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升华,凝练成首则成文家训,把“道义”置于“读书”之前,为家族树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教育范本。二是阃范懿德教政德。新城王氏家族女性成员积极投身政德建设,母劝子廉、妇劝夫廉的事迹层出不穷。王重光夫人刘太淑人培育诸子刻苦读书、敬事担当、洁己爱民,为官诸子每次回家省亲,都亲自检查其行李,查看是否有不义之财。王象贲夫人毕安人在其赴任御史台时亦有规劝“国法不可玩,人心不可伤”,要求丈夫习礼畏法,只有心怀敬畏,才能谨慎为官,造福百姓。三是成果丰硕的家训著作。比如王重光《永宁寄诸儿辈读书六首》《敬事说》,王之垣《历仕录》《摄生编》《秉烛编》《百警编》《念祖约言》,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王渔洋《手镜》等。

三、知行合一明政德

本文认为,新城王氏五世、六世对“政德”的认知和理解已经尤为透彻,已达到知行合一的“明德”境界,主动将“忠勤报国、敬事担当、习礼畏法、洁己爱民”的政德思想融入于为官处事的日常活动之中,达到践行而不自知的境界。

(一)政德载体建设

一是家规家训形式的政德载体建设。自四世祖王重光首立家训始,五世、六世相继开展仕宦指导方面的家规家训。如王之垣的《历仕录》、王象晋的《清寤斋心赏编》等。其中《清寤斋心赏编》包罗万象,涉及修身、齐家、处世、养生和教育等多个方面,成为新城王氏家族家规家训的系统构架和总结。及至八世王渔洋,则将其毕生为官心得整理成《手镜》,以家书之名,诠循吏之道,融王渔洋一生为官之道、民本思想和廉政思想为一体,可谓政德教育教科书。二是实景实物形式的政德载体建设。忠勤祠留存的大量石刻及景观实物都是新城王氏家族大兴政德教育的历史文化载体,公诔碑、碑首载、刘太淑人传、水月松风石屏,甚至四世宫保牌坊都是记载家族荣耀,开展政德建设的文物载体。

(二)政德思想践行

明后期,新城王氏代有闻人,成为名扬海内的官宦世家,读书、仕途、政治已经融入到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德育成为家族成员的自觉行为。家族成员人人讲政德、修政德,普遍具有为国为民的胸怀和抱负。一是为政一方讲政德——洁己爱民、为民请命。如《明史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王象乾传》载:“出为保定知府,岁凶借马价银万两,散诸邑为糴本,期明岁输官,且曰输银输粟惟民便。至期获利数千,悉散贫民资牛種。”由此可知王象乾于灾荒之年,将马和银子借给百姓,便于百姓生产自救。待到百姓还款后,又将获得的利息数千钱,分给百姓买牛耕种。其爱民便民为民之心不言而知。二是辞官归里修德行——保境安民、为民解忧。王象晋辞官归里后,编撰农学巨著《群芳谱》试种高产作物红薯并大力推广,编撰医书药书解民之病痛[3]。王渔洋仕宦45年,官至刑部尚书,始终做到恪尽职守、宽政慎刑,坚持为国为民的理想抱负,辞官归里后发挥余热,为当地百姓伸张正义。大灾之年不与百姓争利,严格遵守朝廷“官员各自养佃户”的法令,即使家中无粮,也坚决拒绝官府的救济粮。其让利于民的德行,深受山东各级地方官员的钦佩。

(三)政德自觉养成

新城王氏家族世代忠良,满门循吏,具有良好的家风传承,族人入仕都身负维护家声之责任和义务,所以人人明德,并以此自我约束。王象晋在其著作《清寤斋心赏编》中记载:“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4]具有为官清廉的仕途自觉。王渔洋赴扬州上任前,母亲孙夫人告诫他:“汝少年为法吏,吾惧之。然扬,故尔祖旧游地也。其务尽职守,以嗣前烈。”孙夫人殷切希望儿子能够继承家族政德传承,勤政为民,廉洁自守。王渔洋不负母亲期望,扬州五年为官清廉谨慎,勤政爱民,为官一任,芳名流传。及至康熙三十七年,总结为官之德,著《手镜》教子,凸显了古代士大夫明德之风范。

新城王氏政德演变之路是对中国传统的“道德传家”理念的阐释升华,当“道德”上升到“政德”层面,内涵和外延便会产生质的变化,进而演化成新城王氏家族“忠勤清慎”的外在形象和标志,家族中人人维护、自觉遵守,是为明德,从而为家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结语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角度开展新城王氏家族政德思想的时代价值研究,需要从挖掘其演变脉络入手,分析其发展节点和特点,深度领会其中“忠勤报国、敬事担当、习礼畏法、洁己爱民”的精神内涵。以史为鉴,汲取新城王氏家族政德思想智慧,并与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相结合,有助于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德思维,并将政德理念融入家风建设工程,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立政德、讲政德的浓厚政德氛围。

参考文献:

[1]文景刚,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解析[J].长江丛刊, 2017(3).

[2](明)王之垣,著.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编.新编新城王氏家箴[M].扬州:广陵书社,2016.

[3]荣若飞.王象晋《辞世小言》的现代解析[J].新西部, 2019(2).

[4](明)王象晋,著.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编.清寤斋心赏编[M].扬州:广陵书社,201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明清新城王氏家族政德思想时代价值研究”(课题编号:2022—ZXLC—50)。

作者简介:荣若飞(1983—),男,山东桓台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王渔洋思想文化;文景刚(1981—),男,山东邹平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中国思想文化史。

猜你喜欢

政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文献综述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内涵、价值与践行路径
为党员干部建立“政德健康晴雨表”?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干部政德重在落地
昭化区探索建立基层政德评价体系
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