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观背青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23-09-04沈弘刘红健任少勇康佳王玉龙
沈弘 刘红健 任少勇 康佳 王玉龙
文章编号:1006-3188(2023)04-059-02
摘要:针对国内观背青鳉养殖产业发展特点、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观背青鳉;产业现状;观赏鱼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观赏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养殖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观背青鳉(Oryzias latipes var.)因其体型娇小,色彩多样,容易饲养,成为近几年国内发展比较迅速的新兴观赏鱼养殖品种之一[1]。观背青鳉是由野生青鳉经人工不断改良而来,成年体长仅2.0~4.0cm,能够耐受低溶氧和较广的盐分及温度范围,食性杂,在小型容器内可正常生长和繁殖。一般家庭养殖观背青鳉无需过滤、加热、增氧等设备[2],管理难度低,对新手友好,占地小,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来打理,适合现代较快的生活节奏,因此深受年轻人追捧。此外,观背青鳉受精卵的卵径大,卵膜透明,发育时间长,胚胎在器官发育完全后才会出膜,易采集易观察,是很好的科普教学材料[3]。
1 发展现状
1.1 发展迅速,产业链条逐渐完善
在国外,人们很早就将青鳉作为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4],经过多年的培育,演变出了大量的人工品种。观背青鳉进入国内发展的时间很短,起步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短短五六年间就从刚开始的基本无人知晓,无从购买,发展到现今在某些城市的花鸟市场有售卖。据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范围内销售观背青鳉约300~500万尾/年,年产值1500万元左右。尽管目前作为一个小众品类在全国数十亿的观赏鱼年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很小,但预计未来仍有较为广阔的上升空间。养殖供应基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福建、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等地,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在四川,拥有20余亩养殖场地,可生产商品鱼100万尾/年。观背青鳉已形成了引入与培育新品种、养殖生产、批发与零售、售后技术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生态也较为活跃,如零售商经常以线上直播拍卖的形式带动销售。
1.2 自身优势明显
金鱼作为观赏鱼国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近几年其市场消费能力呈现出疲软态势,交易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金鱼本身存养和运输成本较高[5]。据问卷统计显示,有90%的人表示喜爱观赏鱼,最终购买并饲养观赏鱼的人只有10%。消费者不愿购买和饲养观赏鱼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时间、精力以及饲养经验。而这些恰巧正是观背青鳉的明显优势,其运输和存养的成本较低,同时饲养难度也较低。观背青鳉也叫锦鳉,某些品种如红白和三色,拥有类似锦鲤的身形与花色,相较于锦鲤,它不需要庭院池塘,只需要一方小容器,因此也被戏称为“碗中锦鲤”。观背青鳉的这些特点正好满足了当下观赏鱼市场新时期的需求。
2 存在问题
2.1 养殖主体小而散,养殖模式粗放
目前主要以个体养殖户为主,少量以企业形式运营。养殖规模小而散,多利用庭前院后的空间,或租赁少量的用地如设施大棚开展养殖。养殖模式较为粗放落后,一般为庭院古法养殖和家庭作坊式养殖,多使用帆布池、地膜池或者大量的塑料容器,养殖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普遍较低,极少数安装有自动换水和循环净水设备。管理不够科学化系统化,多数以低成本的静态水养殖为主,养殖密度和效益较低。有些场地选址存在隐患,主要是地势太低或排水设施不到位导致水淹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总体来说,规模化养殖技术尚不够成熟,未形成科学的养殖技术规范。
2.2 规模化养殖下疾病频发
观背青鳉饲养简单,但在规模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容易暴发各类疾病,且因鱼体积较小,前期很难发现与预防。目前养殖过程中主要容易出现各种霉菌性疾病(如水霉病)、细菌性疾病(如腹水病)、寄生虫性疾病、营养环境疾病(如肠胃炎)等等。尤其因肠道寄生虫和肠胃炎等原因引起鱼体形消瘦,在青鳉养殖中称为“瘦病”,容易大面积爆发且很难治疗,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另外,该鱼对光照有一定要求,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缺少光照,易发水霉病等疾病,给当地不少养殖户带来困扰。
2.3 缺乏各类标准,市场鱼龙混杂,价格波动大
观背青鳉作为新兴的养殖品种深受市场欢迎,然而目前其养殖和销售却呈现缺乏监管的状态。由于观背青鳉品种繁多,品种更新较快,不同品种价格差异也较大,品鉴标准因品种而异,细节复杂,市场上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不了解的弱点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牟取暴利,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有一些新品种被故意炒作哄抬价格,很多养殖户盲目跟风养殖某些热门品种,造成这些品种的养殖量波动大,价格也随之波动剧烈,养殖效益达不到预期。更重要的是,缺少类似金鱼、锦鲤、血鹦鹉等其他觀赏鱼已有的相对成熟的养殖标准与技术规范,造成商品鱼品质偏低,缺少行业公认的商品分级标准,造成市场鱼龙混杂,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2.4 技术投入少,自主育种少
观背青鳉根据体色、体型等特征来区分,目前大概有五六百种之多,并且国际上还在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国内因为以个体养殖户为主,资金和技术投入少,育种周期长,且对新品种培育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差,故很少有养殖主体愿意开展新品种的自主培育,即使培育出的新品种市场认可度也较低。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本土的原生观赏鱼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具有丰富的原生观赏鱼资源,但能得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开发,改良赋予更多价值的物种寥寥无几。除了传统的金鱼和锦鲤,我国还有种类更丰富色彩更艳丽的鳑鲏与鱊,它们其实具有很高的物种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
3 思考建议
3.1 培育观背青鳉养殖龙头企业,推动高效绿色养殖
龙头企业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过程中往往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培育若干有规模、有创新意识、有担当、对产业发展定位清晰的观背青鳉养殖龙头企业。通过相关资金与政策配套,增强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带头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其它养殖户,对于促进观背青鳉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龙头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养殖技术的改进,淘汰落后低效的生产模式,比如探索实施更加环保高效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3.2 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科技赋能
鼓励有实力、重视科技力量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开展青鳉遗传种质资源调查和研究,为培育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针对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易爆发的观背青鳉疾病开展防控研究;为传统的养殖模式配套更科学的技术从而提质增效,如缓静水养殖模式配套菌藻微生态调节技术提升养殖效益等;对观背青鳉的发色机制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商品鱼品质提升。
3.3 建立观背青鳉养殖与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市场行为
由龙头企业、相关部门牵头建立观背青鳉养殖生产标准与技术规范,逐步建立完善的团体、地方、行业标准,制定观背青鳉养殖育种、品鉴、分级行业标准,制定观背青鳉品鉴手册,为消费者作挑选和购买观背青鳉提供参考。为减少从业者不必要的损失,相关行业协会和科研部门可以编撰观背青鳉科学养殖指南等书籍并制定用药标准等。另外还要完善进出口贸易名单和标准,为合理合规发展本土青鳉产业,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持。
3.4 增强行业交流,提升影响力
成立青鳉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外交流,举办线上及线下科普推广讲座、交流品鉴会、养殖技术培训会等活动,积极参与观赏鱼行业高峰论坛,推动观背青鳉成为国内观赏鱼赛事的常见比赛鱼种。充分发挥青鳉作为很好的科普材料价值,可以将青鳉鱼的公母识别、饲养方法、受精卵观察与孵化、与食蚊鱼生态入侵的关系等内容放入小学生课外生物的拓展学习资料中,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生态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沈弘,孙琳智,康佳,等.观背青鳉的饲养与繁育技术[J].科学养鱼,2021(1):77-78.
[2]罗金强,白林.观背青鳉的人工繁殖及饲养技术[J].科学养鱼,2020(11):76-77.
[3]陈学文,陈再忠.中华青鳉胚胎低温保存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10):192-195.
[4]Yamamoto T.Medaka-Biology and strains[M].Tokyo:Keigaku Publishing Company,1962.30-32.
[5]王宇,姜巨峰,史東杰,等.中国金鱼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J].中国渔业经济,2021,39(1):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