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分析

2023-09-01刘祥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演进实践路径新媒体

摘要:高职思政教育旨在培育素质全面、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对高职类院校发挥育人功能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职思政教育的模式及方法也随之转变,从传统媒体环境到新媒体环境,高职思政教育发生了由实体关系转向虚拟关系、由从属关系转向对等关系、由离散关系转向族群关系、由静态关系转向动态关系的变化和演进。由此,传统思政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需求,同时,传统媒体环境也制约着高职思政教育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发展,导致高职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素质培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职思政教育应因势而变,针对媒体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以新媒体为核心导向,推动新媒体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实现高职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改革。高职院校与思政教育者需要强化协同配合,在映照性、适度性、混合性、人文性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践行以下有效路径:转变思想理念,优化教育环境;发挥技术优势,丰富教育途径;提升学生素养,加强技能操作;发挥示范作用,营造领袖效应。文章运用层进式方法,以新媒体为导向,阐述高职思政教育的演进逻辑,分析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基本准绳,进而以新媒体为视角,提出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为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思政教育;演进;原则;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205-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差异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SJB376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作为培育综合型、专业型及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全面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全力推动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以新媒体为核心导向,对思政教育实施全方位的改进与优化,通过提升思政育人的成效,助力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的演进逻辑

(一)实体关系转向虚拟关系

在传统高职思政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始终以真实的现实身份展开内在联系与外在互动。而在新媒体语境中,高职思政教育的主体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身份的符号化,并利用新媒体的匿名特征隐藏个人的真实面目,其身份信息、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等可以适时变换,进而依据不同的交往关系,以不同的社交“面具”和社会角色自由地游走在网络社区与虚拟族群中。

(二)从属关系转向对等关系

传统高职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性地位,以其特殊的话语权力和信息优势始终掌控着教育教学的支配权,而受教育者则在被动引导下无条件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道德理念[1]。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同等的话语权力,使两者以网络为媒介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甚至是对抗,实现了高职思政教育主体关系的对等化。

(三)离散关系转向族群关系

传统高职思政教育中,各主体间主要以“点对点”的离散状态存在,相应的,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碎片化”特征。而在新媒体传播场域中,高职思政教育的各方主体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和传统理念的壁垒,以“族群”的方式汇聚于特定的网络空间,并分化出带有强烈“趣缘性”特征的圈子,使主体之间的联动更加即时、紧密。

(四)静态关系转向动态关系

传统高职思政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话语地位上呈现出绝对的固化性与规定性,两者在思政教育的具体开展中相互认可各自的身份与地位,其关系的变化呈现出静止状态[2]。而在新媒体的加持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多元,两者在对等交互中展开思想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促使话语主体的关系呈现出动态性特征。

二、新媒体环境下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基本准绳

(一)映照性原则

在新媒體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仅应迎合社会的发展趋势,还要满足学生思想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思政教育须充分体现对现实社会的映照,依托新媒体将社会缩影呈现于思政教育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格局[3]。同时,在新媒体的助力下,高职思政教育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展望未来,既要做到“以史为鉴”,同时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培养学生形成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积极的生活目标。

(二)适度性原则

虽然新媒体具备强大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但新媒体传播场域中也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会使高职学生受困于“信息茧房”的恶性循环。因此,对待新媒体这把“双刃剑”,高职院校和思政教育者需要始终坚持适度性原则,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各项优势,同时还需要尽可能避免高职学生受到新媒体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并运用新媒体,使高职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的助力下得以可持续开展。

(三)混合性原则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全方位优化[4]。然而,传统高职思政教育依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其中部分优势难以被新媒体所取代,因而高职院校需要遵循混合性原则,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传统思政教育的育人优势,兼顾融合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进而实现高职思政教育的综合性发展和全面性创新,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水平的有效提升和思维的正确塑造。

(四)人文性原则

新媒体使高职思政教育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教育者与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开展交流与互动,然而这种脱离“面对面”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5]。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需要重视人文关怀的普及,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内心需求,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进而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新媒体视域下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转变思想理念,优化教育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实现高职思政教育的全面优化,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使之符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在逻辑。对此,高职思政教育者需要全面审视自身,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地树立新媒体施教理念,明确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技术操作能力,熟练掌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各项技能,以此推动新媒体在高职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入[6]。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一方面需要及时扭转学习思维,高度认同新媒体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教育者的科学指导下,将新媒体作为学习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的信息观,主动并自觉抵制新媒体空间的不良信息和错误观念,强化自身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7]。此外,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新媒体监督管理团队,通过后台监控和信息管理,及时处理新媒体传播场域中的不良信息,并纠正学生在新媒体空间的不规范行为,以此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促进高职思政教育育人成效的全面发挥。

(二)施展技术优势,丰富教育途径

高职思政教育需要充分依托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以丰富的教育途径对高职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引导和人格塑造[8]。首先,高职思政教育者需要依托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将思政教育课堂“搬”到新媒体空间中,以慕课、视频课程、在线直播等方式有效开展思政教育,一方面使高职学生在摆脱时空限制的前提下开展思政学习,赋予了学生与教育者对等的话语权力,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高职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接收思政教育信息[9]。其次,高职思政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即时性优势,依托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建立交流沟通渠道,通过师生交流有效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使高职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10]。此外,高职院校与思政教育者需要强化协同配合,依托新媒体构建网络评价机制,改变单一型的传统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教育评价模式,围绕学生的思想水平、素质结构、知识储备等各方面实施客观评价,以评价结果助力个性化施教和差异化施教的有效开展,提升高职思政教育的育人质量。

(三)提升学生素养,加强技能操作

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11]。对此,高职院校和思政教育者需要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一方面可以有效鉴别新媒体空间各类信息的好坏,对泛娱乐化、泛低俗化的信息具备较强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可以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主动排除错误信息的干扰,保持思想和观念上的积极性[12]。其次,高职院校和思政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强化对新媒体技术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搜索、整合、处理各类富含思政教育的内容,以此弥补思政教材内容的不足,并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方向,自由选择并整合相关内容素材,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3]。同时,高职学生还需要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挖掘更丰富的学习方式,依托新媒体技术,利用短视频、在线直播、图文话题等途径开展思政学习,以提升思政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14]。此外,学校与教育者需要引导高职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利用视频通话、VR全景漫游等手段开展游览革命遗址、瞻仰革命先辈等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更加丰富的实践中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四)发挥示范作用,营造“意见领袖”

现阶段,新媒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开展信息交流与互动的主要載体和渠道,且新媒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必备工具。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现状,综合学生对新媒体空间各类信息和事件的参与度,积极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引导高职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15]。首先,高职院校和思政教育者需要积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在群体中挑选具备较高思想觉悟和政治敏锐性的优秀学生,加强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使其成为学生群体的领军人物,进而使其积极参与新媒体空间网络事件的评论和传播,以传播正能量为宗旨,对高职学生发挥正确而积极的思想引导效能。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支新媒体网评队伍,在高职师生分享消息、探讨话题及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引导舆论走向,并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使高职学生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此外,高职院校需要利用好辅导员这一教育主体,使辅导员依托各类人气较高的新媒体平台创建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账号,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高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发布健康、积极的优质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正向的思考与内省,自觉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树立独立的人格。

四、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的改进与优化是一项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的任务,因而需要高职院校与思政教育者明确新媒体环境对思政教育的具体影响,进而依据学校发展实际及思政教育育人目标实施一系列有效举措,实现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使高职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的助力下不断发展、创新,为高职学生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亚莉.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4):185-187.

[2] 刘艳芬.依托网络新媒体创新高职思政教育[J].数据,2023(2):190-191.

[3] 胡红霞,张懿.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75-77,92.

[4] 梅石.新媒体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究[J].中国报业,2022(14):84-85.

[5] 张志雄.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7):61-63.

[6] 赵琼.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1):50-52.

[7] 郭军忠,丁琪.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5):166-168.

[8] 刘洪亮.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方法初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6):73-75.

[9] 胡悦.基于网络新媒体的高职思政教育策略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86-88.

[10] 刘丽芳.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9):32-35.

[11] 刘凯.新媒体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经济师,2021(9):210,212.

[12] 刘鑫.探析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1(7):122-124.

[13] 李丹.基于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1(7):122-123.

[14] 蒋琴姗.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思考[J].中国地市报人,2021(7):122-124.

[15] 周留军.试析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转变[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79-81.

作者简介 刘祥,助教,研究方向: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演进实践路径新媒体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