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3-08-31邓振华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专业群现代学徒制

邓振华

摘要:现代学徒制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当前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由于“校”“企”双方在资源投入和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分歧,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的达成度出现了偏差。随着国家“双高计划”的出台,专业群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的新方向。通过组建以专业群为基础的产业学院推动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解决校企双方合作诉求争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产业链不同节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13(2023)-03-098-07

引言

众所周知,现代学徒制最大特点是具有“现代性”,这种“现代性”集中体现在将全日制学历教育与岗位技术技能实现有机结合。现代学徒制是提高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也必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典型标准。我国先后面向全国高职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三批次共计558个试点单位,覆盖600多个专业点,受惠7万余名学生(学徒)。随着国家职业院校“双高计划”的推进,尤其是《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的指示,如何在专业群建设和产业群匹配的关系中寻找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新增长点就成为了理论界和实践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界一致认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集中体现“职业”属性,就是要培养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针对岗位培养相应的技术技能。因此,职业院校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都要紧紧围绕“职业”和“岗位”来实施。近年来,尤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行业之间跨界融合趋势已然明显,行业的横向与纵向边界的模糊化,导致职业或岗位的边界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故而对人的技术技能也提出“跨界”的要求,为此,社会对学校学生的跨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明显,学生对职业后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基于专业群建设视角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一矛盾?现代学徒制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式。具体表现在:(1)企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学校学徒制专业的单一化的冲突;(2)企业人才需求知识技能的多元化与学校单一专业知识技能供给的冲突;(3)企业人才需求的不稳定与学校人才供给的计划性(部分专业试点基于某一单独企业开展,由于企业受市场变动而导致人才需求波動,从而导致试点不连续。)的不匹配;另外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主要指学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过程中往往倾向于与大企业开展合作,与中小企业合作的试点专业或单位所占比例极少。笔者对广东省内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单位统计发现,试点专业的合作对象均为省内大中型企业,没有一所学校涉及小微企业,这就造成了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供给的缺位。

二、妥善处理专业群与产业链和现代学徒制以及产业学院三者的关系

如同前文所述,现代学徒制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学历提升和技术技能培养的问题,但是因匹配性等问题导致当前部分学校试点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专业群的角度来探讨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工作,以专业群解决学生“跨界”融合的问题,从现代学徒制的角度探索建设产业学院,以产业学院解决“教育与行业”之间的脱节性矛盾,进而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推进相关工作中,厘清专业群与产业链、产业集群、专业群与现代学徒制、专业群与产业学院等实施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业群与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关系

关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业链是基于某一产业的业态构成,将该业态的上游产业供应、中游生产制造、下游分销零售等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链条结构集合;而产业集群具有“群组”的概念,是将涉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各方,如供应商、公众、社会团体、政府、学校等主体,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网络结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都是对社会经济中产业的不同角度认识;专业群目前学界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普遍认为,专业群是具有相互关联的专业有机组合的专业集群,通常基于专业就业岗位的相关性或者知识结构的相通性组建而成。依上所述,专业群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专业群的组建提供了指引,即专业群在组建过程中从产业的角度出发,可以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相关就业岗位而组建,比如基于食品产业链可以融合食品生产制造、冷链运输、食品检测、食品销售等相关专业而建群。关于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孙峰曾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的影响因素,指出高职学院专业群要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提出适度超前和对接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等原则;吴升刚和郭庆志曾提出,现阶段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单个专业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群的建设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二)专业群与现代学徒制的关系

现代学徒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当前,我国职教领域正在开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那么“高水平专业群”的“高水平”到底高在何处,笔者认为,主要是体现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因此深入开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将是有效解决当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重要实现方式。

(1)专业群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跨界”能力的需求。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专才”向“通才”转变,在强调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要求员工要具有行业相关知识的“宽度”(‘π型人才),要有“触类旁通”的行业素质。显然,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也会对合作院校提出相同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因此,职业学校要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依据企业需求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逻辑特征,构建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专业群,突破专业“界限”,重构课程体系。专业群与专业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差异较大,具体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以专业群为依托,开展专业群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有效途径。

(2)专业群可以满足企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对人才需求具有一定的专业行业要求,但是由于企业经营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只是集中某一方面的人才需求,会对在不同的专业都有需要。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资料发现,各高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均是以某一个专业为依托开展试点工作,这与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相背离。因此,开展专业群建设,根据企业或行业的实际需求,按照行业对人才需求的逻辑组建相应的专业群。以专业群对接企业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必然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3)专业群是推进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对现代学徒制深层次改革要求的具体阐述。笔者认为,单纯依靠某一个专业是很难实现深层次的改革,更谈不上相互对接,其原因在于单一专业,不论是课程体系还是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实现与产业实际需求和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因此,要推进深层次、高质量的现代学徒制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对接”,必须要扩大视野,以产业链倒推专业建设模式改革。要依托行业协会构建相关产业链,按照产业链的构建逻辑,组建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双方在产业学院内部实现资源整合与对接。组建后的产业学院,通过深挖该领域职业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梳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实现相关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学过程(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融合、毕业条件与“1+X”职业标准的融合。因此,基于专业群组建的产业学院,能有效实施“产与教”的深入融合与对接,助推现代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

(三)专业群与产业学院的关系

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存在人才需求量不确定和人才需求结构不确定等问题,因此学校在遴选合作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选择大中型企业,因为这类企业发展持续性比较强,变数少。这同时也致使小微企业的用人需求被忽略,而小微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基于他们对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往往没有学校愿意选择与他们合作。202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明确指出产业学院是指为了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引导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通过共建共管共享的形式建立而成的学院。这个文件为小微企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指引,可以以行业协会为媒介,搭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关系,构建起“企业-行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产业学院。这类产业学院中,行业协会发挥平台整合作用,收集整合行业需求,并将行业需求转换成教学模块指引,产业学院以优势专业为委托,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群组,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具体来说,产业学院的基础是专业和产业,由于单一专业无法满足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因此要着力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群。职业院校推进“产业学院”建设,要深挖各自学校的优势专业,以优势专业为“龙头”,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特征,组建相应的专业群组,主动对接当地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创新链”,实施“以群组院”,构建“具有明显专业群特征紧贴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学院”。在这类产业学院中,行业协会的平台优势明显,一方面整合行业用人标准,形成行业标准职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校转换成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动态调整行业协会成员的用人需求,依据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将产业学院的学生输送同行业的各个企业中,确保了学生的就业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学生的权利。综上所述,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实施“以群建院”,提高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吻合度。由此可见,专业群是产业学院的建院基础,也是产业学院满足产业群人才需求的“源泉”。

三、基于六大关系推进专业群视域下的现代学徒制改革

基于专業群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要妥善处理专业、专业群、产业链、产业学院等实施主体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专业群与产业链之间形成对应关系;专业群与专业之间形成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产业岗位形成了相应的产业岗位链群;通过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整合,形成构建以产业链与专业群为基础的产业学院,并通过产业学院助推实现产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匹配,而其中,现代学徒制模式是产业学院实施整合的方式和手段,具体关系图1所示。

(一)处理好专业群内课程进程与产业链岗

位能力进阶之间的对应关系当前,专业群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新范式,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进程表制定参照物从“单一专业”变成了“专业群组”,这对专业群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专业群组,单纯地依托单一专业课程进程表安排显然不恰当,也无法制定出符合专业群对应产业链岗位能力的进阶层级,必然要深度考虑专业群群内课程结构和进程。基于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打破常规,既要考虑“前后续构建逻辑”的专业学科课程观,更要考虑“职业能力形成逻辑”的职业教育课程观,重构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换而言之,要处理课程与能力形成的关系,就要深入分析组建的专业群所对应的产业链,基本思路是依据产业链中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群技术技能分解,再根据能力形成逻辑的前后顺序构建相对独立的教学授课单元。随着产业发展的需要,也要不断地针对产业链企业需求,开发行业能力(技能)库,组群的各专业按照本专业自身定位和作用,各自承担能力库中的能力模块,并将能力模块转化为教学课程或教学项目。

(二)处理好专业群课程设置与产业人才规

格的对接关系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术技能教育,是以适应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要按照产业链的构成逻辑,结合学校优势专业完成校内专业群的组建。通常,专业群的组建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专业群组群的专业基础,即组群的龙头专业应该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二是结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专业群对接是区域经济急需的产业链、创新链。因此,组群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从而增强课程设置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吻合性。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产业人才规格为导向,培养目标又是依靠课程来支撑并实现,因此无形中产业人才需求规格指引着专业课程的设置,简而言之,专业围绕产业的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二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供需关系,产业是课程的需求方,专业是课程的供给方,当前环境是需求方占主导地位,在供需“竞争”中占优势地位,因此,专业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从“需求方”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产业的实际需求。专业群在设置课程过程中,要与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以产业学院为依托,打通行业通识能力,形成公共课程,培养产业链企业人才相关的基本素质;梳理产业链节点企业的专项能力,并将其形成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综合分析产业发展的内涵需求,总结行业企业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形成拓展课程。总而言之,专业群内的课程设置要依据产业需求发展而定,以产业需求定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定学习模块。

(三)处理好专业群课程组与“1+X”证书的衔接关系

现代学徒制要求要实现五组对接关系,其中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尤为重要。当前“新技术”“新规范”等层出不穷,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时期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要想“所教”与“所学”相互之间不脱离,就必然要对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相关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产业学院内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应侧重于行业适应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即学生所学的课程将从原来注重某一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拓展到基于某一产业而形成的专业群组课程的学习。在产业学院的背景下,课程的构成理念应该是按照某一产业大类背景的能力划分为主线条。受制于学制时长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无限制地学完所有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课程,为此,在运行过程中,学校要实施“书证融通”,换而言之,立足产业人才需求,引入“X”证书相关课程进入产业学院,形成产业学院的产业课程库。学生在校学习以外,还可以将“X”证书相关内容作为在企业岗位提升的拓展内容。“1+X”证书制度的试点是对当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也对单一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1+X”证书将逐渐将成为现代学徒制专业群课程的重要组成元素,形成独特的课程特色。

(四)处理好现代學徒制中“工”与“学”交替的逻辑关系

如何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高质量地开展“工学交替”是人才培养实践的现实问题。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没有统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2)没有妥善处理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和岗位学习实践时长;(3)没有对接好“工”与“学”的师资;(4)没有处理好“工”与“学”的教学逻辑。为此,在以专业群为基础建立的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理顺“工学交替”逻辑,从而提高二者的吻合度。首先,产业学院在成员构成上优先选择行业协会以及优质的企业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企业群,这种成员构成不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企业质量,都优于单独的合作企业,调整后的产业学院在合作过程中便于“工”的岗位、过程、师资、时间的安排;其次,产业学院构建的基础是专业群,是对接产业需求逻辑组建而成,群里各专业精准对接产业链的各个节点企业,充分满足企业对人才不同专业类别的需求,有利于“学”的时间、内容、师资的协调;再次,组建后的产业学院,合作方在产业学院合作框架协议的规范下,群策群力,发挥集体协调功能,形成“工”与“学”推进的制度保障。

(五)处理好专业群产业学院内部构成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

专业群产业学院包括专业群、行业协会、企业三大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之间在推动现代学徒制改革的过程中,以产业学院组织形式存在,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一旦功能定位不明确,专业建设内耗就随之产生。专业是构建产业学院的基本细胞,承担着具体专项能力培养的功能;专业群是由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专业所构成的,是构建产业学院的核心,通过专业群整体对接产业发展知识和能力要求,并发挥着专业群建设的资源协调作用;行业协会是产业学院企业资源内部化的入口,行业协会梳理企业需求人才规格和层次要求,并且将其内化成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结构,同时通过行业协会协调企业集群的岗位和人数分布,提高现代学徒制“工与学”的匹配性;企业也是构成产业学院的基础单元,负责提供岗位和师资以及行业基本能力结构单元。表2对四者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汇总。

(六)处理好专业群产业学院的内涵和外延关系

传统现代学徒制或产业学院在推进实施过程停留在“联合培养”人才的层面较多,探讨焦点多聚焦在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运行与产业学院运行协同、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等方面。现阶段,基于专业群构建起来的产业学院,其内涵和外延更加广阔。产业学院在专业构成上,多元化的特点可以满足企业的各方面需求;在模式上,现代学徒制可以为教学运行等方面提供保障;在操作上,开展“工学交替”有助于解决企业现实需求;在师资上,“校企”双源的师资投入和培养,有利于推动“科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内容的深层次发展。因此,基于专业群与现代学徒制建立起来的产业学院,其教学对象不局限于在校学生,也包括产业学院内部行业、企业内的员工(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开展产业技能教育或学历教育);在合作的内涵和层次上,范围能扩展到人才培养、员工技能提升、教学模式改革、师资培养、企业流程整改、产业技术创新、技术变革、师生科研成果转换、行业标准制定、共享员工(教师即工程师、工程师即教师)、企业资质认定等方面,可以实现“产”与“教”的深层次融合,从而构建产业与教育的“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李薪茹. 美国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 山西太原,2017:76.

[2]向成军. 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中学校内部冲突及其管控——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34(3): 10-15.

[3]孙峰.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 35(7): 46-50.

[4]吴升刚, 郭庆志.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6): 101-105.

[5]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 66-68.

[6]李萍, 刘冬, 毕璋友, 等. 中外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 26(7): 157-159.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6): 58-59.

[8]贾君瑞. 现代学徒制“中国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5(4):73-76.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Cultivation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Group Construction

DENG Zhenhua

(Guangdo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526020, China)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A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resource investment and interest demands, resulting in the inabilit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alent traini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high level vocational school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lan” (double high qu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al colleges based on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the promo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disputes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in the category and quantity of talents.

Key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 industrial college; professional group

(責任编辑:田荣荣)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专业群现代学徒制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