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康养老概念认知透视:一个文献综述
2023-08-30杜雅琼曹越月
杜雅琼 曹越月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面对不断攀升的养老需求,如何提升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保持老年群体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新时期我国养老理念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运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所掌握的相关文献和现行养老政策进行整合分析,探究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养老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系统分析我国健康养老的实践方向及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健康养老理念的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
关键词:健康养老;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3)02-0105-08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据统计,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1]。面对即将到来的银发群体,如何更好地改善该群体的健康质量和生活水平,缓解影响其幸福晚年生活的消极因素,制定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良好社会适应力的新标准,营造新时代健康养老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中国式养老必须回答好的现实问题。老年群体存在着广泛的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等众多方面的健康需求。老年人是健康养老的核心,群体数量的增长为健康养老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对探索医养结合新形式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需要对银发群体的健康状况与基本生活需求是否相匹配进行综合考量,围绕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界定健康养老的概念,明晰健康养老的基本内涵,把握健康养老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健康养老理论研究、健康养老社会实践及出台相关健康养老新政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2021年10月14日,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在重阳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党和各级政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积极促进健康老龄化工作的开展,依次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有关健康养老的政策文件。2022年
2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明确要求,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健全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促进养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增强要素保障能力,营造适老宜居社会环境,大力支持健康养老事业的发展,在老年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方面都作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设要求和重点工作部署,为加快和促使中国健康老龄化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打造了稳定的政策环境。
本文梳理国内外有关健康养老的相关文献研究,立足于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我国健康养老的发展情况展开研究,主要侧重于健康养老相关概念的界定,对健康养老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健康养老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健康老龄化事业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关于健康养老的概念界定
健康不仅是指一種平衡或和谐的状态,更是老年人自身所拥有的各种机制和能力,同时也是人民健康生活的追求目标。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概念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整个躯体、精神和社会都很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3]这个定义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发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健康老龄化理念,逐步将健康与养老结合起来,探索健康养老的发展模式,为世界老龄事业提供一条崭新发展路径。在“健康老龄化”的背景下,健康养老服务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健康养老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以老年人健康为核心的一种养老模式[4]。而“健康老龄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987年世界卫生大会上,大会把老龄化研究正式纳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老年保健纲要,并且把“健康老龄化决定性因素”作为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课题,提出了“健康”有5项标准,即躯体、社会、经济、心理和智力健康。1990年,第40届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委员会会议首次将“健康老龄化”作为核心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明确本次会议主要探讨如何提高老年人体质和维持其正常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法和途径。其后,主流学界分别从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不同研究视角,深入研究健康老龄化的理论价值。1992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了《2001年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老龄化这项事业。随着该理论逐步在部分发达国家取得显著成效,“健康老龄化”理念开始引入国内并逐渐发展起来,学界目前还没有对其概念界定达成统一意见,从已有研究看,主要概念与观点如下。
第一,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健康养老应该以人为本,从供给侧与需求层面出发,以老年人为中心,思考健康养老的意义。首先,有学者认为健康养老服务是给老龄人提供身体方面或者心理、精神方面的养老服务的所有经济活动和人文活动关系的总和[5]。从其概念内涵已拓展为生物、社会和心理等多个维度,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不但要重视老年人身体机能及疾病状况,而且还要重视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融入情况。在银发群体生活视角下,健康养老是以保障和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基本生活为目标让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享受医疗护理、日常照料和健康慰藉等其他服务,保证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既快乐又有尊严[6]。为达到这种高水平的银发生活质量,需要从经济、服务、文化和精神等层面提供基本保障。其次,在生命周期视角下,将健康养老定义为结合老年人健康和养老的多方面需求,整合健康养老服务多元的供给机制行为体,共同给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使得老年人能够继续健康、安全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进而提升老年生活质量[7]。2001年,联合国大会对健康老龄化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从整体上促进老年人健康,使老年人在体力、才能、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平衡发展。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缩短老年人带病生存期或失能期。老年人多数罹患慢性病,且不可治愈,但可通过护理、康复治疗来预防、延缓老年病情的发展。因此,推动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主动健康目标在老年人群体中的落地,关键的抓手应是促进健康行为,更深层次来看应该是贯彻积极老龄化。
第二,从健康的视角出发,健康养老的核心是健康,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进而促进全体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实现和健康老龄化的远景目标。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3个(国办发[2016]77号、国办发[2016]85号、国办发[2016]91号)指导全民健身与健康养老融合的“意见”和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健康逐步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人民不再仅仅关心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也开始将目光更多投向心理健康等方面。健康养老是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概念。首先,有学者提出健康养老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养老生活,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健康维护、医疗保障、心理慰藉等因素。差别在于,传统养老只包含了生活照料服务,而健康养老核心是健康维护。健康维护的内容包括有病治病,无病养护;及早發现问题,精准防治;延缓衰老,健康百岁[8]。打造健康养老的生活,使老年人适应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养老生活的基本内容,通过健康预防的方式更好地打造健康养老新模式。其次,从健康观念的角度来看,健康养老是指基于健康观念和追求的养老现象、事物、话题,或针对健康、养老的活动和叙事。“健康养老思维”是关于健康养老现象的思维,思维主体包括社会各界及老年人自己。“健康养老思维”就是“政府—市场—第三方—家庭—老年人”等不同主体对健康养老话题各自“想什么”“怎样想”[9]。从主观因素出发,通过改变多方主体的养老思维,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以健康为出发点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建言献策并提供具体帮助,由此形成健康、爱老、尊老、敬老、为老的社会新风尚。而有学者则认为健康养老就是把健康理念融合到养老模式中,老年人通过社会参与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拥有幸福、满足及成就感,如协助老年人实现自主性、满足自己基本需求、建立人际关系等,使老年人体验健康而丰富的老年生活[10]。换句话来说,其是以健康为主要实现模式,通过多元化及系统化思维探索新型养老服务理念,推动养老医疗服务的一体化,即从健康预防、健康治疗、健康维护到心理健康关怀,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力这三角度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情况,通过医养结合的手段更好地丰富与诠释健康养老服务的理念。
第三,从养老服务方式的视角出发,通过变革养老服务方式,借助新科技及先进医疗理念改变单一的养老服务方式,突出健康养老概念应该代表最先进服务模式。从整体视角出发,指出健康养老是一种健康态。这种健康态通过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便捷智能的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养老生态环境等来实现[11]。国家卫健委于2017年3月发布了《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理念,要促进老年人健康生活环境建设,推进老年人养老健康态势。其核心概念是通过变革社会整体的服务模式,营造健康的养老服务环境,融合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推动社会生态环境适老化,改变过时的养老服务理念,形成适合新时代的健康养老理念。从智慧养老角度出发提出智慧健康养老概念,利用新技术与智能终端设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种老年人与家庭、社区、机构之间的新型互动模式。其主要利用相关技术分析老年人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产品及服务。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概念最早是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的,当时更偏重于“智能”,后在IBM提出“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理念的背景下,才进一步从“智能”发展为“智慧”[12]。但是,我国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研究发展还比较缓慢,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的主要方向还集中在供给发展研究、服务体系建设、产品研发设计、平台建设等方面。因此,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摸索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与智慧城市相结合,明确变革养老服务方式,所形成的健康养老新模式是否能够达到健康养老的目的,还需要通过具体实践来证明。我国传统理念和中医理论认为,人能实现自组织平衡、自适应状态和自强不息就是健康。因此,有学者将健康养老与中医理念结合,提出以中医药促进健康养老服务,其内涵是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为目的,充分发挥中医药所具有的医疗、预防、文化等价值,整合中医药与养老资源,把中医药诊疗服务、康复服务、护理服务、保健服务、文化服务等与老年人的生活照护、身体健康、文化活动、精神心理安慰等合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13]。可见,健康养老既要着眼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对老年人身体、心理或精神健康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更要着眼新时代和老龄社会发展趋势,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和健康养生文化来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健康和互助健康的理论指导和服务保障,并引导其积极参与健康事业发展,适应社会变化、体现自我价值和融入社会环境,实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健康。老年人自主、积极地做好自身的健康计划、健康建设、健康恢复和健康保持,甚至健康提升,是健康养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学界对健康养老的概念界定不一,但是也存在很多相通之处,所有概念基本都是立足于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基础上,将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以科学方式为补充手段,通过精准识别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老服务,从而推动健康养老理念的长足发展。因此,本文将健康养老定义为:以老年人基本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依托居民、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供给主体,通力协作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身体适应能力及道德健康保驾护航,使银发群体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保持相对良好的健康水平,减缓病痛等因素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促进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度的养老新模式。
三、基于健康养老概念的内涵分析
健康养老是以老年人的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养老模式,是把健康产业与养老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模式,进而再发展出由老龄人口来主导整个健康产业的局面,也就是“健康产业老龄化”,这也当前是解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最佳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曾提出“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强调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因此,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由之路[14]。老年健康服务包括老年人群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一系列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服务内容,如何增强老年健康服务获得感、贯彻落实积极老龄化、满足银发群体健康需求,成为丰富健康养老内涵的关键。
第一,从国家政策方向来看,健康养老的内涵更强调社区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促进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中。同年,国务院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开展“医疗卫生资源嵌入社区、居民家中和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国家强调未来会将更多康养服务的权利与义务下放到社区,力图通过社区提供更好的健康养老服务,从而丰富健康养老内涵,满足基层民众差异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从社区角度来看,有效的老年健康干预和社区养老服务会提高老年人抗击脆弱的能力,减轻健康的风险性。老年脆弱性既包括本身的躯体虚弱,又有社会角色和生活节奏的易破碎性,这意味着轻微的变化可能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生理上脆弱性的度量早已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多角度的评价[15]。因此,将权力下放社区有助于基层工作人员灵活干预老人的健康状况,社区干预能够最贴合实际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精准识别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致力于以健康为中心,提供更完善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第二,从健康本身角度来看,健康养老跟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体育运动及舒适的社交圈有关,其内涵应该体现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健康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体育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老年人可以通过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延缓骨质疏松,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16]。目前健康养老内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健康养老内涵目前应该不仅局限于“吃饱、穿暖”,还要同时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及基本的医疗保健和老年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需求,是老年人对心灵、情感等精神上的渴望和需求在更高层面提出的要求[17]。人的健康状况不仅取决于人的身体内部因素,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外部因素,而且还有内外部因素相协调的影响存在其中,因此,人的健康应该综合考量内外部共同影响,进而才能更好地实现健康养老。为此,健康养老应该立足于大健康产业布局,以医养深度结合、康养适老保障、积极精神慰藉、丰富社会文化为服务特色,整合养老、医疗、住房、基层公共服务全产业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需求,符合现有国情条件下发展健康养老的客观要求。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老龄化理念,各相关主体应该通过优化衣食住行医和政治、社会、文化活动等精神生活要素,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实现健康养老。
第三,从社会生活角度来看,健康养老的内涵应该体现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突出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学者指出健康养老应以老人的自主生活能力需要为导向,以延缓老人自主生活能力衰退、帮助老人恢复或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为根本目标[18]。健康养老是相互关联的多种服务方式相互协同、相互联系的一种系统性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政府通过积极采取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所追求的远景目标,利用自身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社区,推动医疗和养老有机融合,打造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逐步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医养结合理念与实践深入发展。同时,还有的学者认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个体才是健康的个体,衡量人的健康状况,不能仅仅以社会的需要为标准,还要反过来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为标准衡量社会,即通过人和社会的相向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状态,这个状态不仅是人的健康状态,也是社会的健康状态[19]。这也进一步赋予了健康养老新的内涵,即延年益寿、预防疾病、防止失能、缓解慢性病痛和维持生活自理能力,使老年人提升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及推动社会环境更加适应老年人自身能力这两条发展道路并行,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存。
第四,从养老方式和健康服务角度来看,健康養老理念的内涵应该体现服务方式和养老模式的创新和突破。有学者认为健康养老是保障老年人的预期健康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新兴的、更高层次的养老理念和方式,它强调养老方式的健康化和老年人的参与, 其宗旨是通过老年人的自身参与来发挥老年人的主体性,在健康养老的同时, 也在精神上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20]。近年相关研究主要聚焦积极老龄化、健康养老这两个核心主题,以生命观的优化、健康养老的定义、老年健康内涵与界定、积极老龄化的宣传、健康养老理念与实践、老龄人群健身康养优化、社区健康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城市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现状与对策、智能健康养老设计、高质量医务社区的建设、医养结合融合发展、弘扬和提升慈孝文化等政策理论研究为起点,深入探讨各类老年健康事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同时,着重关注边远地区与农村地区康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推出农村积极健康养老的标准与实施方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中国做法、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基于养老概念界定的研究展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康养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第一,从健康养老研究方向来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我国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新发展阶段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从康养角度出发,将老龄健康产业与康养产业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康养产业的边界与老龄健康产业相融合,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以促进银发群体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向好为目标,积极发展以康养为核心特色的精准服务、高效供给、产品制造和信息互通,涉及多领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产业。已有学者研究了相关产业链,应涵盖康养教育、康养技术开发、康养大数据、康养设备制造、健康咨询管理、医疗保健服务、中医药康养、康养护理、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康养旅游、康养食品、康养地产、康养会展、智慧康养等涉及众多产业领域的综合性产业体系[21]。健康养老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老龄健康产业,只有不断发展老龄健康产业才能与经济社会形势相适应,更好地服务银发群体,进而不断提供更优质且实惠的健康养老服务与产品。健康中国、积极老龄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康养企业与老龄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健康养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第二,从健康养老实践方向来看,健康养老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基本安排,是根植于老年群体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最新信息交流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健康养老服务方式,其中最前沿的健康养老服务方式就是智慧健康养老。智慧健康养老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的,当时更注重于“智能”的意义。随后,IBM提出“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理念,“智能”发展为“智慧”[12]。2021年,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多项指导性、战略性文件,进一步确保智慧应对老龄化工作的全面落实。2017年,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卫生计生委员会三部委联合制定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将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21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出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并强化发展要求,提出要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对于智慧养老,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概念,已有研究中涉及“互联网+”养老、智能养老、智慧康养等多个表达,主要存在技术应用论、模式创新论和业态融合论三种解释,都是围绕着“技术”和“人”两个视角进行的展开研究[22]。目前,智慧养老认可度较高,使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高效对接与优化配置相关服务主体与信息平台,以此提高健康养老服务的质量。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但目前社区开展的养老服务面临供给不充分、不均衡、不精准等问题,搭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能设备有望为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系列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便捷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有学者认为,推动智慧健康养老建设是推动养老产业“放管服”改革、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的具体举措。紧密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和老年群体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智慧健康养老立足于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和养老消费增长,对实现健康养老服务供需平衡、健康养老服务效率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23]。还有学者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出发认为,智慧养老既是信息技术产业,也是服务平台与服务手段,而康养则是面向服务对象,满足其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需求;从供给上来看,包括智慧健康养老服務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22]。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和现代人对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健康养老模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及时、适配、优质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成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既要通过在应用层面进行实践创新,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又要加快研发适合老年人的高科技设备,让老年人最大限度地独立生活,为推动健康养老的发展提供新动能与新方向。
五、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健康养老伴随着健康中国的理念走进大众视野,虽然我国关于健康养老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该领域的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其独特的优势体现了保障与改善民生福祉,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综观上述学者的相关研究,一方面,健康养老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健康养老理论进行剖析与论证。结合他们的研究,本文发现,健康养老不仅兼容医疗养老在内,而且还可以将社区健康资源、慢病康复资源、护理培训资源和养老网络资源整合成地方健康养老资源品牌,并与养老保险、养老地产、养老基金、养生保健等相关企业投资建立的连锁养老机构合作,与地方政府和街道社区合作,建立起中国式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养老服务嵌入我国社区治理体系之中,构建健康养老服务网络,从生理、心理及调节社会环境等方面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都还停留在对现状、问题及政策的解读阶段,没有对健康养老形成统一认识,都是基于本身专业出发界定健康养老的概念、内涵及研究方向。由于没有对概念做出统一界定,概念不清晰会引起学界研究方向出现偏差,无法在该领域形成合力,较难确定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甚至导致各地政策制定与研究方向过于松散,缺乏整体性与聚合力,考核标准缺乏统一性与延续性,为此,本文所作的概念界定研究有十分的必要性。
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还有很大发掘空间,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还十分缓慢,健康养老体系建设还存在明显城乡差异与地区差异,需要国内研究逐步对健康养老的概念达成共识,以此指导健康养老产业、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及城乡基层健康养老健康服务体系同步均衡发展,健康养老理念的界定是研究健康老龄化与健康中国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将健康养老的定义简化为,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多元供给主体的协作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健康养老环境,促进银发群体形成改善身心健康水平、保持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以及提高晚年幸福度的养老新模式。总的来看,希望通过对健康养老的界定,对学界起到理论启发的作用,推动健康养老理念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五号)[EB/OL].(2021-05-11)[2022-02-09].http://www.stats.gov.cn/xxgk/
sjfb/zxfb2020/202105/t20210511_1817200.html.
[2] 马晓伟.全力推进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EB/OL].(2021-12-24)[2022-03-01].http://cpc.people.com.cn/n1/
2021/1224/c64387-32315891.html.
[3] 张麓曾.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促进”的渥太华宪章[J].中国健康教育,1990(5):35-37.
[4] 郑娟,许建强,徐凌忠.徐州市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20(10):50-54.
[5] 张博,韩俊江.“互联网+”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8(12):40-44.
[6] 耿爱生,杨文娴.何以会有“以房养老”:城乡居民健康养老的现实困境[J].西北人口,2015(5):79-84.
[7] 邹新艳.健康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机制互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20.
[8] 陈运奇,杨庭树,周琳,等.健康养老中国模式探索[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3):3-5.
[9] 罗向华.社会保障视域下的健康养老思维[J].健康中国观察,2022(3):94-96.
[10] 王晶晶,吕晖,任文杰.健康老龄化理念下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21(17):2439-2443.
[11] 张丽艳,段波.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健康养老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2(6):7-11.
[12] 韦艳,王欣宇,徐赟.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实现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3):65-77.
[13] 李华章,郁东海,娄继权,等.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SWOT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197-200.
[14] 王春燕,张勰.2018—2021年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3):196-201.
[15] 史兆雯,陈泓,傅桂元,等.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现状与问题[J].智慧健康,2022(14):185-187.
[16] 刘霞.智慧社区养老视角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7):1743-1745.
[17] 张翠英.健康养老视域下菏泽市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分析[J].科技资讯,2020(25):223-225.
[18] 曹明倩,周业勤.“健康养老”的政策内涵建构与路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8(9):158-161.
[19] 黄奕言,姜柏生.健康养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1(18):34-38.
[20] 郭明蓉,冯春,陈莉.乡镇老年人健康养老信息需求及获取途径调查分析[J].智慧健康,2019(16):35-40.
[21] 丁文珺,熊斌.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康养产业的理论内涵、供需困境及发展路径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0(10):3-7.
[22] 贺莉.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22(1):48-54.
[23] 雷晓康,汪静.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智慧健康养老:战略目标、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31-139.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 Healthy Elderly Care in China: A Literature Review
Du Yaqiong, Cao Yueyue
(College of Management,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the issue of old-age car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ety. In the face of the rising demand for elderly ca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level of physic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their later years, and maintain the healthy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elderly ar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Chinas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should face in the new era.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other methods, this study integrated and analyz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current pension policies, explored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ealth pens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practic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health pension,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health pens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Key words:health pension; population aging; pension model
【責任编辑:李 菁 责任校对:赵 践】
收稿日期: 2022-12-02
基金项目: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培养对象委托项目(20221slwtkt-052)
作者简介: 杜雅琼,女,山西忻州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福利研究;曹越月,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老年人福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