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价值探讨
2023-08-21李巨春李兴权刘方军陈兴
李巨春 李兴权 刘方军 陈兴
肠壁缺血性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综合征, 有一定的好发群体, 如糖尿病(DM)患者、曾做过血管手术者以及动脉硬化者。该疾病的发病因素较多, 例如, 肠壁内向动脉供血减少, 或是血液在回流过程中受到限制等。由于在临床上这类情况并不常见, 如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诊断, 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 故而患者疾病早期的有效诊断十分关键。通常临床采取CT、血管造影、超声诊断的方法, 但由于肠内气体对超声诊断的影响导致其诊断准确性较低,而血管造影的创伤大, 临床应用受限, 所以临床首选为CT 诊断。在近几年CT 技术的迅速成熟与发展下,64 排CT 诊断技术开始运用临床, 其无创、安全且准确度高, 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真实的数据, 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1,2]。基于此,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 年8 月~2022 年8 月收治的58 例疑似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 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开展64 排CT 诊断效能的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8 月~2022 年8 月本院收治的58 例疑似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34~74 岁, 平均年龄(52.88±16.91)岁;男29 例, 女29 例;发病时间最短3 h, 最长72 h, 平均发病时间(12.82±19.73)h;合并疾病:DM 15 例、冠心病15 例、高血压22 例、高血脂6 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送至病理检查, 确诊为肠壁缺血性病变或其他病变, 且伴有急性腹痛、持续性或间接性疼痛等症状。所有患者知道本次研究内容, 全部同意开展实验。排除合并其他肠道疾病、影像学检查禁忌症、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严重精神类疾病等患者[3-6]。此项调查获得本院内部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患者行64 排CT 检查, 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GE64排CT机, 以仰卧位扫描诊断,定位扫描腹部螺旋扫描, 从膈肌水平到耻骨下缘水平,扫描时间为4~8 s, 扫描层厚设置为0.625 mm, 完全扫描后, 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 选择碘海醇为对比剂, 为患者静脉注射70 ml的碘海醇对比剂后,再注入20 ml 的生理盐水, 注入速度控制在3.5~4.0 ml/s,于扫描完毕后, 对患者展开动态三期扫描, 做好如下参数设置:层厚0.625 mm, 螺距0.5~1.0, 电压120 kV, 扫描之后对原有数据开展分析。与各数据结合, 重建多平面图像, 最后通过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呈现图像, 交给两名及以上的影像科医师诊断, 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审阅, 统一观点, 得出结论。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64 排的CT 诊断方法, 对患者的肠系膜动脉进行检测, 包括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均狭窄、肠系膜下动脉及髂内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狭窄、其他病变;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 分析64 排CT 诊断的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以及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对肠壁缺血性病变检出率比较64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检出率82.76%、其他病变检出率17.24%与病理学诊断的86.21%、13.79%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对肠壁缺血性病变检出率比较(n, %, n=58)
2.2 64 排CT 诊断的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分析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64 排CT 诊断的符合率为93.10%, 漏诊率为5.17%, 误诊率为1.72%。见表2。
表2 64 排CT 诊断的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分析(n, %)
2.3 64 排CT 诊断效能分析 64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4.00%, 特异度为87.50%, 准确度为93.10%。见表3。
表3 64 排CT 诊断效能分析(n, %)
3 讨论
由于肠壁缺血性病变主要以结肠脾曲为中心, 呈现阶段性的发生, 多因患者的肠系膜动、静脉粥样硬化、血栓等引起血管闭塞及狭窄, 且早期的临床特征较为隐匿, 如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治, 会随着病情的进展与恶化, 诱发患者的肠壁坏疽、穿孔乃至坏死等状况, 同时还会造成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7,8]。故而针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早期准确诊断十分关键, 但是因疾病初期患者临床表现为血便、腹泻及腹痛等症状,尚无特异性, 若通过临床体征进行诊断, 很容易增加误诊率与漏诊率, 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9]。64 排CT 诊断技术中, 部分CT 征象具有较为特异的影像学特征, 其中对患者的CT 平扫[10], 可观察到患者的肠壁密度、水肿及出血情况, 患者的肠系膜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在肝内段存在一点气体, 导致了门静脉积气征, 症状典型。还有患者后腹腔可见小肠积液或肠系膜水肿的情况, 由外环的浆膜层、中间水肿区及内环肌层、黏膜面形成靶征, 有的患者肠壁坏死, 是因为缺血导致的, 而且可见造影剂外渗于患者的腹部或肠腔内, 通过观察可见高密度的铸型影。最后行心血管成像处理, CT 会显示供血动脉狭窄以及其他表现, 加之采用的GM64 排CT 机的精准度高[11,12], 具有无创、立体性强及操作便捷等优势, 通过收集原数据, 完善多平面重合图像, 与原CT 相比其空间分辨率更高, 扫描更为快速, 能够最大程度上消除肠道运动引起的伪影,发现肠系膜动脉内或静脉内血栓, 区分新发血栓或者动脉钙化所致的血管狭窄及其狭窄程度, 这为临床疾病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精准的依据[13-15]。基于此, 为了进一步证明其诊断的价值, 本文回顾性分析2020 年8 月~2022 年8 月本院收治的58 例疑似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患者行64 排CT 检查, 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64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检出率82.76%、其他病变检出率17.24%与病理学诊断的86.21%、13.79%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64 排CT 诊断的符合率为93.10%, 漏诊率为5.17%, 误诊率为1.72%。64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4.00%, 特异度为87.50%, 准确度为93.10%。
综上所述, 对于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诊断, 临床应用64 排CT 扫描, 可以了解患者肠壁局部病变细节,鉴别各种病变的状况, 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其诊断价值高, 具有推广与借鉴意义。